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重生风云录 > 12章 背吊柴(1)

重生风云录 12章 背吊柴(1)

簡繁轉換
作者:罗夫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1 13:24: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12章背吊柴(1)(第1/2页)

吴尚荣自从考上民师后,云队长就对他说,上级已经通知了,他的民师从八月份算起。

也就是说,从八月份起,他就是民办教师,有全月的工分了。

因此,他平时就不用去生产队挣工分了。前些天,掰玉米挣的工分直接记在他妈的头上,剥玉米挣的工分就不另算了。

现在离九月份开学上课还有十来天,他准备上老林背吊柴买。

因为,他老妈江文江老毛病又翻了。但是家里现在是一贫如洗,拿一元钱出来都困难。

鸡前几些天下的蛋,一共十多个,他妈拿了大半去卖了,买了点盐和火柴回来。

还剩几个,江文英给吴二叔家尚锐拿了去。

论说,尚锐的腿伤没有吴尚荣的严重,应该好得差不多了。

但吴尚锐还是离不开拐杖,放了拐杖,受了伤的那只脚就承受不起身体的重要。

吴二叔去问医生,医生说生活太差了,营养跟不上。

没办法,几家人能凑出来的就只有一点鸡蛋,想买点牛奶这些奢侈品,根本没有可能……

所以,吴尚荣决定去背柴卖,争取挣点钱来给老妈买点药,再给二叔家尚锐买点奶粉。

但吴尚荣一个人上老林,没有一个伴,江文英不放心,不许他去。

吴尚荣想找吴尚俊、田大富、云吉强等几个小伙伴去,他们说要参加农忙,抢工分。

因为开学时,每个在读生还要把在队里的劳动天数开去交给学校。

吴尚荣想到,那这农忙期间,能陪自己去背吊柴的就只剩下一个兰子姐。

可是,江雨祥都说了,不许他给江沁兰来往,他去约江沁兰背吊柴也不知道他的那个雨祥舅同不同意。

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去江沁兰家。

江沁兰家在吴家寨村的最南端,离吴尚家有三里多路,属于吴家寨村第三生产队。

这天早上,吴尚荣沿着大路来到江沁兰家。

运气好,家里没有大人。只有江沁兰带着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在家里做家务,她爸做木工活去了,她妈生产队农忙去了。

吴尚荣把来意说了,又问她家里的事丢得下不?

江沁兰说:“牛是老二沁园在放,沁春已经10岁了,沁雪8岁,她们两个人完全可以煮饭和喂猪的。因此,她可陪吴尚荣去老林背吊柴。”

吴尚荣道:“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天起,我们两个人就去背吊柴。你早点上来,我在家等你。”

江沁兰点头应允……

…………

背柴卖那时又叫背吊柴,大概是最初背来的柴,要吊在吊秤上称重量而得名。

既然要去背吊柴,吴尚荣头天就把砍刀磨快,把背架和打杵准备好。

凌晨四点半左右,吴尚荣的妈妈就起来跟儿子煮好了早饭,并用灰面给他烙了七八个烙饼当午餐。

知子莫如母,他知道儿子要去背吊柴,约不到其他人,肯定约好了兰子一同去。

这样,江文英便给儿子准备了双份的烙饼。

五点半,吴尚荣就起来吃了饭,把烙饼袋子放在背架上系好,坐在家里等兰子姐……

牛池镇吴家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村子。他夹在两条深沟的中间,南北狭长,上下有七八里距离。东西比较窄,只有一到四里宽。

