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321章 尘埃落定:断臂归祠,田埂新生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321章 尘埃落定:断臂归祠,田埂新生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29 15:08:20 来源:源1

第321章尘埃落定:断臂归祠,田埂新生(第1/2页)

云清逸穿着素色丧服,将陆承钧的断臂放在祠堂中央的祭台上,断臂早已用石灰处理过,却仍透着森然的白。他身后站着云家仅存的三个老仆,个个白发苍苍,见了断臂都红了眼。“爹,娘,大哥……”

云清逸的声音沙哑,十年前那个雪夜的火光仿佛就在眼前——陆承钧带人闯宅,用右手挥刀砍倒他父亲,又反手将他左臂废去,七十三口人倒在血泊里,唯有他被老仆藏在枯井中才得以活命。

“当年他用这只手挥刀,今日便用这只手来偿。”云清逸举起三支香,深深鞠躬,“清逸无能,十年才为你们讨回半分公道。这断臂入坟,愿你们在天有灵,得以安息。”

老仆们将断臂放入早已备好的陶瓮,埋在祠堂后的衣冠冢旁,覆土时,有人低低地哭出声,哭声混着风声,在空荡的宅院里久久不散。祭礼结束,云清逸望着牌位轻声道:“从今往后,云家再无血仇,只剩守灵人。”

几乎在同一时间,几百里之外的林家旧祠,也燃起了祭祀的烛火。这里比云家祠堂更破败,断壁残垣间长满了野草,只有祠堂中央的牌位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最上方的“林氏满门忠烈”匾额虽有裂痕,却字字刚毅。

夜无咎褪去一身戎装,换上从未示人的素色长衫,终于露出“夜无咎”之名背后的真实身份——林家遗孤林墨。他身边站着妻子林莉,她紧紧攥着丈夫的手,指尖冰凉。林莉本是林墨当年从垃圾堆里救下的女子,两人情投意合早已暗许终身。

十多年前在万佛寺,夜无咎带她去拜佛时,她却被太后看中收在身边办事,阴差阳错躲过了林家灭门的惨案。直到三年前,她才与化名夜无咎的林墨重逢,终成夫妻。

“爷爷,爹娘,二叔……”林墨将陆承钧的断臂放在祭台上,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当年陆承钧为夺林家的兵防图,趁夜屠村,他亲眼看着爷爷被这只右手刺穿胸膛,满门两百五十六口倒在血泊里,当年连夜无咎三岁的侄儿都未能幸免。

林莉跪在牌位前,泪水无声滑落,她从怀中取出一块烧焦的玉佩——那是她从火场里抢出的唯一遗物,如今被磨得光滑温润。

“今日,凶手的断臂在此,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林墨举起火把,将陆承钧的断臂与纸钱一起点燃,火光跳跃间,他仿佛看到了家人的笑脸。

林莉靠在他肩上,哽咽道:“都结束了,阿墨,我们可以好好活下去了。”火焰熄灭后,两人将灰烬撒在祠堂前的老槐树下,风吹过,落叶沙沙作响,像是迟来的回应。

两处祭祀结束的消息传到杭开城时,陆玄舟正扶着父亲在客栈养伤。陆承钧望着窗外飘落的枯叶,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帕子捂住嘴再移开时,已被咳出的血染红了大半。他喘着气低叹:“那两处的冤魂……终究是不肯放过我啊。”

陆玄舟握着父亲空荡荡的右袖,眼眶泛红,声音压得低沉:“爹,是儿子不孝……”

“不怪你。”陆承钧虚弱地摇了摇头,枯瘦的手指攥紧了床沿,“当年我为权势杀红了眼,双手沾满血腥,这断臂是报应,也是解脱。”心里却暗自苦笑:事到如今,手臂都断了,我怪你又有何用?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

而陆玄舟的目光早已越过父亲,望向西南方向——那里曾是他策马征战的疆场,是西南军的根基所在,如今却成了他再也回不去的故土。那句“不孝”出口时,他指尖微微发紧,眼底藏着无人察觉的复杂。

而在大乾的朝堂上,女帝看着两份祭祀的奏报,沉默良久,终是提笔写下:“夜无咎、云清逸,赐黄金百两,许其归乡守祠,永不涉政。”龙椅旁的楚凡望着奏本,轻声道:“血债了了,天下方能安宁。”

风吹过云家祠堂和林家旧祠,烛火轻轻摇曳,终是渐渐平稳。两门血仇以最惨烈的方式了结,断臂入坟的那一刻,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生者的救赎——从此,夜无咎不再是背负血海深仇的复仇者,云清逸不再是孤苦伶仃的幸存者,他们终于可以在和平的岁月里,卸下沉重的枷锁,望向没有刀光剑影的未来。

陆玄舟扶着父亲离开杭开城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洗去了盔甲上的血渍,也仿佛洗去了半生的征战与权谋。

陆承钧空荡荡的右袖在风中轻轻摆动,脸上却没了往日的阴鸷,只剩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陆玄舟则脱下了穿了十年的铠甲,换上粗布长衫,牵着一匹瘦马,马背上驮着简单的行囊——里面没有兵书,只有几本农桑杂记和一卷算盘。

他们没有回西南的王府,而是选了江南一处偏僻的村落,用仅剩的银两买了三亩薄田和一间带院的瓦房。

陆承钧的右手虽废,左手却还能做事,便每日清晨拄着拐杖去田埂上转悠,看陆玄舟翻地、插秧。起初他总忍不住指点:“插秧要对齐行距,像排兵布阵一样整齐!”陆玄舟笑着应:“爹,种田不比打仗,禾苗长得好就行,不用列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1章尘埃落定:断臂归祠,田埂新生(第2/2页)

