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1978: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 > 290 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

1978: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 290 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

簡繁轉換
作者:小胖娘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3 01:27:3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290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求全订(第1/2页)

十万册的销售量,把地区领导们给诱惑馋到了!

可毕竟他们地区文学是严肃性的传统文学,真要是大刀阔斧一刀改下去,直接转通俗文学?

地区领导们有点拿不定主意。

最后,到了地区!

在地区领导安排的饭桌上,地区文学的负责人陈主编,向程学民约了稿。

希望程学民能帮忙打个样,帮他们地区文学打响通俗文学的第一枪。

程学民心里也有准备,否则也不会搭人家的顺风车,吃人家的晚饭,饭桌上就答应了。

回头他到燕京后,争取这个月底之前,把样稿给陈主编这边寄过来,一起试试水!

程学民也想掂量掂量一下,换个赛道换个平台掂量一下,他的影响力。

这次选择的是他们地区的榆林文学,一个根本名不经传,但有着面向全国刊发资格的地方小杂志社。

试试程学民他这个摘掉改开先锋,又剔除一级刊发平台后,能达到怎样的影响力。

所以在送程学民他们去火车站的时候,程学民就有交待:到时交稿过来,希望用另外的笔名。

用另外的笔名?

听了程学民这个要求,地区领导们明显有点差强人意。

毕竟希望就是借助程学民这个改开先锋的名号,拉动一下他们地区的文学影响力。

没了程学民这个改开名号,那就是白板新人一个,一点势都没有借到,岂不是白瞎?

当然!

地区领导们也理解程学民希望另外用笔名的顾虑。

毕竟他们地区自己有点担心,严肃文学转通俗文学,在文化口子站不住脚。

更何况人家程学民可是上面钦点的改开先锋,现在文化口子的一根笔杆子,让他署名写通俗文学?

这不是自毁长城,自毁名誉吗?

人家有这个顾虑,理所当然肯定能理解。

地区领导们也是稍微一点失望后,便点头答应肯定要保护好他们陕北改开先锋的名誉。

新笔名就新笔名。

反正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一试。

试成了,皆大欢喜。

最后要是真没成,大家也无伤大雅,就当没这么一回事。

而且杂志改革是程学民这个先锋,帮忙主导给改的,算是程学民这个改开先锋,在地方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

地区领导也不相信,这一次没试成,程学民就撒手不管了。

有了这第一次的试一试,他们也算是搭上了程学民这个先锋,往后约篇稿子问题应该不大。

程学民这边也知道,地区领导他们会错了意。

觉得程学民是担心名誉受损,所以不干用老马甲写通俗文学的事。

毕竟这个年代,通俗文学终究是下一流,上不得台面。

文化口子那一块更是根本不认,什么大奖评选基本跟通俗文学不搭噶,没它们的份。

所以都觉得程学民这个笔杆子,改开先锋去写通俗文学,就是自甘堕落。

所以用新笔名很正常,能理解。

可真冤枉程学民了,他真没那个意思。

通俗文学跟严肃文学,其实都是文学的一个流派,其实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程学民是这么想的,但别人不这么想,他也懒得去多解释,最后拿实力说话。

也是想看看,他这次的剑走偏锋,能取得怎样的影响力。

上了火车,发现地区领导给安排了硬卧。

可按照规定,程学民的级别,出行依旧还是硬座待遇,他妈跟他姐表妹就更别说。

可见,随着改开拉动了内需,一些很阶级的专权待遇,也在跟着放开。

差不多随着改开的全面贯彻,出行按级别购买火车票等次,也都将会成为过去式。

要不了几年!

只要你手里有钱,八级待遇以上的软卧,都能分分钟买到,根本不用走什么关系。

所以,这也是让程学民提前感受一下,这级别待遇的高大上。

否则等过两年,他本身的级别待遇都能坐硬卧了,可惜也全面放开,谁都能坐了!

只要你有钱,就是给阿猫阿狗专门买个硬卧,或者软卧,都没人说什么。

也就完全没了级别待遇的优越性,一下子的颠覆在当时,也让很多老同志都无法适应。

当然这是后面两年的事情,跟现在的程学民不搭噶。

硬卧的条件肯定比普通车厢的要好,所以接下来的三天,程学民也有创作的环境。

并没有去赶依旧还没有完稿的外文稿子,而是心血来潮趁着这股热情劲头没下去,翻了翻手里的故事会,准备给地区文学写点通俗地摊文学。

要说**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哪个最吸引眼球?

