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22章 六月《江南》,一人十篇,轰动

大周文圣 第122章 六月《江南》,一人十篇,轰动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2 01:36: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22章六月《江南》,一人十篇,轰动金陵!

「大人,您看这些文章可要入本期书刊?」

杨羡鱼低声问道,手中捧着的正是江行舟那几篇惊世之作。

「换!」

周敦实下了决心,猛地一拍桌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溅出几滴,「把那些出县文章,替换下来!

本刊向来以提携本州文坛新秀为己任,此等惊才绝艳之作,岂能埋没?老夫定要扶持一把!」

每期的《江南雅集》,总有大半篇幅被大周圣朝其它各道文士的旧作占据。

那些早已传诵天下的名篇,纵有他的精妙批注相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终究少了些江南烟雨浸润的新鲜灵气。

江南道才子新写的锦绣文章,但凡有佳作,都会优先刊载——这既是提携后进,也是要为江南文脉添一把薪火。

杨羡鱼心头一跳——那些即将被撤下的「出县文章」中,

除了各道旧作外,暗藏着多少江南十府世家子弟的锦绣前程。

那些朱门绣户的公子们,早遣家仆送来「沉甸甸」的拜帖,就等着墨香刊载时一鸣惊人。

若贸然撤下.怕是要得罪人。

「那选几篇,上刊?」

杨羡鱼目光扫过众文章,犹豫询问道。

「十篇,全上!」

周敦实的声音斩钉截铁,在书房内回荡。

他目光在案上逡巡,指尖轻轻拨过一页页文稿——三篇出县丶七篇达府。这些文章,或清丽隽永,或雄浑磅礴,皆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每翻过一篇,心头便是一阵踌躇——若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即便是那三篇「出县」之作,若得《江南雅集》刊载,不出旬月,必能传遍江南十府,晋升「达府」!

「啪!」

杨羡鱼手中的文稿骤然跌落,散落一地。他双目圆睁,仿佛听见了什麽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嗓音发紧,连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大人,这丶这不合惯例啊!只恐,有人不服!」

《江南雅集》乃江南道第一文刊,一篇文章上刊,旬日之间便可传遍十府,引得无数文人争相诵读。

多少权贵世家,为争一个刊载,暗地里使尽手段。若非周敦实以翰林学士之尊坐镇总编,恐怕此书早已沦为庸文滥调之地!

此书可从未有人……能一次上三篇以上!

而江行舟,竟要独占十篇?!

——这几乎占了全刊两成篇幅!

烛火摇曳,在周敦实苍老的面容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却掩不住那双眼中灼灼如炬的光。

「惯例?」

周老翰林冷笑一声,枯瘦的手指重重戳在文稿上,「你告诉我,自《江南雅集》创刊以来,可曾见过一人,一气写十篇皆是出县丶达府?」

杨羡鱼喉头滚动,苦涩道:「可那些门阀世家……怕是要大闹一场……」

他袖中,还有十数封权贵的拜帖,塞满了「叩镇」之作,只求借《江南雅集》镀一层「出县」的文名!

江行舟一人独占十篇?

这岂止是挤占门路?

这是生生撕碎了江南道多少世家的算盘,挡了多少人的路,他们不会被气炸才怪!

为了阻挡寒门士子,阻挡其他文士扬文名,他们什麽手段都用的出来!

「让他们闹去!」

周敦实冷道,「老夫倒要看看,谁能动这十篇文章!」

他抓起最上面那篇《陋室铭》,还有《朱门宴》,纸张在手中簌簌作响:「这等文章若不上刊,老夫还有何面目执掌江南道文坛的第一书刊?」

「如今距秋闱仅剩两月,江南十府的门阀世家,哪个不是藏着掖着多年文稿,就等着此刻递上来,搏一个扬名立万?」

「那些鱼目混珠丶代笔捉刀之作,也妄想蒙混过关?」

「今日,老夫便让他们看看——」

「何谓奇才!」

「何谓文章!」

周敦实在屋中踱步,蓦然转身,目光如电,声如寒铁。

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鱼目混珠之辈。

按常理,诗词文章既成,自有文庙感应。出县以上的佳作一旦问世,便会被当地文庙收录,载入钟鼎,传颂后世。

然而,那些门阀世家为了捧高自家子弟,却使尽了手段。

譬如——

先让族中子弟写一篇拙作,而后重金延请举人以上的文士,暗中点拨。

一字之易,境界迥异!

原句若写「开」,点拨者便以指叩桌,暗示「叩」字更妙。一字之差,文章气象顿生,竟能由凡品晋升「出县」。

如此反覆雕琢,终成一篇佳作,而署名却仍是那世家子弟!

