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38章 东京夜未眠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38章 东京夜未眠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38章东京夜未眠(第1/2页)

东京,六本木,「AlleyCat」爵士酒吧的一角,50多岁的饭塚容放开了大学教授严肃的包袱,西装搭在椅背上,又把牛津纺衬衫解开到第二颗纽扣,斜倚在墙上,手上握着一杯威士忌。

此刻酒吧里褪色的70年代美国蓝调乐队的海报在空调风中轻颤,昏黄壁灯在龟裂的鹿皮墙纸上晕染出淡淡的光晕,暧昧而温暖。

舞台上乐队正在演奏着经典曲目,萨克斯的音色慵懒而深沉,钢琴的旋律流淌着细腻的情感,低沉的贝斯声线如同城市的脉搏,稳稳地支撑着整个乐曲的骨架。

坐在饭塚对面的是一个看着与他年龄相仿的男人,脸部的线条柔和,可以看出年轻时是个圆脸,但现在已经被漫长的时光与锻炼的习惯,削出了一些棱角。

他的目光平静而温和,始终注视着手里的威士忌酒杯,仿佛琥珀色的酒水与晶莹的冰块后面藏着什么宝藏似的。

饭塚容放下杯子,从西裤的口袋里掏出一个扁扁的铁盒,从里面拈出一根香烟叼在嘴上,又拈出一根火柴,在铁盒盖子的内侧一划,橘黄色的火苗就蹦跳起来。

很快,两人之间就萦绕着Peace烟特有的香醇味道。

饭塚容吐出一个烟圈,用略带有北海道腔调的口音道:“这次准备在日本呆多久?”如果王震旭看到自己敬畏的导师如此松弛的模样,一定大吃一惊。

饭塚教授在大学当中一向以毫无破绽的仪容与言语著称,即使偶尔和同事、学生去居酒屋,也从来没有放荡的言行。而此时的他,简直像个老道的花花公子。

男人啜饮了一口手里的酒,道:“最近有一个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亲历者给我发了邮件,我回来采访一下他。哦,还有《东京奇谭集》的发布会……啊,可真麻烦。

可能要呆上两三个星期才能回美国去吧。”

饭塚容道:“采访?还是为了你那部新吧?叫什么来着,你和我说过——《1985》?是为了致敬乔治·奥威尔的《1984》吧?”

男人道:“这个书名已经被否定了呢。”

饭塚容露出好奇的神色,这位朋友确定的事情很少会改变:“哦?”

男人用略带苦恼的语气解释道:“就是前几天的事。《1984》电影版的导演迈克尔·莱德福不是来日本了吗?我和他聊了一次,把这本书告诉他了,他说这有点不妥,安东尼·伯吉斯已经写过了一本叫《1985》的了。”

饭塚容轻笑了一声,然后安慰道:“还真是不巧啊……不过没有关系,书名嘛,总能再想到一个。”

男人道:“这几天我正为这件事忧愁呢。每本书的名字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它与另一本书恰巧一样了,简直就像是迎面走来一个和你穿着相同的人那般尴尬。”

饭塚容拿起酒杯晃了晃,认真替朋友想起了书名,过了好一会儿才道:“非要致敬《1984》吗?”

男人道:“从前辈那里汲取了灵感,总要用什么方式告诉他一下吧?”

饭塚容开玩笑道:“那不如用谐音吧。”

男人疑惑道:“谐音?”

饭塚容道:“‘9’,嗯,你想到什么什么?”

男人自然是极聪明的人,瞬间就明白了老友的意思,恍然大悟地道:“啊……我真是个蠢货呢。‘9’不就是‘Q’吗?说起来,不仅发音相近,就连写法都很像呢。”

饭塚容有些错愕,道:“你不会当真了吧?”