肯定是黄了!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还有另外一个更俗的称号:颜色文学!

总结的真就十分到位。

程学民回想了一下,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可不就是有容奶大,连封面都是那种最吸睛的赤果。

当然!

程学民给外面的外文稿子,可以来点颜色,也可以全都是颜色。

但是国内发表的稿子,无论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程学民都是非常严肃,不怎么写色。

虽然伤痕文学风刮过去之后,大家写的严肃文学里面,几乎也都是食色。

像后来的《白鹿原》《红高粱》,里面的内容是真的很写实,那个颜色也写的非常的刺骨。

肯定是不适合中小学生看。

就更别说通俗一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里面几乎除了颜色,就是颜色。

程学民写不来!

他写的稿子他自己做主,往后给他的小松鼠看,给他的女儿看,也不用藏着捏着脸红尴尬。

所以,给地区文学的通俗稿子,程学民肯定首先排除颜色。

即便程学民写了,人家陈主编也不见得敢发表,毕竟是试着迈开那一步,但也不能迈的太大,直接扯到蛋。

地摊文学里面的颜色文学要不得,那就只能是另外的半壁江山:武侠!

香江那边武侠电视剧的引进,还得等两年,金庸武侠风更是要等到八十年代底。

但并不妨碍,武侠风在内地的市场和杀伤力。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程学民在空白稿子上,写上了这八个字,这是金老爷子的武侠世界,给大侠的定义。

而且这一块,金古温梁黄在过去的十年内,都已经写烂了。

只是还没有传到我们内地来。

程学民现在写的话,倒是可以抢在香江武侠,刮遍大陆之前,也致敬一点能跟他们相比肩的武侠。

可思来想去,这几位还真是难以超越。

即便程学民祭出大杀手锏网络武侠,也不见得能干的过。

珠玉在前,让程学民很难选择致敬的稿子。

那就只能避过他们,换个赛道。

大侠霍元甲!

换了个思路,程学民的脑子就很快灵通起来,精武门系列便油然而然的想起来了。

第一个肯定是大侠霍元甲。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90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求全订(第2/2页)

程学民现在连致敬的主题曲,都一并想好了。

就他啦!

大侠霍元甲,精武门系列。

程学民要抢在香江的《精武门》系列出来之前,把他们致敬出来。

要是能拍成电视剧,必定是万人空巷风靡大江南北,甚至是港澳台中南亚。

毕竟!

精武门系列电视剧,上辈子香江拍的,已经证明了它的题材性,确实是火爆中南亚的风口题材。

精武门之后是白蛇传,白蛇传之后是还珠格格,金庸的武侠世界虽然很火,但根本比不上前面三个。

所以,程学民心里的已经有了决断!

在老家的榆林文学上面,首次尝试通俗文学,连载《精武门》系列的第一部《大侠霍元甲》。

先在杂志刊物界,掀起一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风,就该将‘东亚病夫’这块牌匾,给踢回东洋倭岛去。

就是不知道,程学民这颠覆性的文风,会不会把人文社的李叔光张光年,文讲所的丁泠老师王蒙他们,给搞蒙圈了。

有了方向,思路便是如涌泉,直接致敬照抄。

等到火车进了燕京站的时候,《大侠霍元甲》都有了三万多字的稿子,再写个三四万字,把上部成稿后,就可以转身寄回给榆林文学的主编老陈啦。

随着改开的脚步提速,燕京可谓是一天一个样。

程学民他们出了燕京站,确实被眼前的一辆辆小黄包车给吸睛了。

出租车!

燕京的第一批出租车,在1979年的年底,正式上线飞驰在燕京的各大街上,为燕京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往后出行,不再是除了公交车,就只能是自行车或者11路了。

从现在开始,可以打的士了。

黄色面包出租车,它在这个年代还有一个代名词“黄虫”。

“上车十块钱,整个燕京城哪来都可以去,只要不超过十公里!”

不用挤公交车了!

问了一下黄虫的价格,十块钱十公里一个人,车子装满就走。

一听他们四个人到燕京大学附近,要四十块钱的车费,吓得程学民他妈秦桂兰,赶紧拉着程学民赶紧走。

生怕拉晚一点,她儿子就直接给钱上车了。

这个价格确实有点离谱,就程学民一个人还好,咬咬牙可能就坐了。

可他们一行有四个人啊!

