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47章 攘外必先安内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47章攘外必先安内(第1/2页)

马悦然环视了一下诺大的场地,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学者们:“张潮是一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作家,他的选择应当被尊重。

这原本只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事——我是读者,而他是作家,所以我们之间的会面,主动权在他那里。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一位法国的《围城》书迷,写信给钱锺书希望能见见这位睿智的作者,而钱锺书回应:

‘假如你吃了个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可有些声音,或者把它升华成一场宫廷觐见,或者把它扭曲成了一场文化审判!

所有关于诺贝尔奖的讨论令我疲倦。这个奖就像天气预报,我可以告诉你们斯德哥尔摩今天是什么天气,但没必要让全世界的作家都按这个天气穿衣。

你们应该更关心作家,关心作品,而不是奖项,哪怕它是诺贝尔奖。

张潮的《逐星者》让我看到汉语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不需要任何奖项来盖章认证。

我知道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家,有许许多多的‘敌人’——据说就连帕慕克,都在攻击他。

文学从来不怕争议,怕的是把争议当真理。让我们把讨论的焦点放回作品本身,这才是对作家最基本的尊重。

而那些无端的指控——民粹、保守主义、文学投机……到底有几分是就事论事,还是另有所图,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请不要再借着我的名义去戕害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

马悦然一番话说完,现场先是安静得可怕,然后全场响起了浪潮般的掌声和欢呼,一波接着一波,整整持续了近2分钟才在主持人的反复提醒下才安静下来。

在今天之前,没有人想到马悦然会以这样坚决的态度维护张潮,更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把这些话说出来。

张潮是谁?无论外部对他有多少非议,但他始终是燕大的“自己人”。

作为燕大作家班复办以后的第一个学生,张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哪怕燕大历史上人物辈出,但说一句他是“燕大的骄傲”也并不为过。

燕大中文系更有他的“大本营”,不少学生为了维护张潮在论坛上和人打嘴仗。

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瑞典老头,在学生们心目当中也可爱了许多。

马悦然看着台下群情激动的燕大学生,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1948年,他作为高本汉的研究生,第一次跟随导师来到中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工作,一直到1951年项目结束才回到瑞典。

那时候背着照相机和录音设备满大山跑的年轻人,不会料到几十年后,自己竟然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皇帝”。

深谙中国文化的马悦然当然知道这叫“时势使然”,但“黄袍加身”的滋味对一个活得很通透的80岁老者来说只是负担。

即使他在过往多次访问中国、接受采访的时候一再强调中国文学自有其源流与发展,从《诗经》诞生的年代开始,从不逊于任何文明,中国的作家也很有智慧,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

但是仍然挡不住有人一直问“中国文学的问题在哪里?”仿佛他是一个施舍符水的天师,或者药到病除的扁鹊。

张潮的拒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从幼稚的比大小游戏中抽身的机会。

……

“这真的是马悦然说的?”作协大会议室里,张潮和几个负责组织「青年作家访日代表团」的领导在茶歇间隙,得到了来自燕大的消息。

众人的反应都十分错愕,然后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张潮。

张潮尴尬地摸了摸了自己的下巴——但那里并没有胡子让他捋——喃喃自语道:“这下麻烦了啊……”

刘恒有些不解,问道:“这不是挺好吗,难得老头这么支持你,你们这算是忘年交——虽然没有见过面。怎么就麻烦了呢?”

张潮没有回答,而是再次向递消息的干事小刘问道:“他真是这么说的?”

小刘道:“千真万确——喏,这是燕大的同学记录下来的文字稿,一散会就发到网上了。”说罢将手机递给了张潮。

张潮接过手机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又把手机还给了小刘,道了一声谢。

邹光明看出张潮有话说,给小刘交代了点事情把他打发走了,然后才问道:“出啥事了?”

张潮沉思了一会儿,道:“马悦然院士这么一说,把事情复杂化了。”

“哦,怎么讲?”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

张潮简单把刚刚看到的文字稿复述了一遍,并且补充道:“这个讲话的针对性太强了,我刚刚看到燕大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喊着要揪出‘文坛内奸’了……

虽然那些超过文学批评边界的言论我也讨厌,但是……”

王蒙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明白了张潮为什么欲言又止,索性帮他补充道:“但是用这种方式把他们‘揪出来’,同样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边界,是吗?”

张潮点点头,顺着王蒙这句话往下道:“其实我知道这些人是谁,甚至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现场一片沉默,在座的都是人精,都是见识过文学圈、舆论界的许多怪现状的,张潮和王蒙这一唱一和下,哪里还不知道这股风从哪里来。

刘恒和张潮关系不错,脾气也大,用保温杯一磕桌面,发出“咚”的一声响,吓了大家一跳,只听他道:“要越界也是这些人先越界。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次你要去日本展现中国文学的形象,就得先把泼在你身上的脏水擦干净了。

这些人真是什么钱都敢赚,这回让群众收拾收拾他们!”

张潮:“……”心里忍不住翻了白眼。什么“攘外必先安内”,有这么咒人的吗?

但也只能无奈地叹口气道:“这次泼脏水的这些人都是无名小卒……”

刘恒纳闷了,问道:“无名小卒不好吗?这优势在你啊!”

张潮:“……”刘老师,你不会说话就少说点!还有最近那个经典电影少看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7章攘外必先安内(第2/2页)

不过他还是只能耐心地解释道:“马悦然这么一说,同学们这么一‘揪’,我就没办法放长线、钓大鱼了啊,可惜,可惜!”

