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 第546章 这是个没有她的地方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第546章 这是个没有她的地方

簡繁轉換
作者:空酒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02:40:07 来源:源1

话说到谢凌。

谢凌辗转十日,快马加急,终于赶在年后不久便来到了南京。

乌篷船划过青石板桥时,谢凌望着船头堆积的檀木箱笼。

“公子,到了。”船娘的吴侬软语拉回他的思绪。

谢凌“嗯”了一声,抬头便望着江边隐隐若现的黛瓦白墙,河上画舫,不远处的酒楼茶肆,皆繁华喧闹,不同于长安的富贵大气,江南则另有一种婉约空?的气质,到处是诗心画韵。

他幼时则同祖父来到江南办事,仍记得兰舟藕花,枫桥渔火,雨巷桂影。他曾在秦淮河上听着摇橹的吱呀声,最喜卖花女的歌声,也曾蹲在埠头看洗衣妇捣衣,也随幼童去摘过莲蓬,赤着脚踩过积水的石板路,最盼着黄梅天放晴。

但那段岁月,记忆于他而言已太久远。

再度来到江南,以他这个年纪,又是另一番感受。

见船靠了岸,苍山指挥仆从搬着箱笼,便见主子一人站在江边望着茫茫水色。

苍山上前,便给男人的肩上披上了件雪白大氅,似落雪覆玉。

江上雾气重,男人身上的衣袍都带着潮,在这样的冬天里,那冷能直钻骨头里。

上了岸不久,苍山便去打点。

谢家于江南有一处宅邸,其规制气度与当地世家大族的府院相较,竟无半分逊色。

他们坐着马车过去,常年看守宅子的仆人便立马出来迎接。

上月从长安来信,得知谢家嫡长孙要过来后,他们连忙将家具换成了新的,桌布与椅搭用的是苏州织造局贡来的云锦。男人居住的主屋也打扫好了,且安排了两个貌美的江南美婢在主屋里侍候。

谢凌穿过三进院落,便见一池碧水如镜,西园有栋藏书楼,东园则有株百年紫薇,因是过年,树干上还缠着祈福的红绸带。此刻只剩下遒劲的枝干,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谢凌又进了主屋,便见管家的婆子在院子里领头,带了几个老宅里的仆人向他行礼。

谢凌扫了一眼,目光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停顿了一下,最后又转向角落里,看见了挂在架子上的一鎏金鸟笼,笼中养了只雪白鹦鹉,正在阳光下梳理着羽毛。

管家婆子诚惶诚恐的,她看守宅子多年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谢氏嫡支金尊玉贵的嫡长孙谢凌。

每个仆从脸上皆畏惧又讨好。

更有小厮,直直地盯着谢凌看,直咂舌。

他们是看守宅院的世仆,没想到有一天竟迎来了主人。

苍山见了,顿时眉拧成了死结。那些驻守江南宅院的仆役,常年困守空宅,与主家相隔千里,导致连高门大屋里的规矩都不知道。

苍山黑着脸,训斥了几声。

大公子的脸怎是能让他们随意打量的?一点规矩都没有!

那些人连忙低下头去,战战兢兢的。

谢凌倒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也没阻止苍山的管教,立规矩是必要的。

但是大过年的,谢凌还是对他们问寒问暖了一顿,接着便让苍山给他们每人都给了个红包,便让他们先下去了。

苍山又叫了几个看起来伶俐的,让她们将公子箱笼里的衣物和书籍都取出来,整理在主屋里。

一丫鬟端上茶来,谢凌便坐下,取了本陛下给他的江南豪族名录来看。

用过午膳,在江南听到消息的谢氏旁支听到谢凌已经到了,忙备了礼上前拜访。

谢凌招待了一会,便叫他们回去了。

苍山送走这些谢氏旁支族人,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们这一路过来,路上不知遇到了多少次暗杀,饭菜被下毒,水船着火,烧毁了公子的两箱书籍……而今终于踏入南京地界,这里有谢氏旁支在,守卫齐备,旁支派来了好几个护院,明哨暗桩布得密不透风,至少那些人不敢再继续对公子下手了。

