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125章 鸣州《枫桥夜泊》!苏州士子齐

大周文圣 第125章 鸣州《枫桥夜泊》!苏州士子齐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2 01:36: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25章鸣州《枫桥夜泊》!苏州士子齐声哭!

暮色渐沉,金陵客栈内灯火通明。

忽闻门外马蹄声止,几名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踏阶而入,腰间玉佩相击,清音泠泠。

为首之人朝客栈内江州众秀才,拱手一礼,姿态恭谨却不失世家气度,递上一封烫金拜帖,道:

「江州诸位兄台安好!」

「今秋闱将至,江南十府英才齐聚金陵。我金陵十二家特于秦淮河畔设宴,邀诸君共赴诗会,以文会友。」

「还请江行舟兄丶沈织云兄丶韩玉圭兄丶曹安兄丶李云霄兄……等!」

他一一念过名帖,嗓音清朗,笑意温润,「诸位皆江州翘楚,还望拨冗莅临,共襄盛举。」

谢云渺长身而立,袖间暗香浮动,手中金帖在灯下熠熠生辉,映得满堂生色。

待他们走后。

客栈内烛影摇红,茶香袅袅未散。

韩玉圭把玩着手中金帖,忽而轻笑:「早闻金陵十二家子弟眼高于顶,视外府文士如草芥,更把持金陵文坛多年.今日一见,倒是谦和有礼,与传闻大相径庭。」

「正是!」

曹安抚掌附和,「那位谢公子言谈温雅,毫无倨傲之态。看来市井流言,终究不可尽信。」

「去否?」

韩玉圭挑眉环视众人。

陆鸣朗声一笑,振袖而起:「岂能不去?我江州儿郎若畏首畏尾,倒叫江南九府才子以为我等怯场!」

众人目光俱落向窗畔——江行舟正负手而立,望着不远处秦淮河上渐起的灯火。

「去!」

江行舟笑了笑,转身衣袂一扬,案上烛火「噼啪」炸开一朵灯花。

——文名如灯,越亮越旺!

文名越高,那麽随便一篇文章便能轻松出县丶达府。

那些大儒丶文宗随手一篇文章,都会引来无数文人争相阅读,几乎篇篇都能出县以上。

诗词文章的档次越高,其转化为文术之后的战斗威力,自然也是越强!

而诗会丶书刊,皆是扬文名的最佳之地!

