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49章 江行舟首场甲一!考题二:春

大周文圣 第149章 江行舟首场甲一!考题二:春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3:50 来源:源1

第149章江行舟首场甲一!考题二:春江....

江南贡院,甲字二号考舍内,

金陵谢氏门阀嫡子谢栖鹤,一袭儒雅白裳,独坐考案前。

微曦的晨光映着他紧锁的眉头,笔尖悬在考纸上方,墨迹将滴未滴。

「《策论:太湖除妖对策》?」

谢栖鹤盯着秋闹考题,额间渗出细密汗珠。

自江行舟在诗会后,搬入江南贡院,并在多景楼宴会上坑了江南众门阀一把,后来追随韦观澜去围剿太湖妖军,始终受两位大人庇护!

江行舟俨然成为江南门阀的头号威胁!

金陵十二家门阀不服,暗中谋划良久,试图挽回门阀的颜面,却始终寻不得良机。

这两个月以来,几乎没有任何手段,可以打压对付江行舟。

如今这秋闹考场,已是他们江南门阀最后能「压制」江行舟的地方。

旦江行舟考中解元,犹潜龙出渊,江南道再无人能掠其锋芒,万事皆休!

而压制江行舟的重任,首然落在了同样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二的谢栖鹤丶

王墨青二名秀才身上。

尽一切可能,抢夺秋闹解元!

谢栖鹤指节发白,笔管在掌心出深深红痕。

他心中太清楚,虽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他与江行舟之间却隔着天堑,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韦大人这分明是为江行舟量身定制的送分题....

谢栖鹤喉间发苦,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片阴云,「秋闹首场,甲等第一,定然要被江行舟收入囊中了。」

这道策论题下,江行舟的答卷就是标准答案一一刺史大人用的正是此策,剿灭太湖之妖。

江南道上万名学子,无人可和江行舟一争高下。

谢栖鹤望着自己笔下滞涩的文字,忽觉满纸皆是沟壑一一这道题,他连与江行舟争锋的资格都没有。

考舍内晨光摇曳,将他颓然的身影投在青砖墙上,如困兽般焦躁不安。

他盯着案上未乾的答卷,忽然低笑一声一一那笑声里混着三分不甘,七分决绝。

「首场甲一,毫无希望!

唯有放弃!

第二场,第三场考题,才能和江行舟.....一争高下。」

谢栖鹤抬眸望向檐外刺目的阳光,喉结滚动。

江南贡院。

致公堂外。

青砖慢地的贡院中庭笼着一层薄雾。

金陵门阀世家,诸多素罗澜衫举人丶藏青补服进士豪绅们,在来回步,耐心等待首场结束。

翰林学士王肃的云纹靴来回碾过阶下的落叶,谢玉衡的象牙笏板在掌心焦灼。

金陵十二家门阀世家的家主们,此刻皆在这方寸之地,静候首场放排。

「谢公!

令郎栖鹤公子,乃江南四大才子之一,锦绣文章冠绝金陵,今科解元,必是谢氏囊中之物!」

「栖鹤公子若是得中解元,必定鹏程展翅万里,步入朝堂京官之列!」

几位豪绅围在翰林学士谢玉衡身旁,满面堆笑,拱手作揖,言辞间尽是谄媚

-尽管近来金陵王谢两大门阀屡遭挫折,但千年世族的底蕴岂是寻常可比?

王谢两姓,自六朝起便屹立江南,历经战火更迭丶朝堂动荡,却始终稳居江南士族之巅。

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族中藏书十万卷,良田万千顷,甚至暗中掌控漕运丶盐铁丶锦帛之利,不知凡几。

即便家族偶有波折,亦不过是蛟龙蛰伏,待时而动。

「诸公谬赞了...江左文风鼎盛,小儿不过侥幸乔列江南四大才子之列,能中个亚元丶经魁,已是侥幸。

今科解元...是万不敢凯!」

金陵谢氏家主谢玉衡授须轻叹,眼底闪过一丝尴尬,宽袖中的手掌却已得发白。

他心头,却在滴血。

本来,在江行舟出现之前。

谢氏门阀,举家族十二房之资源堆砌,

请来致仕的六部侍郎丶翰林名宿,倾力指点扶持谢栖鹤的诗词文章,重金养好几位实力颇强的文章枪手,令其身江南四大才子之列。

这一切,只为将谢栖鹤,最终推上江南道,秋闹举人第一「解元」之位。

一旦获得江南道解元,前往京城赴考进士,

他们便能动用江南十二家门阀望族的力量,为谢栖鹤在圣朝吏部,铺出一条前途似锦的仕途一一三省六部侍郎,并非无望。

谁知半路杀出个寒门士子江行舟,竟在江南文坛搅动风云!

