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2001:从渔猎江南到治学西北 > 第6章 渔获爆桶

重生2001:从渔猎江南到治学西北 第6章 渔获爆桶

簡繁轉換
作者:陕甘总督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2 01:2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章渔获爆桶(第1/2页)

爷爷奶奶家住在哑巴河村东头,周兴家住在哑巴河村西头,相距有一里多路。

周兴的父亲周大生,一共有五兄妹。大伯周大元、二姑周大美、四姑周大清、五叔周大民,周大生排老三。

周大元、周大生兄弟二人都已分家另过,结婚生子。

周大元结婚最早,但因大婶马彩凤身体不好,生育艰难,以至于他们家的独生子周毅,比周兴还要晚两年出生,目前正在榆州县第七中学读高一。

二姑周大美嫁到了芦苇镇安德村,与甘草铺镇哑巴河村隔河相望。因河流阻隔,来往不便,她回娘家的次数比较少。

在周兴的印象中,他只能在大年初二那一天,才能偶尔见到二姑周大美一次。二姑夫曾有为做农活是一把好手,当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得到了爷爷奶奶的看重,把家中长女嫁给了他做老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改革开放以后,脑筋活络、会做生意的人,一个个都先后发了财,像二姑夫曾有为这种老实木讷的农民伯伯,只晓得土里刨食,家境对比其他人,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

上一世,周兴考上大学那一年,临出发前,许多直系长辈都给了他一笔赠礼,像大伯周大元,便给了周兴五百元钱。二姑父一家却始终没有露面,周兴也从未埋怨过他们。

四姑周大清嫁到了甘草铺镇临河村,距离哑巴河村只有不到五里地。四姑父苏荣会一手木匠手艺,因这一门副业收入,家境尚可。

但四姑父苏荣喜欢酗酒,喝醉之后喜欢打老婆。

因为这件事,周大元、周大生、周大民三兄弟,没少去临河村,找四姑父苏荣的麻烦。

五叔周大民性格火爆,有一次他怒上心头,在四姑父家胡乱砸了一通,连新买的彩色电视机都给摔坏了,气得爷爷奶奶将五叔痛骂了一番。

“你是砸得痛快,但损失最大的,还不是你四姐一家?你就好好地讲道理,难道不行吗?”

最后,还是爷爷奶奶自掏腰包,赔付了这台彩电的修理费用。

可喜的是,经此惨痛教训之后,四姑父苏荣虽然仍旧动辄呵斥四姑周大清,但好歹不再动手打人了。

周大民是五兄妹中,学历最高的那一个,初中毕业,会写会算。他不爱劳动,荒废生产,名下责任田虽然照种不误,但完全是靠天收。

好在他脑子活,时常做几笔小生意,反倒是五兄妹中,日子过得最为滋润的那一个。

夫妻俩时常外出好些天,爷爷奶奶便干脆长住在五叔家里,也方便替他照看孩子,帮他打理生产。

周兴前去探望爷爷奶奶,实际上就是去五叔家里。

半路上,周兴遇到村里认识的人,免不了要解释他头上这副绷带的来龙去脉,耽搁了些许时间。

爷爷奶奶看到周兴受伤,也非常担心,拉着他的手,啰嗦了好半天。

又是让他以后注意一些,再不要和同学们发生矛盾,又是让他在家里多休息几天,等脑子完全好了以后,再上学也不迟。

两位老人家还批评周兴道,“以后你人来,有这个心意就行了,再花钱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再过来看望了。”

临走前,奶奶还掏出了五十元钱,让周兴拿到学校做生活费。看着奶奶那瘦骨嶙峋的身形,周兴又如何忍心接受这番好意?

他极力推辞了一番,说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了,好不容易才让两位老人家打消了这个念头。

等到周兴回来,天色都已经昏黄了。

老弟周隆仍旧在沟渠边钓小龙虾。

周兴走近一瞧,发现那只红色水桶里的小龙虾,只剩下了一小半了。

“我的大半桶小龙虾呢?”周兴急道。

他都和榆州县城那家大排档的老板唐胖子说好了,明日上午要送第一批小龙虾过去。要是数量不够,怕是连来往车费都赚不到。

周隆听到兄长询问,连忙献宝一般,将放在他脚头的那只搪瓷钵端了起来。

这只搪瓷钵先前被红色水桶挡住了,故而周兴没有看到。

周隆说道,“这些小龙虾太占地方,看着满满一大桶,实际却没有几两肉。我已经将虾肉都剥出来了,方便给家里的鸭子吃,让它们多下几个蛋。”

周兴气得差点要吐血,但一想到周隆也是一片好心,自己也没有提前说清楚,只得罢了。

“以后要是再剥肉,就剥那些个头相对比较小的小龙虾,个头大一些的小龙虾都给我留着,我要拿到县城卖钱的。”周兴解释道。

周隆惊讶道,“这些小龙虾也能卖钱?”

