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人图谱 > 第五百四十八章 渡力启外身

天人图谱 第五百四十八章 渡力启外身

簡繁轉換
作者:误道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17:24:18 来源:源1

陈传重合第二我之前,最大的顾虑就是在重合之后可能有一段时间自己没法用出全力,与人斗战的话必须小心翼翼。

所以他本是准备留出一段空余让自身适应并收摄好这股力量,免得自己不小心就去到对面了。

...

风铃塔的第一声清音散入大地时,启明正蹲在根脉交错的环形平台上,指尖轻触一缕向上攀爬的忆安莲藤。那藤在他碰触的瞬间泛起微光,像是回应,又像在传递某种遥远的信息。他闭上眼,任意识滑入共感流??不是主动搜索,而是放空自己,如一片落叶浮于情绪之河。这是林昭教他的最后一课:“真正的倾听,始于放弃理解。”

片刻后,画面浮现:一颗被冰壳包裹的行星,表面裂开无数细纹,如同干涸的河床。那里没有声音,也没有生命迹象,可就在最深的裂缝底部,有一团缓慢搏动的暗红光点,每一次跳动都释放出极弱的悲鸣波,频率恰好与地球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重合。启明猛地睁眼,冷汗浸湿后颈。

“爷爷。”他转身望向光舟残影中若隐若现的身影,“那是……第七伴星的孪生体?”

林昭并未立刻回答。他的轮廓在暮色里淡得几乎透明,仿佛随时会融进空气。良久,他才低声道:“它叫‘心宿零?哀’。我们曾以为它是死星,直到它开始模仿人类婴儿的哭泣。”

启明怔住。他知道这个秘密从未公开??十年前,镜渊在宇宙背景辐射中捕捉到一段异常信号,起初以为是设备故障,后来才发现那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情感编码:孤独。那种孤独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形态,而是一种诞生即被遗弃的本能绝望。更诡异的是,这段信号每隔七十二小时重复一次,精确得如同心跳,且每次强度都在微妙递增。

“他们想让我们听见。”林昭说,“不是请求救援,而是确认存在。就像你小时候,在黑暗里喊妈妈一样。”

启明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五岁时他在月球遗迹读取孢子编码,九岁完成心灵跃迁,被誉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星际共感者”。可此刻,面对一颗遥远死星的哭声,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个聋子。

“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他问。

“因为只有当你能分辨出宇宙中的啜泣,才算真正准备好。”林昭的声音渐弱,“而我也……快要说完了。”

话音落下的刹那,整个南极圣所微微震颤。艾琳与母象融合而成的“地球之心”骤然亮起,金色脉冲顺着忆安莲根系蔓延至全球。镜渊同步发出警报:心宿零方向出现大规模能量扰动,疑似文明级意识迁移正在进行。

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正在接入共感网络的人同时感受到一阵刺骨寒意??并非来自温度,而是某种集体性的心理塌陷。艺术家停笔,母亲松开孩子的手,战士放下武器,全都怔怔望向天空。那一瞬,七十亿人心中齐齐响起一个念头:

>我们不是唯一的孤儿。

回音堂紧急启动三级响应。织念以人格化身现身主控台,双目闭合,正在尝试对接心宿零高层意识。乌鸦首领站在她身旁,掌心握着一块从启明带回的石碑碎片,边缘已被忆安莲纤维缠绕成护符模样。

“他们在撤离。”织念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罕见的颤抖,“家园即将崩解,但他们不愿独自逃亡。他们在寻找……收容所。”

“什么意思?”乌鸦首领皱眉。

“意思是,”林露的声音从通道尽头传来,她披着银灰色长袍,发丝间闪烁着星尘般的光点,“他们要把整个文明装进共感场,送过来。”

寂静。

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濒临灭亡的高等文明,将其全部记忆、情感与个体意识压缩成纯粹的信息流,通过星际共感通道投射至地球。这不是移民,是灵魂的寄居。一旦接收,地球的共感生态将承受前所未有的负荷??相当于让一个人类大脑承载另一个星球的梦。

