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437章 爱恨了了见赤诚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437章 爱恨了了见赤诚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1 04:54:51 来源:源1

第437章爱恨了了见赤诚(第1/2页)

**坚守不固执关**

混沌衍化,焦渴的大地如龟甲般皲裂。一个老农虚影蹲在枯死的稻田间,沟壑纵横的脸庞刻满绝望。他家族十代种稻,坚信“稻米是血脉,是祖魂”,纵使赤地千里三年,也倔强地不肯碰一粒耐旱的粟种。

直到村中后生用粟米种出沉甸甸的金黄穗浪,老农才佝偻着背,蹒跚到田边。他伸出枯树皮般的手,近乎颤抖地抚摸那些饱满坚硬的粟粒,浑浊的老泪砸在滚烫的泥土上。

当夜星子满天时,他佝偻的身影在自家龟裂的稻田边缘,悄悄播下了粟种。

月光下,他对着那仅存的半亩枯黄稻秧喃喃:“稻子……是根,是祖宗的魂,不能丢。可粟米……是活命的粮,得学着种啊。”次年秋收,他的田垄泾渭分明:一半是传承的青黄稻浪,一半是新生的灿烂金粟,成为灾年中最安稳的丰饶图腾。

“坚守不固执的‘守’,”叶昭凤望着那片在混沌中流淌着青黄与金黄的奇异田野,如同看见自己执掌的江山——她坚守“民为邦本”的太祖铁训,却也会因北疆雪灾减免赋税,因南境水患开仓赈济。“是死死护住那深埋地下的根脉,却绝不允这根系成为捆死手脚、拒绝新枝的枷锁!祖宗的道理是灯塔,不是牢笼!”

楚凡指尖灵力如春风拂过,稻穗的温润灵气与粟穗的蓬勃生机,竟在田间交织旋舞,孕育出更浑厚饱满的生命韵律。他颔首道:“脱凡境的‘定’,是悟透了坚守之物,当如大地核心般稳固不变,而其外显之形,则可如流水般随势而化——恰似治水,高峡筑坝是守其安澜,开渠导流亦是守其不滥。只要江河安流,黎民无恙,法门……何必拘于一格?”

**变通不失本关**

混沌氤氲,凝成一间弥漫着百年药香的古老铺面。新接手的年轻掌柜,却做出一件惊动四邻的事:堂前悬起一块醒目价牌——**富者原价,贫者半价,乞者分文不取!**老伙计捶胸顿足:“祖宗定的价,铁律!你这是败家!毁祖业!”

年轻掌柜不恼,只抬手指向高悬门楣、被岁月摩挲得温润的乌木匾额——“济世”。“祖宗传下的是这‘济世’二字的心!”他目光清亮如泉,“非是框死价格的算盘珠子!药若因贵而阻了穷人的活路,还谈何济世?”他更将后院辟为“百草园”,召集乡邻辨识草药:“认得了,头疼脑热便不必求人,省下的铜板,给孩子买块饴糖也是好的。”

十年光阴,药铺未曾堆金砌玉,却成了方圆百里百姓心中的圣地。那方“济世”老匾,被无数感恩的香火熏染得愈发厚重光亮,如同有了生命。

“变通不失本的‘变’,”叶昭凤望着药铺前井然有序领取药包的贫寒身影,想起自己将前朝严苛的《刑律》大刀阔斧修订,重“教化”而慎“刑戮”,但面对叛国巨恶,铡刀依旧寒光凛冽。“是给那条名为‘初心’的老路,铺上让更多人走得通的石子。路还是那条济世安民的路,变的,只是跋涉者的草鞋,换成了更合脚的舟车。”

楚凡心念微动,想起镇北王楚吞岳镇守边关时,将“死守孤城”的旧策,化为“以游骑断其粮道,以坚城耗其锐气”的灵动战法,北境防线固若金汤。他轻笑赞许:“脱凡境的‘通’,是深谙‘本’乃定海神针,指明航向;‘变’则是那随风势、顺水情而调整的船帆——针定航向不偏,帆借风力远行,方能驶向那真正的……海阔天空。”

**爱恨分明关**

混沌战鼓擂动!景象化作尸横遍野的惨烈战场。一位浑身浴血的将军虚影,手中长刀尚在滴落敌酋之血,眼神却已扫过俘虏群中瑟瑟发抖的老弱妇孺。“给他们清水干粮,伤者裹创。”军令如山。

副将愕然,指着俘虏,目眦欲裂:“将军!这些蛮子的刀,刚砍下我们多少兄弟的头颅!您怎能……”

将军抬手,沾血的手指,缓缓指向一个蜷缩在母亲怀中、吓得忘了哭泣的蛮族幼童。他的声音沉郁如铁,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我的刀,只恨指向我的敌人!不恨那没拿刀的百姓!当年……我娘也是这样抱着我,在战火里逃命……”他转身,以雷霆手段处决了顽抗的敌酋,却将粮食分给俘虏,任其归家。多年后,蛮族铁骑再犯,正是当年那些被放归的牧民,冒死送来狼烟警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7章爱恨了了见赤诚(第2/2页)

“爱恨分明的‘明’,”叶昭凤望着将军在染血的军帐中,挥毫写下的“**恨敌酋,怜苍生**”六个铁骨铮铮的大字,如同看见自己御笔朱批——严惩叛乱宗室首领,却赦免其懵懂被胁的幼子。“是不让‘恨’字蒙了眼,化作伤及无辜的弥天巨网;也不让‘爱’字软了骨,变成纵容罪恶的无边泥沼!恨,当如淬火之刃,精准剜除毒瘤;爱,当似不灭之火,温暖该护之人。如此,方为不昏不聩,不偏不倚!”

