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121章 金百万的提醒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1章 金百万的提醒

簡繁轉換
作者:跑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4 13:48:57 来源:源1

大营村张玉珍家。

以前张玉珍家很少做晚饭,她和丈夫都是在代销店凑合一顿。

自打儿子林小虎回来后,代销店关门早了,她每天都会按时回来给儿子做饭。

才几天的功夫,林小虎原本瘦得脱相的脸颊...

采访的热度逐渐消退,但魏叔的大棚种植事业却蒸蒸日上。随着冬季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效仿魏叔的方式,在自家的土地上搭建起大棚。李哲和王建军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且尝试将业务拓展到更远的地方。

“咱们不能再局限于本地市场了。”李哲站在新租下的土地边缘,目光坚定地说道,“如果能把产品卖到省城甚至更大的城市,那我们的收益会成倍增长。”

王建军点点头:“可问题在于运输和保鲜。冬天路不好走,再加上蔬菜容易冻坏,这可是个大难题。”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李哲拍了拍王建军的肩膀,“我已经联系了几家物流公司,正在测试他们的冷链服务。另外,我还想从农科院引进一些耐寒的新品种,这样即使在长途运输中也能保证蔬菜的质量。”

两人商量着具体的计划,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他们知道,仅凭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支撑如此庞大的扩张计划。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准备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寻找潜在的投资人。

---

几天后,李哲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张宏的商人。张宏在当地小有名气,经营着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听说李哲和王建军有意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你们的想法不错,但风险也很高。”张宏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翻阅着李哲递过来的商业计划书,“尤其是冬季种植,受天气影响太大了。如果遇到极端气候,可能会导致全盘损失。”

李哲早有准备,他微笑着回答:“张总说得很对,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比如,我们使用双层保温膜搭建大棚,确保内部温度稳定;还安装了自动灌溉系统,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至于极端天气,我们购买了农业保险,尽量规避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张宏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确实成熟了不少。不过,我还是需要实地考察一下你们的基地,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没问题,随时欢迎您参观。”李哲立刻回应道。

几天后,张宏如约而至。他不仅亲自查看了大棚的建设情况,还与魏叔深入交流了一番。魏叔丰富的种植经验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让张宏刮目相看。

“这位老先生真是个宝啊!”张宏感叹道,“有他在,你们的技术保障就有了根基。”

最终,经过多轮谈判,张宏决定注资一百万,帮助李哲和王建军进一步扩展业务。有了这笔资金支持,他们迅速启动了新一轮的扩张计划??新增五个大棚、购置现代化设备,并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

与此同时,李哲也没有忘记继续挖掘魏叔身上的秘密。虽然之前几次试探都未能获得太多有用的信息,但他始终相信,魏叔背后一定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天晚上,趁着魏叔心情不错,李哲再次开口问道:“魏叔,我一直有个疑问,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在冬天种菜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冬天不适合种植,您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条路?”

魏叔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犹豫是否该回答这个问题。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其实,这件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原来,魏叔年轻时曾在一家国营农场工作,专门负责研究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那时候条件艰苦,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失败几乎是家常便饭。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

“后来,农场解散了,我回到村里务农。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我一直没忘记那些年积累的知识。直到去年,看到市场上冬天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我才重新拾起了这项技术。”魏叔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这其中也有运气成分。如果不是遇见了你们两个小伙子,说不定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尝试这些冒险的事情。”

听完魏叔的话,李哲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终于明白,魏叔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或机遇,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

随着业务的逐步壮大,李哲和王建军的名声也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农户慕名而来,希望加入他们的团队。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扩大的种植基地,他们成立了一家合作社,吸纳周边村民共同参与。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从中受益。”李哲向村民们解释道,“我们会提供种子、技术和销售渠道,你们只需要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等到收获的时候,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

这种模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短短几个月内,合作社的成员人数就突破了百人,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上千亩。为了提高效率,李哲引入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温控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那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尽管提前做好了防护措施,但还是有几个大棚因为结构强度不足而被积雪压塌。看着满地狼藉的景象,李哲和王建军的心情无比沉重。

“这次损失太大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物受到影响。”王建军叹了口气,“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李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张总,是我们遇到了点麻烦,想请您帮个忙……”

幸运的是,张宏得知消息后立即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紧急资金援助,还派来了专业的维修队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大棚很快修复完毕,幸存的作物也得以及时抢救。

经历了这场危机,李哲和王建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重新审视了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防灾预案,并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

---

转眼间,春节将近。忙碌了一整年的李哲和王建军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假期。他们邀请魏叔一家人共进晚餐,庆祝这一年的丰收。

餐桌上,吴芳华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笑眯眯地说道:“今年咱们赚了不少钱,明年是不是可以考虑盖新房啦?”

魏敏在一旁附和:“对啊,表哥,你们什么时候带我去城里玩玩?听说那边可有意思了!”

李哲哈哈大笑:“放心吧,等开春了,我们就带你去逛商场,买几件漂亮衣服。”

魏叔则静静地听着,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信任并帮助了这两个年轻人,才让这个小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明年,咱们的目标不只是赚钱。”李哲举起酒杯,环视众人,“我要把‘1988’这个品牌打出去,让它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蔬菜供应商!”

