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160章 滤水陶罐载民心所往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160章 滤水陶罐载民心所往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1 14:20:31 来源:源1

第160章滤水陶罐载民心所往(第1/2页)

化神中期时还只有掌心大小的光影,此刻翅膀边缘泛起金焰纹路,身体从“蝶形”渐成人形,橙红渐深如熔金,眉心凝出一道竖纹——那是他修炼的“焚天诀”具象,当他踏过结界内最后一丛荆棘,光影突然张开双臂,熔金般的色泽里迸出点点星火,身形暴涨至与他等高,指尖甚至能触到他额角的汗湿——化神大圆满的瓶颈在星火中寸寸龟裂,光影领口处已凝出半件火焰甲胄。

青冥武圣的“婴”带着翡翠般的清透,化神中期时如握在掌心的玉偶,此刻在林间晨露中染上翠微色。

光影从发顶开始“生长”,墨发渐长至腰际,指尖凝出半柄光剑,翠色从“青白”转为“浓碧”,胸口浮现莲花状的灵气纹路——那是他主修的“清心剑诀”具象,当他指尖抚过结界边缘的灵藤,光影突然转身,碧色眼眸中泛起剑魄的清寒,身形从“垂髫孩童”长至弱冠,衣摆处的翠色光晕已如实质,化神巅峰的剑意将周围草木压得簌簌发抖。

红焰武圣的“婴”最是炽烈,化神中期时如一团跳动的火苗,此刻在灵气中凝成“少女雏形”。

光影从脚底开始“凝实”,赤红色里翻涌着暗金纹路,那是她修炼的“赤莲焚海诀”烙印,手腕处先缠上火焰状的光带,眉心“赤莲印”从淡红转为灼金,当她咳出一口突破时的浊气,光影突然张开双臂,身形从“矮她半个头”长至并肩,发梢燃着不熄的火苗,衣袍上的火焰纹路已从“虚浮”凝成“鳞甲般的质感”——化神大圆满的气息裹着灼热剑意炸开,光影指尖甚至能捏出半朵燃烧的赤莲。

当六人同时踏入结界外的“灵气交汇点”,六团光影突然同时震颤——天墟的“金霜婴”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血茧,地罡的“琥珀婴”足尖踩碎地面的灵脉石,玄溟的“墨蓝婴”指尖点在他腰间的符囊,黄穹的“熔金婴”掌心贴上他心口的旧伤,青冥的“翠碧婴”指尖抚过她剑柄的裂痕,红焰的“赤金婴”掌心按上他胸前的血符残片。

淡白、琥珀、墨蓝、熔金、翠碧、赤金六种光晕轰然交融,婴孩形态的光影在灵气风暴中“拔节”生长——骨骼声响如金石相击,皮肤从半透明的光质渐成瓷玉般的凝实,发梢、衣摆、指尖的法则纹路如被泼墨般晕染开:天墟的“金霜”凝成肩甲,地罡的“琥珀”化作护腕,玄溟的“墨卷”展开成披风,黄穹的“熔金”铸成胫甲,青冥的“翠碧”凝为裙摆,红焰的“赤金”燃成护心镜。

最后一声清啸划破密林——六团光影同时化作与他们身形完全相同的“光质法身”,孩童的面容褪去,眼瞳中流转的不再是化神境的“灵气氤氲”,而是圣人境初期的“法则微光”。

天墟武神摸向眉心,那里不知何时多了道金霜纹路;红焰武圣看着掌心的赤莲印记,发现火焰边缘已凝出细密的“法则锁链”——曾经只能在化神境“滋养婴体”的灵气,此刻如百川归海般涌入法身,结界外的天地法则竟主动泛起涟漪,似在呼应他们体内“圣人境初成”的震颤。

密林中的妖兽忽然伏地不起——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本能地感知到:曾经的化神修士,此刻已踏出了“与天地法则共鸣”的第一步,那些曾在万妖谷中被压制的境界桎梏,终究在灵气冲刷与生死淬炼中碎成齑粉,如今的他们,已是能触到“圣人境门槛”的真正强者。

而六具法身背后,化神婴体“成人”时留下的光晕尚未散尽,像六颗坠落人间的星辰,在密林草叶上洒下细碎的法则光点——那是从“凝聚灵气之婴”到“掌控法则之身”的蜕变,是他们用数月苦修在万妖谷出口,为自己刻下的“圣人境开篇”。

数月后的结界之外,西境民生院的飞鸽传书准时落在御书房案头。

女帝拆开绢帛,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工整的奏报,而是张孩童画的“热闹图”:赤沙城的滤水市集上,百姓用陶罐装着淡水换粮,神机营士兵蹲在地上帮老汉调试新制的“双轮汲水车”,远处的屯田里,粟米秸秆被扎成稻草人,戴着用柳枝编的草帽——分明是虎娃的“杰作”。

绢帛背面,墨辰的字迹带着几分仓促:“陛下,西境首座‘民生坊市’今日开市,百姓以物易物,竟自发设了‘公平秤’‘净水闸’。有老妇将自家腌的咸菜送给巡坊士兵,笑称‘比当年士绅的救济粮干净十倍’。”

女帝指尖划过“公平秤”三字,想起前日陆承钧从西境归来时的模样——这位素来自持清高的丞相,竟在奏对时罕见地沉默,末了只说:“西境的百姓,眼里有光。”

民生坊市的热闹,在戌时达到顶峰。老铁匠的铁器摊前围满了人,新打制的“滤水勺”“修渠钉”摆得整整齐齐,旁边立着块木牌:“凡工坊学徒,可凭腰牌换购半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60章滤水陶罐载民心所往(第2/2页)

忽然有人撞翻了陶罐,清水泼在青石板上,引来一阵惊呼——竟是几个曾被查办的盐商子弟,混在人群里故意捣乱。

“你们当年囤盐害咱们喝盐水,如今还敢来?”