苍山又给太子的两个侍卫,安排了地方住下。

于是就这样,谢凌在南京的宅院里住下了。

虽是初七到的江南,但他们来到南京,街上还残留着些过年的气息,路上还有些爆竹碎屑未曾清理,家家户户门口贴着门神画像,尤其是夫子庙前,泮池水面还漂着过年的荷花灯,到处是欢声笑语。

这是个离表姑娘很远很远的地方,足够僻静。

苍山见男人屋里的灯还亮着,便端了夜膳进去。

进去后果真见谢凌临窗而坐,正在看书。他轻步上前,将食盒稳妥置于梨花木书案,青瓷食碟摆开,只见里头卤汁还挂着油花,是城南老字号的盐水鸭。

“主子,尝尝这金陵的盐水鸭。”

谢凌放下书,便尝了起来。

眼见男人坐在那慢嚼细咽的,屋里一点声音都没有,静谧得只剩下男人用筷子夹菜的声音。

苍山心里很复杂,过年到现在,他都没有在公子脸上见到过任何落寞的脸色,神情看不出一丝端倪,平静如潭,依然沉稳有力。

他不被外物所干扰,就仿佛这与家人团聚的新年与他无关似的。

男人只顾着调查江南世家错综复杂的势力,丈量土地还不够,谢凌还得想出条与丈量田地相辅相成的税法出来,需利国利民,百姓才愿意配合户口调查上报给朝廷。

否则的话,在豪强的阻力下,他们根本无法推行新政,尤其是这些江南世家背后还有着太后这把庇护伞,更是甚嚣尘上。

于是谢凌更是忙到连除夕和初一也是随意吃着简单的膳食敷衍了事。

眼见谢凌面容沉静如水,苍山更是将满口要说的话给咽回了肚子里。

就算是他,也劝不动主子停下来休息。

谢凌本要同一位户部的上峰一起来南京的,谁料他会提前过来,那位大人因要在京城与家人过节,按照约定的日子,年后才会过来,故此谢凌此时是孤身一人在江南。

谁都知道谢凌是陛下派过来的,江南这边的豪族已经早就约好了,孤立排挤这位谢大人。世家大族本来就是为了利益上下同心,更何况这次改革要削掉他们的田地,是以世家更是拧成了一股绳。

而上峰不在,谢凌要一个人在南京上下打点,更是举步维艰。

可想而知,男人此刻顶着的压力是有多么的大。

再者,办不好的话,谢氏对于陛下便没了用处,迟早会开始对谢氏世家下手。

如此衬托下,大公子对表姑娘的感情便显得微乎其微了。

苍山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自己越是不能影响到主子。

苍山见谢凌放下象牙筷,便轻手轻脚收走青瓷碗碟。

咯吱一声。

门关上了。

谢凌执卷沉吟良久,最后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他若不先拧下几颗硬骨头立威,只怕旁人愈发会轻视他,更不肯配合。

然而,这些豪族却是出了名的团结。

谢凌又研究了一会名录,逐步分析研究,终于研究出了这些江南豪族之间的攻破点。

他合上了名录,心里已然有了清晰的思路。

谢凌在榻上靠了一会。

夜风吹起屋内的帘子,谢凌缓缓睁开眼,望着夜漏,才知原来已经是子夜了。

谢凌想到了平日里表姑娘待自己的态度,虽亲近,但疏离有余,她自此至终不过将自己当做可敬的兄长。

他提前告别京城,转赴陌生的南京,倒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选择。

这里清清静静的,再也没有跟她相关的人与事物,他不必再睹物思人,也不会再被她影响从而乱了思绪。

若他仍留在京城,表妹在府里的银铃笑声只会让他越来越迷失自我,这不是他想要的。

至于开春后,祖母要给表妹安排亲事……

夜风继续刮着窗牖。

谢凌垂了眼,眸光轻淡。

祖母那边,他已经去说过了。

而表妹被养在谢府,她远在京城,应能安然无恙才是,他也放心。

南京这里是全新的事物,江南水墨天,烟雨楼阁。

这里清静,他在这里治愈情伤,也好。

谢凌眉目似被微霜覆着。

屋内檀香幽幽。

谢凌缓了一会,便又继续忙着现今该处理的事。

于是男人到了江南后的这些天,每日都忙得跟不停旋转的陀螺似的,几乎没有间歇的时候。

这些天,他逐渐将南京的门路摸清楚,又叫了谢氏旁支族人过来,嘱咐了些事情。

世家的好处,便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自己的势力和人脉。他这次要大刀阔斧,免不了他的族叔们鼎力相助。

