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一把大狙闯大明 > 第1137章 一个“信”字

一把大狙闯大明 第1137章 一个“信”字

簡繁轉換
作者:狂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3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夏原吉已经连续三天吃不下饭了,看着眼前的救星,外加碗中的美食,终于也是动起筷子,吃了起来。

吃饭这种东西,就像泄洪,一旦尝出味,就算是夏原吉也把持不住,就着狮子头狂炫了两碗米饭,这才算彻底的活了过来。

“这才对嘛,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东西,脑子都转得慢些,怎么去想办法破局呢?”林川看看夏原吉那面黄肌瘦的模样,就知道这些天来他过得有多悲催。

一个人挑起一个国的财政要务,还要被假钞案弄得焦头烂额,再不给他想点办法,估计夏原吉都要和金忠一样,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了。

“方大人,夏某是来求您救命的。皇上限定的日子只剩下了两天,夏某绞尽脑汁,所能想到的也都只有权宜之计,只可治标,不可治本,或许两三年内还能应对,但时间一长,必定千疮百孔,大明财政必将崩盘。”夏原吉抱拳向着灵川作揖求救道。

“夏大人是个好官,要是其他官吏,估计能混就混了,哪还操心日后之事?”林川对于这大明财神爷也是由衷敬佩,“不过,夏大人怎么觉得我有办法?”

“方大人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之辈,所行所为,敢做敢当,虽剑走偏锋,但总有意外收获。夏某与方仓合作这多年来,是看着这新兴的集中采购仓库,一步步做大成了大明第一商号,没有人比我更懂方大人的经商才能。”夏原吉充分肯定道。

“夏大人过奖了,是我运气不错,身边还有贤内助,好兄弟帮衬,甚至夏大人也功不可没,不然方仓哪有今时今日的规模。”林川难得谦虚道。

“方大人,我们就不必在此继续客套了,如您有良策,还请不吝赐教,我们都是大明的官员,总不能看着大明百姓被奸人所害,重新过回民不聊生的日子吧?”夏原吉也不再兜圈子了。

林川没说话,端起酒壶给夏原吉还有自己满上了一杯,“夏大人有没有想过釜底抽薪之法?”

“你的意思是,彻底废除宝钞,不管假钞真钞一律取消,自无后顾之忧……”夏原吉又何尝没有想过,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宣布取消大明通行宝钞,全部兑换成铜板或银两,假钞持有者要么铤而走险拿假钞来兑换,一旦识别出来,杀他们全家,要么不拿出来,直接变成废纸,安稳度过。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办法,但这计策执行起来有诸多难点,例如国库之中,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铜料来铸造等量的铜钱,各地兑换,需运输到各地的钱财之巨,压力惊人。鉴别宝钞的技术工种是否够用?如技术工被买通,或疏忽,朝廷的损失谁来负责?”夏原吉显然早就想过此法,而在这诸多难题中,还有一项天大的难题。

“其实最难的,莫过于说服皇上吧?”林川将酒杯递到了夏原吉的手中。

想了想后,夏原吉举杯痛饮,长长叹息道,“正是。大明宝钞制度源于开国太祖皇帝,当时的大明百业凋敝,元朝撤退之时,带走了大量的金银铜料,以至于连基础交易的铜钱都不够,百姓甚至退回了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多少穷苦百姓活活饿死街头。

太祖皇帝实属无奈,印制宝钞,从乡绅土豪手里换取粮草,赈济百姓,支付工筹,这才慢慢恢复了大明生机,有了今日的光景。

如要废除宝钞制度,无异于否认太祖皇帝之功绩,这是万岁爷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其实我也觉得宝钞制度很先进,以宝钞取代传统金银,又轻便又易于流通,利国利民,只是这一套制度,被执行歪了,有重大缺陷。”林川直言不讳道。

“方大人想说的大概是,一个‘信’字吧?”夏原吉被誉为大明天降猛人级的户部尚书,对于钱财的运作理解早已惊世骇俗,很多东西,林川只是刚刚点到就被迅速摊开,不用费力解释的感觉真好。

数千年来,金银铜之所以被用来作为货币的计量载体,全因为在民间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认可了这三种金属的稀有程度,以至于朝代更替,谁来做这个皇帝,都无法逃避如此的计量单位。

在华夏强大的辐射效应下,周边国家,甚至草原之上,也都学会了这么一套交易准则。

皇权或许可以杀人,但却很难改变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朱重八,这人类史上起点最低的皇帝,却大胆进行了一次社会试验,用国家信誉,或者说是胁迫整个社会,接受他们看见的并非一张纸,而是一种钱,和金银铜等价。

正是这种创新,给社会经济带来一万种全新的可能。大概是朱重八的刀够快,大明的律法够严,才会让这种创新的货币,在没有任何等价保障的情况下,变成了在社会间流动的一种价值单位。

但威胁,恐吓,一旦时间够久后,人也就麻木了,这叫适应性。伴随着朝廷不讲道理的滥发超发,以至于大明通行宝钞在许多时间里,都无法称为一种稳定货币,试想一下,你口袋中的宝钞,今天还能买一斤粟米,一觉醒来只够买半斤了,等你再犹豫半天,只够买二两了。

在这种喜人的市场环境下,只要是人对于宝钞的态度都是,我可以骂脏话吗?不可以?那我无话可说……

所以,影响大明宝钞制度最大的难点就是一个“信”字,百姓不信朝廷会定量印刷,朝廷不信百姓能合法使用,不然也没有谁会在货币上印刷“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的字样了。

再看看现在韩杰闹出的这巨大的幺蛾子,简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待到海量假钞流入到市场之后,百姓对朝廷最后一丝的信任也会土崩瓦解,明太祖用几十年积累出来的,一点点经验也将毁于一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