暮色初临,秦淮河上金波潋滟。

江行舟与江州众秀才踏着青石来到码头,但见一艘朱漆画舫横亘河心,三重飞檐上琉璃灯盏如星子垂落,照得水面浮光跃金。

谢家小厮早已在岸边相候,见众人持金帖而来,当即躬身引路:「诸位相公请随小的登船。」

画舫之上,丝竹声隐隐透出雕花窗棂。夜风拂过雕窗,带来阵阵荷香。

王谢子弟锦衣玉带,穿行于宾客之间。

小厮们正执壶为姑苏才子斟酒。

谢云渺忽见江州众人登船,当即搁下杯盏,广袖一展笑道:「江州诸位兄台,有失远迎!」

招呼众人上船。

「江兄!」

却听,一声清唤穿破画舫内的丝竹声。

但见江南十府的秀才们,不少人纷纷离席而起,衣袂摩挲间,佩玉叮咚作响。

苏州府秀才案首唐燕青,手持一柄泥金摺扇,广袖随风轻荡,含笑作揖:「自太湖一别,江兄风采更胜往昔。」

「唐兄谬赞,多日不见。今日我们以诗会友!」

江行舟拱手还礼,眉宇间英气不减。

众人相视一笑,各自入席。

不多时,

画舫内,

金陵十二家的公子们端坐主位,玉冠博带。

苏州才子们轻摇摺扇,谈吐风雅。

杭州俊杰执卷沉吟,一派儒雅。

秦淮河上灯火如昼,常州丶扬州丶江宁丶绍兴丶嘉兴.等十府顶尖秀才齐聚一堂,俨然江南文坛亦庄盛会。

画舫内,十府三百馀名顶尖秀才济济一堂。沉香案几上,青瓷茶盏映着烛光;锦绣坐席间,玉佩金冠交相辉映。

这条画舫附近,沿河还有十二座画舫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

河风拂过,将画舫内的诗声酒令,散作满城风雅。

秦淮河畔的明月楼上,众多文人们,未受邀请无法登画舫,只能凭栏远眺,酒旗招展。

清茗轩中,茶客们摩肩接踵,指着议论纷纷。

文庙长街更是无比热闹,人潮拥挤。

整座金陵城皆知,今夜【金陵十二家】诗会,江南一城十府英才尽聚于此,六月《江南》书刊,十篇连载的江州第一才子江行舟也到场。

文庙长街人潮如涌,争睹这场罕见的文坛诗会。

画舫一角,几个锦袍秀才交头接耳。

其中一人压低声音道:「诸位可曾听闻小道消息?那江行舟的十篇达府之作,非他亲笔所作.」他左右张望,以扇掩口,「据说是勋贵们重金聘请的幕僚代笔捉刀!」

「我也觉得如此!」

旁边瘦削秀才,立即附和,添油加醋,「这世间,怎麽可能有人以秀才之身,连续十篇达府文章!

而且还是横跨诗赋十种文体?这绝非一人之力可为!

便是当朝大学士,也难有这般造诣若是幕后有众多举人进士操刀,倒是可以解释了!」

议论声如涟漪扩散,引得周围宾客纷纷侧目。

「胡扯!」

一声清喝骤然响起。

唐燕青「啪」地合拢泥金扇,云锦衣袖在灯下泛着冷光。

「太湖之战,我亲眼见证江兄即兴赋就《仆射塞下曲》,当众射杀妖王敖戾座下一头龟妖大将。」

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江兄这般惊艳的才情,岂是宵小之辈可以诋毁?」

画舫内霎时寂静,只余河风轻叩雕窗。

舫内灯火摇曳,那质疑者冷笑一声,手中青瓷酒盏重重顿在案上:

「唐兄此言差矣!江州薛太守丶周山长皆视其如子侄。

大周勋贵们要齐心捧起一个『江南大才子',提前备下十首丶八首达府诗词,岂非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脸色皆变。

有人暗暗点头,有人皱眉沉思。

「.」

唐燕青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手中摺扇「啪」地合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哪怕他亲眼所见,无锡城头那一幕——江行舟临阵赋诗,箭矢破空诛妖的英姿。

可眼下.怀疑者众。

这确实不好反驳。

谁又能证明,这不是勋贵集提前准备好的诗词?

「荒谬!」

唐燕青无奈,心头愤然。

袖袍一振,环视众人,声音渐冷:「某些人自己惯用捉刀伎俩,毕生未曾见过惊才绝艳之辈,便以为天下惊艳文人尽皆如此,四处散布谣言此乃小人作为。」

话到此处戛然而止,却比说完更显锋芒。

众人沉默不语,畏惧苏州秀才案首唐燕青的威望,那名质疑者更是面红耳燥,却不敢再多言争辩。

秦淮画舫。

谢云渺广袖一振,玉冠映着满堂烛火,朝着画舫数百名文士,朗声道:「诸君静听!今日这[金陵十二家]诗会,实乃三载以来难逢的盛事。」

他环视满座青衫,声音清越如磬:

「此番诗会由我王谢两家主理,当场命题,即兴成诗。

特邀金陵名士顾雍先生执掌裁判——

以诗词文章档次论高下!

凡[出县]和[叩镇]相比,立判[出县]胜出;若同档相争,则由顾公定夺!」

往昔金陵十二家诗会,都是本家弟子参加,仅邀三五外人点缀,相互捧场文名。

今日这般大阵仗,汇聚江南十府的数百位俊彦,实属罕见。

画舫外,秦淮河上万千灯火为之一黯,似在俯首恭听这场盛大诗会。

这个提议,顿时遭到反对。

「且慢!」

一声清喝如裂帛,

唐燕青振袖而起。

他玉冠微斜,眼中锋芒毕露:「今日既然江南道十府英才毕至,为公平起见,岂能独由王谢两家定题?