男人又抿了一口酒,然后道:“就这么定下来吧。写的时候如果被书名困扰,那可是件糟心的事。”

饭塚容道:“所以,这么书就叫做……”

男人把杯子往桌上一顿:“就叫《1Q84》了。多有趣,比《1985》更能体现对《1984》的致敬呢。而且‘Q’还能对应‘问题(Question)’,好了,以后就这么回答访问者吧,他们最喜欢这样故弄玄虚的答案了。

今晚请你喝酒真是物有所值呢。啊,说起来你不坚持写真是可惜了。”

饭塚容露出笑容道:“村上君,你就不要挖苦我了呢。我可没有你那样的逸才,能接着我父亲继续做研究中国的教授,已经是一件再幸运不过的事了。”

坐在饭塚对面的男人,正是村上春树。年届60的他已经在国外长居超过20年,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回到日本。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是日本文化的叛徒,是用日语写美国的异类,所以日本文坛容不得他,他感到无趣便去了国外定居。

村上自己的说法是他不是一个爱国者,反而是个“世界主义者”,对日本没有强烈的归属感;而且在国外生活,可以喝到更好的威士忌,欣赏更美妙的爵士乐演奏。

当然,还有一种颇有些阴谋论的说法——日本是全世界个人所得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也规定了只要离开日本超过半年,就不再征税——村上每年游走在美国、欧洲辗转生活,省下来的税费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无论如何,说他是日本文坛的异类不算是错。

村上春树道:“相当年你也是风云人物呢……”

说到这里,两人都陷入了回忆当中,一时间都沉默下来。日本在60-70年代,因为学费上涨、日美安全条约等问题爆发过激烈的学生运动,村上与饭塚都参与其中,甚至一度成为核心圈的重要人物。

村上春树的许多作品,都留下了这段时期的痕迹,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部,都是对自己这一段青春一次又一次地反思、追问和重新演绎。

但是他们最终都逐渐远离了,一个成为了研究文学的教授,一个成为了作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不过友谊却保留到了今天。

村上每次回到日本短住,都会找饭塚叙旧。也只有面对着老朋友,两人才能一个放下大教授的严肃,一个放下答作家的矜持,自由自在地畅聊,就像是回到了20岁的时候。

饭塚容的香烟抽完了,他在烟灰缸里按灭了最后一丝火光,转移了话题,问道:“你不在日本多呆一段日子么?”

村上春树好奇道:“哦?有什么要我呆下来的事吗?”

饭塚容道:“10月,有一批中国的青年作家要来日本访问,想必会很有趣。”

村上春树眼神变得深邃,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地道:“中国的年轻人哪……你知道我不擅长这种应付这种场面吧?”

村上对中国的情感十分复杂。他的父亲曾经是侵华日军,这成为他精神痛苦的源头之一。村上始终认为自己身上流淌着战犯的血脉,这种一种十分罪恶的基因,与其让这种罪恶的记忆延续下去,不如从他这一代选择终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8章东京夜未眠(第2/2页)

10多年前他孤身一人来中国旅游的时候,甚至全程以罐头充饥,也不肯吃一口中国菜——后来他写了一个中篇《去中国的小船》,叙述了主人公“我”在小学、大学、二十八岁时所遇到的三个中国人的故事。

作品中的三个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可谓是美好而亲切,然而,“我”却本能地对他们做出了愧疚之事。这篇的批判矛头可谓直指日本人的丑恶灵魂。

日本不乏亲中的“反思派”文化人士,但是“反思”到村上这个地步还真是凤毛麟角。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村上春树几乎会下意识地回避与中国人的接触。

饭塚容当然知道老朋友的担忧所在,于是道:“其实也不是让你见他们所有人。只是其中有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如果你们见一见,可能会很有意思呢。”

村上春树道:“哦?中国竟然有这样让你重视的作家了么?”

饭塚容露出得意的笑容,说道:“那当然。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和最悠久的文明史,出现一些天才作家也是自然的事情。

不过我想让你见他,也是因为你们身上有些相似的地方呢。”

村上春树犹豫了起来,他并不想在日本呆太久,几乎已经是个美国人的他,日本文化的繁文缛节和无止尽的敬语、道歉,委实让人不快。

不过既然是老朋友盛情相邀,他也不好说:“放过我吧,我不感兴趣啊!”——人真是奇怪啊,明明在美国和欧洲就能爽快地拒绝别人,回到了日本,却又陷入暧昧的纠结当中。

饭塚容看出了村上的情绪,他伸手拍了怕老朋友的肩膀道:“不用为难。等下回去,你可以去书店买本他的书,看完再做决定——哦,他叫‘张潮’。

你只要进书店里一问,准能买到。他现在在日本可热门了。”

