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134章 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五十万古尔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134章 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五十万古尔

簡繁轉換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8 01:16: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134章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五十万古尔登!一个车队都装不下(第1/2页)

开完会之后,郭康马不停蹄地跑回了开罗,然后立刻去寻找脱欢和朱文奎。

不多时,朱文奎就来到了衙门大堂。他看起来比郭康还风尘仆仆,卷着裤子,身上都是灰,一进来就直接喊道:“会议结束的这么快啊?”

“还没开完呢,好多人都还没到。”郭康说着,拿出个信封:“不过这边也有事情,我得先过来处理下。另外这边还有你父王的信,王妃说让你也看看。我顺路给你带过来了。”

“哦?”朱文奎有些意外,连忙接过来。

“我听信使说,他那边好像打起来了,感觉有点匆忙啊……今年事情实在是太多,我们这边怕是也顾不过来。”郭康挠了挠头,欲言又止。

“不过,信从他所在的地方发往大都,需要至少一个礼拜。大都到这里,现在没有常设的邮路,信是跟着官府公文一起送过来的,又得七天时间。有这么长的延迟,我们也没法提什么建议。是否合适,还得看那边的决断了。”他想了想,又反过来说道。

“信里只是说现在时机成熟,而且民众群情激奋,不能再等了。”朱文奎很快扫视完信件,说道:“谋士们都说,大家最支持吴王的原因,就是他对于削藩特别坚定,坚持要和大贵族们对着干。有了这个态度,自然有数不清的人会来扶保他。至于什么真正的皇家血统,什么约翰长老国的贵人,都只是大家为了这个目标,传播出去的理由而已,各地的说法都不太一样。说到底,还是大家想要相信他,所以才有这些论据,而不是反过来。”

“现在大家都想和敌人拼了,那么顺应这个潮流的人,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如果他一直迟疑,大家反而会觉得,原来东方大明的贵人,也就是这个样。这年头,欧洲不乏各种或是因为义愤、或是因为野心,借着这股风气,乃至直接自称大明官吏,聚众起事的人。他不上,人家也会自己上,这些扶保他的人,就会跟着别人走了。到时候,有人成了事,他这个大明王,就成了小明王了。”

“……他的这些谋士,说话也太尖锐了。”郭康惊讶地说:“这种话,就算知道,也不好随便给主公讲的吧。”

“那些谋士,其实也不是受过多高教育的人。我记得有两个就是到处周游的托钵僧,因为见识多一些,就都请来帮忙了。除此之外,还有些游方大夫、账房先生乃至兽医。”朱文奎解释道:“大家文学水平都不太行,就算想要委婉,有时候也藏不住。”

“而且,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文化环境问题,谋士们普遍都比较激进,天天就想着怎么打出去。”他摇着头说:“再加上,王府一直挺……礼崩乐坏的。他们可能是把这里当成修会了,热情一上来,或者有了灵感,就立刻跑出去传教。”

“父王之前花了好长时间,才约束住那些乡野教士,让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先完成工作。不要一时激动,就自行离开朝廷,去民间拉人,连辞职书都不留的。但他那些大臣,还是经常抱怨,觉得过于繁琐的文牍工作,在消磨自己对正义的追求。得不断管着他们,否则他们又得跑出去跟人干架……”

“有点太夸张了。”郭康有些疑惑:“我知道那边文教的水平不太行,哪怕知识阶层也更纯质一些,但应该不至于这么激动吧。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么?”

“可能是阿勒曼尼教会和贵族的举动,把教士们刺激到了。”朱文奎回答:“公教教会分裂的事情,你应该比我还清楚来龙去脉吧。我听他们说,早些年的时候,阿勒曼尼地区的大部分教士,其实还是支持教会,希望教会和平统一的。”

“不过,罗马和阿维尼翁的教会,互相都不乐意让步。而且,他们很快就发现,靠辩经根本无法说服对方接受统一,还是得动武。而不管消灭对方支持者,还是争取世俗领主的支持,都得大量花钱。所以,两个教廷都在疯狂敛财,各种收入渠道很快就被滥用。”