当然,这般伎俩,多用于「出县」之下。

毕竟,若真能写出「达府」之作,文士都会署自己的名,名动一府,比替人捉刀更得利!

诸如此类的手段,数不胜数。

「学生明白了。」

杨羡鱼深深一揖,再抬头时,眼中已是一片澄澈。烛光映在他坚毅的面容上,将那道决然的轮廓勾勒得格外分明。

纵然得罪那些门阀世家,也在所不惜。「明日,我便亲督书吏,连夜抄撰新刊。」

烛花「啪」地爆响,溅起几点火星。

周敦实望着弟子离去的背影,那袭青衫渐渐没入夜色,只馀下一缕墨香在书房中萦绕。

老翰林缓缓坐回太师椅,取过朱笔,在江行舟的每篇文章旁细细批注。

笔锋流转间,时而击节赞叹,时而沉吟思索。

那些力透纸背的朱砂批语,仿佛要将毕生所学都倾注在这迭文稿之中。

他苍老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江行舟」三个字,忽然低笑出声:

「江南文坛.怕是要再出一位『江南四大才子'了。此乃,江南文坛一大盛事。」

远处传来三更鼓响,惊起檐角铜铃。

而江南书社的楼阁之上,那盏孤灯始终未熄,将满室文稿映得通明,直至东方既白。

六月新刊定稿,整个《江南书社》的抄录阁灯火通明。

杨羡鱼一袭青衫立于案前,身后数十名书吏屏息凝神,狼毫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虽已有活字印版之术,但真正的好文章,终究要以才气浸润——每一册《江南雅集》,皆需经举人丶秀才之手亲笔誊录,更有收藏价值。

墨香氤氲间,数百册首版新刊悄然问世,很快摆上了金陵城秦淮河畔的各座大书坊的书架。

起初,倒也没有什麽异常,连书斋掌柜都尚未察觉。

直到某位青衫文士瞥见文章署名,捧着六月新刊的手突然一颤——

「[出县]《草》,江行舟?等等,这篇[达府]《菩萨蛮·咏足》,也是江行舟所着?」

他震颤的声音引来了身旁文士的侧目。

「这篇《陋室铭》.」书页哗啦翻动,「竟还是江行舟?!这是他的第八篇了!」

惊呼声如石子入水,霎时荡开涟漪,在整个秦淮河畔炸开。

「十篇!整整十篇,其中有七篇达府文章,皆是江行舟!他是何方人物?我头皮都要炸了!」

「借过!我怎麽从未听过他的文名,让我瞧瞧!」

「别挤!你踩着在下的云履了!」

文庙长街骤然沸腾。

众多文士们抛却了往日的斯文,纷纷哄抢书架《江南雅集》,周围百姓们也凑热闹般涌来。

转眼间,金陵城各大书坊的新刊《江南雅集》便被抢购一空。

徒留掌柜们看着空空如也的书架,面面相觑。

不过一日,金陵城各大书坊抢着前往江南书社进货。

金陵城内文人墨客争相竞购,更有世家遣小厮彻夜排队——三十两纹银一册的天价,竟挡不住江南士林的热切。

那些性子急等不及的,甚至自己借来抄录六月期刊,一时金陵纸贵。

茶楼酒肆间,见手持一页新词,击节吟诵的文士身影。

斋香阁内,沉水香袅袅。

一群金陵府的十馀名锦衣玉带的年轻秀才围坐案前,手中六月《江南雅集》的墨香犹新,却衬得众人面色愈发阴沉。

「呵,我那篇出县之作,竟连末页都未得登!」

金陵府,顾氏嫡子顾庆阳轻叩茶盏,青瓷脆响中掩去一声冷哼,十分不满。

他月前,特意遣府中管事携重礼往江南书社打点杨羡鱼,不想仍是铩羽而归。

案上摊开的书页间,「江行舟」三字触目惊心——整整十篇锦绣文章,竟皆出自这江州秀才之手!

「这江行舟.是何方人物?」

有人迟疑,猜测道,「莫非是哪个圣人世家的嫡子嫡孙不成?」

「若非圣人世家,用百年积累,怎会有如此多[达府]佳作一气呵成,同时出现在《江南雅集》之中?」

「由此可能!若非如此,谁能一口气拿出如此多的达府文章?」

象牙骨扇「唰」地收拢,满室珠光忽地一颤。

「若真是圣人世家的嫡脉出世.」

众人面面相觑,茶汤映出一张张惊疑不定的面容。

满座锦衣公子神色骤变——那是蛟龙出水,要搅动整座江南的科举格局!

圣人世家子弟出仕这可是一桩大事!

