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河守望 > 第七十一章 非芦根不嫁

大河守望 第七十一章 非芦根不嫁

簡繁轉換
作者:关源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腊梅自从挨了母亲那顿严厉的训斥和说教后,心里像是被一块巨石压着,沉甸甸的。她害怕母亲真的会因她的事情而有个三长两短,毕竟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这么大,实在不容易。每当夜深人静时,腊梅总会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照顾点儿母亲的情绪,自己和芦根儿都还年少,未来的路还长,与芦根儿的关系有的是时间去慢慢培养,不必急于一时。于是,她暂时克制住了对黄河滩的向往,对芦根儿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想念和祝福着他。

腊梅原本是个热爱学习、渴望知识的女孩。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她从新学堂毕业,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到城里的学校继续深造时,现实却给了她一记沉重的打击——家里交不起学费和书钱。那一刻,腊梅的心像是被撕裂了一般,她多么希望能继续读书,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啊!学堂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感到可惜,纷纷劝说她再想想办法。其中,有一位老师更是对腊梅寄予厚望,他觉得腊梅是个有才情的优秀学生,如果能继续上学,以后必定能有所成就。于是,这位老师发动家里富裕的同学为腊梅捐钱交学费和书钱。然而,腊梅却婉言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她不想拿着别人的钱去读书,那样会让她心里感到不安,也会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连累别人。腊梅深知,自己生在穷人的家里,命运或许就该是这个样子。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安慰自己:不上学就不上学吧,读了几年书学的文化在农村也够用了。不上学照样可以堂堂正正做人,靠劳动吃饭也能养活自己。

然而,腊梅的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蓝天白云发呆,想象着自己如果能继续读书,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也许会成为一个浪漫的女诗人,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许会成为一个文学家,用笔墨描绘出世界的五彩斑斓。但每当她回到现实中来,都会无奈地摇摇头,苦笑一声,然后继续去帮家里干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腊梅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兴趣或许源于她对芦根儿母亲荷花儿精神状态的关注。荷花儿自从丈夫淹进大河里后,脑子就越来越不正常了。腊梅认为她肯定是大脑受了刺激得了一种什么精神疾病。于是,她四处搜集医学书籍,无论是传统中医的还是新奇西方医学的,她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当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她就会谦虚地去请教村里的“活菩萨”老郎中。然而,老郎中却告诉她,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对荷花儿这种“心病”都无法医治。只有等荷花儿心里期盼的事情实现了,“心病”自然就好了。老郎中还明确告诉腊梅,荷花儿并没有精神疾病,只是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

尽管如此,腊梅并没有放弃对医学的研究。她觉得,即使不能医治荷花儿的“心病”,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将来或许能帮到更多的人。就这样,腊梅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懂医术的农村姑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的流逝让腊梅逐渐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她的皮肤变得更加白皙细腻,眼睛也更加明亮有神。每当她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都会引来无数青年小伙儿的目光。然而,腊梅却对这些目光视而不见。她的心里只有芦根儿一个人,那个在黄河滩上与她相依为命的男孩。尽管她已经不再害怕家长的训斥和威吓,但她却一直再也没有去过黄河滩。她害怕一旦见到芦根儿,那份压抑已久的情感会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做出男女之间那种难以用理智控制的事情。毕竟,她和芦根儿的身体都已经发育到了渴望与异性发生**的阶段。而且,她也看了不少医学书籍,对年轻男女的生理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然而,腊梅的拒绝如同一道冰冷的屏障,将村里的媒婆们挡在了幸福的门外,令她们伤透了脑筋。那些平日里能说会道、善于撮合姻缘的媒婆们,此刻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魔力,无论她们如何费尽心机,腊梅的态度始终如一——坚决拒绝。

村寨里的棒小伙儿,外村的俊后生,一个个被媒婆们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只要腊梅点头,就能立刻拥有世间最美满的婚姻。但腊梅的心中似乎有着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一个提亲者的品行与心灵,而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她的眼神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这让她在众多的求婚者中,找不到那个能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人。

媒婆们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反而更加高涨,她们开始四处打听,试图找到那个能让腊梅心动的人。就在这时,本村有权有势的甄保长也坐不住了。他膝下有一独子,自幼娇生惯养,虽算不上才高八斗,但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富家子弟。甄保长一直希望儿子能娶一个贤惠又能干的媳妇,以延续家族的荣耀。当他得知腊梅多次拒绝提亲后,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与不满,决定亲自出马,委托村里最有威望的媒婆张婶去探探腊梅的口风。

张婶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腊梅家。她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切入正题:“腊梅啊,甄保长家的公子,人品、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你若是嫁过去,那可真是享不尽的福啊!”

腊梅闻言,只是轻轻一笑,眼神里没有丝毫的动摇:“张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我要找的是能与我心意相通,共度风雨的人,而非仅仅看重家世背景。”

张婶见状,知道硬的不行,便换了一种策略:“腊梅,甄家公子虽然有些娇惯,但心地不坏,况且甄保长在村里说话的分量,你也知道。若是你能点头,这后半辈子,还用愁吗?”

腊梅轻轻摇头,语气坚定:“张婶,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不能为了物质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婚姻,对我而言,是精神的归宿,而非物质的交换。”

张婶无奈,只好将腊梅的话原封不动地带给了甄保长。甄保长听后,脸色阴沉,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姑,竟敢如此不识抬举。但他转念一想,腊梅的坚持或许正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让他对腊梅的兴趣更浓了几分。

“既然她看不上我儿子,那我倒要看看,她到底想嫁个什么样的人!”甄保长心中暗想,决定暂时放下此事,暗中观察腊梅,看看她究竟在等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

腊梅的父母看着女儿如此固执己见,心里既纳闷又无奈。他们深知女儿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事,便很难回头。他们猜不透女儿心里到底想着谁,到底想嫁给一个啥样儿的人。母亲更是疑惑而无奈地想道:“难道女儿还在等着那个多年前在黄河野滩救过她的芦根儿?那个穷小子,真的能给她带来幸福吗?”

然而,腊梅的心中自有答案。

每当夜深人静时,腊梅都会悄悄地来到窗前,望着远方那片熟悉的黄河滩。她的心里充满了对芦根儿的思念和牵挂。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忘记那个在黄河滩上与她共度风雨的男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