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229章 党羽,权倾朝野!

大周文圣 第229章 党羽,权倾朝野!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7:52 来源:源1

第229章党羽,权倾朝野!

三日后。

张继熬得双眼通红,将一沓足有三寸厚的帐册恭敬呈到江行舟面前。

连日来,户部小吏们连夜核帐,御史台亦派人协同查证,终于理清了这份详实的帐目。

其中记录了近百名官员一从低品到中阶一在户部帐目上做的手脚,或挪用,或赊欠,不一而足。

「大人,这是近一年来的明细帐册,往年的还在继续核查。」

张继低声禀报。

江行舟靠在椅中,一页页翻看。

帐中所涉多为五六品的中下层官吏,虽属「小鱼小虾」,

但罪行确凿,取证容易,结案也快。

这些人官职不高,动起来不易惊动上层,正是试刀的好对象。

他随手取过朱笔,在几个名字上圈了点,如阎王点卯,落笔定生死。

「你带御史台的人,先查这几人。

敲山震虎,让朝野都看清楚—御史台这把刀,是锋利的。」

江行舟语气平静,

他此举,意在立威。

他要让朝野皆知,户部的帐,真的在查;

而贪墨之辈,也真的会办。

更要让所有官员一尤其是中下层一清醒意识到,

他们的把柄,正捏在他的手中。

「至于他们背后的人,或更深的牵连,暂且按下不表,留作日后敲打那些幕后高层的引子。

此案由你带队弹劾查办,功劳,也记在你们头上。」

「是!」

张继心头一热,肃然领命。

他迅速记下那几个被朱笔圈定的名字。

这一刻,他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御史中丞。此案一开,那些苦无晋升之阶的御史必将闻风而动,就连高阶御史也难免心动。

奉旨办案,皇命在身,何惧树敌?

「那—三品以上的大员呢?」

张继压低了声音,谨慎问道。

江行舟目光仍停留在帐册上,语气平淡却透着寒意:

「至于陆相丶亲王丶阁老这类人物—他们是『大鱼'。」

「帐目要查,而且要查得比谁都细。巨额亏空丶国库拆借丶巧立名目的挪用,一桩一件,证据搜罗齐全。」

「但,」他抬眼看向张继,目光如刃,「只查,不办。」

张继屏住呼吸,静待下文。

「这些核心帐证,由你我来掌握,秘而不宣。不追缴,不弹劾。」

「但要让他们知道一我知道。」

江行舟指尖轻点案面,一声声敲在寂静里。

「找个适当的时机,递几句话过去。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帐目在我这儿记着档。」

「不必点破,却要让他们夜半惊醒。」

「是!」

张继心领神会,背后却泛起一丝寒意。

面对那些盘踞高位的权贵,他难免心生怯意,不敢轻易去碰。

毕竟,不是一个两个三品官员!

而是朝野上下,数不清的高官。

「此举之意,不在撕破脸,而在握紧缰绳。」

江行舟语气转沉,

「让他们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对我们的人出手,也不敢在朝政大事上肆意阻挠。」

「手握利刃,引而不发,才迫人让步。」

「通天的窟窿可以暂时不补,但不能让他们以为,我们不能逼迫他们去补。」

「下官明白。」

张继郑重颔首。

这一招,握柄而不刺出,才是真正的上位之术。

烛火摇曳,映照着江行舟深邃的眉眼。

他心知肚明,清查户部陈年旧帐,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那些烂帐如同无底深渊,即便耗尽心力,能追回的银钱,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朝廷的难题。

陛下真正的期许,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那第二条旨意一「革新弊政,广开财源」!

国库空虚,边疆战事吃紧!

朝廷需要的是活水,是能够支撑帝国运转的新血。

「盐税丶铁税丶漕运—」

江行舟指尖轻叩桌面,低声沉吟。

这才是天下最丰腴的财源命脉,必须从各方势力的盘踞中夺回,真正收归国库!

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般闪过脑海,江行舟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或许,正可借这次查帐的东风。

让御史台以帐目不清为由,果断拿下大周十道关键位置上的地方官,诸如漕运史,人为制造出权力的空缺。

由此引发吏部调动,地方官场洗牌,正是他安插亲信丶培植羽翼的绝佳良机。

将可靠之人布控于各地的财政丶监察丶税赋要害之位,将三大税赋收归朝廷国库。

如此一来,户部帐目这把「钝刀」,便有了双重锋芒:

明面上,它威慑旧党,切割腐肉;

