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423章 厉兵秣马待北虏(七)

隆庆中兴 第1423章 厉兵秣马待北虏(七)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徐璠认为,朝廷要想冬衣的质量过硬,就得让商贾们有利可图才行,徐璠认为最少得要三两才行,鄢懋卿坚决不同意,三两,你怎么不去抢,徐家想银子想疯了是吧,鄢懋卿可不是不知世事的官员。

鄢懋卿详细的给徐璠算了一笔账,现在布匹的价格是三钱银子左右,棉花是七到八分银子一斤,还有棉线等物,一套冬装的原料价格不会超过一两一钱,织染、缝纫的工价就算六钱,也就是一两七钱,给二两银子,除去运费之后,商人们也应该还有二钱银子的利润,二两银子一套,绝对足够了。

徐璠当即说道:“大司农,二两银子,松江交货,朝廷运输,如何?”

鄢懋卿当然不干了,交货肯定是在京师,他也知道朝廷组织运输,成本太高,而且在运输途中,肯定会出现非常多的损耗,所以由商人们自己运输显然是最方便的事情。

徐璠也向鄢懋卿解释了成本来源,鄢懋卿所算的原料成本确实是正确的,但是这军衣冬装,染色的成本是不低的,尤其是红色的染色,每匹的成本就高达三钱银子,整个下来,印染成本不下五钱,还有冬装不像不像其他衣物,本就费工费时,尤其是匝道棉衣,所费的工时就更加多了,成本也是直线上升,所以之前所定的二两银子是绝对不够的。

朱载坖问道:“徐卿,今年北直隶的棉花种植情况如何?”

经过朝廷的大力整治,北直隶现在能够种植棉花的田地已经增加到一百多万亩,今年播种棉花八十万亩,可以收获的棉花数量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朱载坖的意思是在松江印染成衣,然后到运输到北直隶来装填棉花,制成冬衣交货,因为北直隶的纺织业发展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苏松的水平。

而大量的棉花上市,无疑会造成棉花价格的降低,打击百姓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朱载坖必须给北直隶的棉花找一个销路,而朝廷官军的冬衣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消耗北直隶棉花的方式,同时还可以推动北直隶纺织业技术的发展。

最后君臣商定,由徐家牵头,每年为在苏松为朝廷制造冬衣二十五万套,每套包含胖袄衣裤、士卒头盔的棉内衬、护耳和手套,作价二两四钱一套,苏松印染成衣,在北直隶装棉花,其中一等棉衣五万套,二等和三等各十万套,户部先支给三成定金,练兵军务处、都察院、兵部、工部验收合格之后再结算。

除了冬装之外,赶赴广东的陈矩也将佛山铁作制造的单刀样品和报价通过急递送达京师,朱载坖和参赞军务大臣、户部、兵部、工部堂官仔细查看佛山铁作所生产的单刀,佛山所造单刀,报价有三种,价格从八钱五分到一两三钱不等。

其中一两三钱的单刀,刀三尺八寸,柄一尺二寸,全长五尺,戚继光等人认为最为何用,但是和朝廷官造单刀的价格相比,佛山所造的单刀价格确实贵了不少,工部之前所造单刀,一柄只要七钱五分银子,而要是采购佛山单刀,就得一两三钱,十万单刀,朝廷就的多出五万五千两,鄢懋卿现在当户部的家,自然是能省则省,他觉得给军器监加一点工本银,还是由朝廷自己制造算了。

但是朱载坖认为时间来不及了,山西三镇官军必须迅速形成战斗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事,朝廷的军器监要全力生产各种火器,单刀这种民间就可以大量制造的东西,就可以放手给民间制造,所多出来的银子,由内帑补就行了,朱载坖当即拍板,就从户部和内帑拨银十三万两,在佛山采购单刀十万。

除了单刀之外,佛山还能够生产火铳的铳管,佛山的工匠还不会制造燧发火铳,他们主要生产的是鸟铳,供两广、福建等处的官军使用,他们用老办法生产铳管,鸟统所贵在于造时练铁熟,两个相包,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而止,一月钻光为上。

陈矩也将他们生产的铳管送军器监工匠检测后回报朱载坖,佛山所生产的铳管质量不错,可以用在朝廷的燧发火铳上,朱载坖当即下令陈矩,要求在佛山以一两一钱的价格采购铳管,每到一千根,就装船海运到天津送军器监制造燧发火铳。

现在制约朝廷火铳产量的主要就是铳管,只要有铳管,军器监的工匠可以很快就将其制造成燧发铳,所以朱载坖从佛山采购铳管,以提高燧发火铳的产量,现在山西三镇官军最缺乏的就是火铳了,缺额达到三万多支,现在只能够用之前的鸟铳和弓弩暂时替代,但是鸟铳和弓弩的火力密度是远不如燧发火铳的。

朱载坖处理完了这些事情,就开始看奏疏了,近期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仓储衙门的组建问题了,最近仓储弊案频发,从太仓、京通仓、还有各地的军储,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弊案,朝廷上下也都意识到大明原本的仓储制度亟待改革了。

对于如何改革仓储制度,朝廷官员们也纷纷上疏讨论,大部分的官员们认为,就以总督仓场衙门为总管大明仓储的机构,对于京通仓,还有地方的军储仓库、预备仓等,都加以统一管理。

也有部分官员认为,仅仅设立一个总督仓场衙门显然不足以应对大明全国的各种仓库,要效法前宋,大兴仓储,不仅能够足兵足食,还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灾荒。

户部尚书鄢懋卿就上疏指出:““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售,或贷以种食,此前代之美政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