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 第549章 散守其规 孤悟其道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第549章 散守其规 孤悟其道

簡繁轉換
作者:王芯芯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1 04:54:51 来源:源1

第549章散守其规孤悟其道(第1/2页)

此时,若只知一味硬堵(他指向代表‘刚’的霞光),恐有堤毁人亡之祸;若放任自流(指向代表‘柔’的霞光),则沃野尽成泽国。真正的治水之道,在于‘**权其势,谋其利**’。有时需掩其锋芒,导其入洼,分其水势,此乃‘权谋’;有时则需开诚布公,动员万民,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此乃‘坦荡’。

理无定形,术无常势,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用在正途**。”他这番形象比喻,结合墨色剑影勾勒的治水图景,让争执不休的双方虚影都陷入了沉思。圈内的霞光不再激烈冲突,而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泛起层层思考的涟漪。最终,霞光缓缓沉淀,凝聚出两个温润如玉的大字——**“兼容”**。

楚凡指尖的墨色剑影并未停歇,治水图景中又添新笔:暴雨倾盆时,需暂弃细枝末节,先保堤坝主干;水势平缓后,再细细疏浚支流,滋养两岸良田。“刚与柔、谋与诚,本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他目光扫过仍在沉思的虚影,“就像这霞光,金黄的‘利’与靛蓝的‘义’碰撞,未必是谁吞噬谁,或许能交融出更温润的碧色——那是‘取之有道’的生机;刀剑般的‘刚’与水波般的‘柔’相触,也未必是两败俱伤,或许能激荡出更坚韧的银辉——那是‘刚柔相济’的智慧。”

话音落地,争论“利与义”的圈子里,金黄与靛蓝的霞光果然如他所言,缓缓交融,化作一片澄澈的碧色,其间仿佛有禾苗拔节、商旅往来的虚影流转,透着生生不息的活力。而“刚与柔”的圈子里,刀剑光影渐渐收敛锋芒,水波霞光也添了几分凝练,最终交织成一道银亮的光带,既有着磐石般的沉稳,又不失流水般的灵动。

叶昭凤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动,缓步走向另一个争论“古礼与今变”的圈子。一位皓首穷经的老儒正痛心疾首:“祖宗之法不可变!变则失其本,乱其纲!”对面的年轻士子却振振有词:“时移世易,变法者昌!固守陈规,只会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古礼如根,今变如叶。”叶昭凤的声音温和却有力,“无根之木,何以参天?无叶之枝,何以承露?”她抬手,玄色龙纹袍袖拂过,霞光中浮现出一棵老树的虚影: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扎大地,是为“古礼”的根基;舒展的枝叶随四季荣枯,是为“今变”的灵活。“守根,是为不忘来时路;生叶,是为适应新天地。变的是应对世事的方法,不变的是支撑天地的骨架。”

老儒与士子皆是一怔,霞光中的老树虚影仿佛活了过来,根系在土壤中愈发稳固,枝叶在风中愈发舒展。两种原本针锋相对的霞光,竟如树干与枝叶般相依相生,凝聚出“守正出新”的清辉。

越来越多的争论圈子在两人的点拨下,从激烈对抗走向温和交融。霞光不再是刺眼的锋芒,而是化作温润的光晕,如同无数颗凝结了智慧的露珠,在虚空中静静悬浮。当最后一丝争执的余波消散,这些光晕便如同找到了归宿,纷纷化作圆润晶莹、内蕴华彩的光珠,朝着叶昭凤与楚凡飞去,无声无息地融入他们的道心深处。

叶昭凤感到自己的帝王道心微微一震,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那属于帝王的威严依旧,却多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智慧。她仿佛更能理解朝堂上那些看似针锋相对的意见背后,所代表的立场与诉求。楚凡的权谋道心则变得更加通透澄澈。墨色剑影的锋锐未减,却增添了几分**光风霁月、直指本心**的坦荡。他意识到,最高明的权谋,有时恰恰是最大的坦荡,因为其根基立于“公理”与“大势”之上。

聚者论理的热烈余温尚未完全散去,眼前的景象已陡然一变。这一重关卡——**散者守规**,呈现出一片**疏离、空旷、弥漫着清冷微光**的世界。

这里不再有聚集的人群,不再有喧闹的争论。目之所及,只有**零星散布、彼此隔绝**的虚影。他们或在深山采药,或在荒野独行,或在孤峰静坐,或在陋室苦读。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互不干扰,形单影只。然而,一种无形的、却比聚众时更为清晰坚韧的“规”,却在他们的行动中无声地彰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9章散守其规孤悟其道(第2/2页)

