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464章 神器岂可轻易纵(四)

隆庆中兴 第464章 神器岂可轻易纵(四)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载坖当然知道哪里有铜。倭国就出产大量的银、铜。

一想到此,朱载坖对于蒋洲的倭国之行充满了希望,倭国的银铜对于大明来说现在确实是十分重要,铸钱需要铜,制造各种火器也需要铜,银子就更不必说,朝廷的银子从来都不够用。

朱载坖现在还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让严世蕃先整顿南京军器局,只要要造出堪用的军器再说。

朱载坖处理完这些事情,回到临淮侯府,嘉靖的上谕也已经到达南京,朱载坖领受了嘉靖的上谕后,对于嘉靖同意这些士子们赎刑极为不满,在他看来,不将这些士子们处斩,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现在又允许他们赎刑,未免太过于便宜他们了。

讲官们为朱载坖分析了嘉靖和内阁的决策心理。作为皇帝和内阁首辅,首先是要考虑朝廷的稳定,打击东南士绅集团,固然是嘉靖和严嵩赞成的,但是不能引起朝局的动荡,否则那就麻烦了。

眼下东南士绅集团,已经做大,不是轻易可以动了,只可徐徐图之,不可冒进。整个东南文风鼎盛,经由科举入仕的官员如过江之鲫,车载斗量,但凡家有余力的百姓,都不免供自家子弟读书上进。

因为仕途潜在的经济收益,以及士绅阶层享有的各种免役,礼遇特权更加刺激了人们从科举入仕的强烈**,也大大提高了科举功名的社会声望值,在百姓眼里,功名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政治庇护和经济利益,因而一旦科举中式,便可获得超出庶民的特殊地位。

江南地区,科第兴盛。功名之士除进入朝廷中枢机构和府县衙门外,更多的则是滞留乡里,形成庞大的士绅阶层。他们通过各种师生、同年、亲缘、地缘等关系网络,以及官府赋予的特权,广泛地干预朝廷和地方事务,形成庞大的官僚集团,即便是嘉靖贵为皇帝,也不能等闲视之。

而且整个东南士绅集团的成分也极其复杂,他们当中既有聚敛无度、武断乡曲的豪门劣绅,也有淡泊自守,独善其身的隐士,还有以道统自任,坚守儒家伦理阵地,敢与朝廷争“是非”的“正身之士”。不能一概论之。

更何况东南是朝廷的财源,绝对不能出乱子的。而士绅也有维护东南稳定的作用,嘉靖对于东南士绅的态度是很复杂的,既然限制东南士绅的势力过于膨胀,又要利用东南士绅稳定东南,为朝廷保证财源。

东南据江瞰海,富室大家,蛮商泊贾,交错于水陆之道,是大明的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培育了庞大是士绅阶层,其实能够出仕的士绅仅占整个士绅极小的一部分,大明一科取士不过四百,东南出身的官员常年在二百多左右,还有部分举人也出仕,仕进范围多止于县令、府县教职等六七品官阶。

生员因人数众多且无出仕资格,而成为基层乡绅的主体。生员虽不能凭此身份直接入仕,但国家赋予的经济特权是明以前难以企及的。真正对大明基层官府构成威胁的其实是这帮生员们。

这次嘉靖已经将他们的功名尽数革去,失去了功名的庇佑,他们已经无力再和朝廷对抗了。所有嘉靖才下令对这些人网开一面,这是为了缓和和东南士绅阶层的矛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