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66章海行谋商盟聚抗敌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66章海行谋商盟聚抗敌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0 16:40:54 来源:源1

第466章海行谋商盟聚抗敌(第1/2页)

甲板上,几个新船员又开始扶着栏杆干呕,但没人再像最初那样瘫在地上。一个叫小石头的少年,一边吐一边给自己鼓劲:“昨天能站半个时辰,今天争取……争取多站一炷香……”

辛庄望着远处翻涌的浪花,摸了摸腰间的狼皮袋——里面装着阿古拉给的草原土,据说带着这个,就不会在海上迷失方向。他想起出发前,老水手赵五说的话:“海跟草原一个理,你敬它三分,它就给你留条活路。”

夕阳西下时,海面泛起粼粼波光。王二柱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一整天都没吐。他学着老水手的样子,用布擦着船舷上的铜环,手指触到冰凉的金属,心里却暖烘烘的。不远处,阿古拉正牵着小马驹在甲板上散步,那小家伙的蹄子在木板上踏出轻快的声响,像在跳一支属于大海的舞。

辛庄靠在舵楼的栏杆上,看着这一切,紧绷了许久的嘴角终于微微上扬。他知道,真正的风浪还在后面,但此刻,他的船,他的人,他的牛羊,都已经开始学会在这片晃动的“土地”上,扎下属于自己的根。

海丰郡的码头刚卸下第二批牛羊,蹄子踏在青石板上的“笃笃”声,混着赶牧人的吆喝,在晨雾里荡开。辛庄站在“踏浪号”的甲板上,看着阿古拉指挥船员装货——老牧民如今戴着顶粗布遮阳帽,晒成古铜色的胳膊上搭着条汗巾,手里的鞭子轻轻一扬,便精准地落在头牛的耳后,那牛便温顺地踏上跳板,蹄子踩在甲板的防滑纹上,竟没打滑。

“这批牛比上次壮实。”辛庄接过账房递来的清单,指尖划过“三岁犍牛二百头”的字样,抬头时正对上阿古拉的笑,“你教的法子管用,夜里给栏里撒把草原土,它们果然不躁了。”阿古拉咧开嘴,露出两排被风沙磨得有些黄的牙,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晒干的星星草:“给牛拌料时撒点,路上不掉膘。”

底舱里,新装上的中州特产正码得整整齐齐。苍古的云纹锦缎被卷成圆筒,外面裹着防潮的油纸,最上面压着块木板,写着“轻放”;清月的青瓷瓶则用稻壳填满木箱,瓶身上的缠枝莲纹在昏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王二柱正蹲在箱子旁,用麻线将木箱捆得更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上次航行时,他没捆牢的一箱瓷器在颠簸中碎了半箱,被辛庄罚着啃了三天咸鱼。

“都检查仔细了!”辛庄的声音从舱口传来,手里转着那枚磨得发亮的铜罗盘,“寻州的贵族挑得很,锦缎不能有褶,瓷瓶不能带裂,不然卖不出价!”船员们齐声应着,动作又快了几分,连最年轻的小石头都踮着脚,用布擦着木箱上的浮尘。

打理商会的随从们来送行了,手里捧着账本,指尖在“待收牛羊”一栏上点着:“东家放心,秋双国的商队后天就到,带来的都是刚阉割的公牛,好养活。”辛庄接过账本,在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笔尖的狼毫蘸了新磨的墨,在纸上留下遒劲的笔画:“每月照这个数收,栏里的草要备足,别等我回来,牛羊瘦了一圈。”

出发那天,海丰郡的码头飘起了淡淡的海雾。五艘大船的帆依次升起,帆布上的狼头图腾在雾里若隐若现,像一群即将捕猎的猛兽。辛庄站在“归雁号”的船头,脚下的甲板微微震颤,那是船舵转动的声响。他望着码头上越来越小的人影,忽然想起一年多前刚到望海国时,自己也是这样站在船头,只是那时心里揣的是忐忑,如今却多了份笃定。

“起锚!”他振臂高呼,声音被海风卷着,越过甲板,越过桅杆,落到每个船员耳中。锚链从深海中被拉起,带着细碎的贝壳和海草,发出“哗啦啦”的巨响,像在诉说着大海的秘密。

船行渐远,海岸线缩成一条淡灰色的线,最后消失在雾里。内海的浪还很温和,船身像摇篮般轻轻晃动,可辛庄知道,过了这片海域,便是真正的汪洋——那里的浪能掀起丈高,像座移动的山;那里的风会裹着冰雹,打得帆布噼啪作响;还有那些海图上标注着“此处多礁”的暗区,水下的尖石正张着嘴,等着吞噬粗心的船只。

王二柱捧着海图,手指在标注着“黑风口”的地方划过,指尖微微发颤。老水手赵五拍了拍他的肩,从怀里掏出个用红绳系着的狼牙:“这是去年从蛮荒商人手里换的,据说能避邪。”王二柱赶紧接过来,攥在手心,那狼牙的冰凉顺着指尖蔓延,竟压下了几分心慌。

底舱里,阿古拉正给牛犊喂奶。小家伙的舌头卷着木瓢,眼睛却望着舷窗,那里能看见翻滚的浪花。阿古拉摸着它的头,用北漠话哼起了牧歌,歌声混着海浪的拍击声,竟有种奇异的安宁。

