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77章 浪漫至死的烦恼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77章 浪漫至死的烦恼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77章浪漫至死的烦恼(第1/2页)

教室里依旧落针可闻,无论是王震旭,还是其他同学,都没有回答“满意”或者“不满意”。

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无需回答的。

为了满足女孩的一个愿望,就写出一本畅销了中日两国的——这本《你的名字》,从张潮说出这个答案以后,就已经不能用“文学价值”或者“文学水平”来恒量了。

张潮在《你的名字》以后,就没有写过「轻」,或者任何相近题材与技法的作品,还一度让不少《你的名字》的死忠粉感到遗憾。

而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天才作家,偶然灵感迸发,在一个陌生领域随意挥洒了一下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他却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部即兴之作,而是自己少年时代特殊的情感的凝结。

是送给一个女孩,独一无二的礼物。

“这,就是你再也不写轻的缘故?”有人轻声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无需回答,因为每个人都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张潮当然没有开口否认。

这故事简直比本身更要引人入胜。

兰婷此刻反而不再害羞,而是用清澈而又略带伤感的眼神看了看张潮,然后打破了教室里的沉默,对王震旭说道:“你还有问题吗?”

王震旭此刻彻底地失魂落魄了,直到兰婷问了他第二遍才反应过来,尴尬地说了声:“没……没有了。”然后黯然地离开了教室。

这时,在场的同学反而有些同情起他来了——见过输的,没见过输得这么惨的——纷纷给他让开了路,看着他的背影落寞地消融在门后的昏暗里。

王震旭一走,大家的情绪渐渐又高涨起来,只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大家一会儿看看张潮,一会儿看看兰婷,一颗颗想要八卦的心蠢蠢欲动,但是谁也不敢真把问题问出口。

这时候还是作为老师的林丹娅教授来“拨乱反正”了,她先是笑眯眯地看了两眼张潮和兰婷,然后对大家道:“今天的沙龙其实很成功,既有日本‘80后’的作家发言,还有咱们中国的‘80后’代表作家发言。

大家从两人身上,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对一个作家气质的影响了吗?好了,今天机会难得,不如就让张潮同学,和大家讲点什么吧?”

这时同学们也回过神来了,现场问八卦这种事大家这素质、这脸皮肯定干不出来,那还不如让张潮说点其他的,于是纷纷附和道:“好!”

林丹娅依旧笑眯眯的,转向张潮道:“张潮同学,你看你就不如‘顺应民意’吧。”

张潮笑道:“本来应该是文学沙龙,我一个唱独角戏不好。——这样吧,我就顺着今天的主题「中日‘80后’写作的比较阅读」,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讨论。”

“好!”教室里又是一阵赞同之声。

张潮在讲台前略踱了两步,低头沉思了一下,才开口道:“其实我对日本的‘80后’写作并不算太熟悉,也是最近才补了补课。但我的总体感觉是,中日两国的年轻作家,某些方面讲,相似之处要多于不同之处。”

张潮的第一个观点,就让不少同学感到意外,大家都以为经过刚刚的论争,张潮会着力强调中国年轻作家的优势和特点,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一句话。

不过现场恐怕没有谁敢说在这点上比张潮更“权威”,也只好等他继续说下去。

张潮接着道:“我们看到的两国年轻作家的区别,更多是两国文学市场造成的。比如刚刚那位‘东衫彰良’,能依靠写推理出道,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市场太过于小众化,而且在描写犯罪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想让20岁出头的年轻作家驾驭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写作方式,太难了。

包括悬疑、恐怖等类型,其实都是年轻作家释放想象力的好去处,但是这几年我们也只看到蔡骏比较成功。

大家都挤在‘青春文学’这条赛道上,对比日本百花齐放的状态,当然会觉得有些单调、重复,缺乏个性特性。其实这也是我比较早结束‘青春写作’的原因之一。

等到我们的文学市场更成熟、更开放、更多元化以后,相信慢慢地会有新作者从不同赛道涌现,而不是只能写‘青春文学’。”

这时候文学社的活跃分子杨辰沛质疑道:“即使这样,也不能说中日年轻作家的相似处多过不同处啊!毕竟两国文化、语言有很大不同。”

张潮马上接上话回答道:“但生活方式越来越相同了,尤其是年轻作家比较集中的大城市。”

杨辰沛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张潮继续解释道:“就像盖房子,文化、语言是地基,内容、风格是地基上面的房子。大家想想看,现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到日常消费,是和日本城市里的同龄人更相似,还是和他们父辈、祖辈在年轻时更相似?”

