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371章 一点都不贵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371章 一点都不贵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9 13:41:08 来源:源1

第371章一点都不贵(第1/2页)

“看看,你刚刚还担心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跟供销社那边谈不妥,现在不就有很好的思路吗?找人帮着牵线搭桥,跟花山供销社的领导直接谈,这是很好的办法,有中间人,谈事的时候更加方便,更加融洽,成功的概率会更高。”陈浩竖起大拇指,夸奖道。

陈洪兴有点不好意思。

一大把年纪的人,却被这么夸。

从来没有过。

不过面上虽不好意思,心里却很高兴。

小孩子需要被夸,成年人同样需要被夸。

“这还不都是跟你学的,先前找农业专家的时候,就是你提的主意,让我去找相熟的人介绍,我这是把你的法子拿过来用。”陈洪兴说道。

“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更厉害了。”陈浩继续夸奖。

陈洪兴一大把年纪,人也老实的很,被陈浩夸的有些找不着北。

“我回家里忙工作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陈浩道。

“你忙去吧,你的工作比我难做的多,我的工作就是跑跑腿,说说话,找找人,你还得要动脑子,要写规章制度。”陈洪兴点头。

书写的工作,很多人受不住。

陈浩回了家,找来纸笔,想了想,开头写了一行字:红旗生产队公约。

公约实际上就是集体订立的,共同遵守的章程,一般来说是没有法律效力,通常仅有道德约束力。

不过没关系,利用集体的利益,就能让这份公约在红旗生产队里产生等同于法律的约束力。

又写了几个大类。

一个是经营规范,就临时摊位,商品陈列,价格标示,计量等等方面,做了规定。

一个是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售卖的产品卫生,等方面,也做了规定。

一个是违约责任,对违反公约的村民,队委会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警告,处罚等措施。

这个东西不难写,稍微思索下,陈浩就都罗列了出来。

几十年后,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其实都非常丰富,但实际具体还是在执行力度上,执行力度不行,这东西就是一张废纸,偷奸耍滑的如果不得到惩处,就是原本踏实做事的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姐夫,你这是在写什么?”童漫凑了过来。

“生产队的公约,到生产队的同志多了,一些同志有个人需求,想买点农产品,直接就跟村民买,得订立约定,不能乱套。”陈浩道。

“你会的东西真多,这些也要你写?你不是副业队长吗,主要管的应该是副业上的事情吧?”童漫拿了张小板凳,坐在陈浩身边。

天气热的很,她穿的不多。

这年月,用文胸的女同志不多,多是没穿,再或者简单的用背心式和汗衫式的,冬天衣服多,还没事,看不出来。

夏天,天气热,衣服单薄,坐直身子,基本就能瞧见形状。

陈浩眼珠子动了两下,咳嗽了声,又一本正经的看着手上的纸张。

年轻,没生养就是好。

“你感冒了?”童漫问道。

“没,喉咙干,咳下。”陈浩面色不变,“红旗生产队跟别的生产队不一样,这地方是要打造成农村的典型,而且是新农村典型,每天都有不少同志过来参观,肯定得要立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1章一点都不贵(第2/2页)

“这公约就是规矩,这事别的同志没经验,就由我来做。”

两人聊着,过了一会儿,陈小婷也走了进来,加入。

又过了一会儿,童倩也走了进来,加入。

屋里就一个风扇,呼呼的吹着,可仍旧解不了暑意,就只是坐着,汗水就不停的流。

“这天是真热。”陈浩道。

看了眼屋外,田地里头还有村民在劳作。

“村里还算好的,在城里,才真的是一点凉气都没有,屋里闷热,外头也晒的很,遇到不讲究的街坊邻居,整层楼,整栋楼都是味。”童漫道。

“这么热的天,要是卖些凉爽的喝的,肯定很受欢迎。”

“大棚里有草莓,家里也种了些西瓜,要不也摘些,拿出来卖?”童倩道,“就在村里摆着,赶集的时候也能去集上卖,不怕被抓。”

村里卖点农作物,集上卖点农作物,并没有什么问题。

“就不用拿到集上去了,集上人多,你怀着孕,人挤人的,不安全,该注意的地方还是要注意,村里卖点草莓,西瓜之类的,倒是没问题。”陈浩道。

“草莓价格贵,到集上去的多是花山公社,还有临近公社的农民,消费水平很有限,3毛钱一斤的草莓,没几个人舍得买,到红旗生产队过来考察,学习的,多是领导干部同志,消费能力大,更容易卖出去。”

“西瓜可以切成一块一块的卖,当场就能吃,几块就够了,要是有人想带些回去,再卖整个的。”

草莓的价格不便宜,一斤3毛钱,西瓜的零售价则是一斤1毛7左右。

红旗生产队种的草莓和西瓜,主要供给市里,由孙苗苗送到帅府大酒店,很受欢迎,也只有市里,工资收入高,且帅府大酒店又主要接待机关单位的领导,反响很好。

要是放在公社,草莓铁定卖不动,就是在长丰县,能消费的起的市民也很少。

“草莓的价格是不是定贵了?”童倩道,“一斤3毛钱,买上两斤都能称一斤猪肉了,好多人都舍不得买。”

“一点都不贵,物以稀为贵,草莓这类水果全国种植面积都不多,总体的产量很少,吃的就是一个稀奇,一个地位。”陈浩摇头,“真要按你这么比较,茅台酒一点水加酒精,一瓶能卖8块钱,黑市上卖的更贵,十几块钱都有人买,价格是不是也高了?”

草莓的价格陈浩还觉得低了,等下一茬的时候,价格得提起来。

**十年代,草莓就是奢侈品,是水果中的贵族,应季的草莓,一斤能卖到一两块钱,大棚里反季的草莓,一斤能卖到40块钱!

反季节的草莓价格,是同时期苹果,梨子等水果的10倍以上!

同时期,有人还在为学费,生活费发愁,有人却已经吃上了40块钱一斤的水果!

保定满城,丹东东港,青浦赵屯,烟台福山,还有建德,这类最早种植草莓的地方,不少种植户靠着草莓成为了万元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