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475章 筹海大计已初集(四)百万字纪

隆庆中兴 第475章 筹海大计已初集(四)百万字纪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嘉靖处理完了此事,随即开始处理政务起来。

阁臣们回到内阁值房,徐阶对严嵩说道:“首揆,自殿下南下之后,陛下似乎对于政务勤勉了许多。”

严嵩点点头说道:“子升说的是,现在陛下确实比之前勤勉多了。”

这点不光是徐阶,连严嵩也有所察觉,之前嘉靖对于政务比较懈怠,经常就是下部议或者直接交给内阁处理。但是现在朱载坖去了东南之后,嘉靖对于政务明显上心了不少,尤其是对于东南的消息,嘉靖都是第一时间亲自处理,倒是颇有当年刚刚继位时的明君之象。

两位阁老只是相视一笑,就继续去埋头处理政务了。

于此同时,无逸殿内,嘉靖正在细细阅读朱载坖的奏疏,朱载坖的奏疏中事无巨细的将自己到了东南以来的所作所为向嘉靖汇报,同时谈了自己的看法。

嘉靖也在仔细思考朱载坖所提出来的建议,对于和王直的交易要放到天津来,嘉靖认为是正确的,王直毕竟是大明朝廷命令通缉的倭寇头目,一旦这件事情被外间得知,就极为不好收拾了。

但是对于水师,嘉靖一时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利用水师海运漕粮和货物,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嘉靖深知,漕运牵涉颇大,轻易是动不得的。

而且水师耗费不菲,维持一支庞大的水师,那是要花费巨资的,可比自己修玄要烧钱的多了,嘉靖要是有钱,恨不得自己先拿来修玄才好,水师不仅是造船耗资巨大,而且每年要拨付巨款加以维护,眼下朝廷财政本就不宽裕,再拿出这么多钱来投资水师,对于朝廷财政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至于海运的便利,熟知历史的嘉靖怎么会不知道?前元定都大都,转运漕粮都是依赖海运,开辟自刘家港经万里长滩、青水洋、黑水洋至成山,达界河口的海道,其道差为径直。后来,千户殷明略又开辟从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州三沙向东行入黑水大洋的海道,取成山转至刘家岛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时至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这条海路最为便捷。

甚至在朱载坖之前,早就有人提出过漕粮海运的建议,并且详细计算了海运和漕运的运费,海运远较河运节省时间,更为重要的,这种方法更大量地节省了财力、民力。同样以每年运送漕粮400万石计,海运的全部支出仅有160万石米,仅相当于河运的五分之一。

嘉靖十九年,南京中军都督万表建议:海运固然极险,但浙中海船,向来以远航到海外贸易。松江、太仓、通州、泰州等地有沙船,淮安有海雕船,通常由海路至山东蓬莱贸易,这里离天津并不远,可以把松江、太仓的近海漕粮,出资雇海船运输,以三四万石做试验,熟悉海道,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由于倭寇逐渐猖獗,漕运改海的事情遂被搁置了下来。

嘉靖深知,漕运干系重大,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所以对于朱载坖提出的几个建议,嘉靖同意了兴建水师,增造船只,朱载坖从佛门手中获取的五十万两,嘉靖只让他交内承运库二十万两,剩余的就充作造船的费用。

而对于漕运改海的要求,嘉靖没有同意,在天津交割货物的请求被嘉靖同意了,造重载沙船的数量也被嘉靖打了个对折。嘉靖批阅完朱载坖的密疏后,将朱载坖的密疏发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