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一把大狙闯大明 > 第1140章 明联储

一把大狙闯大明 第1140章 明联储

簡繁轉換
作者:狂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3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夏原吉几乎快昏厥了,林川对着皇上说的话,远比对他说的还要恐怖,此子这般看来,还真就是方孝孺之孙,都是一脉相传的猛大夫。

“方渊,大胆!你喝点马尿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走走走!我带你去醒酒!”朱高炽赶紧出手,说着就要上前把林川带走。

“你站着,别动。”朱棣瞪了朱高炽一眼,把他定在了原地,又回头看向了林川,喜怒不形于色,“说说看,你要怎么把朕关笼子里?”

“不是这样理解的,所谓皇权,不仅仅是您,还有太子爷,圣孙,汉王赵王,以及所有朱姓子嗣。因为你们的权力过大,从皇城到地方,一言一行都能改天换地。百姓畏皇权,恐律法,才被迫言听计从,却并非发自内心的推崇,才会出现政策走样,积压民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得不防。”林川娓娓道来。

“明白了,朱家建立的王朝,不能朱家人说了算是吧?”朱棣摸了摸嘴角的胡子,笑了。

“只用一事不能独自做主就行。”林川补充道。

“哪一件?”

“发币权,朝廷户部放弃发币权力,与民间商贾各行各业巨头合作,共建储备银库,以银库准备金为基础,每年新增多少银两,就印发多少宝钞,每年向天下发布一次财报,接受民间账房先生入库核验真伪,取信于民。

有商贾巨头参与其中,就能让民间各行各业,都接受宝钞的货币属性,买卖衣食住行各种商品,从此自让宝钞成为真正的货币,取代金银。”林川振振有词,这正是他找吗喽推演下构建的,大明金融大模型。

“朝廷与商贾共建储备银库?叫什么?”朱棣好奇道。

“通俗易懂一点——明联储。”

“好,真好,你连名字都已想好,应该连具体实施步骤也想好了吧?”朱棣拍手叫好道。

“由各方共建的明联储,民间资本占股六成,朝廷占股四成,关于明联储相关决议,都须通过代表讨论举手表决。所有代表享有一般刑事豁免权,并非是杀人放火不追究,而是一切涉及有表决权代表的案件,都需公开审理。

如有人莫名其妙的死了,也必须命案必破,避免有心人士,操纵表决,胁迫代表。”林川想得真的很细,这也是吗喽的功劳。

“你所谓的明联储,掌握了发币权,银两作为储备金全存了起来,敢问朝廷需要用钱如何是好?”朱棣的千秋工程多了去了,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新的财务需求。

“发债,明联储会通过全国经济总量,估算国民生产总值,对应核算出大明可承受的债务上限,发放国债,让全国百姓商贾都可以购买。这些债券卖出去的钱财,就能拿来支持国家新增的项目,不用再像过去一样,动不动就想个新的税种去盘剥百姓。

这种国债根据属性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利息变化。

例如水利国债,拿去新修运河,运河本就可对使用的商户船家收税,是可盈利性项目,给于的利息就能高些。

例如军事国债,主要用于临时调度大规模部队,南征北战,属于高风险行为,利息就要呈现博弈性,可能没有利息,甚至是倒挂价值,但如果收获更多资源,土地,人工,牲畜,利息也可能高出国债本身价值。”林川连发放债券都想好了。

“明白了,朱家人殚精竭虑撑起这个王朝,外抗蛮夷,内修民生,到头来吃穿用度,还需要向人讨要是吧?”朱棣已经开始目露凶光,试想明太祖就是拿着破碗要饭建立的结果,结果子孙后代当了皇帝,还是摆脱不了要饭的命运,多么讽刺。

“不是讨要,是借用,讨要不用还,借取则全凭一个信字。朝廷取信于民,民众自会愿意为国家掏出身家性命来。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曰,民惟邦本,本固君宁。”林川解释道。

“为了你这套谋逆之言,你都读上《孔孟》了?不容易啊不容易。”朱棣是真心佩服,“那我问问你,在你的构想中,大明的商贾,谁能撑起明联储这么宏大的计划?”朱棣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的核心。

林川沉默了片刻,这才是最致命的时刻,但他还是不得不给出答案,“方仓。”

“孔孟也藏不住你挟银子以令诸侯的野心了?知道圣贤为什么要排士农工商吗?因为商贾最为卑鄙贪婪,就像毒蛇一般,只会不停地吃,哪怕被活活撑死也停不下嘴来。”朱棣冷哼道。

“方渊,你的方仓虽由你建立,能有今日造化又何尝不是朝廷扶持之功。你不念及朕给你大开方便之门,也该念及朕的提拔之恩,现在你就用这种方式报答于朕?不怕寒了朕的心?”

说到后面,朱棣握紧了拳头,声音都在颤抖着。

“正因为深感圣恩,所以此大逆不道之言,哪怕您要砍我脑袋也要说完。”林川低垂着被铐起的双手,轻声叹息道。

“此次假钞之祸,只会是一个开端。让我把夏大人不敢说的话,全给您铺开来谈吧。

大明看上去日益强盛,但大兴土木,征战连连,南有交趾民祸不断,北有蛮夷威胁边塞,西有蜀道之难,物流成本极高,东有山东灾情不得不赈。

即便有土豆种植开始推广,但食物只能让民众不死,却不能让民众不穷。

按照现在的经济国策推进,大明宝钞必定需要超发滥发,最多3年,宝钞势必贬值到人厌狗嫌。

越是贬值,越要超发,形成恶性循环,连朝廷自己都不敢收其来抵税,如何让民众认可?最终它的下场,和擦屁股的纸相当,大明也必将由盛转衰,千秋王朝?黄粱一梦也。”

“夏原吉!”朱棣突然叫道。

“臣在。”夏原吉立马上前,跪在了朱棣面前。

“方家小子所言,是你心里话吗?”朱棣冰冷问询。

“臣……臣……”夏原吉不敢言大逆不道之语,但那如鲠在喉的样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你不用说了,起来,到后面站着吧。”朱棣摆了摆手,要看林川继续掏心掏肺之言,圆不回来,真有可能要被掏心掏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