一句话几乎击中了所有人的思维盲区,让教室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社会变化一年一个面貌,90年代看杂志、看电影、看DVD时,觉得遥不可及的日本甚至美国年轻人的那些日常细节,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当中了。

手机、随身听(MP3)、大耳机、肯德基、耐克鞋、牛仔裤……无论是把一个日本年轻人扔到上海街头,还是把一个上海青年扔到日本街头,都不会显得太违和。

张潮看大家有些回过味儿来的意思,就接着说道:“年轻作者起步时,大多都会以自己的生活作为蓝本进行创作,那么相似的生活方式,一定会带来类似的创作实践。

比如最近咱们中文系很多同学喜欢看金原瞳的《裂舌》,其实我细想了一下,中国还真有个年轻的女作家可以和她对标,那就是春树。”

这个名字被说出来,有些人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但更多人是一脸迷茫。

张潮道:“春树应该和金原瞳年纪一样大,她的《BJ娃娃》是以自己15岁到18岁之间的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写了一个叛逆少女逃离学校和家庭,与不同男朋友之间复杂的情感和身体关系。

有人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残酷青春。’大家想想看,这种写作方式和作品内容,是不是和金原瞳以及她的《裂舌》很相似。

当然,两部作品的艺术水平我就不做评价了,毕竟跨语言的‘比较阅读’,创作方式和题材比写作技巧更有参考价值。”

张潮说完以后,默默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等待其他同学的发言。他无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个人秀,也想重新恢复今晚文学沙龙的氛围。

不过张潮抛的这块“砖”实在有点沉、有点大,超出了现场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了,毕竟这里不是所有人都念中文系;甚至中文系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量积累不够的,也很难接上话茬。

而且这时候教室里的情况还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原本站在教室门口的同学被推挤着进了教室,教室很快塞得满满当当,就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

教室外面更是热闹,走廊已经都是好奇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不在第一排的甚至让人把自己扛在肩上也要看看张潮在哪里。

显然是听到“通风报信”慕名而来的。

所幸大家都是985大学生,素质还是有保证的,知道里面在举行文学沙龙活动,所以没有推搡和喧哗,尽量不打扰到教室里的气氛。

兰婷作为文学社社长兼沙龙主持人,此刻义不容辞地站出来给大家递一个更合适的话头,方便同学们大胆参与讨论:“张潮说的有道理。之前有个批评家说,中国‘80后’作家与上一代作家之间差别,超过了之前所有不同代际作家差别的总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7章浪漫至死的烦恼(第2/2页)

原因就是我们‘80后’遇到了中国历史上生活方式转变最激烈的一个时期,尤其是普遍摆脱了饥饿,不再‘空着肚子’写作,对‘80后’作家创作的影响很大。

‘写作无法维持生存’这种窘境表达,其实在今天,象征意义已经超过了实际意义。作家的精神焦虑,更多来自于生活,而不是生存。

所以在物质条件越来越接近日本年轻人的状态下,创作实践当然也越来越接近。但是我觉得,中国年轻作家在表达对社会的看法时,即使主角都是叛逆的少男少女,其实细节也有不同……”

随着兰婷的娓娓道来,众人暗暗松了一口气。张潮毕竟身份放在那里,无论表现得多么平易近人,长期在采访中、镜头前形成的语言习惯仍在,对普通学生来说,确实压迫感十足。

兰婷就不一样了,一副清新可爱的邻家女孩模样,声音又甜美清脆,顿时缓解了教室里略微压抑和躁动并存的情绪。

而且她讲的内容很好地衔接了张潮的发言,等于给大家递了一把梯子,可以顺利地进入到话题来。

等兰婷说完后,气氛就变得轻松、活跃起来,不少同学开始踊跃发言,男生也好、女生也罢,都想在张潮面前表现一下,如果能给他留下什么正面印象就更好了。

谁不知道张潮除了是作家,还管着两本杂志呢!但凡在文学上有点想法的文艺青年,无论平时表现得多么清高,这时候都不自觉地提高了一点调门。

王震旭要是留到这时候,肯定要大喊:“八嘎!虚伪!”

不过张潮后面就没有发言了,只做倾听者,不时颔首、微笑、注目,力争让每个发言者都觉得如沐春风。毕竟在座几乎都是喜欢自己的读者,无论水平如何,给点鼓励总是必要。

……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晚上9点钟,这场临时举办的文学沙龙,不得不在众人的意犹未尽当中结束了。

不过此刻同学们并没有离去的意思,相反,随着兰婷宣布沙龙结束,走廊上的学生也开始急切地要挤入教室,一睹张潮“真容”。

许多同学都掏出一本张潮的书,涌到他的面前来,希望让他签名。这些书,基本都是在场的同学,让自己的舍友、同学带到教室外,再传递进来的。

这种情况就连林丹娅都慌了,连忙大声喊了两嗓子,但是这时候谁的关注焦点都不在她的身上,很快就被淹没在人潮汹涌当中。

张潮到底是见过一些场面的,先是镇定地婉拒了第一批让他签名的同学——因为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一旦签了第一本,那就等着签到天亮吧——然后拿过了教室多媒体的扩音器,大声道:

“同学们,沙龙已经结束了,大家可以先回宿舍。我下周开始都会呆在厦大,和大家有很多很多见面的机会,不要急于这一时。

现在人太多了,一定注意安全!文学社的和中文系的同学,能不能帮忙维持一下秩序,谢谢啦!”