皆由王谢两家出题,难免遭众人诟病,甚至有私下提前串通题目的嫌疑!」

满座寂然,唯有河风穿廊而过。

「依在下之见——」

唐燕青摺扇轻叩案几,声若金玉相击,「当由十府才子,各出一题,即兴赋诗。如此,谁也无法作弊,方显公道!」

话音未落,席间已起波澜。

「妙哉!正该如此!」

杭州白衫士子拍案而起,大笑道:「纵有通天手段,谁能买通我江南道十府学子?」

「正该如此!」

「十府才子各出一题,那便没问题了!总不能把我们所有十府秀才都买通了吧!」

扬州众秀才齐声应和。

他们赴此诗会,正是为自己扬名之时。担心有暗人通曲款,提前备好诗词,用小伎俩给他们下绊子,打压他们的文名。

一时间,画舫内,声浪如潮。

十府才子纷纷击节称善,连檐角宫灯都为之震颤。

王谢子弟面面相觑。

王谢二人目光一触,眼底皆闪过一丝隐晦的无奈。

——诗会人多就是这样不好,常常会脱离他们的掌控。

然而,裁判顾雍却微微颔首。

王墨青丶谢栖鹤丶陆靖岳,等金陵城才子亦随之点头。

他们心知肚明,今日这场文会,本就是为江行舟而设!

十府共出诗题,难度陡增。连他们都无从准备,更别提江行舟,这更能逼江行舟自乱阵脚。

将勋贵集团在幕后捉刀一事揭露出来,证明江行舟根本没有临场即兴作诗的实力。

谢云渺目光一闪,朗声道:

「好!」

「那便依诸位之意——」

「江南道,一城十府,各出一题!」

话音一落,画舫满座皆寂。

江南书社。

举人杨羡鱼袍袖翻飞,步履急促地闯入江南书社,额间汗珠未拭,便已急声道:「大人,出大事了!」

老翰林周敦实正执笔批阅,闻言眉头一皱,笔锋微顿,墨迹在宣纸上晕开一道浅痕。

他抬首,沉声道:「羡鱼,你也是年近四五十,知天命的人了,何事如此毛躁?」

——这金陵城,乃江南首善之地,有刺史坐镇,十万州兵戍守,能有何等祸事?

杨羡鱼深吸一口气,连忙道:「大人,『金陵十二家』诗会,正在秦淮画舫之上举办——当众命题,即席赋诗!」

周敦实执笔的手微微一顿,眼皮都懒得抬:「不过是些年青后生,秀才郎的闹热罢了,有何稀奇?!」

——金陵十二家,秀才举人诗会?

在他这等翰林清贵眼中,不过是小儿嬉戏!一场诗会举办下来,也就二三篇出县文章,多半连[达府]都没有。

杨羡鱼急得直跺脚:「大人.这次诗会邀请了江行舟,定然是要当场作诗啊!」

「啪!」

紫毫笔重重拍在砚台上,墨汁四溅。

「这等要事怎不早说!」

周敦实将墨笔掷下,霍然起身,大袍都来不及整,火急火燎的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冲。

布鞋踏过青石阶,惊起檐下栖雀。

其他秀才丶举人作诗,他一笑了之;

江行舟作诗,他不能不去一观!

寒门秀才,十篇达府!

