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299章 函谷智斗:藏锋破势定乾坤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299章 函谷智斗:藏锋破势定乾坤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8 02:54:25 来源:源1

第299章函谷智斗:藏锋破势定乾坤(第1/2页)

次日,巍峨朝堂之上,女帝端坐在龙椅,听着朝臣奏报各地民生,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察局势。

“报——!”一声凄厉的长喝,打破了早朝的秩序。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名浑身是血的暗卫,踉跄着闯入殿内。他铠甲破碎,身上伤口还在渗血,扑通一声跪地,声嘶力竭:“启禀陛下!秦王嬴烈举兵叛乱!现已连克十城,兵锋直逼关中!”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惊得茶杯打翻,茶水泼洒在朝服上也浑然不觉;有人双唇颤抖,欲言又止,似不敢相信这颠覆乾坤的巨变。女帝却只是眸光微凛,指尖轻轻叩击御案,那节奏不疾不徐,却让殿内嘈杂声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着女帝的决断。

“详细说来。”女帝声音清冷,不带太多波澜,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平静下,是即将翻涌的雷霆。暗卫强忍着伤痛,汇报道:“秦王暗中积蓄力量,不知从何处得精妙兵略,所率大军势如破竹,十座城关守将或降或逃,如今……如今已逼近函谷关!”

殿内一时死寂,唯余铜漏滴答。女帝垂眸,长睫在眼下投出阴影,没人看清她此刻的神情,却能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的肃杀。

咸阳城外,烽火台连烧三日,浓烟蔽日,似在宣告一场风暴的降临。秦王嬴烈身披玄甲,立于中军帐前,玄甲上的鳞纹在火光中流转,如蛰伏的黑龙。他指尖划过舆图上“函谷关”三字,青铜面具遮住面容,却遮不住语气里的森冷与志在必得,嘴角勾起的冷笑,似在嘲讽这天下棋局的脆弱。

帐内,悬挂的《武侯兵要》竹简泛着陈旧油光,卷一“控势篇”的墨迹被反复批注,边角都起了毛边。嬴烈望着舆图,眸中暗光涌动——他身后五十万大军,是蛰伏多年的利刃,如今出鞘,连破十关的捷报传遍天下,而这一切,皆因那套“先固己、再借势、终控局”的不败心法。

他抬手抚过竹简,似在与千年前的智谋对话:“武侯遗策,助我破局。这天下,该换种活法了。”帐外,夜风卷着烽烟,扑打在军帐之上,猎猎作响,如同嬴烈心底,那声震碎枷锁、撕裂旧局的呐喊。

而这头朝堂震荡,那头咸阳军威,两股力量如同交错的雷霆,即将在大乾的版图上,撞出毁天灭地的火光,搅动着这盘本就波谲云诡的棋局,让所有人都陷入这场权力与野心的漩涡,难以脱身……

朝堂之上,暗卫的奏报仍在殿内回荡,大臣们的惊惶尚未平息,女帝的声音已如寒潭破冰,清晰而坚定:“传朕旨意——”

她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楚凡身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摄政王楚凡,即刻点领三十万先锋军,奔赴函谷关,务必死守关隘,阻拦秦军西进!”

楚凡上前一步,抱拳领命,声音沉稳如磐石:“臣,遵旨!”他铠甲未卸,昨夜朱雀塔顶的酒气尚未散尽,此刻眼底已只剩肃杀,转身时玄色披风扫过地面,带起一阵凌厉的风。

女帝目光转向另一侧的楚怀瑾,继续下令:“镇国大将军楚怀瑾,于次日卯时出发,率领二十五万大军为后援,携带粮草器械,与先锋军于函谷关会师!”

楚怀瑾一身银甲,应声而出,抱拳时甲胄碰撞作响:“臣定不辱使命,助摄政王荡平叛乱!”他眉宇间燃着战意,当年杭开城的厮杀犹在眼前,此刻面对秦王叛军,眼中只有破敌的决心。

两道旨意落下,朝堂上的慌乱渐渐平息,大臣们望着楚凡与楚怀瑾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定心的支柱。女帝缓缓起身,龙袍曳地,声音传遍大殿:“秦军虽锐,然我大乾军民同心,何惧之有?诸卿各司其职,安抚百姓,稳固后方,静候捷报!”

楚凡领旨后未敢耽搁,直奔城外军营。三十万先锋军早已整装待发,士兵们铠甲鲜明,长矛如林,见楚凡驰马而来,齐声高呼:“愿随王爷,死战破敌!”

楚凡翻身下马,接过亲兵递来的长枪,枪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黑压压的军阵,沉声道:“秦王叛乱,践踏和平,函谷关是关中屏障,丢则京城危矣!今日随我出征,不破秦军,誓不还朝!”

“不破秦军,誓不还朝!”三十万声呐喊震彻云霄,惊得飞鸟四散。楚凡翻身上马,长枪直指西方:“出发!”

