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79章 御史上奏本,鱼儿咬钩!

大周文圣 第179章 御史上奏本,鱼儿咬钩!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26 03:03:50 来源:源1

第179章御史上奏本,鱼儿咬钩!

礼部。

徐士隆踏着青石板入礼部内院,忽闻假山后,传来刻意压低的议论声。

「『星汉灿烂四字,当真是气象万千...江解元才气,令人佩服!」

「依我看,『洪波涌起'才是真章法...」

他脚步微顿,指尖不自觉地摩起腰间玉带。

「徐大人!」

转过月洞门,正撞见几名书吏,慌忙散开的模样一一有人袖中还露出半卷新誉抄的《

观沧海》。

翰林院。

申时。

松墨香气里,几位翰林侍读在紫藤花架下亭阁,围作一圈。

有人以指尖蘸茶,在青石案几上勾画诗文脉络;

有人捧着邸报反覆比照,朱笔在「日月之行」四字旁,重重圈点。

徐士隆来翰林院公务,穿过亭阁,从紫藤花架下路过,忽然觉得这暮风有些刺骨。

出了翰林院,轿子走在天街上返回徐府。

轿帘微晃,徐士隆望着街边书肆一一三五举子,正争相购买新刻的《沧海集注》。

掌柜高声吆喝:「江解元镇国诗篇真迹募本,有翰林学士的批注点评!今日只剩最后十册...明日再来,明日再来~!」

徐土隆忽然喉间泛起一丝酸涩味。

轿外细雨渐密,打湿了书肆檐下,那幅新挂的桃符,上面墨迹淋漓地写着: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这幅场景也不奇怪,一篇镇国诗文出世,若是能剖析出其精华所在,对他们日后写诗词文章,大有神益!

这两日,不论他前往何处,三省六部丶翰林院,几乎皆能遇到这番场景。

让他心中不快。

回到徐侍郎府邸。

徐士隆负手立于书房窗前。

案头一封未署名的《请查「镇国诗文疏》已搁置两日,朱砂批红的「急」字如凝固的血迹,渐渐褪成暗褐色。

他指尖轻叩,眉间川字纹愈发深刻。

已经等了两日,迟迟不见琅琊王世子李仪光上书三省,参奏江南道解元江行舟写帝王诗《观沧海》。

他这份准备好的摺子,也无用武之地。

徐士隆沉默,心中复盘许久,不由轻叹。

「唉...看来蛊惑李世子这步棋,还是下错了!」

一声长叹混着馀韵,消散在寒风里。

「李仪光乃琅琊诸侯世子,身份尊贵,不缺功绩。他与江行舟虽有间隙,也未到鱼死网破之地。

这份参奏检举江行舟写《帝王诗》的功劳,还不足以诱惑他上钩!」

「况且,琅琊王府卧虎藏龙,顶级谋士不乏其人。

诸如太傅贾充之流,又岂会看不透这局中杀机?定会劝阻!

避免琅琊王府,陷入和江行舟死斗之杀局!」

他转身望向案读,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

「贾充那个老狐狸,定是嗅到了局中的血腥味。

如今已过两日,李世子至今尚未动手,应是顾忌其中凶险,放弃了上本参奏!」

徐士隆指节重重敲在《观沧海》的抄本上,墨迹未乾的「东临碣石」。

「江行舟...倒是比我想像的更难撼动!」

烛火摇曳间。

徐士隆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什麽人,才会咬这钩,发起攻击呢?」

他缓缓步,思绪如窗外飘落的枯叶,纷乱却又清晰。

一御史台。

那里有不少的寒门进土,无世家倚仗,无门阀扶持,唯有满腔热血与一身傲骨,在朝堂上孤军奋战。

他们才是最好的刀。

低阶御史,七品青袍,微末之职,却最是锋芒毕露。

他们渴求功绩,如同饿狼渴求血肉。

若能扳倒江南道解元江行舟,参奏他写《帝王诗》之罪,便是一步登天的机会!

这无疑会成为他们一笔巨大政绩,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跳!

从七品御史,跃升六品丶五品中阶御史,甚至外放一方,执掌地方县府权柄!

徐士隆嘴角微扬,指节轻轻叩在《观沧海》的抄本上。

「江行舟这一身才名,太过耀眼!不知多少人眼红心嫉,想踩着你,爬上青云路!」

「起轿,去御史台。」

徐士隆出了府邸,轻即轿壁,锦帘垂落间,眼中寒芒一闪而逝。

一该落子了!

御史台。

朱漆廊柱下,寒风卷着落叶,扫过青石阶。

两名低阶御史正在值班,忽见礼部侍郎来到,慌忙躬身行礼。

「徐侍郎安好。」

他们宽大的御史袖袍翻动间,宣纸草稿露出一角,朱批「若出其里」四字墨迹犹新正是《观沧海》中的句子。

徐士隆嘴角吩笑。

张继!