虎娃眼尖,攥着半块麦饼冲过来,身后立刻跟来十几个举着灯笼的孩童。盐商子弟正要还手,却见工坊坊主拄着拐杖走来,腰间挂着墨辰亲赐的“民生调解员”木牌:“按坊市规矩,滋事者先去‘思过亭’抄《治水须知》十遍,再赔人家三个陶罐。”

话音未落,神机营巡坊队已赶到,为首的校尉指着盐商子弟腰间的玉佩:“上次纵火的账还没清,这次又来?”

围观百姓发出哄笑,有人扯着嗓子喊:“让他们帮着修滤水渠!”

“对!尝尝咱们当年挖泥的滋味!”

盐商子弟脸色发白,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被关在断泉湖窖的日子——整日听着滤水器的转动声,看着百姓们扛着铁锹在盐碱地里劳作,那些曾以为“下等人”的手,竟真的挖出了活水。

当坊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墨辰正蹲在裂岩州的屯田里,指尖捏着块带草根的泥土——这是百姓新发现的“保水层”,混着碎贝壳和柳树叶,能让盐碱地多蓄三成雨水。随行的民生院主簿翻开新账本,却见上面除了屯田亩数,还记着些“闲事”:“三月初五,王寡妇家的牛踩坏李老头的滤水垄,经坊老调解,换作王寡妇帮李老头晒盐三日”“四月初七,神机营工匠教孩童刻制‘水纹砖’,拟用于加固渠壁”。

“大人,这账本……”

主簿欲言又止,却见墨辰忽然笑了:“这些‘闲事’,才是民生院该记的账。你瞧,”

他指了指远处互相帮忙搭麦垛的百姓,“从前他们靠士绅施舍,如今靠自己定规矩、解纠纷——这才是西境真正的‘根基’。”

忽然有孩童跑过来,往他手里塞了颗烤粟米:“大人吃!俺娘说,这是用镜月湖的滤水浇出来的,可甜啦!”

粟米在舌尖绽开,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墨辰忽然想起苏逸说书时,提起白无痕的十六字清心诀。

此刻再念,竟有了新的感悟:“心若止水”,止的是权欲之水;“杂念皆消”,消的是欺民之念;“心境澄明”,明的是百姓之需;“道法自成”,成的是人间之道——这道,不在朝堂的明争暗斗里,而在百姓们踩过的每一寸土地里,在他们握铁锹的掌纹里,在他们互相帮扶的笑声里。

秋风吹起时,大乾皇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使者”——西境六城的百姓代表。老铁匠穿着新做的粗布衫,虎娃攥着用柳芽编的花环,跟着墨辰走进金銮殿时,殿内的青砖让他们有些拘谨,却在看见女帝时,忽然想起墨辰说过的话:“陛下和咱们一样,盼着大乾好。”

“陛下,”老铁匠颤抖着捧出个木盒,里面装着六城百姓凑的“心意”——赤沙城的滤水陶罐、烬云郡的柳芽茶、荒泽府的白碱皂……虎娃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用炭笔写着:“谢谢陛下让墨大人来救咱们,现在俺们有水喝了,能吃饱了,还能学本事了!”

女帝接过纸,看见“学本事了”后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齿轮,忽然笑了。

她望向阶下的墨辰,见他此刻不再是那个剽悍的大将军,而是像个带着乡亲们串门的兄长,眼底满是自豪——为这些能挺直腰杆走进皇城的百姓,为他们手里捧着的、自己挣来的“心意”。

这一日,金銮殿的早朝多了些“不合规矩”的声响:虎娃的花环掉在地上,发出细碎的枝叶碰撞声;老铁匠的布鞋踩在青砖上,带着西境的泥土气;百姓代表们交头接耳时,说起“滤水器又改良了”“屯田的粟米能酿米酒了”——这些从前被视作“市井粗语”的话,此刻却让朝堂多了份鲜活的生气。

岁末的第一场雪落在西境时,民生院的工坊里正忙着赶制“越冬滤水器”。

老铁匠看着学徒们在齿轮上裹棉麻、给滤筒加木盖,忽然想起去年此时,自己还在断泉湖边刮盐碱。

如今工坊的墙上,挂满了百姓送来的“谢礼”:虎娃娘绣的“水神庇佑”帕子(其实绣的是墨辰扛铁锹的模样)、裂岩州猎户送的兽皮护腕(说是给工匠们防寒)。

墨辰裹着披风走进来,睫毛上还沾着雪花,手里提着个食盒——是女帝赐的御膳房糕点,却被他换成了西境的麦饼。

“趁热吃,”他将麦饼分给学徒,指尖触到他们掌心的茧子,“今年冬天,皇城的达官贵人在议论‘民生院该不该扩到中境’,咱们这儿的百姓,却在琢磨‘怎么让滤水器在雪地里也能转’——你们说,哪个更要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