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避难(第1/2页)
陈国,王宫内。
太子陈锦绣应召,匆匆忙忙来到了陈王书房之中,刚推开门,便看见了朝中一位肱骨大臣「南仲文」神色凝重地走出房门,在见到太子之后,南仲文似乎没有惊讶之色,仿佛已经知道太子会来,他低头跟陈锦秀行礼之后,便侧身越过了陈锦秀身旁离开了这里。
陈锦秀盯着南仲文的背影,眉头浅浅一皱,旋即转身进了书房,并将房门关紧。
原本背对他的陈王转过了身,看了他一眼,抿了一口手里端着的茶。
“佛门的事,你听说了?”
陈锦秀点头。
“听说了。”
“两位至高梵天……圆寂了。”
陈王抿着嘴里的茶叶子,问道:
“待会儿收拾一下,我叫你黎叔备了快马,你跟着他,先往西走。”
陈锦秀闻言一怔:
“往西走?”
“去哪儿?”
陈王道:
“随便去哪儿,避几天风头,等事情过了……我会召你回来。”
陈锦秀听不明白陈王这话了。
“父王,您这什么意思?”
陈王抬眼盯着陈锦秀,右手手指轻轻敲打着左手茶杯杯盖,沉默片刻后道:
“两位至高梵天一死,佛门将要大变。”
“这是一场几百年来都不曾有过的变局,来得太过于突兀,太快,我陈国的王权本就是靠着佛门的平衡来立足,而今佛门的平衡被彻底打破,王权必然会受到影响,如今不知是好是坏,许多事情要早做打算。”
陈锦秀道:
“佛门概况如此,几百年来早已经定型,他们需要依附于陈国的王权来帮助他们敛聚香火,无论是什么争端,都不至于会蔓延到咱们王权中来,更何况,如今还有燕国与齐国的外界压迫,佛门做事不敢太过。”
顿了顿,陈锦秀摸了摸自己这已长出些许发茬的头,笑道:
“而且父王,你大概忘了,我以前在佛门待了多长的时间,我要比你更加了解那群秃子,他们没那个胆色掀桌子。”
陈王沉吟了一会儿。
“叫你离开,其实不完全是在担心这件事。”
“我真正担心的,是圆照与传灯这名至高梵天。”
陈锦秀听得云里雾里:
“父王担心他们作甚?”
“他们不是已经死了吗?”
陈王目光扫了一眼陈锦秀身后的门窗,抬手招呼陈锦秀坐下,压低声音说道:
“对外的宣称说是已经死了,其实他们还活着。”
陈锦秀瞳孔缩紧了一下。
“他们……诈死?”
陈王微微点头。
陈锦秀:
“为什么要这样?”
陈王将嘴里嚼碎的茶叶吞入腹中。
“我们了解的不甚清楚,许多细节不明,但十方寺的住持有求于我们,跟我私底下做了些交易,他告诉我,那两位至高梵天在青灯寺外受了非常严重的剑伤,一直没好,眼下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程度了,他们似乎一直在找佛子,此次佛门内部的争端就跟佛子有关系,住持揣测佛子身上应该有可以让他们伤势疗愈的办法。”
“此次假死的目的,大概率就是奔着佛子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9章避难(第2/2页)
“这两个老东西统治佛门两百多年了,如今因为意外而濒死,他们肯定放不下手里的权力,怕就怕他们在临死之前乱来,要拉着所有人给他们陪葬。”
在描述这件疯狂的事情之时,陈王显得非常平静。
他并不介意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两尊佛门的至高梵天,同样身处权力巅峰的陈王深知权力对人的荼毒有多大,他们若是不愿放手,临死之际干出什么样可怕的事情都不奇怪。
“你先出去避避风头,我留下来主持大局,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等事情结束了,我叫你回来。”
“其外……”
陈王说着,双手放平,目光直视陈锦秀:
“今天这屋子里与你讲的,谁也不能说,包括你黎叔,听明白了?”
陈锦秀盯着自己的父亲,对方平静的表情看不出一丝一毫所面临的境况的危急,只有陈锦秀心里明白,一旦陈王的担忧成为事实,那他几乎必死,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从他幼时被送去寺庙内作为佛门的「质子」时开始,其间长达有足足十年的时间,陈锦秀一直对于自己的这位父亲没什么好感,哪怕对方是一国之君,但后来随着他长大成人,他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渐渐看懂了佛门鼎盛香火背后藏着的东西,那是凌驾于陈国王权之上的武力,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父亲的不容易,意识到了这些年他这个看上去懦弱无能的父亲,实际上有多么精明。
而随着陈王开始着手对他的培养,陈锦秀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曾让自己瞧不起的父亲,竟然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令他仰慕,甚至令他敬畏的存在。
自己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他父亲这样的人?
是否有能力接手陈国?
是否……
太多的杂念滋生,他长长呼出一口气,才发现自己心脏跳动的很快。
他在恐惧。
恐惧自己的父亲离去后,自己的愚昧会毁了这个国家。
陈王看见了自己孩子眼底藏着的恐惧,但是却没有说什么来鼓励或是劝慰他,只是笑着对着他挥了挥手:
“走吧。”
“走吧走吧。”
…
佛门传来噩耗。
曾经统治了佛门足足两百多年的两位至高梵天圆寂化业,这件事情被突然爆出,消息如风一般传遍陈国的每一个角落,震惊了几乎佛门中的所有人。
圆照与传灯年纪的确很大了,但距离他们坐化的年纪应该至少还有三五十载,怎么会忽然就入寂了?
而且还是两人同时入寂。
“怎么回事?”
“二位至高梵天……怎么会忽然入寂了?”
“坏了,如今我陈国三位至高梵天皆已入寂,未来面对他国之争,又要如何抵挡?”
无数流言蜚语在佛门之中迅速滋生,犹如雨后春芽,而这正是圆照与传灯想要看见的结果。
夺走佛子的那些个梵天不就是想要看着他们死么?
如今便给他们这个机会。
垂饵已下,只待鱼儿上钩。
当然,洞中的圆照与传灯永远不会想到,他们散播出去的消息根本传播不到闻潮生几人的耳中。
所以,他们至死也不可能等到他们要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