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后,整个建州变成了冰天雪地。
正如贾琏所料,并不是所有建奴都甘愿认输并退出建州。
贾琏的两路大军,从西南至东北,又从东北杀到东南,几乎是将建州全境扫荡了一遍。
当然,与上一次偷...
贾琏自宫中归来,已是暮色四合。府中一片寂静,唯有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眉宇间一片沉郁。他缓缓坐于案前,将兵部印信置于案头,目光凝重。
方才朝中议事,虽众臣皆俯首称臣,然他心中清楚,这些人不过是暂且蛰伏,待风头一过,必会反扑。尤其是那几位老臣,虽未出声反对,然神色间隐隐透出几分不屑与冷意。贾琏心知,这些人根深蒂固,背后牵连甚广,若不一网打尽,终成后患。
他正思忖间,忽听门外传来一阵轻叩声,随即仆从低声禀报:“二爷,平儿来了。”
贾琏微微颔首,道:“让她进来。”
不多时,平儿轻步走入,神色略显疲惫,然眼中却透着一丝坚定。她走到贾琏身前,低声道:“二爷,江南那边传来消息,探春已率兵击溃江南豪族余党,然仍有暗流未平,有探子回报,江南几位大族虽表面归顺,实则仍在暗中联络山东残部,意图东山再起。”
贾琏冷笑一声,道:“果然如此,这些人真是死性不改。”
他沉吟片刻,道:“江南局势虽已稍稳,然不可松懈。你即刻修书一封,命探春严密监视江南诸豪族,凡有异动者,即刻上报。同时,命兵部再调三千精兵南下,以防万一。”
平儿点头应命,随即又道:“二爷,还有一事。”
贾琏抬眼望她,道:“何事?”
平儿低声道:“昨夜,府中一名暗探回报,说朝中几位老臣近日频频往来,似有密谋。尤其是兵部尚书周大人,与山东李节度使曾有旧交,近来更是暗中遣人送信。”
贾琏眉头微皱,心中已有计较。周大人素来老谋深算,虽未曾明言反对,然其立场暧昧,如今竟与李节度使暗中联络,恐怕早已心怀不轨。
他沉声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你命人继续监视,切勿打草惊蛇。”
平儿点头,随即又道:“二爷,还有一事,奴婢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琏抬眼望她,道:“但说无妨。”
平儿迟疑片刻,低声道:“这几日,府中几位姨娘神色皆有异样,尤其是尤二姐,她近日频繁出入王夫人房中,似乎在商议什么。”
贾琏神色一冷,道:“王夫人?”
平儿点头,道:“正是。奴婢不敢妄言,然王夫人素来谨慎,如今却与尤二姐走得极近,恐有蹊跷。”
贾琏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你做得很好。此事暂且按兵不动,我自有安排。”
平儿应声退下,书房内再度陷入沉寂。贾琏独自坐在案前,烛火微摇,映得他脸上一片阴影。他缓缓闭上眼,心中思绪万千。
王夫人虽是他正妻,然自他掌权以来,二人之间便渐生隔阂。王夫人出身名门,素来心思缜密,若她真与尤二姐有所勾结,恐怕亦非等闲之事。尤二姐本是贾府旧人,与王夫人本无深交,如今却频频往来,定有隐情。
他缓缓睁开眼,心中已有计较。如今朝中局势未稳,若府中再起波澜,恐生变故。他必须尽快查明王夫人与尤二姐所谋何事,否则恐有后患。
正思索间,忽听外头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仆从匆匆入内,神色凝重:“二爷,山东急报。”
贾琏眉头一挑,接过密信,拆封细阅,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信中言道,山东李节度使麾下三名将领虽已率兵围剿豪族,然其中一名将领竟在关键时刻倒戈,助豪族突围,致使朝廷兵力受损,局势再度紧张。
贾琏冷笑一声,道:“果然是早有预谋。”
他沉声道:“立刻命人调兵,派遣五千精兵北上,协助李文忠镇压山东叛军。同时,命人彻查那名倒戈将领的底细,务必查清其背后是否有主谋。”
仆从应声而去,贾琏则缓缓坐下,目光冷峻。他知道,自己已彻底掌控兵部,然朝中仍有暗流涌动,若不趁早肃清,恐怕迟早会酿成大祸。
夜深人静,府中灯火通明。贾琏独坐书房,望着案头的兵部印信,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走上一条不归路,然为了社稷安定,为了三皇子登基,他别无选择。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
翌日清晨,贾琏再次入宫,面见三皇子。三皇子年仅八岁,然自幼聪慧,已能识得朝中局势。见贾琏入殿,连忙上前,低声问道:“贾大人,山东之事如何?”
贾琏单膝跪地,恭敬道:“回殿下,李节度使麾下已有将领倒戈,助豪族突围,致使朝廷兵力受损。臣已命李文忠率兵围剿,另调五千精兵北上,务必在半月内平定山东之乱。”
三皇子闻言,神色凝重,低声道:“李节度使……他……难道真的背叛了父皇?”
贾琏沉声道:“臣不敢妄言,然其麾下将领已与叛军勾结,若他仍忠于朝廷,便该主动上报,而非任其发展至今。”
三皇子沉默片刻,忽而低声问道:“贾大人,你可有查到……那些人?”
