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08章 作者已死?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408章 作者已死?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08章作者已死?(第1/2页)

张潮在演讲结束以后,只在香港逗留了两天,分别给岭大、港大的中文系学生做了两个讲座以后就回到了燕京。

不少香港的朋友都怂恿他趁着香港的房价低点入手“半山豪宅”“跑马地花园”,都被张潮拒绝了。

虽然他知道香港的房子在往后几年会迎来一波涨价,但是一来与内地房价上涨相比不值一提,二来他也不常来这里,无论空置还是出租都比较麻烦。

有那闲钱还不如在隔壁深圳再买几套。

不过这种拒绝在别人眼里就不一样了——这是张潮对香港那些“劏房作家”们最后的温柔,生怕买个大House刺激到各位。

等他回到燕京时,时间已经到了8月初,整个城市的氛围已经完全不同,如同蒸笼上的馒头,那叫一个喧腾热闹,比正午的太阳还要炽热。

原因无他,第29届奥运会要召开了。

作为中国人民期盼了几十年的运动盛会,举国上下的关注度是空前甚至绝后的,整个燕京也因此变了模样,与张潮2004年刚来时大不相同。

开车在路上,处处能看到飘扬的五环小旗和福娃标志;鸟巢体育馆、水立方游泳馆更是成为了新地标,近乎于科幻的造型随时会撞进眼帘。

张潮倒也买了几场比赛的门票,不过都是篮球比赛的,这一届的梦之队还是很有看头,另外中国男篮再次进入八强……

嘘,这可不兴对人说。

「潮汐文化」其他人没像他这么热爱篮球,反而都买了110米栏的票,就想看着刘翔卫冕奥运冠军。

张潮只能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拒绝了,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张潮的神色是带着怜悯和惋惜的……

不过在奥运会开始前,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就是应《十月》杂志社的邀请,给编辑们说一说《画皮》这篇。

《画皮》已经在《十月》杂志手里一个多星期了,刊发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鉴于它带给编辑们的迷思与困惑太多,导致对它的解读分歧极大哪怕是主编王占军也不能完全弥合。

这在文学杂志社内部还是不太多见的,所以大家请王占军出面,希望在9月份正式刊发前,让张潮谈谈创作过程和理念。

王占军原本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张潮是否会答应自己的邀请——毕竟自己约稿可是被拒接了电话。

没想到这次张潮答应得特别干脆。

时间就在周六早上,休息日,不过几乎所有《十月》的编辑都早早来到了办公室,期待着张潮的到来。

10点钟,张潮准时出现在《十月》杂志社的编辑室里,穿着一身运动服,满头是汗,还背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篮球,显然是刚从球场来。

张潮是和王占军一起进来的,一下就看到了满脸通红的徐畅畅,笑着道:“你就是「徐畅畅」吧?《画皮》本来是想留给《青春派》的,但是我看到约稿信里你的名字,觉得是个绝妙的巧合,干脆就给《十月》了。

那时候我刚核对完稿子,再晚十分钟就要给《青春派》发过去了。这要是放里,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巧合——但需要讲究逻辑,但现实不需要。”

王占军也笑着道:“这就是‘无巧不成书了’。”

徐畅畅这才红着脸讷讷地道:“我就说嘛,是巧合。——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张潮点点头,表示不用谢,然后就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会议室。

会议室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瓜果梨桃,完全是个「茶话会」,张潮推辞了坐在主位的要求,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说吧,你们觉得《画皮》哪里还有问题?”张潮微笑着问道。

编辑们面面相觑,虽然之前肚子里酝酿了无数问题,但是真等张潮坐在面前,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文学理论界有“作者已死”的说法,本质上是认为作品诞生以后其阐释权不完全属于、甚至是完全不属于作者,而是交到了读者手里。

这里的每一个编辑都至少是“精英读者”,甚至有些本身就是作家,他们对《画皮》虽有困惑,但毕竟见解更多,也有些害怕张潮一开口就把自己的理解给否定了。

再联系到张潮那习惯性的雄辩……所以谁先来开头就成了一个问题。

王占军这时候倒不着急了,悠闲地吹了吹茶缸里的浮沫,轻啜了一口热茶,眼睛都不抬,完全把舞台让给了年轻人们。

徐畅畅见前辈们都保持着奇怪的沉默,索性鼓足勇气,先开口问道:“张潮……老师,我想问一问「徐畅畅」这个角色,你是怎么构思的?”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

徐畅畅闻言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思考的犹豫,不过很快就开口道:“粗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她拜金、虚荣、狡黠,是个比较符号化的人物,象征您设想的‘未来’里,**的集合体。”

张潮微微点头,示意徐畅畅继续说下去。

徐畅畅顿了一顿,说道:“但再读两遍,我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她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她那种张扬的**和虚荣,只是披在她身上的伪装——

本质上,「徐畅畅」是想通过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积累财富,实现自己跨越社会阶层的渴望。

她身无长物,既不漂亮,也没有什么才艺,更不会经营生意,甚至就连学历都谈不上。按照现在社会的运行规律,她几乎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但是在《画皮》当中,她却能利用时代的‘机遇’,在网络世界里改变面貌、身材,甚至‘拥有’了才艺,实现了这个目标。

当我看到她最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只是退了点钱,就能继续做‘主播’,甚至越来越受欢迎之后,我竟然……竟然……”

徐畅畅没有说下去,张潮却替她说了:“竟然有点感动,或者竟然松了一口气?”

