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380章 40块钱也太低了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380章 40块钱也太低了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8 14:47:43 来源:源1

第380章40块钱也太低了(第1/2页)

“红旗生产队的副业,村民只用出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行,算是入股,而且这个也是自愿的,想要多出些钱也没有问题,没有逼迫,根据自家的情况来。”陈小婷接过话茬。

“记工分那会儿,还没有分田到户,红旗生产队每家每户日子过得都比较艰难,一年到头,扣掉口粮,柴米油盐,瓜果蔬菜之类的费用,一人能有个二三十块钱的纯收入就算是不错了。”

“生产队还有倒挂户,欠着队委的钱,日子很艰难,现在日子好过多了。”

“农民的日子的确难过,我们大队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没办法,万事开头难,外部还有敌人,内部整体又比较贫困,得要优先发展工业,咱们得要为国家做贡献,往后日子肯定会好起来。”杜文标说道。

他的信念很坚定,相信先奉献,先牺牲,先苦一苦,往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现状也会慢慢改变。

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农民的日子就能好起来。

农民就能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陈浩就在旁边站着,没有插话。

杜文标并不认识他,只当他是普通村民,看了一眼后,视线又放在陈小婷的身上,想要从陈小婷这里了解更多关于红旗生产队的真实情况。

他到红旗生产队这边考察,也是听闻红旗生产队有比较大的变化,搞了分田到户之后,村民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转起来。

对这一点,他是比较怀疑的,所以来了后也没有直接找哪个干部,而是直接在村子里面转悠,跟村民接触,了解真实的情况。

搞副业是资本主义尾巴,前几年是严格杜绝的,得批判,写检讨,甚至坐牢,可近一年来,副业这个词出现在很多场合。

不止开会时领导干部会提及,就是村民干活的时候,也会互相交流。

长丰县里,提的最多的就是红旗生产队。

“农民的盼头就是吃饱饭,穿暖衣,至于做主人这种事,只有一心钻营,满肚子坏水的农民,才会想,再说,怎么会没有办法?分田到户后,村民该交的公粮一分都没少,该交的爱国粮也没有少,三提五统这些也都还在交。”陈小婷道。

“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这不是国家好,农民也好?为什么一定要国家好,农民受苦才行?就不能两样都一起好?”

陈小婷据理力争。

“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人都是会犯错的,犯错没有关系,但要知错就能改,我认为田地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犯错是难免的,但犯了错却不认错,这就不对了。”

“能让人过上好日子,就没必要过苦日子,为什么一定要当主人?有主人就有奴隶。这难道是对的?”

杜文标被怼的说不出话。

陈小婷看起来最老实,但没想到说起话来一点都不退让,而且说得都非常在理,让他不知道怎么反驳。

“还是要根据政策来,得要听上级的指示,不能胡来,农民只知道种地,但是一个国家不仅仅只是种地,还有别的方面要考虑,要统筹。”杜文标说道。

“红旗生产队分田到户就是得了领导的允许,省里的领导都过来考察了,对红旗生产队分田到户的事情很赞赏。”陈小婷说道。

杜文标本来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的,但是陈小婷一步不退让,对分田到户非常拥护,对红旗生产队对如今的模式也非常拥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0章40块钱也太低了(第2/2页)

杜文标只能尴尬的咳嗽了两声,他转移了话题,“现在呢?现在村民家里现金收入能有多少?应该是有些提升的吧,平均一个人能有40块钱左右的收入?”

他还是比较关心红旗生产队村民的人均收入。

粮食产量,以及收入,这才是一个村干部关心的,也是村民关心的。

“怎么可能?40块钱也太低了,人均收入能有七八十块钱。”陈小婷道。

能有七八十块钱?

“这么多,你会不会搞错了?你说的是户均收入吧?”杜文标皱着眉头。

他有些不太相信。

原本人均收入二三十块钱,这才过了多久,人均收入就能够有七八十块钱?

涨了好几倍!

分田到户的作用能有这么明显?

“红旗生产队有将近200口人,平均每户有5口人,真要是户均七八十块,那平均下来每个人才十几块钱,这怎么生活?我说的就是人均七八十块钱,户均能有三四百块钱。”陈小婷说道。

她先前做记工员,对红旗生产队的规模比较清楚。

“这也太夸张了些,分田大户的作用就这么好?这个收入真不算低了。”杜文标说道。

“这是纯收入,也就是说,如果生活水平跟分田到户之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一年下来一户人家里就能存三四百块钱。”童倩补充着说道。

“当然,村民日子好过了些,兜里钱比较多了,不少人吃饭,穿衣方面也不再那么拮据,用度肯定有提升,但一年下来,平均每户家里也能存300块钱左右。”

“村民的日子好不好过,看看住的,穿的,用的,就能感受的出来,这些都是不好作假的,这位同志,你要不相信,可以在村子里面转一圈,看看红旗生产队的红砖房是不是比一般的生产队要多,有有电视,牵电线的家庭,是不是比其他的生产队要多?你要不信我们说的,也可以去问问其他的村民,就是问小孩子也是能行的。”童漫跟着道。

红旗生产队的变化的确很大,几年前都还是土坯房,就只有队委办公室是砖瓦房,这几年生产队里盖红砖房的村民多了好些,用电的村民也多了不少。

“分田到户能给村民带来这么多收入,还真是没想到,有点不敢相信。”杜文标说。

刚刚他在村子里面已经转了一圈,红旗生产队的红砖房,包括村民用电的比例,比其他的生产队要高。

就是有自行车的村民,他也看到了好几家。

他所在的向阳公社,只有大队的干部才有自行车骑,而且数量很少,底下的生产队,别说普通村民了,就是生产队的干部,也没有骑自行车。

“分田到户对粮食的产量提升,的确没有那么夸张,却让人有奔头,提升了劳作效率,解放了劳动力,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这些看似不大的帮助,却能让村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陈浩这时候才开口说话。

“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盖上红砖房,买得起自行车,买得起电视机。”

他冲杜文标伸出手,“我是红旗生产队的副业队长,陈浩,这位同志你好,欢迎你到红旗生产队考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