自古圣人世家嫡子入世,必是金榜题名的通天坦途。

朝中早有旧例,为这等人物铺路时,便是压得一州才子十年不得抬头——这也不过是圣人指间漏下的一粒微尘,算不得什麽。

「此人底细,我倒知晓一二!」

忽闻一声清朗嗓音,金陵谢府公子谢云渺执扇轻摇,唇边噙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府试后,我游历江南道诸府,曾听江州文人提及——此子乃是寒门出身,不过侥幸攀上了薛国公府的门楣,在薛府借读五载。」

他指尖在《江南雅集》上轻轻一叩,「这些文章嘛倒真出自他手。江州秀才案首江行舟,实力不可小觑。江州城内,童叟皆知。」

满座紧绷的肩背倏然松缓。

薛国公府?

——军功起家,虽有国公爵位,丹书铁券,眼下也不过是世袭富贵罢了!

当朝的勋贵集团只在军中掌握实权,在朝堂上三省六部势力已经式微,纵是国公嫡子,秋闱场上照样要与寒门举子同棚较技。

相比圣人世家,他们并不忌惮国公府邸。

况且,这江行舟并非薛氏子弟。

「怪哉!」

忽有人挑眉,「谢兄既然往来江州,我怎从未听你提过这号人物的只言片语?」

「呵」

谢云渺「唰」地抖开泥金扇面,掩去唇边讥诮,「我连自己的文名,都尚未扬于江南道,难道要上赶着替一个陌路人鼓吹不成?」

扇骨在掌心敲出三声脆响,恰似更漏催逼。

秋闱在即,谁愿为对手作嫁衣裳?

不过,横竖如今《江南雅集》已替那人扬了名,他此刻道破,不过是在这锅热油里,再泼一勺滚水罢了,倒也无所谓了。

满室寂静,只听得见茶烟袅袅。

「.」

众秀才一时无言,眼底却暗流涌动。

是啊——

在这江南文坛,一个寒门才子的声名鹊起,便意味着秋闱榜上又少了一个席位。

指不定他们就被挤下去了!

十府才俊如过江之鲫,谁不想独占鳌头?

若真让这等妖孽乘风而起

他们肯定会想个法子,在他尚未登天之前,先折了他的青云梯!又岂会让他轻易出头?!

只可惜,已经晚了!

「可惜啊」

顾庆阳茶盏重重一放,溅出几点冷茶。

众人面色阴晴不定——纵然想要下手阻挠,终究还是迟了!

那江行舟的文章既已刊入《江南雅集》,不消旬月,必当传遍江南十府。

到时候,莫说寻常文人案头,只怕连刺史韦观澜的朱砂笔丶学政杜景琛的青玉镇纸之下,都要压着这一册墨香犹新的雅集,对这江州寒门赞许有加!

「诸位.」

忽然有人幽幽道,「你们说,就凭这十篇[达府]之作他有没有可能,抢夺到[江南四大才子]的封号?」

话音未落,满座悚然!

这六个字重若千钧!

此封号非同小可——乃是江南文坛年轻一辈最顶尖之位。不论秀才丶举人,只论文采风流。

其评定之法,唯《江南雅集》是凭!

诗词丶文章丶书画丶棋谱.凡能刊载其上者,皆可积攒文名。

每三年,待到才子封号评定之日,择其篇数最多,最负盛名者四人,冠以「江南四大才子」之封誉。

「噫——,他已有足足十篇文章上榜,还真有这个可能!」

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茶盏在指尖微微发颤。

纵然江行舟是寒门天纵之才,也不过是个寒门子弟罢了,惊才绝艳又如何?

他们这些名门子弟,何须看一个布衣书生的脸色?大不了日后避而不见,井水不犯河水。

可江行舟若真夺得[江南四大才子]的封号,

这「江南四大才子」的份量,又岂是虚名?

一旦加身,从此出入江南十府大小文会,备受追捧,必是座上贵宾,将高坐上席,和进士丶翰林学士同一桌席。

即便是那些眼高于顶的进士,也要以摺扇轻叩掌心,称兄道弟,道一声久仰大名。

江南四大才子完全有资格能与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士们,同席论道,平起平坐,成为文会诗词文章的点评者!

文会点评者,随便一言,都能判文章的贵贬!

而他们这些金陵府各门阀丶望族丶世家的年青秀才举人的文名,反而要看其脸色,受其制约。

「不好!」

这一瞬间,顾庆阳丶谢云渺两人相视一眼,脸色都变了。

如今,[江南四大才子]封号还掌握在江南道四大望族王氏丶谢氏丶陆氏丶顾氏的嫡系手中。

一旦江行舟在今岁上榜,必定会将江南四望其中一姓给挤下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