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91章 《龟虽寿》!贺寿诗,投名状!

大周文圣 第191章 《龟虽寿》!贺寿诗,投名状!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04 03:15:26 来源:源1

第191章《龟虽寿》!贺寿诗,投名状!

洛京。

大雪。

陆府正厅内,贺寿之人络绎不绝,却鲜有真正能撼动朝堂的顶尖人物。

陆老太爷拄着紫檀拐杖,含笑凝视眼前二人——兵部尚书殿阁大学士唐秀金,翰林学士武思奇。

此二人,皆是他当年担任右宰相丶主考春闱会试时亲手拔擢的门生,如今早已跻身朝堂中枢,位列翰林学士丶殿阁大学士之尊。

只可惜,他任宰相,那已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

自他致仕后,陆府再未出过六部高官,声势渐衰。

人走茶凉,日渐落寂,这在朝中也是寻常事。

今日寿辰,并未大操大办,这两位位高权重的门生竟联袂登门贺寿,倒是让他心中略感宽慰。

厅堂内,炭火微红,茶香氤氲。

陆老爷子轻抚长须,笑吟吟道:「听闻唐公今岁执掌春闱,倒是巧了。

老夫那不成器的曾孙陆鸣,明岁恰逢大比之年。」

他顿了顿,拐杖轻点地面,叹道:「勉强考中举人,资质驽钝,难成大器。不过」

浑浊的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若蒙唐公稍加指点,看看是否可堪雕琢,老夫便心满意足了。」

他抬手虚按,「至于能否登科,全凭天意。」

兵部尚书唐秀金闻言朗笑:「恩师言重了!」

——当年若非座师提携,何来他今日之位?

如今他既有幸执掌春闱会试,莫说指点,便是保个进士出身又有何难?

横竖三百个进士名额,安排一位陆氏子弟,不过举手之劳。

陆老爷子目光微转,落在武士奇身上,温声道:「士奇近来可好?」

武士奇闻言,肃然起身。

他虽比不得唐秀金青云直上,却也凭着苦熬十年,终得翰林学士之位。

只是这些年在翰林院,终究难有寸进。

「学生此来,是向座师辞行的。」

他深深一揖,声音沉稳,「奉陛下旨意,即日启程北上,镇守天山要塞——北庭城。」

堂内炭火「噼啪」一响。

「那北庭城」陆老爷子眉头微蹙,「乃塞北道,天山下的咽喉之地,这些年常受蛮妖侵扰?」

「正是。」

武士奇挺直腰背,「边关守军力薄,损耗严重,需一位翰林学士坐镇。学生已主动向陛下请缨,此去守边十年。」

窗外风雪呼啸,似在应和这番铿锵之言。

「守边十年?」

陆老爷子眸中微微动容,握着紫檀拐杖的手微微一紧,浑浊的眼中泛起追忆之色。

窗外的雪光映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显得格外苍老。

「塞北苦寒丶孤寂,度日如年十年,那可是不容易啊!」

他轻声叹道,声音里带着久经岁月沉淀的沧桑。

再加上,蛮妖日夜袭击,血流成河。

更是艰难!

前往北庭城守边十年,恍如隔世!