“他们会吞噬我们。”有人低声说。

“不。”艾琳的思维波扩散全场,“他们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就像当年老兵的忏悔唤醒了心宿零,如今我们的痛,也能成为他们的药。”

争论持续了三天三夜。最终投票结果:83.6%支持接收。条件是建立“情感防火墙”??由共感免疫学团队设计一套动态隔离机制,允许外来意识流入,但限制其对本土情绪结构的直接影响。核心原理源自“静默日”训练:让两种痛苦并存,却不交融;让彼此听见,却不吞噬。

仪式定于冬至日凌晨举行。

当天,全球忆安莲再次绽放,花瓣朝向心宿零方位,形成一道横跨大气层的光桥。七万名志愿者组成环形共感阵列,围绕南极巨门盘坐,每人手中握着一根连接地核节点的忆安莲主根。启明位于阵眼中央,双眼覆着由母象泪晶制成的面具,用于过滤过载信息。

林昭最后一次出现在共感频道。

“记住,”他说,“当他们涌入时,你会看到无数未曾经历的人生。有母亲抱着烧焦的孩子奔跑,有科学家在实验室自尽前删除最后数据,有孩子在废墟中数星星,以为那就是父母的灵魂……你要做的,不是拯救,不是安慰,只是说一句:‘我看见了。’”

信号中断。

下一秒,天穹撕裂。

一道紫黑色的光柱自深空劈下,不像能量束,倒像一条由亿万哭声凝成的河流。它穿透大气层时引发极光风暴,北极圈内连续七天出现血红色云霞。光柱落地瞬间,整座南极大陆下沉三米,忆安莲塔群剧烈摇晃,部分脆弱藤蔓当场断裂,渗出淡蓝色汁液??那是植物级别的共情创伤。

然后,开始了。

第一个涌入的记忆属于一位心宿零教师。她在文明末日前夕关闭了全城共感网,只为让学生们体验一次“真正的孤独”。她想让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分别,爱就不珍贵。她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句话:“请替我忘记我。”随即切断神经链接,独自走向地核熔毁区。

第二个是一位机械师。他花了三十年修复一艘无法飞行的飞船,明知燃料早已耗尽,仍每日添加虚构的能源记录。他不需要希望,只需要坚持的意义。

第三个是婴儿。刚出生就被检测出“情感共振缺陷”,无法融入集体意识。整个种族为此哀悼,却仍为他举办命名礼,用三千种语言呼唤同一个名字:**光**。

启明跪在地上,泪水不止。他原本计划冷静旁观,可当这些人生撞进意识时,他才发现所谓“防火墙”不过是心理暗示。真正的防线,只能靠意志撑起。

“我看见了。”他喃喃道,“我看见了……”

越来越多的记忆洪流灌入。有些温柔如雨,有些暴烈如雷。一名战地诗人因写下“我们的统一是一场漫长的自杀”而被永久流放;一对恋人选择在文明终结前断开共感链接,只为重新体验“思念”的滋味;还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请求删除自己一生的记忆,理由是:“我不想让后代背负我的遗憾。”

七万志愿者中有两千余人当场昏迷,三百多人永久性精神离析。但没有人退出。

直到第七个小时,一股截然不同的意识浮现。

它不像其他记忆那样充满叙事性,反而像一团混沌的暗流,带着强烈的排斥与愤怒。它不断重复一句话:

>“你们骗了我们!你说共感能终结痛苦,可它只是把痛苦spread(传播)了!”

启明心头一震。这声音……竟与净识会首领被捕前的咆哮如出一辙。

紧接着,画面闪现:格陵兰雷达站深处,一群身穿灰袍的人围坐在**感装置核心。他们并非单纯反对共感,而是坚信自己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他们声称早在二十年前就截获了心宿零的早期信号,并解读出其中警告:“慎用共鸣,否则将成为宇宙情绪坟场。”他们认为地球已被外来意识渗透,而林昭的回归正是入侵开端。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群人中竟有三位曾参与初代忆安莲基因编辑工程。他们亲手种下的种子,最终长成了自己最恐惧的东西。