贾琏一怔,随即明白他所指何人,遂道:“臣已查明,江南军械库案涉及朝中旧臣,臣已命人准备行动,待太子旨意,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三皇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虽年幼,却已显出几分帝王之气。他缓缓点头,道:“准。”
贾琏拱手应命,随即起身,对身旁太监道:“速召诸大臣入宫议事。”
不多时,众大臣齐聚御书房,贾琏立于殿中,朗声道:“陛下驾崩,太子年幼,社稷危矣。今陛下已命臣辅佐太子登基,臣愿以死效忠。诸位大人,可愿共保社稷?”
众大臣面面相觑,虽有人心存疑虑,然皇帝尚在昏迷,太子年幼,若无强力之人辅政,恐朝局不稳。加之贾琏已掌控兵部,权势正盛,无人敢当面反对。
最终,众大臣皆纷纷跪地,齐声道:“臣等愿效忠太子,共保社稷。”
贾琏微微颔首,心中却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夜深人静,贾琏独坐书房,望着案头的兵部印信,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走上一条不归路,然为了社稷安定,为了三皇子登基,他别无选择。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
贾琏自宫中归来,已是暮色四合。府中一片寂静,唯有书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眉宇间一片沉郁。他缓缓坐于案前,将兵部印信置于案头,目光凝重。
方才朝中议事,虽众臣皆俯首称臣,然他心中清楚,这些人不过是暂且蛰伏,待风头一过,必会反扑。尤其是那几位老臣,虽未出声反对,然神色间隐隐透出几分不屑与冷意。贾琏心知,这些人根深蒂固,背后牵连甚广,若不一网打尽,终成后患。
他正思忖间,忽听门外传来一阵轻叩声,随即仆从低声禀报:“二爷,平儿来了。”
贾琏微微颔首,道:“让她进来。”
不多时,平儿轻步走入,神色略显疲惫,然眼中却透着一丝坚定。她走到贾琏身前,低声道:“二爷,江南那边传来消息,探春已率兵击溃江南豪族余党,然仍有暗流未平,有探子回报,江南几位大族虽表面归顺,实则仍在暗中联络山东残部,意图东山再起。”
贾琏冷笑一声,道:“果然如此,这些人真是死性不改。”
他沉吟片刻,道:“江南局势虽已稍稳,然不可松懈。你即刻修书一封,命探春严密监视江南诸豪族,凡有异动者,即刻上报。同时,命兵部再调三千精兵南下,以防万一。”
平儿点头应命,随即又道:“二爷,还有一事。”
贾琏抬眼望她,道:“何事?”
平儿低声道:“昨夜,府中一名暗探回报,说朝中几位老臣近日频频往来,似有密谋。尤其是兵部尚书周大人,与山东李节度使曾有旧交,近来更是暗中遣人送信。”
贾琏眉头微皱,心中已有计较。周大人素来老谋深算,虽未曾明言反对,然其立场暧昧,如今竟与李节度使暗中联络,恐怕早已心怀不轨。
他沉声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你命人继续监视,切勿打草惊蛇。”
平儿点头,随即又道:“二爷,还有一事,奴婢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琏抬眼望她,道:“但说无妨。”
平儿迟疑片刻,低声道:“这几日,府中几位姨娘神色皆有异样,尤其是尤二姐,她近日频繁出入王夫人房中,似乎在商议什么。”
贾琏神色一冷,道:“王夫人?”
平儿点头,道:“正是。奴婢不敢妄言,然王夫人素来谨慎,如今却与尤二姐走得极近,恐有蹊跷。”
贾琏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道:“你做得很好。此事暂且按兵不动,我自有安排。”
平儿应声退下,书房内再度陷入沉寂。贾琏独自坐在案前,烛火微摇,映得他脸上一片阴影。他缓缓闭上眼,心中思绪万千。
王夫人虽是他正妻,然自他掌权以来,二人之间便渐生隔阂。王夫人出身名门,素来心思缜密,若她真与尤二姐有所勾结,恐怕亦非等闲之事。尤二姐本是贾府旧人,与王夫人本无深交,如今却频频往来,定有隐情。
他缓缓睁开眼,心中已有计较。如今朝中局势未稳,若府中再起波澜,恐生变故。他必须尽快查明王夫人与尤二姐所谋何事,否则恐有后患。
正思索间,忽听外头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仆从匆匆入内,神色凝重:“二爷,山东急报。”
贾琏眉头一挑,接过密信,拆封细阅,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信中言道,山东李节度使麾下三名将领虽已率兵围剿豪族,然其中一名将领竟在关键时刻倒戈,助豪族突围,致使朝廷兵力受损,局势再度紧张。
贾琏冷笑一声,道:“果然是早有预谋。”
他沉声道:“立刻命人调兵,派遣五千精兵北上,协助李文忠镇压山东叛军。同时,命人彻查那名倒戈将领的底细,务必查清其背后是否有主谋。”
仆从应声而去,贾琏则缓缓坐下,目光冷峻。他知道,自己已彻底掌控兵部,然朝中仍有暗流涌动,若不趁早肃清,恐怕迟早会酿成大祸。
夜深人静,府中灯火通明。贾琏独坐书房,望着案头的兵部印信,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已走上一条不归路,然为了社稷安定,为了三皇子登基,他别无选择。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