王浩!

这两位在御史台苦熬三年的七品御史小官,至今原地踏步,未有功绩在身。

想来他们案头积灰的弹劾奏章,怕是比他们吃过的御膳还多。

「闲来无事,两位可愿陪本官手谈一局?」

徐士隆笑道。

两人瞳孔骤缩。

礼部副官,六部要员,徐学士,突然邀他们行棋?

张继的指节在袖中捏得发白,王浩的喉结无声滚动。

寒风穿过廊柱带着寒意。

「侍郎有这份闲情!下官等人...求之不得。」

「两位近日剖析《观沧海》,可嗅到其中非同一般的气息?!」

徐士隆手持黑子,「嗒」地落在棋盘星位,指尖未离,目光如刃般扫过二人袖口宣纸,淡淡道。

棋子与檀木棋盘相触,发出清脆回响。

「...那一缕帝王气?」

张继执白子的手骤然悬在半空。

果然是为这事!

他强自镇定,落子时却带出几分颤抖:「侍郎慧眼如炬..:下官等人,确实窥得几分异样。」

「张御史好眼力,嗅觉灵敏!」

徐士隆轻笑,指尖摩着温润的黑玉棋子。

「侍郎谬赞...」

白玉棋子在张继指间来回摩挚,迟迟未落。他喉头发紧,声音乾涩如裂帛,「御史台不少同僚...皆已嗅得此中玄机。」

烛火忽地一跳。

这两日他废寝忘食,几乎将《观沧海》完全拆解重构,字字推敲,嚼碎了咽下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典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磅礴,「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恢弘::.有偕越之嫌!

若是琢磨两日都还看不出来,那他就白考进士了。

甚至,御史台不少御史们相互商议,都看出了其中隐藏的一丝帝王气的味道。

但是!

最可怕的不是看出其中关窍,而是...

他们既然能看出来。

那麽堂堂江南道乡试第一的江解元,数百年难遇的文道奇才,连中三元的热门人选,

极可能殿试状元的超级才子,难道他自己会不知道,犯下这等诛心之误?

这才是最考验士子智慧的地方。

总不能说,江解元是无心之下,随手写了一篇[镇国]诗词文章吧?!

「啪!」

张继一子落下,白棋如刀,斩断黑势。

「江解元既知之,偏要为之......意图何在?」

他声音低沉,眼中精芒闪烁,「江解元此举,莫非是要一一以此篇诗文为饵,引天下入?...博取更大收获?!

不止春闹会元丶殿试状元这麽简单...而是剑指朝堂?!」

茶盏震颤,馀音袅袅。

徐士隆指尖一顿,黑子悬于半空,烛火忽明忽暗。

「这是一个阳谋。」

王浩冷笑,「借这文章中的一缕帝王气为引,布下此局,诱天下士子入局。

若不应战,岂不显得朝堂无人,敢掠其锋芒?!若应战..::

一便是助他成就『一人一文,压朝堂』的千古佳话。」

徐士隆接话,黑子重重叩在「天元」之位。

棋秤震动,杀气骤起。

徐士隆指节轻叩棋盘,淡淡道:「御史有监察百官,弹劾官员渎职丶贪污丶越等行为。

这首帝王诗,便是越!

御史有『风闻奏事』,且『不关白长官』之特权!」

他声音平淡,却字字如刀,「不知二位......可敢与那江解元,对弈一局?」

张继与王浩目光一触即分。

这是要他们以御史仕途为注,赌这一局!

御史官小而权重,有「风闻奏事」之权,无需实证。这意味着,即便他们是妄言丶诬告,亦无罪。

但若告败了.....

当然,也有风险!

最大的风险,便是贬官去职,终结自己的仕途!

诸如被贬岭南道为小吏。瘴疗之地,便是他们的归宿!天高地远,再无人记得,从此仕途黯淡!

可若成了一给一篇镇国文章定「越」之罪,便是他们青云直上的踏脚石!

室内死寂,唯闻烛火「啪」。

御史张继沉默的盯着棋盘,恍惚间,那纵横十九道仿佛化作了一张巨网一端系着岭南荒蛮,一端连着紫绯官袍!

片刻,棋下完了。

徐士隆出了御史台,坐在轿子里闭目。

轿帘垂落,将满城喧嚣隔绝在外。

他指尖轻抚玉带,玉带扣「咔」地一声绷紧,耳畔尽是此起彼伏的鼓点声。

那浪涛般汹涌的声浪里,他分明听见自己的砰砰心跳一一咚!

咚!