村子的南端是悬崖,北端是一笔断裂的岩石。

因此要进出吴家村寨,必须经过东西两面的两座木板桥。

西面的板桥叫西板桥,连通镇上。

东面的板桥是东板桥,通向深山老林。

吴家寨村共有三个生产队。最上面是一队,吴尚荣家所在的是二生产队,江沁兰家在南边的三生产队。

两座板桥都在二生产队的地盘上,要进出吴家寨,都必须经过二生产队的地盘。

吴尚荣在家里坐了十来分钟,江沁兰就到了。

江沁兰用手轻轻地推开他家大门,向吴尚荣招了招手。

吴尚荣背上准备好的物件,把胶鞋换成了草鞋,就跟着兰子姐出发了。

此时,天还没有大亮。吴向荣家在村子的西边,离西板桥最近,离东板桥远。

要经过东板桥去深山老林,就要横穿整个村子。

出了东板桥,清一色的上坡路。二人背着背架,微微弯着腰,不停地向山上爬去。

从小就在山路上走惯了的,二人不停地走着,还不时说些笑话。

一阵阵欢声笑语传向远方,二人丝毫没有劳累的感觉。

如果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吴尚荣愿永远陪着兰子姐这样走下去。

走着,走着,吴尚荣陷入了睱想中:二人同时进入小学和初中,在一张凳子上同坐了七年。

对方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彼此都非常清楚。

两个人都是班上的优生。兰子姐是班长,他是学习委员。

所以,两个人都非常讨老师的喜欢,老师们称二人是班上的金童玉女。

江沁兰比吴尚荣大了将近两岁,从小无论是个头还是力气,都比吴尚荣大。

上学的路上大人不在时,总是兰子姐照顾他。

过沟上坎是兰子姐牵着他,背不起书包了,是兰子姐拿过来背在自己身上。

特别是下了雨,没带雨伞时,更是兰子姐脱了外套罩在他的头上,而兰子姐自己经常淋了个透心凉。

难怪嫂子们总是打趣他:“尚云兄弟,你怎么没得点男子汉的气魄?总是要女朋友照顾。”

过去,无论大人孩子见他俩在一起,总是拿他俩订娃娃亲的事说笑。

他俩好像也习以为常,上学和放学还是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从来没有感觉到难为情。

但自从初中毕业后,这一个多月,两人就很少在一起了。

因为回到家里,各人忙各人家的家务事去了。何况吴尚荣还摔下了山坡,住了半个月的院,又在家里将息了十来天。

现在二人又走在了一起,好像重新回到了学生阶段。

只是二人回到家里后,都经历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今的心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2章背吊柴(1)(第2/2页)

江沁兰见吴尚荣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便问道:“尚荣,你腿摔断了姐都没有来看你一下,你是不是生姐的气了?”

“兰子姐,我乍会生你的气呢?你没有来看我,肯定是雨祥舅封锁了消息。”

“否则,我回到家里后,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那么,你是不是恨我爸?”

“不恨。雨祥舅是怕我长大后娶了你,不能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实,他人并不坏。我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悄悄来看过我,还给了我妈五元钱。只是他来时,我睡着了,没有见着他。”

听说尚荣养伤期间,老爸还是来看过尚荣,还给过五元钱,江沁兰心里的愧疚终于减轻了一些……

从吴家寨到砍柴的深山老林,大约有十二三里路,也就是一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到了旺泉井,二人用背架上的空瓶打了点水来喝,然后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旺泉井的水清凉甘甜,比后世的纯净水好喝多了。

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一位道士云游到这里,喝了这里的水后说,这是一道难得的灵泉,喝了对人是很有好处。

当时牛池镇上正在建酒厂,便决定用马匹专门脱水去煮酒。

第一锅酒出来后,请来的品酒师傅一尝,连称:“好酒,好酒。这味道已经超过全县所有酒厂的酒了。”

但是,镇上离这里十多里路,每天用马驼水来煮酒不现实。

一是成本太高,二是产量拿不上来。

后来就改成了用10%的旺泉井水,90%的一般井水来煮酒。

煮出来的酒虽然比不上第一锅的味道,可是比起其他酒厂的酒的味道又好了许多。

所以,后来核定价格时,该厂的57度白酒,订的零售价是一元钱一斤,而其他酒厂的酒是八角五分一斤。

想到这里,吴尚荣突然对江沁兰说:“兰子姐,你说如果我们今后在旺泉井这里建个酒厂,全部用这甘甜的井水来煮酒,销路是不是更好?”

