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 > 分卷阅读212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 分卷阅读212

簡繁轉換
作者:杨随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5-22 01:35: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拒,闻怀溪还是得带着自己的大蒲扇去上工了。

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她戴着草帽,偶尔往树荫地下钻会儿,看着在地里干活,脖子上搭着毛巾不停擦汗的人,又一次庆幸姜远兰有先见之明。

她这个记分员虽然也要一起晒太阳,但可以时不时往树荫下站站,只要能看见大家都在干活就行。

但在地里干活的,就只能一直晒着太阳,偶尔喝水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会儿了。

闻怀溪休息一会儿后又去转了一圈。

还是农闲,大队对请假宽松一点,大部分心疼媳妇儿的人家,都没让孕妇在这个天儿出来上工,但江婵媛特殊情况。

赵建设的工分根本养不起他们一家,江婵媛只能趁着天凉做点轻松活,相应的工分也少。

同样,她两个表姐也都是拣了稍微轻松点的活,最起码这个天气没那么难熬。

不过李秀秀今天没来上工。

前两天李大嫂徐花生了个女儿,在家里坐月子需要人照顾,本来应该是李母在家的。但李母心疼女儿要晒太阳,就让她白天在家里搭把手,这一个月也就不用顶着大太阳上工了。

提到李秀秀,闻怀溪就想起来前些天听周子鸿讲那个八卦。

她越想越感觉周子鸿说的这个故事和周援军有点像,但她无从求证,就只把这个故事当八卦听。

却没想过了几天,隔壁周庄大队突然来了几个人。

今天,姜柳大队的电线杆正式装备完工,每家每户都通了电,买上电灯泡家里就可以开始用了,再也不用晚上打着手电筒或者煤油灯摸黑干活。

闻怀溪也等来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电风扇,当天晚上很是睡了一个好觉。

周磊这两天春风得意,走路呼呼带风。

姜柳大队装完就是他们,想到自家大队也能通上电,周磊这两天的心情好了不少,就连有谁犯个小错他都能笑眯眯的说没关系。

周庄大队的队员感觉最近大队长心情好,再加上自家大队也很快能用上电,一个个也脸上带笑,对着来问路的陌生人都是好声好气。

她热情道:“我领你去吧,周援军家比较难走,你们不认路,我领你去好一点。”

问路的年迈夫妻立刻道谢,喊上一旁四十左右的儿子和他们一起跟在带路的后面。

路要走几分钟,婶子就搭了话:“听你们口音不像是咱这儿人啊,是周家小子的战友吗?”

听说部队里天南海北哪儿的人都有,就是不知道他们找周援军家什么事。

老太太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回道:“是啊,我三儿子是周同志的战友。一直听说你们这儿山清水秀,趁着农闲来看看。”

婶子瞅瞅后面跟着的男人,问:“您儿子,是这位同志吗?”看着不像啊,这位一看就是他们质朴的农民同志。

果不其然,老太太摇摇头:“这是我大儿子,是担心我们年纪大了,陪我们来的。”

“哎呀呀。”婶子一拍手,“那你们可来错时间了,周家小子不在,家里就一个老娘一双弟妹还有两个孩子。你们去了家里都没个人招待你们。”

婶子替他们惋惜:“你们如果是来找周小子的,应该提前问问时间的。”

其实婶子不是惋惜,她是觉得这几个人挺冒昧的。

哪有听说战友老家山清水秀就跑来人家里的。

当兵的儿子没来,周援军也不在,他们和人家周家其他人认识吗就跑来,占便宜也不是这么占的。

婶子小声嘀咕:这几个人来看着没带多少行李,身上的穿衣打扮也不像有钱的,周援军不在,周婆子别给人赶出去不让住。

招待所可要花不少钱。

老太太有点失落,老头儿搭了句话:“没事,我们和周嫂子认识,和周嫂子说说话也好。”

周援军在不在都不重要,他们夫妻俩来主要是为了看孩子的,大人一个都不重要。

他儿子都没了,这份儿情还能持续多久?

他们来只是为了替儿子看看孙子,看看孙子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原来认识啊。”婶子替他们松一口气,有点好奇,“周婶儿好像去过她儿子部队,你们是在部队认识的?”

老太太眨眨酸涩的眼,接过话茬:“对,对。”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周婆子,从来都没见过对方。

他们夫妻就去过一次儿子部队,就是老三牺牲的时候。

当初他们夫妻二人和老大一起去给老三处理后事,才第一次见了只有一岁,一直在部队长大的两个双胞胎孙子。

见到孩子,他们有点安慰,最起码老三有后,还是三个儿子。好好给孩子养大,长大无论做什么,也算是他们对得起老三了。

只是那会儿老三媳妇儿哭得惨,说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养活不起三个孩子,问他们怎么办,逼着他们拿个主意,打破了夫妻二人的幻想。

他们夫妻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再干多少年活。

老三本来就比老大小了好几岁,老大的孩子都已经能下地了,老三家那两个小的才刚出生。

如果三个孩子都是七八岁,他们还能说帮着养活,但小的只有一岁。

他们能活到七十,能保证自己活到八十还能干得动活吗?他们是真的不敢肯定自己能给两个小的养活大。

那会儿,被儿子救了的周同志就主动说可以收养两个孩子,哪怕以后结婚了也会将孩子当亲生的看待。

他们动心了。

周同志青年才俊有前途,以后肯定是留在部队的,让孩子跟着周同志,比跟着他们在村里受苦强得多。

孙子是烈士后代,在部队里都是他爸曾经的战友,就算周同志对孩子不好,也有领导看顾。

但是跟他们回了家,她孙子就是寄人篱下了。

孩子妈也说她后面肯定会改嫁,不可能带着三个孩子。如果他们两个老骨头坚持要养,肯定需要其他儿子的贴补。

哪怕部队里有抚恤金,也会给孩子一定的补贴,但时间一长,难保别的孩子没有意见,觉得替三儿子养孩子花了他们的钱。

周同志主动说了可以收养,两个孩子的爸爸又对他有救命之恩。

这么一层关系压着,比他们把孩子带回去让其他儿子帮着照顾强得多。

犹豫了几天后,临走的时候,在部队领导的见证下,夫妻两个还是决定将两个小的托付给周同志,将大孙子带回了家。

一晃三年多过去了,孩子妈早早改嫁了,他们夫妻两个年纪上来干活没之前利索,养着三儿子家的老大都是自己干活,加上别的孩子的孝敬才勉强刚够。

要不是手里一直捏着儿子的抚恤金还有孙子的补贴给他留着,他们真怕自己哪天一蹬腿,孩子就只能在几个叔伯家辗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