像极了鱼咬钩时,鱼线绷紧,竿梢震颤的韵律,

他唇角微勾。

心中知道,这两位寒门出身的御史...哪怕明知鱼饵很危险,他们也会忍不住去咬钩!

毕竟....

这种,检举一篇镇国文章犯下「越罪」的机会,数十年也未必能遇上。御史台的冷板凳,谁想多坐个几十年?!

轿外,暮色如血。

礼部侍郎徐士隆走了。

御史台内。

张继和王浩相视而坐,看着棋盘残局..::

棋盘一一徐士隆的黑棋占角夺边,中腹更是筑起巍巍高墙,将白势生生压成一副支离破碎的败相,白子尸横遍野。

「徐士隆真贪。」

王浩冷笑,「边丶角丶中腹,他竟是一寸都不肯让,好处占尽。...你这白棋,只能处处委曲求全。」

「侍郎大人嘛...」

张继拾起一枚白子,在指间轻轻摩,「你我在这御史台伏低做小这些年,还差这一局棋的委屈?」

「张兄!你说,徐士隆侍郎为何处心积虑,对付江解元?」

王浩突然倾身。

张继将棋子收入棋篓之中,「江解元若中状元,必入翰林,下一步就是三省六部侍郎非翰林不入殿阁!

徐士隆的嗅觉比我们更灵,他定然是嗅到了巨大威胁。」

不过,他现在考虑的不是徐士隆的意图。而是,他们要不要奏本,告江行舟这篇帝王诗,犯下越之罪?!

其中风险和收益...都极其巨大!

烛火下。

张继思虑片刻,当即开始写奏本。

王浩犹豫的看着奏本,在封皮上摩,青筋隐现:「张兄,此事...:..你不打算,禀奏御史大夫,裴大人?」

「砰!」

张继突然拍案,惊得烛泪进溅,道:

「自然是独自上奏!

这事,你我一力承担其中干系!..

若是告知御史大夫,便是一同参奏,会牵连整个御史台!

你想让整个御史台,一起卷入此案?!」

他面色冷清,墨迹未乾的「越」二字拧如刀:「此事若成,你我便是御史台和朝廷的清流砥柱;

若败.....

张继看王浩迟疑,沉声道:「王兄有所顾虑,那便我一人上奏!..,

王兄观望形势,若是形势有利,你跟着上奏本!....若是形势不利!...被贬岭南!」

窗外一道闪电劈落,照亮他半边森然面孔:「——我张继一人担着!」

「我想看看!」

张继冷笑,「江解元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敢对天下士子,抛出这篇帝王诗的鱼饵?!

王兄你不愿承担干系...。

待我将奏本连夜递交尚书省!.:.你再去裴大人那便知会一声!如此,你也不需要承担什麽!」

「好吧!」

王浩喉结滚动,茶盏里的倒影碎成涟漪。

罢了。

张继已经决心上奏本。

但他心中顾虑诸多,始终觉得没有把握。

一个时辰后,夜幕下,王浩走出了御史台。

寻思许久,他转身前往御史大夫裴烈的府邸。

纵然张继不把奏本交给御史大夫过目,但私下,他还是要禀报知会一声。

免得如此大事,御史大人竟然不知情。

若明日早朝才知晓,御史大人恐怕会措手不及!

到时候应对出了差错,有损御史大人的威严。

御史大夫,裴府!

王浩的靴底碾碎一滩积水。

他站在裴府阶前,雨水顺着官袍滴落,在青石板上涸开一片深痕。

抬头望去,御史大夫的书房仍亮着灯,窗纸上人影晃动,似有低语。

「王浩,何事深夜来报?」

裴烈披衣而出,眉间沟壑如刀刻。

夜风卷着雨丝灌入廊下,吹得他手中烛火忽明忽灭。

「大人!.

张继已拟好奏本,要参江行舟《观沧海》一本,犯下帝王诗偕越之罪!」

王浩喉间发紧,恭敬道。

「啪!」

烛台火苗窜起半尺高。

御史大夫裴烈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一把住王浩手腕,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骨头:

「他疯了?

奏本可还在他的手里...还是送往尚书省?...亦或,直送宫内?」

雨幕中,王浩看见御史大夫眼中闪过一道寒光那不是愤怒。

是恐惧。

「这个蠢货,三省六部多少人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

他一个小小御史,去淌这浑水?

他是准备好发配岭南麽?」

窗外一道闪电劈落,照亮裴烈半边铁青的脸,他猛地松开手,在廊下疾走两步。

「立刻去追回奏本!」

御史大夫裴烈突然转身,冰寒的雨水顺着鬓角滑进衣领。

「来不及了!

大人...奏本已连夜送往尚书省!」

御史王浩捂着发红的手腕,倒退半步惶恐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