村上春树终于有了一丝兴趣,毕竟他也知道日本人阅读口味的顽固,除了美国作家以外,他们几乎看不进任何外国的文学作品。

“张潮”这个作家,能让日本书店的书架都摆上自己的作品,想来是有一些水准的吧。

不过面对老朋友,他还是开了个玩笑:“要是真想让我见他,你就该带上一本他的送给我才是。”

饭塚容也不客气,道:“这可不行,他的是用政府支持给年鉴学会的资金出版的,每一本都是纳税人的钱呢,你这非国民就该自己花钱买。”

说罢两人相视一眼,都笑得前俯后仰。

饭塚容也聪明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又和村上春树聊了点别的,一看时间已近9点,两人在喝完了余酒以后后就相互告别,结束了这短暂的聚会。

微醺的村上春树独自漫步在东京街头,周围的空气炎热而潮润,让他有些憋闷。

走过一个转角,正是一间还在营业的「茑屋书店」——这是一间以出租录像带和唱片起家,后来逐渐扩展到书籍销售的大型连锁书店。

此刻书店还灯火通明,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几个散客正戴着大大的耳机在试听CD。

村上春树想起饭塚容所言,迟疑了片刻,还是推开了书店的门,在店员的招呼声中,他来到柜台前问道:“请问,有‘张潮’桑的售卖么?”

店员抬头看了一眼村上春树,只觉得有些眼熟,不过仍然很职业地答道:“当然有的,你需要哪一部呢?”

村上春树问道:“有很多部吗?”

店员回答道:“张潮桑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异国作家呢,现在我们有他的《你的名字》《消失的爱人》《刑事の栄光》……”

村上春树打断了店员的“报菜名”,道:“就拿‘年鉴学会’翻译的那一部吧。”

店员一愣,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低头道:“请您稍等……”然后“噔噔噔”一路小跑,身影很快消失在层层的书架当中。

不一会儿,店员就匆匆抱着两本书回到了柜台,一本正是《刑事の栄光》,另外一本,则是村上在2002年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

店员深深给他鞠了一躬道:“村上先生,很冒昧地请您签一个名好吗?”

村上春树虽然不经常在公众面前露面,也几乎不办什么签售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形象总还是会出现在不少报纸、杂志上面,因此被认出来也绝不奇怪。

他看了看四周,书店里的顾客各忙各的,没有人注意到这边,松了一口气,然后微笑地用店员递过来的马克笔在书的扉页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种举手之劳,村上并不会像许多作家那样故作姿态。

然后他才问道:“这本《刑事の栄光》多少钱……”

几分钟后,「茑屋书店」的夜班店员看着村上的身影消失在路灯橘黄色的光芒当中,这才拿出自己的手机,给《海边的卡夫卡》拍了一张照片,又给有村上春树签名的扉页拍了一张照片。

接着就通过邮件群发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猜一猜我刚刚遇见了谁?”

“猜一猜他刚刚买了哪本书?”

村上春树自然不知道自己刚刚的举动,无意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他走了十几分钟,就回到了自己在东京的公寓。这是一件有着优质服务的高层住宅,有3间卧室和1间书房,只是其中2间卧室已经分别被他改造成了健身房和藏书室。

作为慢跑爱好者,即使在雨雪这样不便外出的天气,他也要在跑步机上跑足10公里的路程。

洗漱过后,村上按时躺在了床上。与大部分作家夜猫子一般的习性不同,他的作息异常规律——晚上9点上床,早上4点起床,5点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0点钟,大概10页稿纸,也就是4000字左右(太起点了这个数字……)。

然后就是运动、午餐、处理杂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乎雷打不动。这也是他能维持20多年高产的原因。

村上看了一眼床头柜,今天刚买的正在静静呆在那里——他习惯看几页以后再睡。

翻开《刑事の栄光》,床头柔和的阅读灯光让上面的文字显得格外恬静……

他以为会像过去一样,十分钟、至多十五分钟以后,就会被困意打败,然后沉入梦乡当中。

没想到,床头的阅读灯,一亮就是一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