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 第552章 酸枝木盒

重生后,她成了权臣黑月光 第552章 酸枝木盒

簡繁轉換
作者:空酒瓶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8 02:40:07 来源:源1

谢凌在熙攘的集市穿行,什么都没买。

苍山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意思,是没找到适合给表姑娘的土产,还是觉得那些东西都配不上表姑娘,还是公子压根就不想给表姑娘寄。

但苍山还是将每次他停留在摊位前,目光所停留过的东西都买了下来。

回到了宅院后。

眼见男人也没交代他怀里的一大堆东西,便径直回了主屋。

苍山叹了一口气,谢凌什么都没说,那么自己便不能自作主张地将东西寄去京城的,只好把它们先找地方收了起来,说不定男人......

随着“天工院”的成立与各项科技成果的涌现,大夏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林修远深知,科技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投入。为了确保这些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百姓,他决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将科技与民生紧密结合。

首先,他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天工院”模式,设立多个分院以覆盖不同地区的需求。例如,在东南沿海地区重点研究造船技术和航海仪器,促进贸易往来;在西北干旱地带则着重开发灌溉系统和抗旱作物,帮助农民解决用水难题。这一举措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林修远意识到,仅仅依靠官方力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等方式吸引商人投资研发项目。他还推动建立技术交易市场,让发明者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出售给有兴趣的企业或个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些政策很快便见成效。一些原本只专注于传统商业活动的富商开始涉足新兴领域,比如资助农具改良或支持医疗设备的研发。他们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引入了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使得科研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然而,就在国内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再次打破了平静。某日,一封来自东邻倭国的国书送至京城,语气咄咄逼人,要求大夏归还其所谓“祖传领土”。这显然是一次无理挑衅,因为那些所谓的“领土”实际上是大夏自古以来就拥有的岛屿群。

面对这种情况,朝堂上再次出现了分歧。部分大臣主张息事宁人,认为可以通过谈判达成妥协;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主张立即派遣舰队宣示主权。作为宰相,林修远必须谨慎权衡利弊,制定出既能维护国家尊严又不会引发全面战争的策略。

经过深思熟虑,林修远提出了一套多层次应对方案。首先,他命令海军加强巡逻力度,确保对争议岛屿的实际控制权;其次,通过外交渠道向国际社会阐明大夏的立场,并邀请第三方中立国家进行调查取证;最后,他还秘密派人潜入倭国境内,搜集对方内部的真实意图和军事部署情报。

为了争取舆论支持,林修远特意安排了一场公开辩论会,邀请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处理此次争端。会上,他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法律依据有力驳斥了倭国的无端指责,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这场辩论不仅增强了国民的信心,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大夏政府的理性与克制。

然而,正当林修远以为局势即将趋于稳定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倭国竟然联合了几个小国组成联军,准备强行占领争议岛屿。得知这一情况后,林修远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与将领们商讨对策。

根据前期搜集到的情报,林修远判断敌方虽然人数众多,但彼此之间缺乏默契,且补给线过长,容易被切断。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先发制人,迅速击溃敌军主力,然后利用地形优势逐个击破其余部队。

按照计划,大夏海军在夜幕掩护下悄然靠近敌军驻扎地,突然发动袭击。由于准备充分,加之指挥得当,我方很快便取得了战场主动权。经过数日激战,联军最终被迫撤退,大夏成功保卫了自己的领土。

此役之后,倭国再也不敢轻易挑战大夏的权威,而其他觊觎我国利益的小国也纷纷收敛了野心。林修远趁热打铁,进一步强化海防建设,扩建船坞、训练水手,并研制新型战舰,确保未来再无类似威胁。

随着时间推移,大夏不仅巩固了国防安全,还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市镇繁华热闹,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书院遍布城乡,学子勤奋苦读,学术氛围浓厚;甚至就连偏远山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服务。

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林修远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从不居功自傲。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叶青未竟的事业,让大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国度。

多年以后,当林修远年事已高,逐渐淡出政坛时,他常常独自来到叶青墓前缅怀往事。望着那块刻有“为国为民”四个大字的石碑,他轻声说道:“叶大人,我们做到了。如今的大夏,已经实现了您当年的梦想。”