四个人从火车站到家里,坐公交车加起来也就一块二,三角一个的人。

可做这面的黄虫回去,直接翻了四十倍?

如果程学民真敢充这冤大头,回头他媳妇儿冯家幼非得说死他不可。

再等等!

还是不要去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等面的黄虫的价格降下来,再说吧。

“十块?!”

“是我们四个人加一起,十块到燕京大学,是吧?!”

可他们又没走几步,又是一辆面的黄虫从身边过,停了下来朝程学民他们招客喊道。

司机嘴里还喊着‘上车十块,坐满就走!’

程学民点了点他们四个人,司机依旧还是说十块钱,上车就走。

这一下让程学民来精神了,跟着上前确定问道。

“对的对的!你们是外地来的吗?是今年考上了燕京大学的外地学生吗?”

“是的是的!额们是从陕北来的,额儿子女儿侄女今年都考上了燕京大学哩!”

程母秦桂兰抢着点头喊道。

“啥!?大姐你家这么牛气,儿子女儿侄女全考上了燕京大学,真的假的?”

“那你这一家子,岂不是一窝子文曲星下凡!”

“来来来,快大姐上车上车,看在你们一家子全是燕京大学的份上,我免费送你们去学校报到!”

面的司机听了程母竟然说,她儿子女儿侄女竟然全考上了燕京大学,瞬间傻眼懵圈不淡定了!

跟着赶紧从车上下来,要将程学民他们赶紧请上他的黄虫面的车。

“免费坐啊?这不太好吧?”

程母秦桂兰被司机这一热情,跟着有局促不安,不太敢上车啦。

“上吧妈,我们跟车费就是!”

程学民没必要占人家的便宜,而且这位黄车司机人确实厚道实诚。

上车聊了一下!

这才知道他们这些黄虫面的是上个月月底的时候,才正式下线在燕京城里跑的!

定价确实也是十块钱十公里。

但指的是一趟十公里十块钱的包车费,你上几个人都无所谓。

不是程学民这样的包车,司机接的更多的其实还是拼车,车子不坐满是不发车的。

而这种小面包车,挤一挤坐四五个人没问题,所以平摊下来多是三块钱一个人。

之前碰到的那个,可能是没问清楚也没有说清楚,否则十块钱一个人,一趟就能抵一个职工一个月的工资,那不是抢钱是什么?

“呃,你们不是去燕京大学报道的吗?这里是……”

可等司机把程学民四个送到燕京大学这边,却被要求转弯拐到对面的胡同里去。

顿时让人家司机起疑了!

你们不是都考上了燕京大学,是从陕北到燕京来报道的吗?

可燕京大学在左边,你们往右边的胡同里拐,几个意思?

吹牛逼的?!

这也能吹?你们考上了就考上了,没考上了就没考上。

他一个新上岗干面的司机的,还能因为你们不是来燕京大学报道的新生,就多收你们车费吧?

“额,这里是额儿子的家!”

“额儿子不仅考上了燕京大学,还在燕京买房了,还是燕京大学的教授老师,还是那个改开先锋……”

“同志,这是十块钱的车钱,你收好了哈!”

程学民没理会她妈逢人就得瑟显摆的话,拿出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好好好!”

是他们的家,不是去燕京大学报道,既然如此人家司机下意识的就去接程学民递的钱。

可很快,就听出了不对劲!

这一家子什么人啊?

怎么说是考上了燕京大学,又是燕京大学的教授老师,还在燕京买了房子?

最后还什么先锋来着?

司机忙着接程学民递过去的钱,被打断也就没听太清。

可即便如此,面的司机真的不要太迷糊。

这陕北来的大姐说话就是颠三倒四,又是考上了燕京大学,又说是燕京大学的教授老师,这不前后矛盾明显是在说瞎话吗?!

“真的真的,额儿子女儿侄女真考上了燕京大学,不信额们给你录取通知书看!”

下了车,见司机不客气的收了她儿子十块钱的车费,程母秦桂兰知道司机不信她说的,觉得她在说谎,急的就要她女儿拿出录取通知书自证。

“算了算了,妈,都到家门口了,你不急着看孙子啊?”

程学民笑着问道,人家跟你客气一句,你还真不客气了?

“哦对对对,额去看大孙子,额去看大孙子!”

……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