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496章 懂的事越多,烦恼便来了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496章 懂的事越多,烦恼便来了

簡繁轉換
作者:房车齐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9:03 来源:源1

第496章懂的事越多,烦恼便来了(第1/2页)

陈浩看着小朵,一个头两个大。

这难道是女人的天性?

“你俩都好。”陈浩道。

他生怕小朵继续追问,又补充道,“茶叶很好,酒喝多了口渴,正好想喝点茶叶,你也很好,我这大半天没怎么休息,捶下背很舒服。”

“你俩作业做完没?做完了就去预习下后面的,这样考试才能考一百分,那才是真的棒。”

两个姑娘进屋,拿书本写作业。

“两个姑娘就这么头疼,等肚子里的出来,就更磨人了。”陈浩望着一旁的童倩,笑道。

“小朵再大点就好了,妮妮懂事了不少,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知道帮着分担家务,还知道心疼人。”童倩道。

她抬头,看了看远处,又回头,看了看村子,最后目光落在自家的砖瓦房上,“时间是过的真快。”

子女长大了,懂事了,本该是高兴的事,可童倩心里又有些多愁善感。

“懂的事多了,烦恼便来了。”陈浩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我们家不会有啥烦恼,我会努力赚钱,真有烦恼,就消灭它。”

“你说到我心坎里了,真是这种感觉,懂事应该是好事,可真懂事了,就多愁善感起来了。”童倩点头。

夫妻俩正聊着,隔壁,陈小婷的奶奶,老太太走了过来。

“发的自行车,你拿去吧,家里就我一个老太婆,小婷在外地上学,都用不着,放久了,该生锈了,糟蹋了好东西。”老太太道。

陈小婷在复旦上学,来回一趟不容易,给她发的自行车,是老太太代领的,陈浩亲自帮着推到屋里。

没想到这会儿老太太居然说不要。

“这是对小婷的认可,是荣誉,就是不骑,放在家里也是好的,再说,她有寒暑假,都要回来,有辆自行车骑一骑,赶集,去公社也方便些。”陈浩道。

“那还不如放到你这,等她回来,要骑的时候,你再给她骑,难不成给了你,你就不愿意给她骑了?”老太太道。

“本来这辆自行车我是不打算要的,但又怕耽误你的事,就去领了,知道你是干大事的,这么安排肯定有用意,大庭广众下也不能影响到你,堕了你的威信。”

“现在是私底下,自行车你就拿去吧,小婷要骑的时候,你给她骑就成,放在我这,我一把老骨头也骑不动,也不会骑,浪费了。”

老太太很坚持。

仔细想想,好像挺有道理的。

“那行,这自行车放在我家里,小婷回来要骑的时候,只管过来,你家里有个什么亲戚,你想把自行车给亲戚用,或者送出去,跟我说,这自行车还是你的,我只是帮着保管下。”陈浩道。

老太太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陈浩同意了。

这也不是啥麻烦事,就是把车停在自己家而已。

天入黑的时候,招待所电话响了,是在上海复旦大学上学的陈小婷打来的,陈传福过来传的话,让陈浩去接。

大多数时候,陈小婷都是写信寄过来,很少打电话,打电话过来肯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毕竟长途费用很贵,而且接通也很麻烦,打一次长途电话,情况不好,可能要花三四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等着接通,真正通话的时间其实就那么10多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6章懂的事越多,烦恼便来了(第2/2页)

“行,我马上过去。”陈浩点头。

他到了招待所,拿起话筒,喂了一声。

那边传来陈小婷的声音。

“浩哥。”

陈小婷在学校外面的一个报亭里打的电话。

身边还站着一个女生,是她的室友,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城里姑娘。

听到陈小婷喊浩哥两个字的,女生在一旁偷笑。

这两个字带着颤音,能听出来压抑住的激动和兴奋,平常时候陈小婷干啥事都稳稳当当的,虽然是从农村过来的,性格有些内敛,但说话办事都非常稳妥,很少有说话带颤音的时候。

一直被陈小婷挂在嘴边的浩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陪着陈小婷过来的女生也不禁产生了好奇,想要见一见陈浩,看看陈浩到底多有能耐。

“在学校那边还好吧?今天生产队这边搞了个分田到户的仪式,公社还有县里都来了人,比过年还热闹,各家客户都分了些东西,你家里也分了东西,还有一辆自行车,不过老太太说她年龄大了,骑自行车不方便,你又经常在学校,就把自行车放到我这,你回来的时候想要骑,就过来骑。”陈浩说道,“我随时给你骑。”

简单说了下生产队最近发生的大事,让陈小婷有个了解。

“我一直在看报纸,最近国家政策的确宽松了不少,搞分田到户,公社和县里都去的人,动静肯定很大,不过既然政策放松了,肯定也没有事情,不会出问题。”陈小婷说道。

她两手抓住话筒,跟陈浩聊着。

原本是有些紧张和激动,但陈浩带节奏,掌握主动后,她被动后,紧张的情绪慢慢消退。

越来越润。

“过几天说不定你就能在报纸和电视上面看到关于红旗生产队的相关报道,甚至可能还会看到画面,见到熟悉的人,熟悉的景象。”陈浩笑着说道。

“对了,还得要感谢你和你的同学,帮着找了不少管理书籍,尤其是国外工厂和酒厂之类的相关书籍,寄了过来,帮了大忙。”

这些书是真不好找,还是在上海那边比较容易弄到。

市酒厂的朱茂林听了他的建议,也鼓起勇气,要写一些关于酒厂管理方面的文章,而且还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

这要冒一定的风险。

不过既然决定写了,对风险肯定是有考虑过的,只不过这个东西不能乱写,得要有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这样才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相关的书籍等参考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偏偏这类书如今却不好寻。

江城是内陆省份,有新华书店,但里头很难找到国外管理方面的书籍,有的只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书籍。

再就是干革命,批判之类的政治类书籍。

很单一。

这两年,关于书籍,思想方面,稍微解禁,宽松了些,但内陆省份想找到西方的书籍还是很困难。

还得是沿海省份,发达城市,才能弄到需要的书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