暗地里,它却能无中生有,为一个崭新的丶忠于陛下的财政派系,铺平道路。

最终,解决大周朝廷,眼下的财政困局。

户部尚书府邸,庭院。

杨思之独立亭中,眉宇深锁,满面愁容。

他这位户部正堂,如今已被彻底架空。

手下除了右侍郎赵温尚在勉力支撑,其馀中低层官吏,要麽被「请」入库房,日夜不停地清查帐目;

要麽便簇拥在左侍郎江行舟左右,趋奉迎合,唯恐落后。

再无人来向他禀报政务,呈递文书。

户部这群人,个个都是人精。

谁都看得明白:陛下钦点江行舟整顿户部,实则是已不再信他这户部尚书杨思之。

一道查帐圣旨,便让那位左侍郎名正言顺地,执掌了户部实权。一只是因为江行舟的资历尚浅,无法一步到位,直接晋升户部尚书而已。

「挡不住了—彻底挡不住了。」

杨思之闭上双眼,一声长叹。

江行舟此番查帐的手段,堪称老辣。

明为奉旨清帐,实则藉机攥住了满朝官员的短处。可他偏偏引而不发,只以威势迫人低头一—这等操弄权术的火候,竟已臻至化境。

这本该是历经风浪的朝堂老手,方能熟稔的秘技。

谁知那江行舟年纪轻轻,竟已无师自通,运用得滴水不漏。

户部这本烂帐,朝中谁人不知?

可历任尚书,有谁敢真正去碰?

真要彻查到底,只怕帐未清丶人先亡。

即便在他任上,这位名义上的户部之主,又何尝不是处处受制?

亲王公主丶阁部重臣,哪个不能随意开口向户部「拆借」几万银两?

说是暂借,实则肉包子打狗,何曾见还?

可江行舟不同。

他是大周开国以来唯一的「六元及第」,文脉之盛,千年一人。

谁都看得出,他迟早要越过中书令陈少卿,成为真正的朝堂之首。

这样的锋芒,谁敢试其利刃?

今岁科举,一万举子应试,十道解元皆被他一人斩落马下。

如今更是圣心独眷,破格提拔。

天子目光所及,无不是他的护身符。

这般人物,谁敢动他?

谁又动得了他?

「或许—是时候上书乞骸骨了,告老还乡了。」

户部尚书杨思之望着枯叶飘零,摇头走向书房,喃喃自语。

他心中,是千般不甘,万般不舍。

为了这个户部尚书的位子,他耗费了多少心血,熬白了多少青丝,又排挤丶打压了多少昔日的同僚与对手?

尚书省六部,以吏部为尊,户部位列其次,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命脉。

地位仅在三位内阁宰相之下,若论这大周圣朝的权力序列,包括皇室丶宗亲与三公三孤等尊荣虚衔,他杨思之怎麽也能排进前三十位。

数十载沉浮,方得今日之显赫,何等不易!

可即便如此显赫,

在江行舟的面前,他似乎也只能沦为一块垫脚石,一条注定要被踢开的拦路石。

这位横空出世的「六元及第」,其锋芒所向,分明是要直指百官之首的中书令陈少卿。

只有中书令陈少卿丶门下令郭正丶尚书令魏泯,才有资格和其一战。

其馀人,不配!

「可若待火势燎原,烧到自己身上。再想抽身,只怕为时已晚。」

他虽未大肆贪墨,可那些流水般的银子,多少是经他之手批出去的?

这其中的糊涂帐,又怎能说得清?

户部尚书杨思之来到书房案前,提笔写了一份告老书,准备早朝时上奏。

至于批不批,就看陛下的意思了。

花白头发的杨府老管家,捧着他亲手写就的告老奏疏,双手微颤,老泪纵横。

「老爷—您当真要走到这一步?」

户部尚书杨思之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陛下未必会准。

眼下,户部还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再撑几个月。」

「功劳,是江行舟的。」

「而这之前所有的烂帐,天大的黑锅—终究得由我来背。」

老管家不解:「既然如此,老爷为何还要,上书乞骸骨?」

杨思之深吸一口气,目光晦暗不明。

「递上这份告老书,是表明姿态,也是自保。」

「至少能让陛下和江行舟明白,我这户部尚书杨思之—已无意挡路。」

「他日清算的棒子落下时,或许看在我今日识趣的份上,能打得轻一些,罚得缓几分他语气陡然一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若此时还恋栈不去,看不清这朝堂风向—那下场,便不是告老还乡这般体面了。」

「只怕会如那些跋扈的诸侯王一般,被逐个收拾—届时,怕是求一个善终,都成奢望。」

皇宫,金銮殿。

晨曦微透,映照着肃穆的朝堂。

女帝武明月端坐于龙椅之上,垂旒轻晃,目光沉静地扫过殿下群臣。

百官依序启奏,却大多显得心不在焉。

如今朝野上下,谁不知真正的风眼在户部?

