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203章 夜牢碎影浸残菊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203章 夜牢碎影浸残菊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6-22 02:11:41 来源:源1

远处,西南方向的火把渐次亮起,楚凡的马蹄声混着百姓的议论砸进夜色——那是他算准的“喧嚣注脚”。指尖捏着青衫口袋里硌人的琉璃珠,陆东山望着跳动的火光忽然笑了,叔父陆承钧的话却在此时漫上来:“真正的算计,是让天下人替你说‘真话’。”

此刻市井的灯火映着他勾起的唇角——比起一封伪造的信,这满城的“口口相传”,才是扎进楚凡急怒里的、最软却最狠的刀。

陆东山靴底碾过庙前碎石的声响里,忽然听见指尖叩击碎银的“笃笃”声——是十岁那年叔父蹲在佛前供桌前,指节敲着半锭碎银,烛火把皱纹里的温和都揉碎了:“东山啊,玄舟是你亲堂弟,陆家的刀要对外,别对着自家人。”

破庙的火光渐次熄灭,佛前供桌上的半锭碎银,恰是当年陆承钧塞给他的“试刀钱”。此刻碎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映着他青衫袖口妻子绣的残菊——他终究没听叔父的话,用堂弟的名号做了饵,只有这样才有机会逃出生天。

他算准了楚凡会因急着捉住他,听到亲卫打探到街头巷尾的消息后,会紧急采取行动急赴西南,算准了权谋场上“信任即是弱点”,却算不准掌心的碎银为何这么烫——那是叔父当年握过的温度,是陆玄舟十六岁替他挨箭时,染着血喊的“东山哥,别怕”。

衣襟口袋里还留着陆玄舟送的牛皮箭囊,边角磨出毛边,蹭过掌心时像极了此刻他发颤的指尖——失去家人的空荡,从来不是五十万两银票能填满的,是他亲手把“堂弟”变成了楚凡眼里的“逆党”,把陆家的“兄弟盟”撕成了权谋的“刀下纸”。

当摄政王的血溅在王府青石板上,当女帝的密诏指向陆氏满门,他能护得住妻子和幼子,却护不住从小喊他“哥”的堂弟——毕竟在这吃人的权谋场里,“陆家侄子”和“陆承钧之子”,从来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他算尽了退路,却没算到,最狠的劫,是让至亲变成棋子,而自己连说“对不起”的机会,都随着破庙的火光,散在了夜鹭的翅膀声里。

另一边,在天牢外的雨幕里,一位花甲妇女在年轻人的搀扶下踉跄半步,指尖捏着一锭金子往官差手里塞:“这是给弟兄们留的「过河钱」,劳烦进去瞧我家老爷一眼就行……”

她鬓角的白发沾着雨珠,说话时喉结轻轻发颤——正是陆承钧的妻子,此刻指尖递钱的弧度,像极了丈夫当年教她“留三分余地”时,掌心摊开的模样。

身边搀扶她的年轻人是陆承钧的二等客卿元明,掌心虚虚护着她的手肘,指尖却在袖中掐着半张皱巴巴的银票——那是三日前某人塞给他的“投名状”,边角还印着暗红指印,此刻隔着布料硌得腕骨发疼。

他面上堆着恭顺的笑,眼底却时不时扫向天牢门口的守卫,余光瞥见自己腰间的玉佩——那是陆承钧去年赏的,玉坠边缘还刻着“忠”字,此刻在雨里泛着冷光,像一记无声的耳光。

夜雨渐浓,前方天牢的灯笼在风里晃出虚影,守卫的甲胄被雨打湿,银亮的甲片连成一片冷硬的光。

元明摸了摸怀里硬邦邦的假路引,纸角边缘还带着新刻的墨香——那是他花大价钱找黑市匠人做的,仿着江南某处官府的印泥纹路,指尖蹭过伪造的朱红官印。

忽然,她想起陆承钧书房案头的真印:老人盖章时总爱顿一顿,说“官印落纸,便是人命,不可轻慢”。

此刻这张带着墨臭的假纸贴在胸口,却像块烧红的炭,时不时蹭过良心的位置。

墙头上忽然掠过一道黑影,他本能地贴紧墙面,指尖扣住刀柄——却见黑影落定,竟是只叼着老鼠的狸花猫,眼睛在暗处亮如琥珀。

他指尖的刀柄松了松,忽然想起丞相府书房的暖光:陆承钧养的三花猫总爱蜷在砚台边,冬夜老人批公文时,会把沾了墨水的猫爪轻轻拎起来,笑着说“别脏了爪子,这世道已经够乱了”。

那时他总觉得,老人掌心的温度比案头的铜炉还暖,可如今掌心的银票和怀里的假路引,却把这份暖烘烘的回忆,泡得发皱发苦。

他低头看了眼陆夫人鬓角的白发——这是曾给他送过冬至汤的长辈,此刻却不知道,自己袖中藏着的,不只是假路引,还有一截磨得锋利的袖箭。

雨声里,狸花猫叫了一声,蹿进暗处,他忽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混着天牢深处传来的锁链响,像极了当年陆承钧教他练剑时,剑穗扫过青石板的“唰唰”声——只是如今,这把剑要刺向的,不是外敌,而是那个曾说“元明啊,人活一世,别让银子蒙了心”的人。

