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350章 争口气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350章 争口气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8 01:15:52 来源:源1

第350章争口气(第1/2页)

“这么贵,这一罐要4块多钱?”童倩道。

她连连摆手,“不能要,你浩哥说的对,你才端了鸡汤过来,又拿这么贵的东西过来,那哪行?”

“这东西是你从上海带回来的,你自己留着喝,给你奶奶喝,书和笔给妮妮和小朵就行,这东西我们不能要。”

童倩也是懂人情世故的。

家里的存款不少,每个月陈浩都会给她一笔钱,最开始是几十,后面是几百,再后面就更多了。

一开始,她还认真数,找地方藏着。

后面实在太多了,没地方藏,能藏的地方,也都溢出来了,就没让陈浩往家里拿钱,存到银行去了。

4块多钱,放在几年前,家里日子难过那会儿,很多,可这会儿,对家里而言,却不多了。

可对陈小婷来说,却很多,童倩表现的这么夸张,是感谢陈小婷。

“我家里留着了,我带了2罐回来。”陈小婷道,“这是我的心意,你们就收下来吧,我在学校实际用不了多少钱,学校吃饭很便宜,住宿又不要钱,就是买些书本要钱。”

生怕陈浩和童倩拒绝,陈小婷掰着手指头,“米饭和馒头,1分钱1两,面条5分钱一碗,加臊子贵1分钱,我早上2个馒头就能吃饱,偶尔会吃份面条。”

“菜也便宜,青菜1分钱一份,豆腐也才2分钱,红烧肉5分钱一份,食堂还提供免费的汤,三鲜汤和白菜汤不要钱。”

“一天下来,2毛钱就能吃很好了,一个月才6块钱左右,我有助学金,一个月下来还能省些钱。”

大学食堂有财政拨款,饭菜价格远低于成本价,学校实际就只是象征性的收一些费用。

只是说,肉食方面会要肉票,限量供应。

花山饭店里头,一份白菜就要1毛钱,大学食堂里才1分钱,红烧肉也便宜,饭馆里得要5毛钱左右一份,食堂才5分钱。

食堂的菜价,几乎是外头饭馆菜价的十分之一。

“这么便宜?”童倩惊讶道,“这个价格比饭馆里头的价格要低不少,你不会为了让我们接受你的礼物,故意说的这么低吧?”

她看着陈小婷,“小婷,你很懂事,我和你浩哥都知道,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但你一个姑娘家在外头很辛苦,人生地不熟的,很多委屈和艰辛,估摸都自己一个人扛着。”

“但在吃喝这方面,千万别委屈自己,也不用骗我们,别的不说,在外头首先要吃好,钱方面不是问题,缺了跟你浩哥说,跟我说也行,你是大学生,将来有前途的很,我们不担心你还不了,你也不要担心自己还不了。”

她生怕陈小婷是为了让人放心,才这么说。

“我说的是真的,大学食堂有补贴,菜价才这么便宜,一天2毛钱真的能吃的很好。”陈小婷道。

“我去上大学,我奶给了一百多块钱我带着,浩哥又给了我一百块钱,我都没用,学校每个月会发助学金,吃饭,加上其它的用度,助学金就够了。”

好说歹说,陈小婷终于是将这罐麦乳精塞到妮妮的手上。

“上大学好啊,分配工作,吃住方面还这么便宜,甚至免费,妮妮,你得好好学习,以小婷姐为榜样,将来也考大学。”童漫感叹道。

“等妮妮上大学,学校就该收钱了。”陈浩道。

妮妮上2年级,过完暑假,就上3年级,算算时间,等大学的时候,就是1987年了,教育体制改革就在这几年,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扩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0章争口气(第2/2页)

不少大学开始收取学杂费。

每年的学杂费在100块钱到300块钱左右,住宿费每学年是20块钱。

之后一路飙升。

这笔钱对城里的职工家庭而言,或许不算多,能承担的起,可对于农村不少家庭而言,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走,去摘西瓜,家里还种了草莓,一起去大棚里摘。”陈浩招呼道。

一行人往田间地头去。

妮妮和小朵跑在前头,童漫和陈小婷在后面跟着,陈浩扶着童倩,在最后。

到了大棚里,摘了2个西瓜,又摘了不少草莓,一行人又回了家。

“村里来了好多外人,都是过来瞧红旗生产队变化的?”陈小婷洗了几个草莓,给童倩递了一个红的,又挑了挑,递给陈浩一个红的。

7月份,农活忙的很。

田间地头不少人,除了红旗生产队的,还有不少生面孔。

陈小婷没见过。

“嗯,红旗生产队搞分田到户,又搞大棚种植,成效还不错,过来参观学习的人挺多的,你看到的生面孔,大多都是过来参观学习的。”陈浩道。

“队里还建了招待所和食堂,我听我奶说,里头很不错,弄的很好,一些房间里还有电视。”陈小婷道。

陈浩给她写了回信,说了招待所和食堂的事,但具体怎么样,她还没去看。

“我跟同学说了分田到户的事,也说了招待所和食堂的事,很多同学还不信,说没说过,还说生产队不可能建招待所和食堂。”陈小婷不服气。

“真想带她们过来看一看,看她们还有什么话说,别的生产队做不到的事,我们生产队做到了。”

陈浩给她的回信,她认真看了,还讲给同学听。

不少同学是农村的,可就是因为是农村,才不相信搞了分田到户,也不信生产队会有钱搞招待所和食堂。

认为是政治投机,是浮夸风。

“下次放假,可以喊你们同学过来。”陈浩笑着道,“回头公社那边来人,拍照片的时候,我跟他们打声招呼,让给你拍几张照片,就站在招待所和食堂门口。”

“等你再去学校的时候,能带着照片去,同学就会信服了。”

红旗生产队分田到户的事还没广为传播,花山公社传的比较广,再就是相关的领导层,不过等到年底,红旗生产队全员都参加分田到户,相关的文章递到内参资料上。

加上改革开放政策的清晰态度,肯定会有更多的报纸转载刊登红旗生产队的情况。

那时,哪怕是学校的学生,但只要稍微关注时事政治,就会知道这事。

“那就太好了,有照片了,同学就不会认为我在撒谎,到时还得把村里其他地方都拍下来,不然他们又会找借口,说拍的不是生产队的情况。”陈小婷握紧拳头。

“分田到户就是好,大棚种植就是好,浩哥你做了这么多事,都是对农民有好处的事,红旗生产队村民的日子,的的确确是越来越好,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往后说不定比城里职工的日子还要好过。”

她要争口气,不是替自己,是替陈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