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吞仙 > 第2036章 飞升不拜,道留人间

吞仙 第2036章 飞升不拜,道留人间

簡繁轉換
作者:我要赚个小目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5:27 来源:源1

第2036章飞升不拜,道留人间(第1/2页)

也有人说,那年不过是“一个姓陈的小子,把天给掀了”。

后来,在灵界最边境,有一少年在破庙里捡到一块破碎石碑。

百年之后。

灵界九天之上,问道碑屹立不倒,仙光日照不散,三界再无所谓“飞升门槛”。

那年之后,三件事成共识:一、仙凡不隔;二、道由人开;三、名不问天,只问本心。

这一年,有个叫林照的小修士,在一次渡劫失败后被师兄弟抬下山来。他倒在灵泉边,一边吐血一边骂:“问道山的规矩就是狗屁,真修也不见得活得长。”

他话音刚落,忽听泉边石壁回荡一句话:

“修得不明白,死了也活得糊涂。”

林照惊出一身冷汗,扭头一看,石壁之上不知何时刻出一道轮廓,竟与千年前陈长安画像如出一辙。

再看那灵泉,赫然名为“问泉”。

传言那是陈长安飞升之后留下的最后一道道念,凡遇迷者,皆可问一问泉水之心。

林照忽然愣住了。

他仰头望天,第一次没去想谁坐在那里,而是自问一句:

“我想修到哪里去?”

那日之后,林照回山闭关,再出山时,已是灵界第一位以“自悟”登临仙阶的修士。

……

问道山并未建成什么宫殿,也未设三千道尊。

它只有一条路,从山脚走到山顶,名曰“自问道”。

路边种满雷火灵藤,传说是陈长安当年所植,谁走得越稳,雷火藤便开得越盛。

这条路,没有门槛,没有牌位,任何人都能走。

若走到山顶,便会在石阶尽头看见一块碑。

那就是当年他亲手所刻。

问道碑下,有个石座,从无主,也从不拒。

每一年,总有一个人坐在那,给后来者讲一讲自己是怎么从山脚走到山顶的。

有人听得进去,有人听不进去。

没人强求。

这一年,坐在上头讲的人,是个瘸子。

“我这腿是那年走雷火梯劈断的,哈哈,疼得我半死。”

“可你们知道吗?我宁可被雷劈断腿,也不愿再低声下气看别人脸色。”

“我就想修得清楚一点,活得明白一点。”

“你们怕什么?”

“你们还年轻,有道问,有命闯。”

“而我——已经快死了。”

“可死之前,我想让你们知道,这条路,值!”

……

也有那种一直不信问道山的人。

他们认为陈长安只是运气好。

甚至开始嘲讽:“你们都在念他,怎么他人呢?飞升百年,连个影子都没回来!”

直到某一天。

灵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道塔”启动。

其上浮现一尊人影。

一身布衣,手执问道印,背后三界虚影如潮而动。

那人开口只说了一句话:

“修道,不是为了讨好谁。”

“你们要讨好,就去做供奉。”

“你们要问道,就得先问自己敢不敢开口。”

声音落地,道塔震荡,雷火再现。

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天光之中。

没有名,没有号。

只在道塔之上,刻下一句:

“凡真修者,皆为同道。”

……

岁月继续向前。

三界秩序逐渐稳定,诸多天骄自问道山起步,仙凡之间再无高低,反倒出现越来越多“仙不如人”的传言。

问道山,未亡。

陈长安,不封神,不列祖,不建像。

可却早已——

永留人心之中。

三百年后,问道山依旧矗立。

不过此时的问道山,早已不止是一个门派,它成了一种路,一种信,一种文明。

凡是修行之地,不论是偏远山村的引灵小井,还是大界战场中驻扎的灵舟营地,总能看到一面雷火旗帜,上书两个大字:问道。

它不再只是山上的传承,而是成了三界所有修行者心底的那根骨。

这年,神渊海天边,一艘古旧灵舟摇摇欲坠,舟中残兵败将苦苦坚持,他们不是出名的宗门弟子,也不是顶尖大修,仅是问道山下游走四方的修士结成的小队。

面对扑杀而至的魔渊返祖妖魂,他们已无退路。

灵舟船首,一名青袍青年擦干嘴角血迹,低声道:

“咱们不是最强的。”

“可咱们,是修问道的。”

“修问道的,不跑。”

话音落下,灵舟上所有人齐声应道:“不跑!”