辛庄望着眼前无边无际的蓝,手里的铜罗盘指针稳稳地指向南方。他知道,这趟旅程不会轻松,就像当年在草原上穿越暴风雪,每一步都得提着心。可当风吹起他的衣角,当桅杆上的铜铃再次响起,当身后传来船员们整理缆绳的吆喝,他忽然觉得,这茫茫大海,其实和那片草原没什么不同——都需要勇气,需要敬畏,更需要一群肯跟着你,踏浪而行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6章海行谋商盟聚抗敌(第2/2页)

船帆在风里鼓鼓作响,像灌满了整个世界的力量。辛庄深吸一口气,带着咸味的空气涌入肺腑,他知道,他们的船,正朝着寻州的方向,朝着那些等待着草原牛羊、中州锦缎的远方,破浪而去。

云盟与刀盟的人马撤出包围圈后,便化整为零,成了穿梭在林间草莽的影子。青石铺就的官道上,偶尔闪过几个腰佩短刃的身影,不等驿站的驿卒看清面容,便已消失在岔路的密林里;夜宿荒庙时,篝火只敢燃半簇,火星刚要窜高,就被袖口轻轻按灭,唯有刀鞘碰撞的轻响,在寂静里荡开又敛去。

云盟那位副盟主的失踪,像枚投入深潭的石子,起初还能听见些“会不会被黑衣人掳走”的猜测,日子一久,便只剩账册上他未完成的批注,和议事时偶尔停顿的沉默。直到一个月后,常平国王都最热闹的酒肆里,有个擦桌子的小二瞥见临窗座位上那人——指间转着枚云纹玉佩,正是副盟主的随身物件。可等小二端着酒壶再上前时,那座位已空了,只有杯沿还沾着点未干的酒渍,像滴没来得及擦去的墨迹。

没人知道,那天清晨,副盟主是踏着王都城门刚卸下的门闩阴影离开的。他玄色衣袍下摆扫过带露的石阶,水珠没留下半点痕迹。接下来的十天,他的踪迹像串被风吹散的烟:在常平国的清河县,有樵夫看见他与个戴斗笠的汉子在山神庙交换了个油布包;到了木原国的柳泉郡,药铺掌柜记得有位客人买了专治刀伤的金疮药,指节上还缠着圈快磨断的麻绳——那是刀盟堂主标志性的束绳方式。

同行的刀盟堂主总爱用刀柄敲敲副盟主的腰侧:“我说,咱们这脚程,够赶得上你家那匹‘踏雪’了吧?”副盟主只是笑笑,指尖在地图上圈出下一个郡城,墨迹在烛火下微微发颤——那地图边角都磨卷了,却密密麻麻标着些只有他们懂的记号:十字代表有黑衣人活动,圆圈是适合招募武者的集镇。

三个多月的奔波,副盟主靴底的纹路都磨平了。在常平国的集市上,他曾蹲在卖兵器的摊子前,借着挑拣朴刀的功夫,跟摊主——个独眼的退伍老兵搭话,三言两语便摸清对方底细,临走时塞过去块云盟令牌:“三日后城西破庙,带些信得过的弟兄来。”老兵捏着那块冰凉的令牌,指腹摩挲着上面的云纹,忽然就想起了当年跟弟兄们守城门的日子。

这样的招募在两国间悄然蔓延。木原国的铁匠铺老板丢下锤子就来了,因为黑衣人烧了他祖传的铺子;常平国的猎户带着弓箭赶来,他儿子就是被那些戴面具的人掳走的。六千多人的队伍,就这么从田埂、作坊、山林里聚了起来,像无数条细流,默默朝着红岩国的方向淌。

红岩国的山坳里,新搭的帐篷在暮色里连成片,炊烟都压得极低,只在树梢悄悄打个旋就散了。副盟主站在坡上清点人数,身后刀盟堂主正用树枝在地上画黑衣人可能出没的路线:“你说,这些杂碎会不会混进来?”副盟主没回头,只是摸出块碎银,弹了弹落在帐篷顶上的枯叶:“混进来才好,省得咱们一个个去挖。”

那些被派往各国的眼线,此刻正藏在最不显眼的角落:常平国的粮铺伙计总爱多问句“客官要新米还是陈米”,实则在听买米人的口音;木原国的轿夫会特意绕路经过黑衣人常去的仓库,裤脚沾的泥里总掺着点仓库附近特有的红土。他们的回报从不写在纸上,要么是副盟主衣领上多了片只有刀盟人才认得的苍耳叶,要么是堂主腰间玉佩换了根红绳——每处细微的变化,都在夜色里拼凑出黑衣人的踪迹,像幅慢慢显形的水墨画,只待最后一笔落下。

黑衣人盘踞的暗哨里,烛火被穿堂风搅得明明灭灭。一个疤脸汉子摩挲着腰间的鬼头刀,总觉得这几日的风里藏着不对劲——街角卖花的老妪眼神太利,茶馆跑堂的小子算钱时总盯着他们腰间的令牌,就连夜里巡街的兵丁,靴底都比往常多沾了层新土。

“头儿,要不咱去查查?”旁边的瘦高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喉结滚了滚,“我总觉得后背发凉。”

疤脸啐了口唾沫,刀尖在地上划出道浅痕:“查个屁!大统领带着主力去常平国绞杀云盟那群杂碎了,这儿能有什么事?”他踹了脚旁边的酒坛,“不过是些游侠在瞎晃悠,这群野狗向来东游西荡,掀不起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