话音刚落,一阵清风吹过,仿佛是某种回应。林修远微微一笑,转身离去,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夕阳余晖之中。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同这座巍峨的帝国一般,永远屹立不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前行。

然而,就在林修远以为大夏可以暂时享受和平之时,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逼近。这一次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的一次巨大动荡??皇帝突然病重,朝堂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皇帝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与叶青、林修远等人共同推动了大夏的崛起。然而,天妒英才,他因连年操劳国事,身体每况愈下。如今病情加重,御医们虽竭尽全力诊治,却收效甚微。消息传出后,朝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开始为争夺权力展开明争暗斗。

作为宰相,林修远深知此时局势敏感,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他迅速召集心腹幕僚商议对策,并亲自前往宫中探望皇帝。在病榻前,皇帝紧握着林修远的手,声音虚弱但坚定:“修远,朕恐怕时日无多。你一定要稳住朝局,保护好大夏。”

林修远眼含热泪,郑重承诺:“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确保国家安稳。”随后,他退出寝宫,着手安排一系列紧急措施。首先,他下令封锁消息,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其次,加强皇宫守卫,防止有人趁机作乱;最后,秘密联系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请他们协助稳定局面。

与此同时,林修远意识到,要想彻底平息这场风波,必须尽快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按照祖制,太子本应顺理成章继位,但不幸的是,太子已于数年前因意外离世。因此,目前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两位皇子??长子景王和次子宁王。

景王性格沉稳,深得皇帝信任,且多年来一直参与政务,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他为人谨慎,缺乏魄力,面对复杂局势时可能会显得犹豫不决。相比之下,宁王则年轻气盛,才华横溢,行事果断,但也因此树敌不少,尤其是与部分保守派大臣关系紧张。

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择继承人,林修远决定组织一次特别会议,邀请所有重要大臣参与讨论。会上,双方支持者各执一词,争论异常激烈。有人主张立景王为帝,认为其经验丰富,更适合承担重任;也有人力挺宁王,称其锐意进取,能够带领大夏迈向更高巅峰。

眼看僵局难破,林修远站起身来,用洪亮的声音说道:“诸位,此刻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考虑个人得失。无论最终选定谁为新君,我们都必须团结一致,共同辅佐他治理天下。”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大家终于达成共识:由景王继承皇位,同时任命宁王为监国,负责协助处理重大事务。这一折衷方案既兼顾了稳定性,又保留了创新空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就在新帝即将登基之际,一封匿名告密信送至林修远手中,指控某位大臣正密谋篡位,企图利用此次变故夺取大权。经过缜密调查,林修远发现幕后主使者竟是昔日好友、兵部尚书赵怀仁。

赵怀仁曾是叶青一手提拔的干将,与林修远并肩作战多年,建立了深厚友谊。然而,随着地位逐渐升高,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他认为,如果扶持宁王上位,自己将成为首功之臣,从而掌控朝政大权。

面对这样的背叛,林修远内心痛苦万分,但他明白,此时绝不能手软。经过周密部署,他联合其他忠臣一举挫败了赵怀仁的阴谋,并将其依法惩处。尽管此举令他失去了一个挚友,但却换来了朝廷的安宁与稳定。

新帝即位后,对林修远的信任更胜从前,赐予他“护国元勋”的封号,并授予更多实权。然而,林修远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逊勤勉。他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是辅佐君王,更要为百姓谋福祉。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例如,针对农业领域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土地分配方案,规定富户不得无限制购买田产,必须留出一定比例供贫民耕种;对于商业方面,则进一步放宽限制,鼓励民间开设工坊、工厂,促进商品流通。

此外,他还特别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继续扩大书院规模外,还专门设立女子学堂,让更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系统化学习。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几年过去了,大夏在林修远的带领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处处呈现出繁荣景象。人们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林修远本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他经常微服私访,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疾苦,及时调整政策方向。这种亲民态度赢得了广泛赞誉,也让他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即便取得了如此辉煌成就,林修远依然保持清醒头脑。他知道,历史车轮永不停歇,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他从未停止探索新的可能性,总是站在时代前沿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大夏进步。

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大夏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强国,屹立于世界之巅,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