如今满城士子都在传抄他的[达府丶鸣州]诗词文章!

江南道刺史韦观澜丶江南学政杜景琛,两位大人更是鬼迷心窍,对其刮目相看,才华和功绩击节称赏。

谢栖鹤这大好前程,被江行舟碾作粉..:今科解元的希望,十分渺茫。

谢氏门阀这一二十年的布局,正在一寸寸化为泡影。

每念及此,他心如刀绞,恨意难消。

午时。

「咚——咚——咚—一三声铜锣震彻贡院,衙役粗犷的嗓音穿透重重考棚:「秋闹首场,即刻收卷!」

刹那间,

江行舟闻声,默默收笔,将卷纸放入考袋密封。

上万座考舍内,笔锋骤停,墨迹未乾的秀才们或怅然搁笔,或匆忙誉录最后几字,更有甚者,望着未竟之文,面色煞白,指尖颤抖。

不多时,数百名身着皂衣的衙役疾步入考舍,

将一卷卷墨香犹存的考卷封入朱漆考袋,鱼贯送入衡鉴堂一一位于至公堂后方的核心阅卷重地,与外界仅一扇「龙门」相隔,却似天堑,闲杂人等严禁踏入半步。

此地,便是定名丶定榜之所。

一笔朱砂勾画,可令寒门跃龙门,晋升大周圣朝官场;

一纸黜落,亦能教秀才梦碎。

堂内,灯火通明。

主考官刺史韦观澜端坐正案。

两位副考官杜景琛丶周敦实。

十位同考官一一江南十府的太守或府学政,分列两侧案前堆叠如山的考卷,已被糊名,隐去考生姓名籍贯,唯馀墨字如蚁,静待评判。

刺史韦观澜也不看余卷,只是从糊名之中,翻找出一份卷宗。

正是江行舟名动江南的《诛太湖妖三策》!

此策锋芒毕露,字字如刀,除却那个敢在太湖妖军之中斩妖的江南第一秀才!

整个江南道,再无人敢将这般惊世骇俗的方略,原封不动写入考卷一一胆敢抄袭此策,必被黔落。

韦观澜指节轻叩案几,目光满意的在那力透纸背的墨迹间游走。

忽然抚掌大笑:「此等旷世奇谋,当列甲等第一!」

朱笔挥毫,一个鲜红的【甲一】跃然卷首。

「此篇,才华横溢满江南,名至实归!」

副考官杜景琛会意一笑,众同考官亦纷纷颌首。

乡试首场,对诸生论功行赏!

这既是酬谢江行舟诛太湖妖军之首功,更是对这篇足以载入《江南志》

的奇谋的高度认可。

只有秋闹乡试第二场丶第三场,才考真正的才学!

待到午后。

日影西斜,龙门紧闭。

衡鉴堂内,十三位身着朱紫官袍的主副考官,静坐如钟。

这些进士出身丶翰林清贵的江南道大员,个个神念如电,批阅万卷不过弹指一个时辰前还堆积如山的考卷,此刻已尽数批毕。

朱笔悬停,墨迹未乾,满堂只余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响。

首场结束,放名在即。

堂外,数百江南门阀丶世家豪绅早已将贡院围得水泄不通。

锦袍玉带的世家老爷们紧手中名帖,目光如刀,死死钉在那扇雕龙绘凤的朱漆大门上。

谢氏家主谢玉衡一袭鹤衣立于人群最前,指尖无意识摩着腰间玉环。

他身后站着王氏族长王肃,二位翰林学士的视线相触时,空气中似有火星进溅。

突然——

「吱呀」一声,龙门洞开。

满庭朱紫齐齐顿足,数百道江南豪绅的目光,刺向那扇紧闭的龙门。

铜锣三响,声震江南贡院。

「江南道秋闱,首场,放名一一!

执事官手捧黄绸榜单,立于龙门之前,声如洪钟,宣读判名,声及整个江南贡院:

刹那间,目光化作实质般的压力,竟将人逼得连退三步。

「[秋闱,

乡试第一场!

甲字一号考舍,江州,江行舟,甲等第一!」

声浪炸开,

满场寂静!

这在众人意料之中,非江行舟,再无人敢争本场甲一。

「甲字二号考舍,金陵,谢栖鹤,甲等第二!

甲字三号考舍,金陵,王墨青,申等第三!