“吱呀——”天牢侧门开了条缝,狱卒打着哈欠晃出来,腰间钥匙串在雨里叮当作响,惊飞了檐角一只缩成毛球的麻雀。

元明指尖蹭过袖中折得整整齐齐的银票,往前迈了半步,靴底碾过水洼,碎光溅起又落下,像极了三年前那个雨夜——他跪在破庙蒲团上,看陆承钧把第一笔客卿俸禄塞进他补丁摞补丁的袖口。

此时,烛影摇摇晃晃映在门槛上,他盯着自己磨出毛边的鞋尖,第一次觉得“安稳日子”该是暖黄的、带着松木香的光,如今却混着雨水,在脚边碎成了袖中银票的冷白。

这一步踏出去,靴底的泥点溅上裤脚,像极了这些年跟在陆承钧身边见过的血——不多,却足够把人心泡得发沉。

他忽然想起老人常说“留三分余地给人”,此刻自己袖中藏着的假路引和袖箭,却把这“余地”掰成了两半:一半换银子,一半换“活路”。

如今就算是死,也得杀了陆承钧拿到另外七万两银票——毕竟他算过,靠这副穷骨头,累死也攒不够十间带院子的屋子,攒不够让老娘吃口热乎饭的安稳,而有了这笔钱之后,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他忽然想起陆承钧坐在书房竹椅上的话:“留三分余地给人,便是留三分暖给自己。”

此刻袖中硬邦邦的假路引硌着肋骨,袖箭的金属尾端蹭过掌心,竟把这“余地”掰成了两半——一半是攥得发皱的三万两银票,那是对方先付的“定金”。一半是虚浮的“活路”憧憬:只要杀了陆承钧,就能拿到剩下的七万两。

毕竟他算过,靠客卿那点俸禄,老娘这辈子都等不到“冬日里守着热灶台喝小米粥”的安稳——她卧病在床时,总用粗糙的指尖摩挲他掌心的茧,说“咱不图大富,有口热乎饭、有间不漏雨的屋子就行”。

可眼下那间“不漏雨的屋子”,那碗“永远温热的小米粥”,却像天牢外的灯笼,明明晃在眼前,却得穿过满是血光的夜路才能摸到。

有了这笔钱,老娘或许能睡上软和的棉褥,或许能请郎中好好瞧瞧咳了半年的肺,或许下半辈子不用再蜷在漏雨的偏房里数着雨珠等他回家——只是他不敢想,当陆承钧看见他袖箭寒光的那一刻,眼里会不会闪过当年教他识字时的失望,不敢想夜里合眼时,会不会总梦见破庙烛火里老人塞给他俸禄的模样,掌心的暖,和此刻袖中银票的冷,绞得胸口发疼。

“狱卒不耐烦地敲了敲门框:‘磨磨蹭蹭的做什么?’元明猛地回神,指尖掐了掐掌心的痛——不是错觉,那半扇门已经在脚下的水洼里晃开了缝,不管通向哪里——

雨声里,远处传来一声模糊的咳嗽,像极了老娘昨夜在漏雨偏房里的声响。他低头盯着裤脚的泥点,忽然又想起三年前破庙门槛上,自己穿着露脚趾的鞋,盯着陆承钧递来的俸禄时,掌心还发着烫。

此刻指尖掐进掌心的肉里,疼得发颤,却比不过心里空落落的慌——原来有些路一旦踏出去,泥点就会变成洗不净的痕,就像有些‘安稳’的代价,从来不是银子能结清的账。

狱卒的催促声又砸进雨幕,他盯着天牢侧门里漏出的微光,忽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混着水洼里的涟漪,一下下撞着耳膜。老娘的咳嗽声又在耳边飘起来,带着旧棉褥的潮味——他咬了咬牙,抬脚碾过水洼,碎光溅起又落下,像极了心里最后一丝犹豫的熄灭。

‘来了。’喉结滚动着挤出两个字,他把袖中的袖箭又紧了紧,任靴底的泥点沾得更牢些——先活下来,先让老娘吃口热乎的,别的……等过了今晚再说吧。

说着,他跨进了天牢侧门,身后的雨声里,破庙门槛上那个仰头望着烛火的少年,终究是被他丢进了夜的最深处,连影子都没剩下。”

不过,元明不知道的是,此次整个天牢的人早已经换成神机营的人,就连普通狱卒都是神机卫假扮的——毕竟陆东山是陆承钧的亲侄子,楚凡算准了若对方想救叔父或探听口风,天牢会是最可能的“险中求安”之地。他虽远赴西南追凶,却特意留了这手:以“不限制时间的特许亲属探视”做饵,等的就是陆东山铤而走险。

若不是如此,往常亥时便闭门的天牢,怎会在子时三刻还敞着侧门?青砖缝里渗出的潮气裹着铁锈味,混着若有若无的甜腥——那是林莉熟悉的“醉心兰”晒干后的气息,藏在烛火蒸腾出的淡灰雾霭里,随着巡夜梆子的“笃笃”声,一点点渗进砖缝。

她指尖的飞针转了半圈,针尖凝着半粒解药,忽然想起三日前府里密报:楚凡下令“破例开放探视”时,特意在天牢周边撒了醉心兰粉末——这花晒干后气味微甜,却能麻痹人的嗅觉神经,让人在警觉时反而会因“异常甜腥”放松警惕,毕竟最明显的“陷阱信号”,有时反而是掩盖真杀招的幌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