烛火在武士奇坚毅的面容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翰林院虽清贵,却如同金丝笼中鸟。

学生蹉跎十载,无望升迁殿阁大学士,至今一事无成」

他忽然仰头饮尽杯中残酒,喉结滚动间,似要将满腔郁结一饮而尽。

「与其在翰林院虚度光阴,不如去那北庭城搏个功名,不枉此生!」

他重重放下酒杯,眼中燃起久违的锐气,「纵是马革裹尸,也好过老死笔砚之间!」

「若非兵部职司在身我倒真想随武兄共赴北庭,持剑斩妖,何等快意!」

唐秀金指节微微发白,他声音里带着几分叹气和自嘲。

三省六部看似位极人臣,实则日日困于朝廷党争倾轧。

那些冠冕堂皇的奏章背后,尽是些见不得光的算计,培植自身势力。

真正做事,反而不多。

原本这次春闱,他也打算作壁上观,不参与各方势力对主考的争夺。

却不料圣心独断,竟钦点他为主考。

这倒让他看到了转机——或许能藉此机会,为朝廷多选拔些懂兵家的士子,储备一些真正知兵善战的俊才。

雪映轩窗,三人叙话方罢。

陆老爷子执紫檀鸠杖徐起,霜须映着窗外雪色,眼角笑纹如梅枝舒展:「雪晴正好,且随老夫移步后园。

我那曾孙陆鸣邀了百位举子,正在涵雪暖阁办文会。

这些年轻人斗诗半日,想来已攒下不少珠玉文章。」

他抬手指向回廊尽头,但见数十盏琉璃宫灯悬于梅枝之间,将积雪照得晶莹剔透。

隐约可闻击节吟咏之声伴着梅香传来。

兵部尚书唐秀金与武士奇整衣相随,跟陆老爷子,朝暖阁方向行去。

三人踏着新铺的猩红氍毹,积雪在靴底发出细碎的声响,宛如碾碎了一地碎花。

暖阁茜纱映雪,融融烛光透窗而出,映得满室生辉。

阁内百馀名举子衣冠济济,紫袍公子们正低声笑语。

虽陆府号称举办「大雪文会」,但是众人心知肚明为何而来,皆无心于诗词文章。

闻珠帘微动,炭火「啪」地一爆。

众人心头一凛,纷纷噤声。

陆老爷子拄杖而入,身后跟着兵部尚书唐秀金与翰林学士武士奇,在暖阁入座。

满座举子如惊雀收羽,霎时肃然,齐齐躬身行礼:「学生叩见陆老太爷!叩见唐公!」

「见过武公!」

暖阁内炭火轻响,落针可闻。

方才还谈笑风生,不可一世的举子们,此刻却屏息垂首,不敢高声。

唯有一双双眼睛,仍忍不住悄悄瞥向主座——那位须发如雪的老者身侧,赫然坐着威仪深重的兵部尚书唐秀金。

满座举子心中雪亮——纵使济济一堂,能入唐尚书法眼者,不过十之一二。

他们踏雪而来,明为陆老太爷贺寿,实则醉翁之意,尽在春闱。

若能得唐公只言片语点拨,或可窥得一丝天机;若侥幸得其青眼,更是鲤跃龙门,青云可期!

此刻暖阁内虽炭火融融,众人心头却似悬着一柄寒刃——唐尚书目光所至,便是他们春闱功名的分野。

陆老爷子目光慈和,缓缓扫过满座新科举子。

能入此陆府暖阁者,无不是大周万里挑一的俊才,抑或神通广大的权势门阀世家子弟。

这些人里,不知有多少日后会成为唐秀金的门生。

当然,陆府撮合成了这份机缘——这对陆府的子弟来说,也是一场人脉情分。

陆家也急需扶持新一代,支撑起庞大的家族。

陆老太爷笑吟吟地望向唐秀金。

却不知,唐秀金意属于谁?

如何从众人之中,挑中满意的门生?!

唐秀金神色淡然,从广袖中取出一卷金丝装裱的经卷:「今日为恩师贺寿,门生别无长物,唯有前朝大儒手书的《山河注经》残页,为贺礼相赠。」

那经卷甫一展开,顿时金光流转,满室生辉。

阁中的众举子无不屏息——大儒注经,这可是相当珍贵的遗宝,对悟道大有益处,极其稀有!

兵部尚书唐秀金献礼之后,便再无多馀的任何表示,坐在暖阁内的一副太师椅,垂眸敛息,再无言语。

满座百馀名举子面面相觑,心中惊疑不定——这位兵部尚书,今日竟真只是来给老爷子贺寿的?

难道对他们众举子,没有什麽话语训示?

唐公一句话都不说,

让他们猜?

紫袍公子李俊秀眸光一闪,指尖在袖中轻叩,飞快寻思。

不对!

唐公如今新任春闱主考官,是何等人物?

他既亲临陆府,又肯在这文会上接见他们这些举子,一言一行,岂会毫无深意?

李俊秀目光落在那卷文宝上,忽如醍醐灌顶——

[唐公给陆老爷子送礼!]

唐公这分明是在点醒他们——座师与门生,本就是一场回报。

今日,唐公这位门生给座师陆宰相送上一份《大儒注经》,这便是门生对座师的报答!