他这辈子也就遇见这麽一位,心中一直好奇和疑惑,江行舟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甚至,「幕后捉刀」,诸如此种念头,也曾在心头一闪而过。

不亲眼看到江行舟作诗,他不会死心。

江南书社离秦淮河畔不远。

此刻,秦淮河畔早已水泄不通。待翰林学士周敦实赶到,已是人山人海围聚,根本挤不进去。

周敦实踮脚张望,只见画舫上青衫浮动,岸上人头攒动如浪。

老翰林急得直扯胡须,忽闻楼上有人唤道:

「周老!快请上楼一观!」

抬头望去,却是几位进士在明月楼,包了一间视野开阔的雅间,在临窗处拱手相邀。

老翰林二话不说,三步并作两步登上楼去。

明月楼,居高临下,将秦淮风光尽收眼底,画舫上的一举一动皆在眼前。

周敦实刚踏入临街厢房,几位进士已恭敬让出主位。

「周老大人,您来得正好!」

「今日这场诗会,这场诗会轰动金陵啊!

若非您总编的《江南雅集》,刊载了江行舟的十篇达府文章!

我等也不知,江州府竟然出了一位如此惊艳的奇才!?」

放在往昔,他们这些进士对这场[金陵十二家]诗会也未必在意。

可是《江南》六月书刊,十篇[达府]连载,早已经惊动了全城。

他们也难免上了心,听闻这场诗会,便早早在明月楼包下了一间雅间。

「莫说你等,老夫何尝不是好奇?!」

周敦实一笑,拂袖落座。

他们目光如炬地望向画舫,只见众多青衫才俊,一时也分辨不出,哪位才是江行舟。

他们话未说完,忽闻画舫上,一口钟磬清鸣——「铛~铛~!」

【金陵十二家】诗会,开始了。

唐燕青见王谢两家退让,由一城十府各出一题,立刻当仁不让站了出来道。

「好!那便由我苏州府先来出第一题吧!.我来代表苏州府秀才出此题?苏州府的诸兄,可有异议!」

唐燕青一步踏出,袍角无风自动。

「哗——」

满场目光如潮水般聚来。

「唐兄乃我苏州府秀才案首,自该唐兄出题!」

苏州府的十多名秀才们纷纷拱手说道,毫无异议。

谁让唐燕青是苏州府本届的秀才案首,在苏州府的声望极高——秀才案首出题,谁敢置喙?

唐燕青若无资格,苏州府的其他秀才就更没有资格了。

画舫中央,唐燕青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

「诸兄,听好了!」

「我这第一题——」

「自大唐圣朝以来,我苏州府最富有盛文名之地,排序第一,便是寒山寺!

但凡有文人墨客路过苏州,必拜访寒山寺,于碑坊之间留下一篇墨宝!历代以来,碑林如阵,诗赋成渊!

累计至今,寒山寺刻在碑林的文章,已经有数百篇。

今日诗会第一题——便以《寒山寺》为题,写一首诗词赋文章,不限题材!」

唐燕青负手而立,眼中锋芒一闪,嘴角噙笑道:

「限时一炷香!

香尽停笔!

诸兄,请吧——!」

说着,他挥笔泼墨写诗。

画舫小厮,立刻在香炉内,点燃了一柱檀香。

「唰!」

十数名苏州才子顿时含笑,同时挥笔落墨,宣纸翻飞如雪。

——寒山寺题目,苏州秀才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提笔,如挥刀斩熟瓜!

「《夜游寒山寺·秋锺》——」

「《忆寒山》——」

「《寒山寺钟鸣》——」

诗题纷纷报出,竟如军阵擂鼓,一声接一声,气势逼人!

此题目一出,顿时,秦淮河众多画舫丶河畔观望的人群,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不愧是苏州府秀才案首唐燕青,出题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这道题,分明就是**裸的阳谋!

因为这是一道公开试题,

寒山寺太有名,太多文士曾经提诗作词。

甚至连今日秦淮河畔在场的秀才丶举人丶进士,估计有不少人都曾经去寒山寺题诗作词——但是有资格刻成石碑,将文章留在寒山寺内碑林的,却寥寥无几。

所以,就算提前准备诗词文章,也占不了什麽便宜。

谁能比苏州府文士,写寒山寺写的更多?!

这就是唐燕青的阳谋——

想要在此题目下一鸣惊人,必须是才华横溢!