要不然还得说是张潮有经验,现场尤其是教室里的大部分同学都来自中文系和文学社,张潮这么一喊,大家立刻就想清楚了,张潮来厦大肯定主要是给自己这些人上课、交流,有的是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何必急于这一时?

现在帮忙维持好了秩序,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不比现在去要一个下周肯定也能要到的签名要重要得多?

随着现场“主体人群”的“反水”,秩序马上得到了控制,外面的同学不再往里挤,最外围的同学听到消息以后,也渐渐散去。

这才给张潮留出了一条通道。

张潮连连给大家拱手又弯腰,致谢又致歉,缓缓地就从教室里退身出来,再一路拱手、一路致歉,好不容易才来到了教学楼下。

此刻厦大校园里已经灯影摇曳、树影婆娑,路上都是往来的大学生。一阵风过,带来缕缕清凉,张潮一摸脑门,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一头汗。

不过还是有十几个同学一直跟着张潮,围着他兴奋地说些什么,只是此刻张潮完全听不清。

只隐约间看到一个中年人领着一队保安,急匆匆地进了教学楼……

这些同学簇拥着张潮,来到了校门口,其中有一个男生甚至有些兴奋地道:“你住哪个酒店?不如今晚我们买点啤酒,去你那里把酒言欢!”

这男生说完,其他人都有些期待地看着张潮——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不过张潮的回答无情击碎了他们的幻想:“呃……我住国贸金海岸,前两天刚买的。之前业主的东西还没有都收拾走呢,有点乱,招待客人不太方便。”

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保持边界感、保护**,并不矛盾。张潮还是不会一上头就分不清场合和轻重的。

众人:“……”国贸金海岸是这两年鹭岛最火热的豪宅楼盘,矗立在滨海路上,距离厦大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住在那里的高楼层,能把鹭岛的湖、山、海、城景观一眼望穿,所以均价达到了7000元/平米,最大户型要上百万元。

张潮这一言不合就买房的做派也是震撼到了这些人。

看着张潮乘坐出租车远去,之前簇拥着他的十多个同学留在原地,颇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

一个男生喃喃道:“……当作家,真的这么有钱么?”

一个女生嗤笑一声道:“你不看那个福布斯排行榜啊?张潮这几年年年都是作家榜的第一。”

另一个男生忽然豪气干云指着远方,那里隐隐约约是几栋百米高的住宅楼,也不知道是不是张潮买下的国贸金海岸,就放声喊道:“彼可取而代之!”

被他这么一搞怪,所有人都笑了起来,纷纷问他什么时候揭竿而起,又什么时候背水一战。

张潮当然不知道他上车以后,这些同学是怎么看待自己这似乎有些“炫富”的行为的。反正他从来不避讳自己写作致富以后,优越的生活条件。

他相信对于大部分爱写作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正面的刺激。

他不想像上一代作家一样,热衷在作品里回忆、渲染自己的生活有多艰苦、创作有多艰难;也不想像自己同龄的成名作家一样,跑车轮着换,或者在上海买座汉奸四姨太住过的老洋房,然后炫耀自己收藏了多少奢侈品。

那不是享受生活,是被生活享受了。

也许是两世为人的缘故,现在张潮拥有的财富,已经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笃定,不需要用太丰盛的外物填充自己的内心。

相反,现在的他更渴望能与不同的人交流,让自己不至于离开地面。这也是他答应兰婷来厦大交流访问的原因。

不过已成庞然之物的张潮,随口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掀起的波浪,就已经让身在旁边的人站立不稳了。

兰婷就是这样。

随着张潮在文学沙龙上说出《你的名字》是为了满足她的愿望而创作的以后,这个故事一夜间就传遍了整个厦大校园,被很多女生一致认为是她们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浪漫至死”的故事,尤其还是发生在自己同学身上,那就更堪羡慕了。

虽然不能确定是友情,还是爱情,但是已经足够让兰婷一夜之间就成为整个校园的风云人物,几乎所有她的朋友都想打听点什么。

这让兰婷烦恼极了!

当然,更烦恼的还是她曾经的追求者——王震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