大军如黑色洪流,沿着官道向函谷关疾驰。楚凡的身影冲在最前,玄色披风在风中展开,当年参与边关之战时见过的流离失所,让他深知战争之苦。如今叛军再起,战火若蔓延关中,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他唯有以最快速度阻敌,方能护这方安宁。沿途百姓听闻摄政王出征,纷纷在路边设案,送上热粥干粮,楚凡在马上拱手致谢,马蹄踏过尘土,心中破敌的决心比铠甲更坚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99章函谷智斗:藏锋破势定乾坤(第2/2页)

次日卯时,天色微亮,楚怀瑾已在城外点兵。二十五万大军分列整齐,粮草车、投石机、强弩营依次排开,绵延数十里。楚怀瑾身着银甲,腰间佩剑寒光凛冽,正亲自检查粮草清单,指尖划过“粮草三月备”的字样,眸中战意更盛——这一战,不仅要赢,更要让百姓再无战乱之忧。

“大将军,所有粮草已装车,足够支撑两月战事;神机营的新制投石机也已调试完毕,射程比旧款远三成!”副将前来禀报。

楚怀瑾点头,目光扫过军阵:“传令下去,大军行进务必保持阵型,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得扰民,三日内必须抵达函谷关与摄政王会师!”

“遵命!”

号角声起,二十五万大军缓缓开动。楚怀瑾勒马立于高处,望着先锋军远去的方向,又望向京城宫墙的位置,心中默念:“陛下放心,怀瑾定护大乾无虞。”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输送粮草,更要为先锋军筑起坚实后盾,这场仗,关乎大乾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分差错。

此时的函谷关下,秦王嬴烈的大军已开始攻城,投石机砸在关墙上,震得土石飞溅。而楚凡的先锋军正星夜兼程,距离函谷关仅剩一日路程;楚怀瑾的后援大军也已过了黄河,粮草器械源源不断向西输送。

京城皇宫内,女帝立于舆图前,指尖在“函谷关”与“咸阳”之间划过,眸光深邃。她知道,楚凡与楚怀瑾一锐一稳,双剑合璧,定能与秦王形成对峙,而这场战争背后,那“飞逝灵地崩塌”的秘辛,或许才是解开棋局的关键。

大乾的烽烟已起,函谷关的厮杀即将拉开序幕,而这场棋局的走向,正随着两支大军的西进,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行军途中,楚凡攥紧了天机阁送来的军情密报,指节泛白。“五十万秦军连破十关,靠的不是兵力,是权谋。”

他将密报拍在案上,对身旁的林莉和夜无咎,“传我令,你们率十万精锐守函谷关左翼,我带三十万主力屯右翼,三日之内必须会师——记住,秦军善‘借权’,我们需先破他的势。”

此时的秦王军营内,嬴烈正将十关捷报誊抄三份:一份送呈太庙,言“赖先祖庇佑,天威所至”;一份快马送抵朝堂,称“皆赖丞相调度粮草、太尉督造军械”;最后一份悬于营门,昭告全军“每斩一敌,赏银十两,功名录于皇家史馆”。

楚怀瑾派去的细作回报:秦军士卒炊灶烟火旺盛,甲胄鲜明,连伤兵都有专人照料,营后屯田地里新麦已熟——正是《武侯兵要》“开屯田以足粮,设匠坊以备甲”的自固之术。

“他在借君权稳军心,借朝堂之力固后勤。”楚凡盯着细作绘制的秦军布防图,指尖叩击桌面,忽然冷笑:“那我们就断他的‘借势之源’。”

当夜,他密令细作潜入咸阳,散布“丞相私通楚军”的流言;又遣死士夜袭户部粮仓,纵火焚粮——嬴烈想借朝堂之权为盾,他便先搅乱这面“盾”的根基。

此时,林莉与夜无咎率领的十万援军早已抵达关外扎营,却被楚怀瑾以“未得会师令”拦下:“援军需听中军调度,不得擅自行动。”林莉虽急,却也只能按兵不动,帐内气氛因这道军令添了几分紧绷。

函谷关下,秦军连日挑战,箭矢甚至射到了城楼之上,楚军却始终紧闭城门。

楚怀瑾按捺不住,闯进中军帐:“三十万先锋加林莉十万援军,足足四十万对他五十万,兵力相差无几!再不出战,士兵们都快憋疯了,士气要泄了!”

楚凡却指着关外秦军阵前的粮车,示意他细看:“你看那些粮车,帆布下露的是饱满新麦,而非陈粮——嬴烈这是在炫‘粮足’,是《武侯兵要》‘藏锋篇’的反用,故意露三分锐气,就是诱我们出战。”

果然,三日后秦军突然后撤三十里,营中竖起“粮道被断,暂退休整”的木牌。嬴烈在帐内翻看《武侯兵要》:“兵强而示以弱,让楚凡以为我粮尽。”他算准楚军会趁机追击,早已在两侧山谷布下伏兵,只等楚军入瓮。

但楚凡并未上当。他登上城楼,见秦军后撤时旗帜不乱、甲胄齐全,冷笑:“若真粮尽,怎会带全甲胄?这是‘示怯而藏锋’。”

他反而下令“开仓放粮,犒赏三军”,让士兵在城头饮酒作乐,故意让秦军细作看见“楚军粮足心稳”。

秦王叶嬴烈在山中等了三日,不见楚军追击,反倒听闻楚军“粮库盈满”的消息,伏兵士气渐泄——藏锋不成,反被识破,秦军的“诱敌之势”先乱了阵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