金陵谢氏,谢栖鹤提笔蘸墨,眸光微动。

「唐兄好算计!

此题无捷径,唯有真才!」

——寒山寺千年诗碑林立,历代文人墨客皆曾留笔,今日再题,岂能寻常?

数百篇珠玉在前,如何能写出新意?

若落笔平庸,岂非自取其辱?

很快,谢栖鹤写出一篇短诗《梦忆寒山寺》!

苏州众秀才们提笔如刀,墨落如雨,一个个面上笑意张扬。

「我等自幼游寺,诗稿早已堆满书箱,今日赋诗,不过是信手拈来!来一篇《寒山寺怀古》!」

「我写完一篇,请诸位过目!

《重游寒山寺》——

碑林尽是前人句,

我自拈花笑点头!」

诗声此起彼伏,转眼间已堆出十馀篇新作。

举人顾雍,身为诗会裁判,端坐在画舫的上席。

一柱檀香在香火中袅袅升起,一炷香为一刻钟。这个时间,足够多数文人写一篇短诗了。

小片刻后,香燃过半,诗卷如雪。

众人所着文章,皆递交他来判档次。

他快阅览众文士们递上来的诗词文章,指尖翻飞,朱批如电——

「《夜游寒山寺·秋锺》——闻乡!」

「《忆寒山》——无品!」

「《寒山寺钟鸣》——叩镇!」

「《梦忆寒山》『一枕松风惊梦后,

寒山寺外月初残。』——[出县]!谢栖鹤!好,好诗!」

顾雍判了百份诗词,终于见到一篇出县,猛然直腰,拍案叫好。

燃香渐尽!

在数百份诗词文章之中,他竟然判了五篇[出县]。

「不错!

往年的【金陵十二家】诗会,一场能出三篇『出县』之作,便已是极限。可今日这诗会第一题,竟一口气涌现五篇!!

江南道一城十府,果然是文脉昌荣,才俊辈出!」

顾雍眼中精光闪烁,难掩赞叹之色。

不过,让他疑惑不解的是,江州府的诸秀才们竟然无人递交诗词文章,一篇都没有。

江行舟没有动笔。

而江州府的十多名秀才们,韩玉圭丶沈织云丶曹安丶陆鸣.他们也没有一个人动笔落墨。

他们经历过太多,经验极其丰富——但凡有江行舟在的场合,除了科举外,他们是绝不愿意动笔,以免自取其辱。

谢栖鹤负手轻笑,斜睨江行舟,笑问:

「咦?江兄,为何你们江州府秀才皆迟迟不动笔,莫非被这文气所慑?」他抬手指向香案,「香已燃至拇指长短,江州才子莫非要全军覆没?」

江行舟抬眸,眼底笑意浅淡,却如寒潭映月,清冷而深邃。

他指尖轻点桌案,声音不疾不徐:

「诸位请先。」

稍顿,又补一句:

「江某,最后写。」

——他太清楚,一旦自己落笔,此诗便再无他人可写。

画舫内,满座倏静。

众秀才或撇嘴,或冷笑,皆道此人狂妄至极。

暮色四合,秦淮河面碎金浮动,两岸灯火倒映水中,恍若星河倾泻。

河畔人潮如堵,却寂然无声。

千百双眼睛凝望着画舫,连呼吸都放得极轻,都在望着画舫,生怕惊扰了那一支悬而未落的笔。

「不知江公子,究竟.能写出何等诗作?」

众人心中暗问,目光灼灼如炬。

「纵是写一篇『出县』之作也好,至少不负江州才子之名。怕只怕.只怕他连这最低的期许都.达不到!」

河风忽起,吹皱一池灯影。

那画舫上的身影终于动了——

画舫中央,香已残尽,剩馀少许星火。

江行舟眸光微垂,扫过那缕将熄的香火,忽而抬首——眼底寒芒乍现,如剑出鞘!

