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五百零八章 四个君士坦丁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第五百零八章 四个君士坦丁

簡繁轉換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8 01:16: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正文卷第五百零八章四个君士坦丁距大宋灭亡还剩70分钟

******

天色还未亮起,城外却已经一片灯火通明。

就在刚刚,几个瓦良格人跟着伊丽莎白太后,来到了城外的庆功会场中。

可能是当年的惨痛经历,给紫帐汗国的决策层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因此,很长时间里,大都的城防布局,与其说是防止外敌攻进来,不如说是为了能在内乱出现的时候及时跑出去。比如有几座城门,就一直是瓦良格,而非专门的守城部队控制。

果然,城里出现状况之后,这几个便门和平日里用作礼仪性质的门,就派上了用场。

这个习惯也由来已久。哪怕后来,这座城市也面临过外敌的大举进攻,当初的思路,依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当年郭砥重新规划城市的时候,也提出过改造城防,修缮城墙的建议。他认为,狄奥多西城墙已经过于古老,跟不上现在时代的发展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这种一条线式的墙壁其实并不适合发挥火力,箭塔的设计也已经落后了。巨石墙体本身,在防御方面的优势,也仅限于巨大的体量,实际效率并不高,可以说很浪费了。

所以,他建议修缮原有的内墙,拆除石头墙壁后方的各种附属建筑,然后以石墙为核心,在两侧追加夯土,将墙壁加厚。城墙地势高的地方,垒起专门的厚重圆形土台,安放重型火炮。地势低的地方就填土抬高。

工程需要用的巨量土壤,就从内外两道城墙之间的地方挖取,然后把外墙也向外扩,这样还能在两道阶梯状的墙之间,形成第二道护城河。平日里用桥通行,战时就拆掉桥,两座墙通过吊车架设的悬梯往来。如此以来,就能一下解决两个问题了。

但是,这个方案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觉得这样纯属白白浪费钱财,也没有什么好处。在汗国管理者的眼中,这个方案好是好,但就是不应该用在这里。

虽然大都这个名字很威武,但很长时间里,这座城市的定位是有些尴尬的。因为紫帐汗国的核心区,在北方的“罗马尼亚”,而不是希腊地区。当年搬到这里,完全是处于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和军事上的需求。

因此,当时的大都,不但不是中心腹地的安全地区,还是个南方前线的要塞:西边还不甘心的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东边虎视眈眈的土库曼势力,乃至南边数不胜数的意大利和希腊海盗,都在持续威胁周边的地区。实际上,是个“大汗守国门”的态势。

这个时期,大都确实有很高的军事需求。但是,狄奥多西城墙的问题,也始终不是防御效果不足——相反,它的问题反而是规模太大了。

作为南方的最前线,在原本的战略中,这个地方是没有必要屯集这么多兵的。

相对于前面几个朝代,紫帐汗国的制度相对稳定不少,起码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避免经典的“拜占庭将军问题”,不需要对禁军这么敏感。

而且,色雷斯平原其实也不算多大,大概就是汉朝司隶那个面积。就算真的要大汗守国门,也不是说就要把军队全堆在城里——人家汉朝也不是把南北军全塞进长安啊。北方临近的各省,随时都能调人过来,像这样分散驻扎,在军事和后勤上,都简单的多。

但君士坦丁堡城防的范围实在太大,本身又空虚的很,可以说,除了政治影响,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是其他城市,还可以进行收缩——还是看长安,在唐末瓦解之后,就废弃了外郭、宫城,只留下皇城作为新的长安城。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设施反而基本都在外墙,宫城和皇城甚至没有明确分离出来。那个外墙还特别厚实,哪怕疏于管理,都没有倒塌。学唐末的话,拆除城墙、营建宫墙的功夫,都足够建造一座新城了。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占了这座城就得守;守就得投入不少兵力;投入兵力了总不能白白在这儿吃粮,总得有个配套的战略计划吧;有了配套的方案,就需要更多的后勤给养和资源投入。这样一来,看起来只是占领了一座城市,但实际上,整个国家的政策,都被牵着往南走了。

因此,当初有很长时间,汗廷里都有不少反对迁都至此的声音,觉得这一座城绑架了全国的战略。后来随着贸易恢复,这些声音才渐渐小了下去。但对于在这里投入的不情愿,和对于当地环境的警觉,却一直存在。

因此,郭砥的方案也就不太可能得到众人的认同——大家都嫌它太大了,你还想搞得更大,这不是拉着大家一起陪你过奇观瘾么。所以,除了对各处建城乐此不疲的郭砥,几乎没有人对此感兴趣。

实际上,他的这套方案,也基本上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实践过。被否决之后,直到郭砥本人去世,都被束之高阁。

原因也很简单:紫帐汗国就不需要这个规模的要塞。他的陆上敌人主要就是欧洲人,而欧洲人的军事制度,决定了他们几乎不可能进行大规模袭击。

边境上的交战,往往是两边的地方自行组织,最大也基本不过几百人。再往上,就只能是大领主出面,而且需要大张旗鼓地召集封臣、拉雇佣兵,字面意义地让世界都知道——这样才能吸引来更多更好的佣兵,结果可能反而更省钱了。

面对这种单项透明的情况,紫帐汗国一般也不会死守,而是同样集结主力部队,争取在野战中解决敌人。因为自己这边动员更快,所以能保持很长时间的战略优势;而野战消灭敌人,也比攻城轻松多了,更有利于他们骑兵发挥。

所以,结果就是,大家认为小战斗用不上这种城防,大战又都是紫帐汗军队主动出击去打野战了。野战如果打输了……那缩在城里也是等死,不过是多拖一会儿而已。还不如放弃这种大而无当的城市,回草原上放羊,找机会卷土重来呢。

直到现在,大都城里都不是单一一支城防军,各个战团乃至海军,都在城市里有驻地,关系也错综复杂。哪怕现在大部分驻军已经搬到城外去了,很多问题还是存留了下来。

整个城市里的正规武装,实际上都还是“外向”的,思路依然是准备外出作战。遇到意外情况,没有统一的军团指挥部管理,就到了连谁该去平乱都说不准的混乱程度了。

这次唯一的优势,就是发现城里出现变故之后,很快有人给太后通风报信了。虽然常年不管实际事务,但太后这次的反应相当快。她一方面派遣人手,去紧急把重要人物捞出来;另一边,她自己则迅速离开了常驻的修道院,没有等更多人集结,或者谁来找她,就主动出发,冒险赶到了海军的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