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河守望 > 第二五〇章 文山娶亲(一)

大河守望 第二五〇章 文山娶亲(一)

簡繁轉換
作者:关源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文山、黑蛋他们众兄弟走后,荷花儿心情难于平静……一个人儿在院子里踱起步来,心想,这几个兄弟唯有文山结婚成了家,文山哥一大堆孩子,文山嫂子有病在身自顾不暇,文山是又当爹又当妈……哎……连吃饭可能都成问题,但还没忘记俺和根儿……她不仅心酸起来……等牛壮回来一定要好好地回报他们。

她慢慢踱到那顶用黄油布蒙盖着的花轿跟前,掀了掀黄油布盖着的古铜色轿杆儿,光滑明亮长长的老榆木轿杆儿,像抬轿抬累了安静睡着的牛壮的胳膊,她用手轻轻抚摸着花轿唏嘘不已。

文山虽然比牛壮大两岁,但结婚却比牛壮晚一年,文山嫂子在十几年前,就是坐着这顶花轿被牛壮众兄弟们抬着娶回了家门。文山夫妻都是读过书的人,知情达理,牛壮很尊敬文山,遇到难事儿总爱请教文山。可花轿还在,抬轿的轿头儿却不在了,荷花儿不仅又心酸起来。

她反复抚摸这顶花轿,好像抚摸着牛壮的身子久久不愿松手……抚摸着花轿光滑的轿杆,就如同抚摸着牛壮光滑的脊背,那一段段硬邦邦像牛壮的肌肉一样的木质,把她的双手摩擦得温暖发热,手心逐渐渗出黏黏的汗液,他感到似乎是牛壮脊背上流淌的雄气十足的香甜的汗水,汗水亲润温暖着她敏感激动颤抖的手指……慢慢地把她的五脏六腑也亲润温暖起来……她的眼睛忽然明亮起来,花轿一下神奇地幻化成生龙活虎的牛壮、和牛壮那帮抬轿的好兄弟们……花轿黑紫色的抬杠在牛壮的肩头忽闪起来,“滴滴答答”唢呐的吹奏,和牛壮领唱轿歌儿的亲切吆喝声仿佛在耳边响起……十几年前,牛壮为文山当轿头儿娶媳妇儿的场景,如同梦幻般浮现在她的眼前……

那年牛壮和一帮好兄弟们为文山娶媳妇儿,按照传统老规矩得先选定一个吉祥好日子儿。文山娶媳妇儿的日子,经过请教村寨里经常为婚嫁“看好儿”的权威、人送外号“老黄历”的皓首老先生,定在了农历九月十六,据“老黄历”老先生讲,九月十六这一天,是世界万物吐故纳新,是大宇宙新老更替,是大吉大利的黄道吉日。一年就这一天是个顶好的日子,这个黄道吉日究竟对办喜事儿能带来什么好处,他也说不太清楚讲不太明白,总归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尽管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可无论谁家办喜事儿,没有不请教“老黄历”的,似乎没有他老先生的“看好儿”,媳妇儿就娶不得,闺女就嫁不成。就连富得流油、财大气粗的汪财主王家,准备婚嫁之事儿,预先也要十分讲究地认真请教“老黄历”,恭请“老黄历”看定日子儿。按照当地的季节气候,九月十六也算得上是个不赖的时段,秋收忙完了,麦子种下了,场光地净农家清闲了,天高气爽不冷不热,真是很适宜办喜事儿的。不过无论穷富请“老黄历”“看好儿”是要收钱的,即便是种地的穷人家,也不会在乎那几个铜子儿,更别说财主家了,俗话说:买得起马就配得起鞍,办喜事儿的家户都毫不例外地带着一张笑脸,手里拿着红包恭敬递给“老黄历”,“老黄历”当然也不谦让就收下了。“老黄历”按规矩是不当面拆开红包看的,一般是等送红包的人儿走了他才拆开红包偷偷看看。红包里到底应该包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清楚,因为在民间办这种事情有个约定俗成的钱数儿,乡里乡亲的也就大差不差像个样儿就是了,“老黄历”对红包里的钱数儿也不会十分认真,或多或少也就不太讲究了。财主家为“老黄历”封的红包与一般的农户家就大不一样了,红包里封的不是铜子儿而是银圆,以显示财主的厚道和富贵。