韩玉圭丶曹安丶陆鸣等江州府众秀才们,见江行舟要动笔,立刻围聚观看。

江行舟执笔而起,雪白宣纸在案上铺展,墨未落,而文气已凛然逼人!

笔锋骤动,才气灌注!

两个瞬息——

一篇七绝诗已成!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一笔,锋芒毕露!

「铮——!」

宣纸骤然炸响,如剑鸣清越,霎时华光迸射,画舫厅内,满室生辉!

诗成,即——鸣州!

江行舟伫立画舫,负手而立,忽而朗声吟道:

「[月落]——」

二字如金石坠地,声震秦淮!

霎时间——

金陵城上空的云霭骤然散开,一弯残月自西天垂落,清冷月华如天河倾泻,直贯画舫。

整条秦淮河为之一静,粼粼波光化作万千碎玉,画舫四周升腾起朦胧月雾,恍若谪仙临世。

那道银辉如练,自九天垂落,刹那间将整座画舫浸染成霜雪之色。

江行舟立于船头,衣袂翻飞,发丝间亦流淌着清冷的光。

那月光不似凡尘所有,倒像是自千年诗卷中倾泻而出,带着亘古的苍凉与孤绝。

河面波光凝滞,水纹如被冰封,竟映不出倒影,唯有月华如纱,无声铺展。

「这」

「这是.何等异像?」

秦淮两岸,金陵城的无数百姓丶文士们纷纷骇然仰首,只见——那月光愈来愈盛,渐渐化作实质般的流银!

在江行舟周身盘旋丶凝聚——从天而降的恐怖才气,灌满衣袍。

而后,一字一句,随他唇齿间吐露,竟在虚空中显化而出!

「[乌啼]——」

二字甫出,天象骤变!

月华如刃,劈开夜幕。

数道黑影,自云端俯冲而下,竟是一群寒鸦妖将振翅,铁羽割裂长空!

「呱——!」

嘶哑的啼鸣,炸响的刹那,整条秦淮河的水面竟凝结出细密冰纹。

秦淮画舫,两岸观者如坠冰窟,有人惊觉手中酒盏已覆满白霜——

《左传》有载:「鸦鸣为凶,亡者先兆。」

此乃不祥之亡鸟,正以墨色身影在月轮前盘旋,组成一副诡谲的图腾,恍若幽冥使者挥毫写下的讣告!

「[霜满天]——」

三字落地,天地噤声。

刹那间——

金陵城上空的月华骤然冻结,化作亿万霜晶,簌簌而落。

那霜不是凡间雪色,

而是透着森森文气,

每一片寒霜冰片,都映着古老篆文,在坠落中发出金玉相击的清响。

整座金陵城池开始褪色。

秦淮河面在霜中凝出数寸薄冰,画舫雕栏绽开霜花。

两岸灯火次第熄灭,唯有霜纹在砖瓦间蔓延,将金陵城拓印成一张苍白的碑帖。

最骇人的是——

那些霜痕竟在金陵城的城墙上自行游走,渐渐爬满了金陵城墙,竟拼成《诗经》残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江枫渔火]——」

四字一出!

天穹骤然裂开一道长河虚影,如一道泼墨,横贯金陵。

河面枫叶萧萧,每一片都浸着血色,飘落竟如火焰一般灼出焦痕——

「哗啦!」

江水忽分,一叶乌篷,从长河虚影中破浪而出。

船头老渔翁佝偻如弓,手中一盏渔火,却似摘星而来,那点青焰不过豆大,却照得漫天霜晶滋滋蒸腾!

最摄人心魄的是——

老者蓑衣下翻涌的竟不是江水,而是凝成实质的兵戈煞气,跨越千年时空的岁月之河。

岁月之河,漂浮着「战国箭镞丶唐末陌刀丶大汉断戟」.万千凶兵在浪中沉浮,将渔火映成修罗血灯!