这些江南豪族排挤着谢凌,谢凌到哪处处碰壁,或是暗中使绊子,更有甚者,流言如蛛网般缠来。

谢凌倒也不急,也不急着去拜见江南高官。他这些日子先暗中走访了江南各县标记,又着布衣混在农耕的老农或是漕运码头的脚夫中,与他们慢慢闲聊,从他们口中了解他们的亲人与好友有无田地被豪族侵占的事情。

这些言论,被谢凌一笔一笔地记在了纸上。

这些消息虽然微末,看似毫无用处,可说不定在某一天便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苍山跟着谢凌,每日见他忙得昏天暗地。

他诧异地发现,主子自从到了南京后,便全身心地投入了政务。

这样的忙碌,恨不得将一天挤成三天来用。这样的后果便是,日子会过得飞快,过去在京城的回忆逐渐淡远,眼前完全是生活在江南的真实感,每日醒来,脑海里被会被新一天的事情给占据,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主子也根本无暇再去想表姑娘的事情。

苍山都看在眼里。他终于知道,主子为什么要提前来南京了。

而上回见到表姑娘的时候,似乎是很遥远以前的事了。

春节,也过去了。

很快便要正月十五了,又是一个团圆的佳节。

谢凌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外地,独自过了年,又过了元宵节。

……

然而在元宵节之前,大明却发生了件举国轰动的事。

正月十二,山东发生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雪灾,短短两日,城墙根下的积雪便没过膝盖,人多冻死,路有僵尸,全国震动。

光是听着从山东传来的急报,都令朝堂上的人生了彻骨之寒。

今日早朝,满朝文武吵得不可开交,自古以来天灾防不胜防,也是令官员最无力之事,在大自然面前,人力则显得如蚍蜉撼大树。

这场罕见雪灾令山东百姓寒饿,城中流民无数,不仅牛马猪羊,连江溪中的鱼都冻死了,而最怕的事情也发生了,河面全部结冰,根本无法通航!

可瞧着这情形,若不紧急救援,山东倘若再一直这样下去,怕是要灭城了!

就在满朝文武全都束手无策,连安王他们都害怕接这烂摊子时。

秦王慕容深主动请缨,请求驰援山东救灾,主动提供物资捐给山东灾区,不仅如此,他还提供的不仅有物资调配清单、行军路线图,更附有精密的救灾方略。连如何安置流民,他都想好了。

明帝正因山东雪灾一事而急得火烧眉头,急需有人应下这棘手的担子时,见慕容深说得言之有理,也不管他是不是尚资历不够,大手一挥,这事便就交给慕容深了,又派了个户部官员与他一同前去。

安王慕容晟站在百官之中,变了脸色。

他忽然想起,先前慕容深曾派了一批人马紧急赶往山东,许是一早便听到了山东异状的消息,而当时自己则沉迷着团圆过年,来往酒肉应酬……

慕容晟此刻后悔,也来不及了。

眼见这次山东的功劳恐怕要由慕容深一人揽下了,慕容晟攥紧拳,于是从百官队列中出列,主动道:“七弟尚幼,然山东积雪三尺,需统筹各方力量……儿臣愿与七弟分兵协作,必能使赈济事半功倍!”

他绝不能让慕容深就这么得逞,独吞功劳。

明帝深深看了他一眼,又看了慕容深。

“也罢,深儿终究是头一遭担此重任,”明帝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逡巡,“你二人便同去山东。”

慕容晟与慕容深齐齐应和。

“儿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