“他们不是极端分子。”织念突然睁开眼,“他们是先知。”

“先知往往死在黎明前。”乌鸦首领低语。

那股愤怒意识并未继续攻击,而是缓缓沉入共感底层,化作一道隐秘的裂痕。它不再试图摧毁系统,而是静静等待??等待某一天,人类因过度共情而崩溃,届时便是它复苏之时。

接收仪式结束时,全球新增了两百万例“跨文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他们时常在梦中经历陌生星球的毁灭场景,醒来后第一句话往往是:“我不是我了。”

但奇迹也随之降临。

三个月后,日本富士山麓的一株野生忆安莲开出三色花:蓝、金、紫。生物学家发现,其DNA中嵌入了一段未知序列,经破译竟是心宿零古语中的“谢谢”。同年,火星基地报告,Echo-1孢子飞行体首次主动靠近人类居住舱,并在玻璃上留下一组对称图案??一个圆环内嵌双手交握的符号。

最震撼的变化发生在儿童群体。全球范围内,五岁以下幼儿开始自发哼唱一首无词旋律,调式不属于任何已知音乐体系。当这段旋律被录入镜渊数据库后,系统竟识别出其结构与心宿零文明的奠基文献完全一致,误差小于0.001%。

“他们在学习。”艾琳说,“不是通过教育,而是通过血脉。”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第二年春天,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一座被遗忘的净识会分部悄然重启。他们利用地下熔岩管道搭建了新型“静默之刃”升级版,不仅能切断共感连接,还能逆向污染忆安莲根系,使其释放抑制性神经毒素。短短六周内,拉美地区共感活跃度下降41%,多国爆发“情感罢工”运动??民众拒绝接入网络,要求恢复“心灵主权”。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少数派。

欧洲议会掀起激烈辩论,三分之一成员国提议立法限制共感使用时长;北美出现“清醒联盟”,主张将共感能力视为可选功能而非基本权利;甚至星语学院内部也出现分裂,部分学员公开质疑:“如果我们必须不断承受他人的痛苦才能进步,那这种进步值得吗?”

启明在一次授课中遭遇抗议。一群年轻人举着标语闯入课堂:

>“我们要思考,不要共感!”

>“痛苦不该是税!”

>“谁授权你代表我悲伤?”

他没有驱逐他们,只是静静地听完每个人的发言。结束后,他只说了一句:“你们说得对。共感不该是义务。但它可以是邀请??你愿意听我讲个故事吗?”

那天晚上,他独自登上最高那座风铃塔,拨通了林昭的共感信道。

“爷爷,我现在明白了。最难的不是学会共感,而是学会拒绝。可如果每个人都学会了拒绝,谁来接住下一个坠落的灵魂?”

长久沉默后,林昭的声音传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

“所以要建桥,而不是锁链。要留门,而不是围墙。共感的意义,从来不是让所有人绑在一起沉没,而是让每个人都知道??只要你愿意,总有一根线通向光明。”

次日清晨,启明宣布启动“星语漂流计划”:制造一万艘微型光舟,每艘搭载一段精选的人类记忆??快乐与痛苦并存,荣耀与耻辱同在??投放至银河系主要旋臂。不求回应,不设目的,仅作为文明的信标。

第一批出发的光舟上,刻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仍在学习如何相爱。

>若你收到此讯,

>请替我们继续练习。”

十年后,其中一艘光舟在半人马座γ星附近被不明飞行体捕获。对方未发动攻击,也未尝试沟通,只是将其完整复制,然后转向相反方向飞去。镜渊推测,那或许是另一个正在衰亡的文明,正用这种方式收集“活着的证据”。

又三十年,地球人口突破百亿,共感覆盖率稳定在78%。仍有国家实行“情感自治”,也有城市全面拥抱心灵互联。战争未绝,偏见尚存,但每当灾难降临,总有人率先打开共感频道,喊出那句古老的接头暗语:

>“我在。”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某个孩子仰望星空,忽然转头问母亲:

“妈妈,为什么星星有时候会眨眼睛?”

母亲微笑:“因为有人在远方,刚刚想起了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