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417章 羽檄纷驰诏令急(八)

隆庆中兴 第1417章 羽檄纷驰诏令急(八)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载坖认为,传统的大明军饷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朱载坖之前已经在羽林左卫和羽林右卫中的试行供给制,效果不错,但是羽林左右卫有特殊性,他们都是殉国烈士的遗孤,一个人漂泊在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试行供给制对于他们是有利的,除了在军中吃饭之外,还可以拿到折色的一两银两,在休假的时候可以到京师去逛逛,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了。

但是这些边军很多都是有家有口的,他们需要这一份口粮来养活自己的家人的,所以对于很多的士卒来说本色军粮是十分重要的,朱载坖也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同时士卒们的伙食标准也要加以制定,要保障士卒们有体力训练,连吃都吃不饱,拿什么作战训练?

朱载坖是很清楚的,不仅要提高军饷,还要保证士卒的伙食,这样才能够使得官军具备战斗力,让士卒们吃得好才是很关键的事情,这点对于朱载坖前世可是带过兵的,当然知道伙食的重要性,毕竟加餐是训练的主要动力。所以朱载坖要制定一个既符合大明国情,又能够让士卒们吃好的伙食标准。

大鱼大肉是不用想了,但是起码等吃饱,官军士卒们的要有充分的伙食供应才能够保障训练水平在战时才能够有足够的体力作战,朱载坖将官军的伙食分为平时伙食和战时伙食两种。

平时当然是以热食为主,官军每队中都有火头军,负责为官军提供伙食,按照戚继光、马芳等统兵大将的估计,一名士卒要保持充沛的体力作战,日食米一升,盐一钱,咸菜三两,油一钱,当然,如果能够有一些荤腥是最好的,朱载坖认为,要区分主食和副食。

在和戚继光还有户部尚书鄢懋卿、总督仓场还有内阁辅臣等商量之后,朱载坖将官军的平时口粮标准定为每日米一升,盐一钱、咸菜三两、油一钱,黄豆三两,同时经过朱载坖的争取,将大量的咸鱼采购用作士卒们补充荤腥的一种手段,每名士卒每月可以获得咸鱼一斤。

同时由朱载坖出内帑在山西沿边收购蒙古人的牛羊,制成鲜肉,用作士卒们行军时候的口粮。

除了平时口粮之外,士卒的战时口粮也要重视,戚继光所制作的光饼就是不错的战时口粮,还有炒面、咸肉、经过熏制的咸豆腐干,这些都可以长期储存,作为大军出征时候的口粮。

朱载坖要求按照人口向边镇供应实物,不准折色,朱载坖很清楚,只要一折色,这些银子绝对到不了士卒们的嘴里,所以这些士卒们伙食必须实物供应,由朝廷的仓库向官军转运。

这就是朱载坖为什么要将卫所和各镇野战军区分开来的原因,这样一来,卫所的士卒由地方州县和本卫供应,加上他们自己的屯田,尽管有损耗,但是也不会太差,而各镇官军以协为单位屯驻训练,方便供应各种军需物资。

除此之外就是军饷的改革了,朱载坖对士卒们实现供给制之后,势必要对军饷作出改革,朱载坖在和参赞军务大臣们商量了之后认为,没有妻小的士卒,全支折色,每人每月银钱一两。有妻小的士卒,本折色兼支,支给银钱七钱,本色米六斗,足够一家人食用的。

这是平时状态下的军饷,进入作战,士卒们和之前一样,就要增加军饷,之前的标准是行粮一石五斗,朱载坖认为,在战时,全支本色的士卒给饷一两五钱,本折色兼支的士卒,给饷一两,支本色九斗。

不仅要制定标准,关键的是要落实标准,朱载坖可太清楚大明这帮文武官员是什么尿性了,要是让他们放飞自我,朱载坖就是制定再高的标准,他们也有本事让丘八爷吃空气,所以朱载坖和重臣们商量要加强监督,保证朝廷制定的这个标准能够吃到士卒们嘴里。

都察院的清军御史、卫尉寺的评事还有锦衣亲军驻军中的校尉,东厂的番子,都有义务向朝廷汇报有关士卒伙食缺乏的问题,如果士卒因此闹事,一经查实,士卒无罪,这些御史、评事和校尉番子们连同军需军官等一道处斩,不论涉案金额大小。

同时,各级的军需官在领取这些物资的时候就务必清点清楚,发现有缺少或者变质的,可以直接拒绝领取,立即通报清军御史或者军中的镇抚官,收到消息后的清军御史和镇抚官要立即查办,事涉军粮的,无论文武官吏,一律由锦衣亲军侦查。

地方官府将卫所调拨军粮也是一样,所调拨的军粮直接从起运中扣除,遇饥荒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向朝廷报备之后,由户部命令边镇军储拨给军粮。

同时军粮的一月一领,严防冒滥,各种军粮的发放都要经过都察院的审计才行。

按照朱载坖的这个办法,军饷中的本色减少,折色增加,也可以变相减轻朝廷的转运压力,提高军储的数量,为大军征伐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朱载坖要的就是这么做,大明的野战官军必须是脱产的职业军人,只要严加训练,才能够使他们有战斗力,朱载坖增加军饷、保障伙食,是为了增加官军的训练量,朱载坖规定,山西三镇和三都司的官军,一样也实行五操一休的制度,操练五天,休整一天。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就是军器的保障,燧发火铳暂时给不了这么多,不过朱载坖还是命令优先保障山西三镇的军器甲胄,调拨给他们一万支燧发火铳,六百门火炮,同时朝廷各工场所制造的甲胄、头盔、长枪等物,也按照现在山西三镇所缺少的,一一调拨给各镇各协。

朱载坖命令将火铳和火炮集中装备、集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的威力,除了军器之外,还从京营、亲军诸卫、蓟镇新军中抽调军官,教授他们使用火铳和火炮的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