「[对愁眠]——」

二字吐露,万籁俱寂。

一股恐怖的愁意,顷刻间笼罩金陵城。

众人茫然,神魂震荡,万千种愁绪难以言述,犹如离魂一般怔怔出神!

「[姑苏城外寒山寺]——」

七字真言,如锺破晓!

那长河虚影骤然凝实,浪涛中一座巍巍古寺拔地而起,青砖黛瓦染着千年香火在历史长河的浪涛中巍然不动。

寺门「吱呀」洞开,一道昏黄烛光漫过江面。光照之处,霜纹退散成《金刚经》梵文,煞气凶兵熔作护法金刚像。

「[夜半钟声——到客船]」

「咚——!」

一声钟鸣裂空而来,如远古神祇的叹息,震得历史长河泛起粼粼波光。

寒山寺的千年铜钟无人自撞,声浪化作一圈圈金色梵文,在时空中荡开涟漪。

那梵文所过之处,山河震颤,文气翻涌,似要唤醒沉睡的六朝旧梦。

而就在这钟声馀韵未散之际——

「吱——呀——」

一艘乌篷客船穿透时光迷雾,无声无息地泊在岁月长河的尽头。船身斑驳,青苔蔓生,每一道木纹都镌刻着千年风霜。

船头立着一名清隽冷峻的少年文士。

朱砂点眉,霜染鬓角。

文剑悬腰,衣袂猎猎。

他就这般踏着亘古的钟声,乘舟而来!

仿佛从《文心雕龙》的残页中走出,又似自《世说新语》的墨痕里凝形。

长河彼岸,钟声未歇。

而他的眼眸,已映出整个盛唐丶强汉的月光。

船身斑驳,似历经千年风霜,终于抵达了彼岸。

「这」

「这这怎麽可能?!」

「那长河客船的虚影.是江行舟?!」

秦淮河畔,画舫内外,人群骚动。

无数百姓们目瞪口呆,众文人雅士更是面色煞白,眼中满是惊骇与茫然。

「分明是六月酷暑,怎会突降寒秋才有的寒霜?这.!」

「快看那天上!那几道黑影竟是才气所化的飞禽妖将?!」

「天呐!这漫天霜气.引发了《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天地异象!何等惊人的诗意,竟能引动文气共鸣至此!」

「我方才仿佛被卷入岁月长河,眼前尽是一场场刀光剑影.回过神来,竟已冷汗涔涔!」

「咚!」

「咚!」

「咚!」

「咚!」

「咚——!」

五声钟鸣,如惊雷炸响,震彻金陵!

诗成,鸣州——!

刹那间,整座金陵城为之沸腾——

秦淮河的粼粼波光中,

画舫的琉璃灯影里,

文庙的朱红廊柱间,

贡院的青石阶前,古城墙的斑驳砖缝内.无数璀璨才气喷薄而出!

这浩荡文气如天河倒悬,月华映照秦淮画舫。顷刻间灌满金陵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寸砖瓦。

六朝烟雨似乎为之凝滞,天地间唯余文庙钟声回荡——

良久未息!

秦淮画舫上,烛影摇红。

江行舟手中墨笔未搁,案前宣纸,已自生光华——

那页《枫桥夜泊》在众目睽睽之下,迅速褪去凡纸之形!

纸页簌簌震颤,如金戈铁马铮鸣。

墨迹流转间,凝成片片银钩铁画,字字浮空三寸,绽放出刺目文光。

整张宣纸化作琉璃金玉之质,在案几上铮然作响,似要破空而去!

「这是.【鸣州】首本!」

满船文人骇然失色。

鸣州文宝,现世金陵!

明月楼上,雅间内檀香袅袅。

「诗成,鸣州——!」

翰林学士周敦实豁然惊起身,神情难以置信。

「[月落丶乌蹄丶霜满天,江枫丶渔火丶对愁眠!