“卖钱是肯定能卖钱的。关键是数量一定要上去,不然扣除来回车费,恐怕还要折本。”周兴耐心地解释道。

“没事没事,我明天赶早起来,帮你多捡拾一些小龙虾就是了。反正沟渠里到处都是。”周隆兴奋不已,将功赎罪道。

这时候,父亲周大生、母亲陈六福,各自挑着一担棉花,步履蹒跚地回到家中。

“都赶快洗手,准备吃饭啦。”周姗从厨房里走出来,向家人们说道。

今天这顿晚餐,由她来主厨。

很快,众人都来到饭桌前,依次坐了下来。

周兴从县城买回来的那三斤肥肉,早已被周珊用来熬油,仅剩下了一些油渣子。

周珊做了一道油渣子炒红辣椒,一道西红柿鸭蛋汤,还有一道水煮南瓜。

或许是因为好几个月没见荤腥的缘故,周隆吃得十分香甜。

他一边拿着筷子夹油渣子,一边嘴里还念念有声道,“好吃好吃,这真是太好吃了。”

父亲周大生没有好气地说道,“看你这副没出息的熊样,简直是饿死鬼投胎?”

周隆听后,嘿嘿一笑。

对此,周兴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现如今,镇上有些富裕人家,油渣子都是用来喂狗,可周隆却像是吃到了山珍海味一般,传出去都是一则笑话。

但周兴暂时也没有办法。因为三兄妹一齐读书的缘故,家中经济拮据,目前还欠了亲朋好友将近一万元巨款。

在没有把这些欠债还完之前,周兴也不好意思提着大鱼大肉回家享用。

二十一世纪初,人们的观念都比较质朴,欠钱的人家不用债主催促,自己都会觉得理亏,觉得很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渔获爆桶(第2/2页)

还需要等上若干年,人们的观念才会发生急剧改变,欠钱不再令人难为情,反而是当事人很有本事的表现了。

晚上就寝前,父母亲还询问了周兴的内心想法,就是这个书还念不念?

“念,怎么不念?”周兴疑惑道。

“你既然要念书,那就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来。你捕捉小龙虾,或者还真能赚到一些钱,但解决不了家里的根本问题,反而还把你的学业给耽搁了。这都是高三学生了,还分不清轻重缓急。”母亲陈六福嗔怪他道。

周兴心想,我要不给你们做个示范,让你们切身感受到小龙虾的经济前景,明年父亲就要拖着病体去镇上的砖窑场拉小推车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但他嘴上却说道,“这几天虽然脑袋有些晕晕乎乎,但医生也让我做一些适当运动,反正在家里没有事情干,每天能多挣几块钱也是好的。”

父亲周大生道,“那你自己把握好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周兴听到房屋后面传来一阵嘎嘎嘎的鸭叫声,还听到妹妹周珊笑道,“这些鸭子们每天都吃虾肉,伙食比主人们还要好。”

“那你要不要吃鸭蛋?”弟弟周隆反问道。

周隆最爱吃咸鸭蛋了,他把家里的这几只鸭子看得极为珍贵,不但定期给它们投喂谷物,还时常给鸭子们挖蚯蚓吃,以至于家里这些鸭子们所下的鸭蛋,一个个又大又圆,每逢周日去镇上赶集时,常常被镇上居民哄抢。

周兴穿好衣裳,来到屋后时,看到家里那几只鸭子,早已吃饱喝足,大摇大摆地走向了远处的哑巴河。

距离房屋后面五十米不到,有一条长约十余公里、宽三百米左右的哑巴河,这也是哑巴河村这个名字的由来。

它是1962年芦苇垸决堤时,被滔天洪水冲刷出来的。等到河堤修复合拢,这条河流便成为了芦苇垸中的内河,不再与其他水系相通,也没有了出水口,故而被人叫做哑巴河。

村里许多人家,都喜欢养上几只鸭子,白天让它们到哑巴河里游荡,以捕捉小鱼小虾为食,傍晚回来时喂上一把谷子,这样虽然也省心,但生下的鸭蛋都比较小,不好向外出售,只能留给自家人吃。