叶昭凤的目光落在一个背负长剑、风尘仆仆的独行剑客虚影上。他行至一处断崖险地,崖下有一个灵力微弱、近乎透明的樵夫虚影,正因干粮耗尽而气息奄奄。剑客的储物袋中显然有充足的食物,他只需动动手指,甚至无需抢夺,那樵夫也无力反抗。

然而,剑客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从自己不多的干粮中分出一半,用灵力轻轻送至樵夫身边,随即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身影消失在嶙峋怪石之后。夜幕降临,剑客寻了一处避风的岩石露宿。

周围是茂盛的奇花异草,折几枝生火取暖轻而易举,且无人知晓。但他只是默默盘坐,引动体内微弱的灵力抵御寒意,对那些娇艳的花朵视若无睹。

“散者守规,守的不是他人的目光,不是律法的鞭笞,而是深植于心的**底线**。”叶昭凤的声音带着一丝敬意,她想起了大乾辽阔疆域上那些默默无闻的百姓,“农人种田,深谙‘不违农时’之规,春种秋收,循环往复;匠人做工,恪守‘不偷工减料’之矩,方得器物精良,传之久远。这些散落在民间角落、无人监督却始终如一的坚守,才是世间规矩最坚韧、最不可摧的**根基**。”

楚凡则被一个独居在简陋茅屋前的老者虚影吸引。老者身形佝偻,灵力微乎其微,几乎与凡人无异。他门前的土路狭窄崎岖,罕有人迹。然而,每日清晨,无论风雨,老者都会颤巍巍地拿起扫帚,一丝不苟地将门前小路清扫得干干净净。他的动作缓慢而坚定,眼神平静,仿佛这不是劳作,而是一种神圣的仪式。

“散者的规,是自己与天地万物订立的**无声契约**。”楚凡低语,他想起了昆仑虚深处那些几乎被世人遗忘的隐世修士,“他们虽远离尘嚣,不问世事,却会在雪崩之后,默默以法力为迷途的旅人扫出一条生路;会在灵药成熟时,只取所需,留下幼苗与种子。

所谓守规,其本质并非畏惧惩罚,而是源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天地运行的法则,尊重其他生灵生存的权利,最终,是对自己人格与道心的尊重。这份在绝对孤独中的自觉,比千万双眼睛的注视更为可贵。”

随着叶昭凤与楚凡的感悟流淌,这片清冷微光世界中的虚影开始渐渐淡化。他们并未消失,而是化作无数细碎、纯净、如同星辰尘埃般的光点。这些光点并未消散,而是缓缓沉降,如同拥有生命般,在地面上自发地汇聚、排列。最终,在两人面前,清晰地显现出两个由无数光点组成的、散发着柔和而坚定光芒的大字:

**“慎独”。**

无需言语,叶昭凤与楚凡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瞬间读懂了彼此眼中的深意与震撼。真正的规矩,其力量从不体现在人前的表演与做作,而在于**人后无人知晓之时的自觉与坚守**。“慎独”二字,重逾千钧,直指道心本真。

“慎独”的光辉尚未敛去,四周的空间骤然向内塌陷、收缩。所有的微光、声音、气息都被极致地抽离,最终凝聚成一个**绝对寂静、绝对黑暗**的点。随即,这个点无声地膨胀开来,化作第五十九重,也是脱凡境万道关卡中极其特殊的一关——**孤者悟道**。

这里只有一方小小的**孤亭**,如同漂浮在无垠宇宙的尘埃。亭子古朴简陋,由不知名的灰白石料构成,没有任何雕饰。亭中,唯有一盏如豆的孤灯,散发着微弱却异常执着的昏黄光芒,堪堪照亮亭内丈许之地。

灯光之外,是吞噬一切的、纯粹到令人心悸的黑暗。一个模糊的虚影背对着亭口,独坐于一张同样朴素的石案之前。

石案上空空如也。没有笔墨纸砚,没有道法典籍,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空白。没有同伴的低语,没有风的声音,甚至没有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声被放大——这里剥夺了所有外在的参照,只剩下绝对的孤寂。孤者,与石案,与孤灯,与那无边的黑暗,以及……与自己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道”相对。

叶昭凤深吸一口气,那绝对的寂静几乎让她道心产生一丝涟漪。她迈步,踏入了那圈昏黄的灯光范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