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379章:太平道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79章:太平道

簡繁轉換
作者:雪山藏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0 13:22: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79章:太平道(第1/2页)

“我觉得太平道侵犯了我的权益!”

在西域逗留一段时间,游玩了几处庙宇,参加了几场乌孙国的蹴鞠比赛后,何博就来到了新夏。

当他见到太平道新修道观里的神像时,便眉头一皱,立马叫来邹衍,为自己维权。

邹衍看了眼那高台之上,除却颌下多出了修长胡须,眉眼间增添了几分威严厚重之外,简直跟何博一模一样的神像,然后理直气壮的说,“难道鬼神不长这副样子吗!”

“而且将您奉为昊天上帝,以示强大和敬重,难道不好吗?”

“再说了!”

“我不过是仿照了邺县的旧制罢了!”

何博叉着腰说,“西门豹当年为我塑造神像,可是征得我同意后才做的!”

“那我现在请问鬼神:您同意我对您的尊奉,并凭此来传扬我太平道的理念吗?”

“可以!”

何博负手而立,微微抬着下巴,赦免了邹衍这位太平道大贤良师“不问自取”的罪过。

至于在他神像旁边,那几个长得很像孟轲、庄周,乃至于邹衍本人的雕塑……

何博才懒得管呢!

反正前两个死鬼都不在这里,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容貌和某些经历,被邹衍盗用,列为“道门群真”之事的。

“太平道在这里发展的如何?”

何博掏出美酒,跟邹衍相对坐下,与之边饮边谈了起来。

“很是不错。”

邹衍感慨着说,“我原本以为,信奉了佛教的民众,会被那些舌灿莲花的比丘迷惑,像南边的身毒人一样,为了一个飘渺的神迹而抛家舍业,并排斥他教。”

“好在,他们身上的诸夏特质,并没有褪去。”

因为太平道的传播方式,比起那些拿着碗到处要饭、跟人辩论,讨说玄机的比丘要实惠太多,

加之夏国这边由于水热疫病时常发生,本就重视医治之事……

所以端着名为符水,实为清凉祛病之汤药的太平道们一出来,就有人立马跟上,握着道长们的手激动的说:

“我早就信道教了!”

“那能治病的符水,能再给我两碗吗?”

初时,

道长们还有些疑惑,“可我看你之前,去隔壁的佛寺中拜过……”

那人坦然自若,“那是年轻不懂事!”

“现在我已经弃暗投明了!”

……这样的事例,发生了很多次。

想来整个大九州,都找不出像诸夏君子这样务实的信徒了。

面对对自己有益的传教,

他们转身就走,连决心都不用下的。

何博听后点点头,便不再担心佛道之争的事了。

但他还是忍不住说,“太平道如今的教义里面,融合了阴阳、道、名、儒、墨等等学派的思想,会不会有冲突呢?”

这些学派的弟子,在如今的阴间还有争锋呢,并且动不动就要因为“辩论不过立马动手”而去大牢里蹲一蹲,可谓获得了百家真传。

对此,

邹衍只是平静的说道,“我最近正着手编写《太平经》一书。”

“只要鬼神您不要把这些东西告诉中原的那些死鬼就好了。”

邹衍搞出的太平道,缝合了太多玩意儿进去,

如果让孟轲这等正统大儒见了,怕是要当场气得诈尸。

毕竟邹衍的做法,可比董仲舒来的狂野多了。

后者为了维持自己儒家弟子的身份,还有些扭捏姿态,

前者直接就仗着自己是诸子之一,还是个死鬼,抡起了王八拳。

何博摆手道,“我才懒得嘴碎这个呢!”

“等日后太平道传到中原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9章:太平道(第2/2页)

“不过,你把五德终始和墨家的诛无道结合起来,还大肆宣传,真的不担心夏帝一怒之下,派人镇压吗?”

五德终始,

是邹衍生前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他首先提出:

世界的变化,基于阴阳五行的运转,万物都要在这个范围中轮回生灭。

然后将之延伸到治国理政之上,便有了这个说法——

朝代的更迭,就像五行相生相克一样,是正常的事情,也是合乎天理的。

墨家的“诛无道”,则是源于其尚贤的主张:

因为推崇贤能,所以反对腐朽堕落的上位者,也是正常的,且合乎天理的!

这二者一结合,简直能让权贵们头皮发麻!

何博初闻这样的主张,也是眉头一抖,庆幸起邹衍这个“大贤良师”早就死了的事。

不然,

五马分尸都不够邹衍受的,

这样的反贼言论,少说要把夏商至今发明的各种酷刑都端出来,给他来一遍。

邹衍撇嘴说,“这个有什么担心的?”

“我结合了墨家的巨子制度,操练了太平道的力量……以夏国如今的情况,是无法阻止的。”

承平日久,荒疏武备,

就别怪新兴的力量冲过来给它一拳了。

“而且我觉得,这样的提倡,其实对夏国的未来是有益的。”

神色一转,邹衍对何博如此说道。

“夏国的地理颇为封闭,东西有山岭和大海阻隔,敌人轻易不能进攻;南北又没有过于强大的敌人给予压迫……”

“出使汉朝的使者回来后,夏帝虽然有整顿的命令,但上下没有认真落实的!”

甚至因为先太子的去世,也跟皇帝派他去南疆巡视边军有关。

这让年老的夏帝更加不愿关注这方面的事物。

所以命令虽下,却有名无实。

在贵人们跑去念经后,整个夏国便文恬武嬉起来。

《孟子》里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可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虽然为众人所知,却不一定能得到众人的坚守。

夏国的现状,不就是如此吗?

“诸夏的后裔,可不能变得跟身毒人那样‘平和’!”

“没有外部的压力,那就让它的内部掀起波澜!”

“反正是不能闲的!”

新夏是周天子最后分封的诸侯,也是诸夏在域外的第一个分支,

它这样的身份,怎么可以沉沦堕落呢?

“夏文王也很支持我的做法!”

死了许久后,

夏文王对很多事情,已经看开了。

反正他作为名留青史的贤君英主,即便后代保不住宗庙,也能凭借百姓和学者的传颂,长久的延续下去。

所以,

对比起一家一姓之天下,夏文王更关注诸夏的以后。

西秦处于四战之地,兵马时刻都在操练,不敢轻忽。

中原作为祖地,人才辈出,即便一时衰颓,也会在此之后,卷出一个新的强盛王朝来。

就连东瀛的齐国,都因为其地贫苦,天灾频繁,被迫节衣缩食出了坚韧的性子。

新夏怎么可以做诸夏之中,最无能最不知上进的呢!

“太平道是好的!”

“如果后继之君不这样想,那就让他死下来跟我这个祖先争辩吧!”

埋葬着新夏先祖们的祖陵山上,夏文王负手而立,决定替子孙和夏国的子民,背负这一切的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