“哈哈哈,今日运气不错,又拾到了两个大鸭蛋。”周隆大声笑道。

周兴看着老弟周隆从鸭舍中捡完鸭蛋,这才换上腰靴,戴上手套,拿起那两只红色水桶,向屋前沟渠走去。

“你帮我拿另外两只木桶。”周兴吩咐老弟道。

周隆立即应承了下来,回答说,“好嘞。”

他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但对于摸鱼捉虾之类,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在这个时候,太阳还没有升上来,沟渠上面漂浮着一层若有似无的水汽。

一只只小龙虾密密麻麻地挤在沟渠中的水草上,那场景,仿佛是一场盛大而又无声的集会。它们暗红色的外壳,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宛如被精心打磨过的铠甲。

这些小龙虾的钳子大多微微张开,触须有气无力地摆动着,仿佛在向世界诉说着缺氧带来的痛苦。

周兴也不磨叽,他立即涉入水中,专挑那些个头大的小龙虾,飞快地捡拾起来。

和县城大排档老板唐胖子达成的收购价格是二毛八分钱一斤,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捡钱,越捡越兴奋。

不大一会儿,他带来的这只水桶便装满了小龙虾。

周兴便将这只水桶递到岸上,转交给老弟周隆,又从周隆手中接过另一只空桶,再度工作起来。

两只新买的红色水桶装满后不久,周隆从家里带来了那两只木桶,也很快被小龙虾填满了。

“差不多了,可以收工了。”周兴说道。

今天的收成不错,但这是他大规模捕捉小龙虾的第一天,能有这么丰盛的收获,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等到再过几天,他将屋前这条沟渠都扫荡一遍之后,便不能继续指望渔获爆桶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需要为自己大规模捕捉小龙虾的行为打掩护。

要不然,附近村民都知道捕捉小龙虾能挣到钱,那他这个无本生意也做不了太久。

周隆将小龙虾剥肉,喂给自家的鸭子吃,这当然算是一层掩护;昨天放在沟渠里的那二十张地笼网,则是另外一层掩护。

将四只装满小龙虾的水桶挑回家,倒进自家水缸后,周兴便又提着一只红色水桶,重新走到沟渠之中。

他需要查看一下,经过一个晚上之后,这些地笼网将会给他带来多少惊喜。

前三个地笼网,都只有一些小龙虾、小泥鳅之类,渔获不多,连路过的村民们,看后都只摇头。

“这些新买的地笼网可不便宜啊,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天才能回本?”有人取笑道。

周兴回答道,“哎,也是我一时异想天开,做下了这笔亏本买卖。”

正说着,周进突然感觉手中的木棍有些沉,他顺着木棍上的绳子,把第四个地笼网提了起来。

好家伙,里面居然有两条大黑鱼,在网中左右翻腾。

“你小子发财了,这两条大黑鱼,怕是加起来有四五斤重。”岸上有人惊叹道。

“运气,运气,这都是运气啊。”周兴开心地说道。

根据他先前在县城农贸综合市场的了解,牛肉八元钱一斤,草鱼四元钱一斤,鸡蛋两元钱一斤,而野生黑鱼的价格,则达到了六元钱一斤,且供不应求。

虽然还比不上牛肉,但在本地淡水鱼类中,也算是昂贵品种了。

因为在本地方言中,黑鱼也叫做财鱼,沾上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彩头,故而人们在宴请贵宾时,这算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珍贵菜肴。

小心翼翼地将这两条大黑鱼,倒进手中红桶,周兴感觉自己嘴角边上的笑意,都有些压抑不住了。

这两条大黑鱼,少说也能卖出二十多块钱,都足够他去榆州县城跑上两个来回了。

随后的十几只地笼网,表现也很不错,除了收获大半桶小龙虾之外,还有四五斤黄鳝,一两斤泥鳅,一条三斤多重的鲢鱼,两条一斤多重的鲤鱼,都可以拿来卖钱。

另有几条巴掌大的鲫鱼,留给自家吃,用来炖汤喝,是再鲜美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