姑苏丶城外丶寒山寺,夜半丶钟声丶到客船!]」

老学士声音颤抖,一字一顿地吟诵着。

「妙啊!『对愁眠'三字,道尽人间清愁!」

他看在在座的众进士们,「这『夜半钟声到客船'——扫尽烟火气,洗尽铅华,不染纤尘,实乃天籁之音!」

「仅此一篇,压倒《寒山寺》碑林三百篇!」

「仅此一篇.天下再无文章,能题《寒山寺》!」

翰林学士周敦实不由老泪纵横,有些踉跄。

窗外月光如水,映得他须发皆白。

「好!好孩子!老夫在翰林院蹉跎数十载,也仅仅作出一篇鸣州而已!」

他突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哽咽。

明月楼的雅间内,在座的五六位进士神色皆是剧变,面面相觑,眼中尽是惊骇与茫然。

「这……不可能!」

有人猛地站起,袖袍带翻茶盏,却浑然不觉。

「作弊?幕后捉刀?绝无可能!

纵然请翰林丶大儒出手,也未人有能超越此篇!

这等诗才,天下几人能有?」

「可偏偏——江行舟不过一介秀才,怎会写出如此……惊世骇俗的『鸣州』之作?!」

「此篇,当为《寒山寺》题目,千古第一篇.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篇!」

有进士喃喃自语,跌坐在座位上,声音发颤,仿佛仍沉浸在那诗句的馀韵之中,久久未能回神。

雅间内,满座寂然。

良久,才有人长叹一声,声音微颤:

「此篇一出,《寒山寺》一题,怕是再无人敢提笔……」

另一人指尖轻叩案几,目光灼灼:

「何止不敢提笔?此诗已尽夺苏州府寒山寺的天地造化,怕是往后千年,也难再出一篇可与之比肩!」

众进士默然。

秦淮河上,画舫灯火骤然一滞。

「轰——」

顾雍身形猛然一晃,指节死死扣住桌沿,面色如纸。

他堂堂举人之身,评点【出县】之作尚可游刃有馀,可若遇【达府】的篇章——他连评判的资格都没有!

更勿论,【鸣州】级的文章!

谢栖鹤手中玉骨摺扇「啪」地坠地,谢云渺踉跄后退半步,扶住雕栏才堪堪站稳。

错了……

大错特错!

他们本想,藉助这场【金陵十二家】诗会,逼迫江行舟动笔写出低劣文章,现出原形,丑态毕露!

可是,却不曾想,竟然逼迫江行舟写出了一篇[鸣州]文章,刹那间一骑绝尘!

令秦淮河画舫的十府秀才丶举人,尽皆望尘莫及!

此刻,王谢世家子弟们,眼底唯馀一片骇然。

这场【金陵十二家】诗会,根本就是——一场自取其辱的荒唐闹剧,白白为江行舟扬文名!

可是现在,他们已经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忽闻秦淮河畔一声悲鸣,一名举人掩面长泣。

「兄台何故如此悲恸?」

旁人惊问。

那举人仰天悲叹:「自今日起,《寒山寺》一题,我如何还敢再提笔?!」

此言一出,苏州众秀才如遭雷击。

方才还沉浸在诗会欢愉中的文士们,此刻竟个个泪如雨下。

是啊!

这叫他们这些苏州士子,以后还怎麽有脸,再提笔写寒山寺?

只要想及今日,便惭愧难以自容,恨不得钻入地缝。

转瞬间,秦淮画舫丶两岸,哭声震天!

那些来自苏州府的秀才丶举人们,此刻竟都捶胸顿足,悲从中来。

「呜呼哀哉,痛失我姑苏寒山寺!」

「呜呼哀哉,痛失我姑苏枫桥!」

他们引以为傲的姑苏府第一名胜,文士访姑苏必报到之处,今日竟被一名江州士子,以一首《枫桥夜泊》夺去了一切天地造化!

苏州文士的奇耻大辱啊!

「呜——」

先前叫嚣最甚的秀才突然扑跪在地,悔不当初,额头重重叩在青石板上:「唐燕青兄教训的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乃.实乃枉读圣贤书啊!」

——

9600字大章,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