文山的新娘子是邻村核桃庄的,离古寨葫芦庄有三华里路程。

荷花是新媳妇儿的女傧相,黑蛋是新郎文山的男傧相,女傧相与男傧相,是传统礼仪上为新娘新郎临时做伴的,也是在结婚这一天,维护方便新娘新郎的。新娘、新郎若是遇到不好张口或难为情的事情,就有男女傧相去说去办,在某种意义上若遇到危险情况,也有保护新娘新郎的含义,但很少碰到这样不吉利的事情,即便是有人和新娘新郎家里以往有些别扭过节,但在人家大喜的日子里,也会尊重乡规民俗,不会去捣乱制造麻烦。

牛壮是古寨葫芦庄公认的轿头,抬轿的除了那几个形影不离的好弟兄,在村里又挑了几个抬轿的熟手。连牛壮一共八个人,四个轿夫一个班儿,轮换着抬轿,轮换着休息,编唱轿夫号子自然是轿头的事情。

平民百姓娶媳妇儿、嫁闺女,不能和富贵大户、官宦人家相比,有钱有势的人家,动辄花轿排成队,车马一长撺,唢呐班儿、吹鼓手一大堆儿。

文山这场娶亲喜事儿,用的就是牛壮这顶四抬(四个人抬)花轿,也就是轿前一根杠儿两个轿夫,轿后一根杠儿也是两个轿夫。迎娶新媳妇儿的新郎和男女傧相均骑马跟随相伴。响器(当地人们对吹奏乐器的称呼)请的是颇有名气离古寨葫芦庄二十来华里的、原武县城的老牌唢呐班儿。这个名声远扬的唢呐班,是一代传一代的响器专业户,班主吹的是第一把唢呐,第二把、第三把,是大儿子与二儿子吹奏,四个捧笙的,分别是他的四个女婿,敲锣的是他一个幺弟。班主能一口气不停断地吹完八个曲子。在吹奏唢呐这个行当,即便是玩一辈子唢呐的老艺人,顶足了拼上老命了不起能一口气吹上四五个曲子。班主很倔强,也是出了名的,他出摊是看人接活儿,不是有些德行的人,即便是有再大的脸面儿,再多的聘银,再大的权势,也难得请动。若是有些交情,休花分文,连要饭的乞丐也能请得动他。有一天,本县县太爷的公子要结婚,便吩咐手下的管事儿的人,带着银钱去请这个响器班儿,可班主拒接银钱,不给面子,推辞不去。县长的管事儿不解地问道:“为何?”,班主答道:“要想让俺接这趟差事儿,县长要亲自出面来下请帖。”管事儿还是不解地问道:“又为何?”班主硬着脖子说道:“这是行内多年的传统老规矩!传到俺这一代,俺不能坏了这个祖规!不管啥人娶妻嫁女,即便是省长、总统婚娶,也得有他的长辈亲自来下请帖,才算对俺这个行业的尊重,若是不尊重俺吃的这碗饭,俺就不会去喝他那杯酒!”管事儿灰溜溜地跑回去禀告县长,县太爷恼怒起来,吩咐管事儿道:“我就不信这个邪!这次我亲自动笔写下请柬,多带些银钱看他来与不来?!”管事儿照旧白跑一趟,县长更加恼怒起来,拍着桌子发火道:“堂堂一县之长,就请不动一个吹喇叭的下九流!”县太爷命令军警把班主抓了起来,在县衙门关了两天两夜,班主更加倔强起来,班主梗着脖子问道:“俺违啥法?俺犯何罪?”无奈县长只好把班主放了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