甲字七号考舍,苏州,唐燕青,甲等第四!

甲字十七号考舍,杭州,徐灿明,甲等第五!」

每报一个名字,

考生人群中便爆发出或欢呼或叹息的声浪。

「亚元丶经魁,看来有望了!」

谢玉衡与王肃两位翰林学士目光交汇,紧绷的面容终于稍霁。

这秋闱的首场排名,并非比文章高下,而是实打实的功绩!

金陵王谢两家,为江南十万水师出征太湖,被「逼捐」军饷,谢氏七十万两,王氏六十五方两,白花花的银子如流水般送进军营。

虽然他们是被「逼」捐,

但是他们这笔几十方捐银的功绩,也足以让谢栖鹤丶王墨青两位秀才,列入秋闱首场甲等前三!

「看来刺史大人,终究还是念及了我们王谢两家出钱的情分...并未刻意打压我金陵子弟!」

谢玉衡淡淡道,漫不经心掸了掸锦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江南贡院外,苏州唐氏族人振臂高呼,杭州徐家的老仆喜极而泣。

「首场,甲丶乙丶丙丶丁,共留录前四千名秀才!留在贡院考舍内,继续第二场!」

执事官一抖袖袍,声如寒铁:「四千名之后,凡未念及考舍和名字,一概黜落!]」

话音未落,江南贡院内外,已是哭声四起。

那些,在秋闹首场便落第的六千名秀才们,个个面如死灰,摇摇晃晃的从考舍站了起来。

「败了!又败了!」

一声凄厉的哀豪划破贡院上空。

老秀才李清跪倒在考舍前,十指深深抠进地缝,指节泛白。

他仰头望着那高悬的名单,浑浊的泪水混着血丝滚落。

「三年复三年.....

9

李清脑海中,浮现一叠泛黄的落第文书,最旧的那张墨迹已褪成淡褐色,「三十载寒窗......竟连秋闱的首场都过不去......」

有人激怒的当场撕碎纸笔,更有人跟跪昏厥,一头栽倒在考舍内,被衙役们拖出江南贡院大门。

而江南贡院内,高悬的日指针,已悄然移向未时三刻。

更残酷的秋闹第二场,即将开始。

致公堂内,檀香缭绕,

刺史韦观澜落座主位,指尖轻即案几。

众考官屏息凝神,堂内只闻铜漏滴答。

秋闹首场以功叙名,酬谢众学子,题目无需多想。

这第二场,自然是要考秀才们的真才实学一一为国选材,方是科举第一要义!

他略一沉吟,

忽的展卷提笔,狼毫饱蘸浓墨,在雪白宣纸上落下铁画银钩:

[秋闱,第二场:

数月前,本刺史登多景楼,宴请江南众世家丶乡绅,为十万水师募得粮饷军资。

十万水师粮秣既足,一时心中无比畅快,凭栏极目,但见天地景色春余残暖,大江奔腾;繁花处处,月洒金辉,夜色迷人。

诸生当以此景为题,作长篇诗词歌赋一篇。]

笔锋收势,韦观澜嘴角微扬,颇为满意。

犹记那夜宴席上,江行舟用两篇鸣州污名文章,逼得江南门阀世家大族低头纳捐,千方银丶粮草尽入江南府库中。

他心中激动,凭栏远眺时,胸中豪情翻涌,却终未能成诗。

今日,以此为题,他倒要看看,这江南十府的才子,谁能写出他当日未竟的胸臆!

「秋闱第二场,此题!」

韦观澜抬眼扫过堂下诸官,声如金玉相击,「本官要见真文章。」

朱砂印重重按上题纸。

一这杆笔,终究要称一称江南才子的斤两。

堂下众考官一见此考题,面色皆变。

「此题,极难!

寻常科考诗词,题目不过『春』丶『秋』丶『江』丶『山』丶『孤舟』丶『寒鸦』等一二字之题,任由才子泼墨挥毫,才有发挥的馀地。」

「如果严格限定『春余残暖,大江奔腾;繁花处处,月洒金辉,夜色迷人。『

此题意境虽美,诗题却足足二十字,却将考生困于方寸之间。」

「那几乎是把考生们的手脚带起缭捆绑,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动笔,写出一篇锦绣文章。

这个难度,非同一般!

恐怕诸生,要抓耳挠腮!」

好几位副考官们看这题目,已是冷汗淡淡。

「不过,刺史大人出此题目...确实能考出江南学子们的真水平!」

学政杜景琛指尖一颤,险些揪断几根胡须,赞叹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