随后他们迎战、自爆、拼死、重燃,一战而亡,却硬生生守住神渊海三日,使主力得以赶至,保住了整个神州东陆不沦。

这一战,被后世称为“问道十三燃”。

他们的名字,从未上过天榜,却刻在问道山主道碑下:

“凡真修,皆问道。”

……

再五百年后,三界之中第一次由妖族建立的修道大朝正式成立,号曰“灵翎朝”。

朝主不是妖帝,不自称神,只以“问道宗族”自居,登基当日,率朝中万妖上山,叩拜问道碑,立誓不奴役一人、不封印一灵、不垄断一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36章飞升不拜,道留人间(第2/2页)

“吾族万年来遭人间视为畜,如今若能立世,只做自由妖。”

“拜人,不如拜道。”

……

千年之后,问道山上出现一位新讲道人。

他不是人族,也不是妖族,而是一缕曾在魔界残存的旧灵。

他讲得不多,只说:

“我曾以为修道就是踩着别人上去。”

“后来我看见陈长安的碑,才知道——修道,是让人能站起来。”

“我也想站一次。”

“现在,我站在山上了。”

这一年,问道山重开“自问天台”,人人可讲,不论种族,不论身份,不论出身。

那天讲道席位中,有孩童、有乞丐、有老者、有妖灵、甚至有灵界重罪徒魂。

他们的讲述,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天雷地火,只有一句句最直白的话:

“我想活得不糊涂。”

“我想为我娘报仇。”

“我只是不想再做别人养的灵兽。”

“我以前跪惯了,现在想换种活法。”

……

那日之后,道碑之下多出十七座石座,每座下皆刻一句:

“我自问道。”

而陈长安的名字,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他就像是那场雷火中走来的人,从不留下身影,却早已写进了所有人的“道”。

有人说他早已飞升真界,开了第四界天地。

也有人说他根本没走,而是藏在每一个不跪的人心里。

再后来,有人在界外星海的尽头,发现了一方碎界残迹,其上灵气封存、雷火长燃,中心有一块残碑,上书三字:

“旧问道。”

碑后留字:

“我曾开山一座,不为香火,不为传承。”

“只为告诉你一句话——你可以不跪。”

灵界元年,问道山碑文第一次被正式修订。

不是删改,而是扩刻。

一位曾在边荒走过百年、仅有一根灵骨的凡修,用自己的血在主碑之下刻下八个字:

“道无终点,皆为新始。”

没有宗门许可,没有执事通过,他只是默默刻完,便靠在石碑下睡着了。

当山中弟子发现他时,他已死去。

身边多了一枚雷火种。

无人知道那雷火种如何生成,但问道山主碑于当日升起一道金雷,朝天贯顶,三界震鸣,道音回响。

当晚,所有问道山分支传承碑同时亮起,碑面多出“第十七道座”之名:

“碑前凡骨。”

……

数十年后。

第四界疑似开启消息首次传回。

起初不过是星渊中的一场异象,却引来数百修士前往探索。

有人死于星火,有人折于黑界裂纹。

唯有一名来自问道山“自问天台”的少女,以凡胎之躯,穿越三界裂缝,将一枚道骨插入异界山头,留下了七个字:

“此路,可为后人开。”

灵界震动,仙界垂听,神识纷至沓来。

她的尸骨最终未归,只余道念凝形,被问道山立为“十九碑魂”。

……

五百年后。

问道山第十代山主登碑演道。

其言曰:

“道者,非我之道,非宗之道,不是凡尘之道,也不是仙神之道。”

“道,是人心之愿。”

“故我等为人,亦可开天。”

“若有一人不弃本心,即便天地灭,道犹在。”

“你若修此道,便可问。”

“你若无畏,便是问道人。”

当日之后,问道山不再设考,不设进阶,不收贡、不验灵根。

凡愿问道者,皆可登山。

山门广开,碑前常有人席地而坐,讲自己的一生、讲自己父母、讲走过路上那些跪下去又爬起来的年岁。

没人记录,没人删改。

他们只讲,只问。

他们自称:人。

……

末后,有传言自星渊之外归来者说:

在那第四界尽头,有一座断山。

山上无庙、无主、无神。

却有一块灰碑,碑上刻着:

“若有一天,这世上没人再跪着活。”

“那我陈长安,就真飞升了。”

那年,灵界迎来最长的一次“静日”。

无风,无雷,无劫光。

所有问道山弟子都收到一封来自山顶的传信——今日休讲。

但谁也没离开。

他们自发聚在问道碑前,或坐或立,不语不问,只守着那块碑。

当日午时,碑面雷火自燃,无人触发,却仿佛回应万念。

一缕金光自碑上升起,隐隐化作一个披着布袍的背影。

没有名字。

没有话语。

可所有人都认出来,那是陈长安。

他没说话。

他只是走了几步,最后在碑前停下,回过头,冲着众人轻轻点头。

那一刻,整个问道山所有灵藤尽绽,道种齐鸣。

而他,就那样站着,像是守着三界,也像是在等最后一个赶路的人。

——等你走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