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462章 会遭人恨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462章 会遭人恨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9 15:16:14 来源:源1

第462章会遭人恨(第1/2页)

“红旗生产队的副业的确很多,我去公社那边开会,好多人都问我关于红旗生产队的事。”陈自强道。

他是大队长,偶尔会去公社开会。

同一个级别的,其它大队的队长,大队书记之类的干部,会问他关于红旗生产队的事。

招待所,食堂,再有小卖部,饭馆,等等之类的。

他很自豪。

“那是肯定的,咱们生产队别说在花山公社,就是在别的公社,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好多其他公社的领导干部都到咱们公社这边来参观过,甚至还有在招待所里住过的。”陈洪兴笑着说道。

“先前还说招待所建的这么好,有这么多房间,可能会造成浪费,结果并没有造成浪费。”

“就是食堂,也有好多人过去吃饭,比公社那边的招待所还要热闹。”

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看着陈浩,“就是有个问题,有些同志反映,说我们招待所的住宿价格贵了些,食堂的饭菜贵了些,建议咱们把价格往下面调一调。”

“价格不调,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毕竟咱们提供了不错的服务,从环境,再到服务人员方面,都比其他的招待所要好不少,既然提供了好的服务,那在价格方面自然也会有不同。”陈浩说道。

“等后面到红旗生产队这边来参观的同志更多了,这个价格还得要往上调,至少住宿的价格肯定是要往上调的。”

“说不定到时候还得要村民家里腾出一些房间,接待过来参观的同志,当然,肯定不是白腾房间,住在村民家里的同志,肯定也是要付房费的。”

第1个吃螃蟹风险很大,但回报也很丰厚。

搞分田到户,搞副业,竞争的对手少,再一个就是名声大,好多人都只记得住第一,很难记住第二,第三。

“得请公司的领导过来,就分田到户的情况做个仪式,做个宣传,红旗生产队的名号就会出现在各大报纸,各大新闻里头,不仅只是在周边有名声。”陈浩补充道。

“这个好,到时家里又能多添一份收入,要是他们愿意在家里吃饭,还能给他们炒点菜,收入还能更多些。”王红梅说道。

她如今一门心思都转到经营里头,对陈浩说的这些很期盼。

就指望过来的人多些。

心里头也在盘算着,自己家里能不能安排过来的同志住宿,一个人该收多少钱。

“进村的路得要加宽些,最好是再做个硬化处理,过来村子的人多了,路压的不成样子,尤其是下雨天,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泥巴,有拖拉机和卡车路过,就更不成样子。”陈传福说道。

“你的这个提议很好,没错,进村的路得要修,要加宽,要做硬化处理,不能还是泥巴路,太影响观感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态度,态度从哪里看?无非就是表面的一些东西,放在人的身上,就是穿着打扮至少要干净利落,衣服有补丁,旧一点没有关系,但不能邋里邋遢,放在企业单位上头,态度从哪里体现?就是企业的厂房,工具设备落后些,旧些,都没有关系,但厂房至少要干净,里头的职工穿戴要整齐,要统一着装。”陈浩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2章会遭人恨(第2/2页)

“这就是态度。”

“放到红旗生产队,修路的问题上,也是这个道理,路一定要漂亮,要加宽,要硬化,两旁还要种一些树,最好是能搞个双向车道,进出不同道,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话陈浩是非常认同的。

路不修好,不平坦,运输就成问题,通行就成问题。

再一个就是有别的地方的同志和领导干部过来,最先看到的就是路,是房子,这些容易被视线捕捉的东西。

摄像拍照,宣传,也需要这些东西。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路修的漂亮些肯定是没错的。

“咱们生产队到大路没多远,这会儿又正是空闲的时间,可以号召村里得劳力一起行动,联系砂石场,拖些砂石料过来,做硬化,今年冬天就能把这个事干下来。”陈洪兴说道。

“光靠咱们生产队,人还是少了些,可以把周边的生产队得青壮劳力都喊过来,一起帮忙,给他们算工钱,不白干。”陈浩说道。

“跟公社那边打声招呼,让公社的领导发话,通知周边的生产队出人,出牲畜,帮着将进生产队的路给修一修,材料钱咱们自己出,人工的费用可以省下来。”陈自强道。

他想要节省点,以公社的名义下文件,让其他生产队过来帮忙。

“这么做肯定不行,不合适,会遭人恨。”陈浩摆摆手。

没有赞成陈自强的这个提议,“这走的还是老路子,一平二调,的确是能节省费用,还能够号召到更多的人过来帮忙,但却是强制的。”

“人过来帮忙,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被公社领导压着过来,心里肯定是有怨言的,这股怨言不仅针对公社的领导,还会针对红旗生产队,平白树敌,而且得罪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帮。”

“经营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得罪太多人。”

“得要算工钱,而且工钱给的还要比他们在生产队分工分时要稍微高出些,这样往后有什么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帮忙的时候,才能喊得动人。”

这会儿有义务工,说白了其实就是劳役。

受老大哥‘劳动义务制’理论的影响,我们这也有,义务工被视为一种生产管理体系,初期虽强调自愿,但后期强制性越来越明显。

尤其在积极性消退后,劳动义务常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修铁路、水利、电站、植树造林、防汛等公共事业,农民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都要去。

十多年后,也就是1991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出台,以法规形式明确了义务工的定位,规定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义务工不超过7个,允许因病或伤残减免。

直到2003年,全国才推广取消农村无偿用工制度,义务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是1978年,离着2003年还有25年的光景。

“除了分田到户,修路的事,别的地方也要抓紧。”陈浩道。

他开始做出更加具体的布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