暖阁炭火噼啪作响。

紫袍公子眸中精光一闪,思绪电转——心中瞬间反应过来,猜透唐公的暗示。

可是,

唐公眼下何等身份?

岂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收受他们这些尚未考过春闱的举子厚礼?

——这太容易落人口舌,遭到朝野御史们的弹劾,等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唐公为了避嫌,从始至终只是跟陆老太爷交谈,甚至没跟他们多说一言半语。

李俊秀目光掠过端坐如钟的兵部尚书唐秀金,又看向笑容可掬的陆老爷子,突然福至心灵。

是了!

这份礼,并非送给唐公!

而是送给陆老太爷!

陆老太爷已致仕多年,早已经离开官场权势。这些年没有再出一位高官,颇有点门庭奚落。

但老太爷收晚辈们献的一些寿礼,却是天经地义。

若在此刻,能向陆老爷子献上一份重礼——那麽他们日成为唐公的门生,假以时日,定然能回报给唐公更多。

这分明是唐公设下的「人情世故」考题!

——这是拜唐公为「座师」的门槛!

既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份实力,更要看他们懂不懂得这份「规矩」——门生给予座师回报。

朝堂之上,光有才学,不过是一块敲门砖。

真要登堂入室,还得明白这「投桃报李」的道理。

否则,门生光有实力,却不舍得对座师付出那对座师来说,这样的门生什麽用处也没有!

他心中寻思至此,指尖轻抚腰间玉佩,嘴角微扬。

紫袍公子李俊秀忽然长身而起,广袖翻飞间,已捧出一方紫檀木匣。

那木匣甫一现世,便隐隐有青光透出,竟引得满室烛火都为之一暗。

「永宁王府世子李俊秀,代父王为陆老贺寿。」

他双手托匣过顶,声音清朗如磬:「此乃岭南道之南的牛蛮国,以一头妖王【青玄牛】的小块本命牛角,研磨成粉,经道家龙虎山天师以三昧真火淬炼四十九日,成此粒【青犀延寿丹】。」

木匣轻启的刹那,一道青色霞光冲天而起,阁中顿时弥漫着草木清馨。

那丹丸在匣中滴溜溜旋转,竟隐约显化出一头小小的青牛虚影,仰首向天作嘶鸣状。

「《道藏》有载,青牛角可以研磨入药,有极佳的延年益寿之效。此丹,是道家极品文丹。

据说,可增寿十载,毫无问题!」

李俊秀话至此处。

忽然,瞥见唐秀金微微抬起的眼皮,朝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

李俊秀当即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已经入了兵部尚书唐大人之法眼。

他不再多言,只是含笑补了句:「晚生向老大人献此贺礼,聊表孝敬!」

满座举子齐齐变色,衣袖下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

那青牛虚影在檀香中若隐若现,恍惚间竟似有紫气东来之象。

虽非当年老子骑乘的圣兽青牛,但也是妖王级文丹——这可是相当于人族大学士境界的丹宝!

绝非举人可以轻易获得宝物!

这永宁王世子好大的手笔!

席间响起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

他们精心备下的千年山参丶前朝字画,在这等重宝面前,简直成了笑话。

几位寒门举子更是下意识按住自己的袖囊,指节都泛了白。

他们此刻想要掏出百十两银子都捉襟见肘,更别说这等大学士级别的文宝!

「永宁世子这份孝心当真是令人惊叹!」

几位举子恭维声里,藏着几分咬牙切齿。

李俊秀这一出手,直接将送寿礼的门槛抬到了九霄云外。

有人偷偷瞥向唐尚书,却见这位大人正低头抿茶,也未出声,但神色间似有若无地多了一分淡笑和赞许。

显然!

李俊秀给陆府陆老太爷送上的这份厚礼,猜中了唐公的暗示!