“大部分地方,都是国王代表当地势力,依照政治需求,来选择自己支持的教宗。比如法兰西王国支持阿维尼翁教廷的时候,英格兰就会支持罗马教廷。但和其他地方相比,阿勒曼尼却因为政治混乱,导致大家连个统一的声音都没有。大小领主们各自站队,乃至反复横跳,以此来索取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34章卖赎罪券捞了多少钱?五十万古尔登!一个车队都装不下(第2/2页)

“这种混乱,比单纯的教会**还更加致命。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这么来回折腾花的钱,最后都是信徒来出。结果,所有人都要来这里捞一笔,导致教会吃相越来越难看,普通信众也越来越不满。”

“你接触的那些特使什么的,都是罗马城里的高级教士,估计也不会和你们讲太多。但很多基层教会的人,已经对此极为不满了。而且,越是信仰坚定的人,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质疑就越大;越是重视教会权威的人,就越看不下去现在的混乱状况。”

“这些人,本来是教会最坚定的支持者。但教会却不重视他们的诉求,把他们当做奶牛来役使。结果,很多一开始还比较温和,希望教会能和之前一样自我改良的人,也迅速陷入绝望。这种人行动力也很强,认为教会已经指望不上之后,就开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信仰。”

“基层教士本来就经常和百姓打交道,知道大家最需要什么,也了解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所以,虽然文化水平不见得多高,但他们确实很擅长演讲和宣传,在百姓里能造成很大影响。很多时候,民众起事,也都是这些人率领的。”

“现在,大家热情都特别高,别说教士们自己,连教堂里的勤杂人员、做雕刻和画壁画的工匠、乃至雇工和义工,都经常被他们喊出去帮忙,给大家宣传。可能是这样形成了习惯吧,就导致王府里目前这种氛围了。”

“这……确实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郭康无奈地说:“我还想着这边第一阶段忙完,再把你那边的人换回去呢。”

“我原本估计,1415年,也就是明年,波西米亚可能就要出事情了。这样的话,正好能把主要战斗都经历下,再积累一些编户定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再回去,正好还能赶上那边的工作。”他算了算,摇摇头:“但现在情况有变,可能就来不及了。”

“那你觉得我这边怎么办比较好?”朱文奎问:“杨队长他们之前就私下里说,这边千多号人,都是王府的军事骨干。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多,但将来都是能当伍长、旗头的人选,已经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了。把大部分骨干力量都派出去,有点不安全。但父王坚持说,他那边兵多将广,没必要在乎这点。”

“虽然当时他坚持这样命令,我们也听了他的安排,但我和杨队长,甚至母亲和妹妹,都是有点不放心的。母亲在信里说,她已经把我留下来值守的卫士,还有后续来投奔的人,全都派回父王那里支援了。不过也不知道够不够……”

“我不是什么预言家,这种事情说不准的。”郭康不假思索地说:“现在正好,情况有巨大变化,我的预测也不准了。非要硬猜,可能还会干扰你们的判断。所以这种事情,就可以由你们自己考虑了。”

“怎么听你说的,没预测对倒是好事了?”朱文奎无语道。

“那确实是好事啊。”郭康反而有些意外:“要是一切都按照预言来,世界才会有问题吧。而且我也不喜欢其他人老把我当预言家看。过于迷信这些,不是好事。”

“你天天在教会里干活,还说不要迷信什么的……”朱文奎有些无奈。

“就是在教会里,所以才更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信仰啊。”郭康指出:“一个合格的信徒,得比别人更清楚,什么应该信,什么不能信。对待信仰,要实事求是,追寻对人类有益的真理;不能一味闭门念经,或是随便相信乱七八糟的神棍,否则迟早会走上歪路,堕入异端……”

“行了行了,又开始了……”朱文奎连忙打断他,然后举例道:“有些预言还是很有用的。我太爷爷他们起事之前,不就是有石头人之类的预言,说元朝要完蛋了么。这大概真的是天命显现,所以这么可靠吧。”

“也不能都这么算。要是预言说,罗马只能坚持到1453年,大家会怎么想?”郭康表示反对。

“这肯定不可能啊。一定是有人误解了预言的意思,或者干脆就是他们自己编的。这种事情历史上也不少,算不得数的。”朱文奎立刻否认。

“你这心态,倒是确实不用担心迷信预言的问题了……”郭康只好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