自江行舟奉旨清查帐目以来,整个户部如同悬着一柄未落的剑。

各部衙门等着钱粮拨付,诸多政务皆因银钱停滞而搁浅,这朝会自然也显得格外沉寂。

女帝将众大臣们的神色尽收眼底,终于开口,声音清越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江卿,户部帐目,清查得如何了?」

一直静立如松的江行舟闻声出列,手持玉笏,躬身禀报:「陛下,臣已初步理清。大周十道及各府之中,共有百馀地方官员,帐目混浊,涉嫌贪墨渎职。

涉及江南丶中原丶巴蜀等道漕运丶盐铁丶监察丶税务诸官。」

他呈上一本厚厚的奏疏,「详细罪证均已罗列于此,请陛下圣裁。」

近侍南宫婉儿将奏疏恭敬地置于御案。

出乎所有人意料,女帝竟未翻阅,径直道:「便依卿所奏。吏部丶刑部丶御史台,即日起协同户部,严查涉案官员,依律惩处。」

旨意一下,满朝皆惊。

众臣暗中交换着眼神,心中波澜骤起一江行舟此番竟未动京官,只斩地方官:

他们眼下,暂时无碍。

而陛下更是问也不问,全然信任。

大周各地方,这百馀个五六品的实缺,顷刻易主。

众大臣们不由脊背生寒。

这些地方要职,多是朝中各派系安插的根基,如今被连根拔起,无异于断其手足。

众人不约而同望向三位内阁宰相。

中书令陈少卿闭目不语,如老僧入定;

门下侍中郭正垂眸观心,似与己无关;

尚书令魏泯更是昏昏欲睡,神游天外。

这一刻,户部尚书杨思之面如死灰,心彻底沉了下去。

他执掌户部十馀年,岂会不懂?

帝心如铁!

这是要开斩了..阻挡户部左侍郎江行舟,为朝廷国库开源,必死!

江行舟的权利已经越过了户部,开始染指大周十道各地方。

「臣,户部尚书杨思之,上奏!」

他蓦然出列,声音乾涩,「恳请乞骸骨,归老林泉!」

殿上微微骚动,旋即平复。

众臣皆知惯例,杨尚书年未至花甲,陛下多半会挽留一除非,圣心早已厌弃。

南宫婉儿将奏疏呈至御前。

户部尚书杨思之忍不住抬头,心中依然带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却见女帝执朱笔,毫未迟疑,挥毫落墨。

在奏疏上,批一个朱红的「准」字,刺目如血。

「准奏!」

太监王德全那独特的尖亮嗓音在金銮殿中回荡,清晰得刺耳。

「嗡一」的一声,杨思之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眼前猛地一黑,身形不受控制地一个踉跄,险些瘫软在地。

他勉强稳住,脸上已是煞白如纸,不见半分血色,连嘴唇都在微微颤抖。

这—这是连「三奏三辞」的表面功夫—都不屑于做了吗?

陛下!

竟如此迫不及待?!

一股巨大的屈辱和彻底的冰寒瞬间淹没了他。

数十年的宦海沉浮,谨小慎微,最终竟连个体面的台阶都无法得到。

这一声「准奏」,如同冰冷的刀锋,乾净利落地切断了他,与大周朝廷这座权力中枢的最后一丝联系。

「臣—谢陛下隆恩!」

户部尚书杨思之几乎是凭藉着残存的最后一点本能,重重叩拜下去,声音乾涩沙哑,

带着难以掩饰的颤音。

随后,他伸出微颤的双手,极其缓慢地,先摘下了象徵二品大员身份的乌纱官帽,又解下了腰间标志着户部尚书的银鱼袋。

动作间,充满了迟暮英雄被迫卸甲的悲凉。

在满朝文武神色各异一有同情,有嘲讽,有免死狐悲,更多是凝重。

在他们的注视下,这位片刻前还是户部正堂的杨思之,佝偻着背,一步一步,瞒跚地退出了这座他战斗半生丶也曾叱咤风云的金銮大殿。

那背影,写满了无尽的萧索与落寞。

一直如同泥塑菩萨般闭目养神的内阁副宰丶尚书令魏泯,此刻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那张平日里总是波澜不惊丶甚至带着几分昏聩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容,眉头紧紧锁起。

女帝此举,决绝得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这已不仅仅是支持江行舟查帐,分明是在以雷霆之势,为这位「六元及第」的宠臣扫清一切障碍,哪怕是一位实权尚书,亦能弃如敝履。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朝堂的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尚书令魏泯的心中,瞬间转过了无数念头。户部尚书告老隐退,下一步,他这尚书令又当如何自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