江沁兰道:“那还消说,只不过现在天天在喊割尾巴,不允许私人办酒厂。”

吴尚荣说:“现在不行,不过再过三四年也许就可以了。”

江沁兰道:“现在私人不行,但集体可以。如果以你们生产队的名义,或者干脆以吴家寨村的名义办一个酒厂,就应该批得下来。”

“对呀,兰子姐,你真聪明,我咋没想到这点呢?那啥歌里不是天天唱‘推广新农具,社社办工厂’吗?”

“是的。所以说现在从上到下都是鼓励集体办厂的。”

吴尚荣道:“只是现在无论是村上,还是生产队都没有多余的钱拿出来办厂。”

江沁兰说:“是啊,现在村委会就是一个空架子。每年靠各下属生产队的提流维持运转。生产队那点钱每年年终都要跟社员搞决算,发余粮款。如果我们拖来用了,年终没有钱给社员发余粮款,社员肯定跟你拼命。”

“嗯,你说得对,真正地想用集体的钱来办酒厂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自筹资金,以集体的名义办厂。但是,由私人来管理,请生产队的人来当工人就行了。工人的钱交给集体,也变相地增加了生产队的收入。”

“可是你从哪里弄来办厂的钱呢?”

“这个,等我想到了弄钱的法子就告诉你。等有了钱后,就把支书和村长找来商量,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帮忙把办酒厂的手续跑下来,这样酒厂就可以办起来了。”

“那支书高大发办事拖沓,办厂最好不要过于依赖他。我听说你们二队的老云队长,今年干到年终就不干了,他准备推荐你二叔来干。”

“你二叔是生产能手,办事效率高。前两年云队长请他出来当副队长,他嫌麻烦,没有答应。这次你鼓励他把队长一职承担起来。到时由他出面,以生产队的名义办酒厂手续就容易多了。”

“哈…哈,兰子姐,我怎么觉得你有当县长的能力呢?你安排起这些事来,头头是道,不是吗?”

“哈哈,我如果当了金川县的县长,就把你弄来当牛池镇的镇长。”

“当什么镇长哟,干脆给你当男秘书算了。到时人家那些领导带女秘书下乡,你就带个男秘书下乡。”

“我带你个大头鬼,哈…哈……

“哈…哈……”

带着童音的笑声和银铃似的笑声混合在一起,回荡在四周的山谷中。

吴尚荣和兰子姐好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其他上山砍柴的人听见两个学生娃娃笑得这样开心,还以为二人前些天在校园里搞了什么恶作剧,现在互相炫耀呢……

一路说说笑笑,气氛非常活跃。二人很快就到了砍柴的地方大岩洞。

二人把背架放好,各人挥舞柴刀开始砍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人从小做家务,帮着家里干各种劳动,砍起柴来毫不费力。

只见柴刀飞舞,林间不断传来咚咚咚的砍柴声。

一小时多点,二人就把柴砍好了。

他们把枝叶除去了的柴用刀切成一米五左右,用藤蔓捆成三四十斤一捆的木材。

一般根据个人的力气大小来决定每一捆柴的具体重量,以及背几捆柴。

吴尚荣问了兰子姐,在家里背短途,她顶多背过130斤。

背柴是长途运输,背起来必须感到很轻松才行。

因此,吴尚荣说,兰子姐今天的柴最多背三十多斤重的三捆,总重量100斤左右就行了。

他自己呢,短途估计背得动160斤左右。今天他跟自己定的目标是130斤,那么30多斤左右的柴,他今天准备背四捆。

如是在往年,江沁兰根本不相信吴尚荣的力气会超过自己。

吴尚荣前几天打脸吴中刚的事情,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她已经听说了。

这才相信吴尚荣的力气滚了一次山坡过后,奇迹般地增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