春种时雨水多,陆玄舟在田里忙得满身泥,陆承钧就坐在屋檐下编竹筐,编好的筐子拿去镇上换些油盐。有村民见陆承钧断臂,好奇问起,陆玄舟只说“爹年轻时打猎伤的”,陆承钧听了,只是默默往筐子里多编一道绳。

夏天稻子扬花,父子俩夜里在田埂上守着防野猪,陆承钧会讲些年轻时的趣事——不是征战杀伐,而是他小时候跟着父亲种田的日子,陆玄舟静静听着,偶尔问一句“那时候的稻子也这么怕涝吗”,月光洒在稻田里,蛙鸣阵阵,竟比军营的号角更让人安心。

秋收时稻子堆成小山,陆玄舟学着镇上的商户,把糙米加工成精米,装在陆承钧编的竹筐里,挑去集市卖。起初没人买,嫌他们的米贵,陆玄舟不气馁,站在摊位前大声说:“这米没施过化肥,是用草木灰种的,吃着香!”

有胆大的买了试吃,回头就成了常客,渐渐的,“陆家精米”在镇上有了名气,父子俩的日子总算有了起色。

冬闲时,陆玄舟发现村里的竹器编得好,却卖不上价,便动了经商的心思。他带着村民编的竹筐、竹子做的席子去邻县的集市,又把邻县的布匹、茶叶带回村里,一来二去成了“货郎”。

陆承钧虽不能走远路,却在家帮他记账,左手拨算盘虽慢,却打得清清楚楚,账本记得比当年的军饷册还工整。

有次陆玄舟去西南进货,带回些西南的特产辣椒,教村民用辣椒腌菜。陆承钧尝了一口,辣得直咳嗽,却笑:“这味道,比王府里的山珍海味实在。”

后来他们开了家小小的杂货铺,卖自己种的米、腌的菜,还有陆承钧编的竹器,铺子没挂招牌,只在门口摆了两盆陆玄舟种的向日葵,路过的人都说“这家铺子的老板和气,东西实在”。

村里有孩子调皮,偷摘了他们田里的黄瓜,陆玄舟撞见了,没责骂,反倒摘了一篮送过去,对孩子爹娘说:“孩子想吃就说,别让他偷,摔着了不好。”

陆承钧看着,想起当年自己为权势杀人如麻,如今却觉得这邻里间的琐碎争执,比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更暖人心。

转眼三年过去,陆玄舟的杂货铺在镇上小有名气。他娶了邻村会织布的阿禾,姑娘总说:“玄舟哥种田时都带着笑,比那些藏着心思的富家郎踏实。”

成亲那日,陆玄舟没穿锦袍,只着一身粗布新衣,给阿禾戴的银簪还是用卖粮的钱打的,却比当年西南齐王府的金钗更让人心安。

陆承钧的日子也添了暖意。儿媳阿禾每日给他熬药时总多放块红糖,孙子牙牙学语时,第一声“爷爷”让他枯瘦的手都颤了颤。

他常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手里摩挲着那根陆玄舟做的木拐杖——拐杖头刻着小小的稻穗,是陆玄舟用劈柴剩下的边角料磨的,糙是糙了点,握在手里却暖烘烘的。

那年秋收后,两个西南旧部裹着夜色摸到杂货铺后院,怀里揣着用油布包着的兵符和一小袋碎银。“少将军,西南军旧部还念着您,只要您一声令下……”

陆玄舟没等他们说完,就把东西推了回去,声音比院里的井水还凉:“我现在是陆家郎,种三亩地、守个杂货铺够活了。这些东西分了吧,让弟兄们买牛种田,别再想打仗的事。”

陆承钧恰好端着药碗出来,听见动静咳了两声:“玄舟说得对。当年我争权势,落得断手的下场;你们若还念旧情,就该让他安安分分过日子。”

他瞥了眼兵符,又看了看院角堆着的新收玉米,“钱财再多,不如粮仓满;兵符再重,不如儿孙绕膝。”旧部看着爷俩眼里没了当年的戾气,终是叹着气走了。

有天夜里下暴雨,杂货铺的屋顶漏了雨,陆玄舟踩着梯子补瓦,陆承钧在下面递瓦片,拐杖靠在墙角被雨打湿。阿禾在屋里哄哭闹的孩子,隔窗喊:“小心点!别摔着!”

陆玄舟应着,脚下却踩滑了,陆承钧下意识伸手去扶,忘了自己只剩左手,踉跄着差点摔倒。父子俩在雨里对视一眼,没说话,却都笑了——当年谈判桌上的剑拔弩张,早被这烟火气里的扶持冲淡了。

深秋时节,父子俩在院子里晒谷,金黄的谷子堆成小山,陆玄舟的儿子在谷堆旁打滚,沾了满身金粉似的。陆承钧的笑声混着孩子的嬉闹声飘出院墙,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陆玄舟望着这景象,忽然明白:所谓解脱,不是放下仇恨,而是放下对权势的执念;所谓归宿,不是金碧辉煌的王府,而是这烟火气里的一粥一饭,一田一院。

风吹过院子里的向日葵,花盘沉甸甸地朝着太阳,像在诉说着一个卸下盔甲的故事——曾经的西南齐王和少将军,终究在田埂与市井间,找到了比征战更安稳的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