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314章 吉壤事定烦纷扰

隆庆中兴 第1314章 吉壤事定烦纷扰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解决了太子大婚的事情,对于朱载坖和整个大明朝廷来说,都算安定下来了,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太子大婚就意味着太子的地位彻底稳固了,对于朱载坖来说大婚之后的太子也就可以当牛马用了,赶紧滚到文华殿来干活了。

但是朱载坖还没消停几天,礼部尚书赵贞吉再次上疏,称朱载坖的万年吉壌也该准备了,这事也确实该提上日程了,内阁辅臣也上疏奏请朱载坖选定万年吉壤。

朱载坖也认为现在倒是时候干这件事情了,朝廷的财政也相对宽裕,这两年也相对没有什么大事,朱载坖干脆下令,礼部、工部、钦天监然后会同民间精通风水堪舆的人才前往天寿山附近勘察。

很快工部和礼部还有钦天监确定了形龙山、大峪山、石门沟三处为最佳地带,奏请朱载坖御批,从朱载坖本人的角度来说,他还是愿意选择大峪山的,因为这里还有杜太后的永西陵,这样朱载坖的吉壤就在父母的陵寝之间,东依永陵,西接永西陵,在父母怀抱羽翼之下,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了。

阁臣们自然是很清楚朱载坖的意思的,内阁首辅高拱随即上题本奏称:“夫大峪之山,万马奔腾,四势完美,殆天秘真龙以待陛下。”内阁支持将吉壤定在大峪山。

要是按照内阁拟定的吉壤图纸,玄宫前有蟒山,后有大峪山,左有天寿山主峰,右有龙山、虎山,象征着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是不可多得的上佳吉壤。

按照现在预定的玄宫位置,大峪山的主峰与玄宫之间有三条余脉遥邀而来,中间一条的终点是一个圆形的小山包,正对着玄宫,右两侧的余脉分列两侧,夹持着两道山水流过玄宫两侧。按风水所言,正是所谓的承金相水,穴土印木的吉壤。

但是很多大臣们并不认为吉壤应该选在大峪山,这不是出于风水的考量,而是因为涉及到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按照宗法礼制祖陵应该居中,位于主峰之下,后代子孙之陵则应一代一代按左昭右穆关系往两侧排列。所以现在大明帝陵的整个形势,是以长陵为核心,各陵按照昭穆之制环抱长陵。

而如果将朱载坖的吉壤定在了大峪山,则相当于于在帝陵中形成了双核心的局面,朱载坖的吉壤与永陵形势相依,而后继皇帝的陵寝为了和朱载坖的吉壤还有永陵形成昭穆之制,必然选址在距永陵不远处,这样一来,就在帝陵中形成了长陵和永陵两个核心。

再加上永陵的形制本就与长陵相仿,后世的帝王围绕永陵营建陵寝,岂不是在帝陵中尊立了世宗的永陵,这是很多臣子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再将吉壤选在大峪山。

为此,工部署印侍郎何起鸣、礼部郎中李一中、工部郎中刘复礼、尚宝司少卿杨可立等人都纷纷上疏,认为大峪山不可定为吉壤,请求在黄山一岭、宝山中择定吉壤。

这就遭到了内阁的反对,次辅张居正就上疏称:黄山一岭在献、裕二陵之间,位次非宜,宝山风水虽好,然也在裕陵和茂陵之间,如果在此地选址的话,朱载坖的吉壤就在宪宗茂陵之前了,这显然是僭越,所以这两处地方都不可取。

其实内阁怎么会不知道这些臣子们的想法,想让朱载坖的吉壤选在离长陵进而离永陵远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淡化世宗的世系转移问题,但是阁臣们是了解朱载坖的,在涉及世宗的问题,朱载坖一向是维护世宗的立场,这点辅臣们都很清楚,而且朱载坖本人内心已经决定了大峪山,这里离杜太后的永西陵很近,依父偎母,人之常情,而且后代的皇帝围绕永陵营建吉壤,也是人之常情,强行要求后代皇帝仍旧坚持孝宗、武宗的昭穆之制,显然是不可能的。

要是因为此事再度引发有关礼仪问题的君臣对立,那对于大明没有任何好处,朱载坖的强硬程度更甚世宗,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内阁选择支持朱载坖,就将吉壤择定在大峪山上。

朱载坖看到这些奏疏之后,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查看地形,同时祭拜永陵,催督永西陵的工程进度。

朱载坖随即下诏,太子朱翊釴留守,朱载坖奉皇太后与皇后和重臣们一道,亲赴天寿山考察吉壤选址。

朱载坖抵达天寿山,祭祀长陵、永陵之后,视察了包括大峪山之内的预定的各个地址,朱载坖并没有当即发表意见,回到京师之后,礼部尚书赵贞吉再次请求择定吉壤,朱载坖在赵贞吉的奏疏上御批了很长一段话。

朱载坖说道:“外廷诸臣为寿宫事争言风水,夫在德不在险,昔秦皇营骊山,何尝不求选风水?未几见发,选求何益。我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山,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此山,安得有许多吉壤?朕志定矣。朕遍阅诸山,惟宝山与大峪山相等,但宝山在二祖陵裕、茂之间,朕不敢僭分,还用大峪,传与所司无辍。”

朱载坖以上谕批答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吉壤的选址,同时朱载坖还下旨,先定吉壤玄宫之所在,不必动工,要节省朝廷之物力,先为太后营建永西陵,待永西陵营建完毕之后,再根据朝廷当时的财政状况,确定动工的时间,朱载坖认为这东西不是现在朝廷所急需的东西,银子要用在刀刃上。

所以虽然礼部和工部立即上疏,具题预建寿宫事宜,要求确定选择开山伐木、动土兴工的时间,伐木日祭告本山之神,兴工日祭告九陵、天寿山神、后土之神、司工之神的坛数和遣官,翰林院撰写祭文,太常寺备办祭品香烛制帛,营建寿宫委官、制定寿宫尺寸规制等一应事务,但是都被朱载坖给按下了,朱载坖要求定好位置,立碑预定就行,等之后财政宽裕了再行兴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