——用实力证明,收下永宁王世子这个「门生」,绝对是有用。

暖阁内气氛凝滞如墨。

百馀名举子面面相觑,终是各自上前献礼。

衣袖翻动间,一件件寿礼被捧出,却再难激起半分波澜。

有人轻轻松松,呈上斑驳的诸子战国竹简,年代久远,竹片上的朱砂批注早已褪色,疑似先贤之作,令人惊叹;

有人展开前朝大名家的山水卷轴,水墨丹青,绽放出一片霞光;

更有寒门学子捧出一块祖传的松烟墨为贺礼,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颤,面色惭愧。

唐尚书半阖着眼帘,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

偶有珍品入眼,才略一抬眉;

但多数时候,那双眼始终如古井无波。

席间渐渐响起窸窣的汗滴声。

众位举子后背的衣衫已然浸透,却还要强撑着笑脸。

永宁王世子的那枚【青犀延寿丹】极品妖王文丹,仿佛化作无形枷锁,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最后,尚未献礼之人,已是所剩无几。

仅剩下少数寒门举子,实在是惭愧,贺礼拿不出手乾脆躲在众举子身后,默不作声。

「晚生江南道解元江行舟,恭祝陆老太爷松鹤长春!」

江行舟执礼如仪,清越嗓音破开凝滞空气。腰间玉佩随动作轻叩,竟在满室青光中荡开一圈月白涟漪。

陆鸣这时霍然起身,锦袍带起一阵香风,笑道:「曾祖父,这位江兄乃今科江南道解元!」

他眼中闪着微妙的光,「更是曾孙儿在江阴私塾时的同窗挚友。」

江南道解元?

陆鸣与他有同窗之谊?

陆老太爷原本有些萎靡的身子骨,突然挺直腰背,眼中精光闪烁——陆鸣这看似平常的介绍里,分明藏着三重机锋。

其一显其才,江南文脉甲天下,解元分量自非寻常;

其二彰其亲,陆家曾嫡孙当众称为「同窗挚友」,其中深意耐人寻味;其他几人虽是同窗,可没这待遇。

其三重其势,力压其他众举子!

「哦?

不知江小友,有何寿礼相赠送?」

陆老太爷见是曾孙挚友,银眉微挑,目光在江行舟空荡荡的袖笼间一扫,忽的抚掌笑侃道:「这满堂珠玉在前,你竟以空手来贺?」

江行舟耳尖微红,淡笑道:「寒门子弟,身无馀财。唯有腹中文章,略微拿得出手。

愿斗胆为老太爷,即席作贺寿诗词一篇。」

暖阁内骤然一静。

「好!好!好!」

老太爷连道三声好,枯瘦的手指将案几叩得咚咚作响:「在座百人,唯你一人敢亲自动笔,给老夫这位前老宰相写文其他人提都不敢提。」

席间顿时响起一片衣料摩擦声。

众举子或低头饮茶,或假装整理衣襟——脸上无比尴尬和涨红。

他们谁敢写?

且不说陆老太爷当年在位右宰相,批阅过多少进士及第卷寻常[出县]文章,根本不入眼。纵然[达府]文章,也顶多赞一句「不错」。

单是江解元在场,他那支笔——

整个陆府的「大雪文会」,就没人提及诗词文章仿佛被所有人忘记了这是一场文会一样。

「江兄,请!」

陆鸣突然轻咳一声。

众人这才惊觉,侍墨童子已捧着松烟墨,在案上铺上一卷极品宣纸,站在了江行舟身侧。

那墨锭上「吴郡陆氏」四个描金小字,在烛火下刺得人眼眶发疼。

江行舟略一斟酌,执笔凝神,羊毫在砚边轻蘸三转,心中考虑赠送哪一篇贺寿诗为好。

此篇虽是赠给陆老太爷,但却是给唐公的投名状!

自己能否顺利通过春闱会试,甚至高中会元,达成名载大周青史的「大三元及第」,全看唐公青睐!

朝野内外不知多少势力盯着春闱【会元】宝座!

有主考官唐公亲自保驾护航,方可安枕无忧!

此事,不能有丝毫差池!

况且,陆鸣是同窗挚友,此番必中进士。陆家若是再度崛起,日后也是自己在朝堂的盟友。

江行舟目光掠过端坐如松的唐尚书,又扫过满脸期待的陆鸣。

墨汁在宣纸上洇开第一点乌痕时,仿佛看见未来朝堂风云。

「就这篇吧!」

他提笔,在宣纸落笔——《龟虽寿·赠陆公》!

笔走龙蛇间,六个大字破空而出,竟将纸背都透出三分力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