楚凡指尖灵力拂过将军那柄饮血无数的佩剑。奇妙的是,剑身杀戮的凛冽寒气,与剑柄处残留的、曾轻抚过孩童发顶的微温,竟在灵光中交融成一种刚柔并济、悲悯与锋芒共存的无形气场。他肃然道:“脱凡境的‘分’,是悟透了恨与爱,本为守护之盾的两面——以恨为锋,荡尽邪祟;以爱为体,庇佑苍生。双刃合一,方能守得灵台……一片朗朗乾坤!”

**恩怨两清关**

混沌沉降,聚成两座被无形高墙隔绝的村落。百年血仇,源于一眼活命泉。这一代的掌事者,一个是瘸了腿的李老汉(其腿乃王老太之父所断),一个是瞎了只眼的王老太(其眼为李老汉之兄所伤)。两村青年,又在干涸的泉眼旁剑拔弩张。

“都住手!”沙哑的断喝响起。李老汉拄着拐,王老太扶孙儿,竟蹒跚着在水源地相遇。浑浊的老眼对视,刻骨的怨毒在岁月中沉淀,又在大难前裂开一丝缝隙。“再斗下去……两村的娃娃……都得渴死在今年!”李老汉的声音干涩如裂帛。他沉默着,将自家水缸里仅存的一半浑浊泥水,舀进了王老太孙儿捧着的破陶罐里。

王老太那只独眼望着陶罐里的水,又望向李家村干裂的田地,枯瘦的手颤抖着,拍了拍孙儿的手背。少年会意,嘶哑喊道:“后山……老槐树下……还有口没干的浅井!”界碑在合力挖掘的水渠前轰然倒塌。浑浊的水流,第一次不分彼此地淌过两村的田地。

“怨,是上辈子人欠的债。”李老汉望着水中两家后生合力垒石的身影,对王老太说。王老太蹲下身,用独手掬起一捧混着泥沙的渠水,浑浊的老泪滴落水中,嘴角却扯出一个释然的弧度:“清了……都清了。这水……甜了。”

“恩怨两清的‘清’,”叶昭凤望着混沌中那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欢畅的融合水渠,如同看见自己登基后,一面为曾被楚凛构陷的忠良平反昭雪,一面又将楚凛的棺椁以亲王礼下葬,却将其子嗣贬为庶民,允其自新。“非是抹去记忆,当作无事发生!而是不让往昔的血污泥沼,淹没了当下与未来的路!恩如甘霖,当涌泉以报;怨如顽石,当击碎掩埋。唯有恩怨了了,步履……方能轻快前行!”

楚凡想起楚凛死后,他亲赴宗祠,将其牌位移入偏殿,未戮其妻孥,只削其封爵,任其自食其力于市井。他望着水渠中沉淀又流远的泥沙,轻声道:“脱凡境的‘了’,是明白恩怨如长河之水,该奔流入海的,不筑坝强留;该沉入河床化为沃土的,不搅动翻腾。唯其如此,后来的水,才能带着新生的希望……清清爽爽地,流向更远的田野。”

**四关再破,叶昭凤与楚凡周身的脱凡境灵力,澄澈如经天纬地的明镜!**镜中映照出坚守与变通的精妙平衡,爱恨与恩怨的清晰边界。万世池的考验,至此已非磨砺,而是为他们梳理这纷繁人间的经纬——如何在固守根本时不忘开枝散叶,如何在明辨是非后学会放下执念,真正成为既能扎根大地、又能仰望星空的……守护者。

“听,”叶昭凤倏然侧首,唇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混沌深处传来的声音穿透一切迷雾——是凌霄城头叶念凡清越的号令,是昆仑虚上叶思凡沉稳的布阵吟诵,是演武场中楚安楚承剑气破空的清啸……声声入耳,清晰得如同就在身畔。

楚凡的手与她紧紧相握,再无丝毫缝隙。两道身影化作一道炽烈而温暖的本源之光,瞬间穿透最后一层稀薄的混沌阻隔:“走,回家!”

前路纵有万丈迷障,只要心中这面“明镜”常在,便无惧任何风浪。因为他们早已在万世池的淬炼中彻悟:所谓脱凡之境,不过是在阅尽红尘千万种面孔后,依然能清醒、温暖、且无比坚定地——走在名为“守护”的人间正道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