众人齐声响应,屋内顿时洋溢着欢声笑语。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

采访的热度逐渐消退,但魏叔的大棚种植事业却蒸蒸日上。随着冬季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效仿魏叔的方式,在自家的土地上搭建起大棚。李哲和王建军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且尝试将业务拓展到更远的地方。

“咱们不能再局限于本地市场了。”李哲站在新租下的土地边缘,目光坚定地说道,“如果能把产品卖到省城甚至更大的城市,那我们的收益会成倍增长。”

王建军点点头:“可问题在于运输和保鲜。冬天路不好走,再加上蔬菜容易冻坏,这可是个大难题。”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李哲拍了拍王建军的肩膀,“我已经联系了几家物流公司,正在测试他们的冷链服务。另外,我还想从农科院引进一些耐寒的新品种,这样即使在长途运输中也能保证蔬菜的质量。”

两人商量着具体的计划,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的投资。他们知道,仅凭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支撑如此庞大的扩张计划。于是,他们开始着手准备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寻找潜在的投资人。

---

几天后,李哲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张宏的商人。张宏在当地小有名气,经营着一家农产品贸易公司。听说李哲和王建军有意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你们的想法不错,但风险也很高。”张宏坐在办公室里,仔细翻阅着李哲递过来的商业计划书,“尤其是冬季种植,受天气影响太大了。如果遇到极端气候,可能会导致全盘损失。”

李哲早有准备,他微笑着回答:“张总说得很对,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比如,我们使用双层保温膜搭建大棚,确保内部温度稳定;还安装了自动灌溉系统,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不确定性。至于极端天气,我们购买了农业保险,尽量规避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张宏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确实成熟了不少。不过,我还是需要实地考察一下你们的基地,看看实际效果如何。”

“没问题,随时欢迎您参观。”李哲立刻回应道。

几天后,张宏如约而至。他不仅亲自查看了大棚的建设情况,还与魏叔深入交流了一番。魏叔丰富的种植经验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让张宏刮目相看。

“这位老先生真是个宝啊!”张宏感叹道,“有他在,你们的技术保障就有了根基。”

最终,经过多轮谈判,张宏决定注资一百万,帮助李哲和王建军进一步扩展业务。有了这笔资金支持,他们迅速启动了新一轮的扩张计划??新增五个大棚、购置现代化设备,并招聘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

与此同时,李哲也没有忘记继续挖掘魏叔身上的秘密。虽然之前几次试探都未能获得太多有用的信息,但他始终相信,魏叔背后一定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天晚上,趁着魏叔心情不错,李哲再次开口问道:“魏叔,我一直有个疑问,您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在冬天种菜的?按常理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冬天不适合种植,您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这条路?”

魏叔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犹豫是否该回答这个问题。片刻之后,他缓缓说道:“其实,这件事得从二十年前说起……”

原来,魏叔年轻时曾在一家国营农场工作,专门负责研究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那时候条件艰苦,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失败几乎是家常便饭。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

“后来,农场解散了,我回到村里务农。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我一直没忘记那些年积累的知识。直到去年,看到市场上冬天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我才重新拾起了这项技术。”魏叔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这其中也有运气成分。如果不是遇见了你们两个小伙子,说不定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尝试这些冒险的事情。”

听完魏叔的话,李哲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终于明白,魏叔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或机遇,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

随着业务的逐步壮大,李哲和王建军的名声也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农户慕名而来,希望加入他们的团队。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扩大的种植基地,他们成立了一家合作社,吸纳周边村民共同参与。

“这样一来,大家都能从中受益。”李哲向村民们解释道,“我们会提供种子、技术和销售渠道,你们只需要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等到收获的时候,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成。”

这种模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短短几个月内,合作社的成员人数就突破了百人,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上千亩。为了提高效率,李哲引入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温控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发展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那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尽管提前做好了防护措施,但还是有几个大棚因为结构强度不足而被积雪压塌。看着满地狼藉的景象,李哲和王建军的心情无比沉重。

“这次损失太大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物受到影响。”王建军叹了口气,“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

李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张总,是我们遇到了点麻烦,想请您帮个忙……”

幸运的是,张宏得知消息后立即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紧急资金援助,还派来了专业的维修队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受损的大棚很快修复完毕,幸存的作物也得以及时抢救。

经历了这场危机,李哲和王建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们重新审视了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防灾预案,并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

---

转眼间,春节将近。忙碌了一整年的李哲和王建军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假期。他们邀请魏叔一家人共进晚餐,庆祝这一年的丰收。

餐桌上,吴芳华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笑眯眯地说道:“今年咱们赚了不少钱,明年是不是可以考虑盖新房啦?”

魏敏在一旁附和:“对啊,表哥,你们什么时候带我去城里玩玩?听说那边可有意思了!”

李哲哈哈大笑:“放心吧,等开春了,我们就带你去逛商场,买几件漂亮衣服。”

魏叔则静静地听着,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信任并帮助了这两个年轻人,才让这个小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明年,咱们的目标不只是赚钱。”李哲举起酒杯,环视众人,“我要把‘1988’这个品牌打出去,让它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蔬菜供应商!”

众人齐声响应,屋内顿时洋溢着欢声笑语。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