众人:“……”大家都在同仇敌忾,你琢磨的是怎么钓大鱼?

不过没一会儿,也都琢磨过来了,就连刘恒都猛拍了一下大腿道:“还真是!”

这件事复杂就复杂在,他们可以扣屎盆子,但是在现在的舆论环境下,同学们“揪出来”的行为,反而会让张潮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因为时过境迁,张潮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儿了,无论他承不承认,他都是文坛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一方诸侯”。

而这一次批评他的人——无论是某某大学文学院的副教授,还是某某地方作协的老作家,加起来与他都不在一个量级。

张潮过往在舆论战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一直都是相对弱势的那一方,他的反击往往被认为是无可奈何的正当防卫——只是有时候防卫太过当了点,不小心就把对手舆论超度了而已。

就像这一次他拒绝马悦然,人们在态度上认同他的更多一些,除了他在CCTV访谈中的出色表现以外,内在的情感逻辑仍然是他和马悦然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

一个刚刚崛起几年的中国青年作家,一个“积威”20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大家下意识肯定认为前者的话语权大大弱于后者。

尤其在国内媒体持续几周的炒作之下,会面邀请如同马悦然所说,成为了“宫廷觐见”,舆论就更认可两者的等级差异。

张潮的拒绝,就不再是一个没礼貌的年轻人,拒绝一位慈祥的老人;而是一位勇敢的青年,反抗强权的收服。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对张潮的批评远还没有形成“墙倒众人推”之势,连重要点的报纸都没有转载,仅在一些销量低迷的地方报刊上打转。

而站在张潮这边的大学生和网友们,现在就要冲过去把人老底都掀了,还直接扣上了“文坛内奸”的帽子,实际上并不能让张潮真正赢得舆论上的优势。

反而会让人觉得张潮站得高了、人也飘了,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还动辄就发动粉丝四处出征。

2007年的舆论环境,就是这么怪——你越强,就越得忍着;忍不住反击了,那是你没修养。

所以张潮虽然在第一时间就看到那些文章却一直选择按兵不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更“嚣张”一点——等他们“嚣张”到当初方老师、莲岳他们那个程度了,才好一网打尽。

省得东拍一只苍蝇,西捏一只跳蚤,没完没了。

结果马悦然这老头在燕大演讲一激动,他自己倒是脱身了,却把烂摊子留给了张潮——不过估计这也是马悦然事先想不到的。

张潮最后只能叹口气道:“这事只能我自己来平——大家还是说回正题吧。我觉得行程没什么问题了,饭塚教授那边应该也可以接受。

整个行程15天,不短不长,东京、京都、大阪……”

高洪波问道:“北海道不去吗?我看最早日本发过来的行程里有这一项,后来怎么划掉了?莫言他们前年去了一趟,说是很不错,莫言不是还出了本书叫啥来着?”

陈建功在一旁道:“《北海道的人》。”

高洪波道:“对对,《北海道的人》——北海道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域,川端康成的《雪国》就是写北海道的。

他那个开头棒极了——‘穿过长长的界限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张潮打了个寒颤,连忙道:“北海道最美的时候是冬天——雪国嘛。10月上旬都还没有开始下雪,去了也看不到‘夜的底色变成银白’的景象。

所以还是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再去。”

高洪波惋惜地“啧”了一声,道:“这样啊……还真是可惜,好吧。”

张潮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莫言的《北海道的人》后来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争议他可一清二楚,他特意让饭塚容取消北海道的行程,就是不想两者之间发生任何联想。

张潮心里最清楚不过,文化人写的文字里,就数游记最敷衍、最不可信,要么和郭德纲早年相声里的主流相声演员一样,到哪儿演出都要唱一句:“xx啊xx啊我滴故乡。”

要么和于秋雨老师似的,到哪儿都能说一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深刻大道理出来。

至于莫言属于哪一种,显而易见。只不过他本人估计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一个发言和这本散文集联系起来以后,竟然迸发出了如此独特的戏剧效果。

也算是某种由时间凝练而成的行为艺术标本了。

张潮可不想当标本。

这时邹光明道:“还有一件事,你确认韩涵、小四他们两人会来吗?他们俩可出了名的不合群,尤其是韩涵……”邹光明想到那个黑瘦的年轻人的张狂,不禁摇了摇头。

要说张潮之前,谁是文坛的“麻烦制造机”,韩涵当仁不让。不过随着张潮的崛起,这两人的星光都黯淡了很多,没有那么扎眼了。

张潮自信地点点头,对众人道:“我一个多月前就和他们沟通过了,他们两个都同意参加这次的访日代表团,只是在时间上可能不会和其他人同步。

韩涵现在正在赛车季当中,中间大概能抽五天时间去一趟东京,刚好参加在涩谷的那场讨论会。小四现在开公司,也挺忙的,不过也答应至少参加两到三个行程。”

邹光明道:“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带上他们两个?其他人,加上你,就足够有代表性了吧。”说罢其他人也好奇地看着张潮。

张潮笑问道:“那如果这个时代没有我,同样有这么一个团,却少了他们两个,会有代表性吗,还是「代表团」吗?”

大家闻言都沉默了,张潮这个理由实在……太有说服力了。

张潮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对众人道:“好了,我回去了,还要接着灭火啊……头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