徐畅畅憋红了脸,连连点头,接着道:“身为一个文学硕士和文学编辑,我知道用‘好’或者‘坏’来评价一部复杂中的人物是很肤浅的。

但是我还是疑惑,为什么您会塑造这么一个「徐畅畅」?她身上有种我似曾相似的特质,但我一时半会还抓不住。她身上有一种……既混沌,又鲜明的生命活力,让我不能不关注到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8章作者已死?(第2/2页)

身为女性编辑,徐畅畅对的女性角色自然格外关注,所以问出了这个问题。

张潮静静地听完徐畅畅的问题,并没有思考太久,而是给出了一个干脆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答案:“你的感觉没错,某种程度上,我是把「徐畅畅」当作「包法利夫人」来写的。”

张潮的这句话就像惊雷一样劈进了徐畅畅的脑子里,让她的理智嗡嗡作响,但很快「徐畅畅」的形象和「包法利夫人」在脑海中渐渐合而为一。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福楼拜的不朽之作。

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狗血”,甚至有点贬低女性之嫌,但是在它诞生的1857年却是法国文学史上开天辟地的作品。

读者通过《包法利夫人》第一次完整、深刻、细腻地感知到了一个看起来平庸、无趣、耽于幻想、无法掌控人生的中年女性,身上有着怎样的澎湃情感和悲剧命运——哪怕在大部分人眼里看来,一切都她自己“作”的。

徐畅畅喃喃道:“您的意思是,爱玛·包法利也好,还是徐畅畅也好,都因为某些时代的元素,让她们的见识超越了本身阶层的束缚,去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梦……

不对,对爱玛·包法利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徐畅畅」却成功了。她用直播赚来的钱做了整容手术,最后实现了镜头前、镜头后的‘表里和一’。”

张潮点头同意道:“你说的没错。爱玛·包法利的悲剧源于她对浪漫主义幻想的沉溺。她从小阅读骑士与浪漫诗歌,将婚姻视为逃离平庸生活的途径。

这个悲剧的背景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逐步工业的同时普及教育,让许多乡村女性也能够阅读书籍。通过阅读,她们拥有了远超自身阶层的见识和野心。

但她们只知道‘罗曼蒂克的爱情与生活’很美好,却对其中的奥秘不甚了了。等到知晓要用她们完全承受不起的物质去支撑的时候,她们的现实生活就开始崩溃……”

张潮说到这里就停住了,今天自己虽然是主角,但他更想倾听眼前这些人对《画皮》的看法。他们中不少人比徐子东更年轻,对时代脉搏的变化也更加敏感。

果然,一个看起来30多岁的男编辑接话了,他先做了自我介绍:“我叫陈杰,在《十月》工作10年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其实刚刚你一说「包法利夫人」,我就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徐畅畅」和「包法利夫人」二者在最核心的特质上,却是有着强烈的相似性——

她们都将社会赋予女性的某种物质或者精神的符号,内化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超额消费,构建出一个泡沫一样的虚假世界。

爱玛的悲剧在于她始终未能区分文学幻想与现实,而徐畅畅的困境则在于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虚伪,却不得不维持这种分裂以谋生。

这可能也是你和福楼拜在创作动机上的相似之处,就是试图以文学捕捉一个正在加速的时代的瞬间,看那些在洪流里的个体的挣扎与妥协、真诚与虚伪、自由与异化的命运,会如何相互交织。”

这时候另一个女编辑也说话了,沉浸在讨论里的她并没有自我介绍,而是直接切入话题:“小陈说得不错,小徐说得也挺好,加上张潮你的解释、补充,我觉得我也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徐畅畅」这个角色没有做简单的‘好’或‘坏’处理确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包法利夫人》的突破性就在于拒绝以传统道德审判爱玛。

他既揭露她的虚荣与愚蠢,也同情其反抗平庸的努力。爱玛的死亡不是简单的‘罪有应得’,而是被19世纪的法国社会碾压的结果,就詹姆斯·伍德说的那样,‘福楼拜让读者同时感受到爱玛的可悲与可敬。’

徐畅畅并未因欺骗行为受到惩罚,反而‘越来越受欢迎’。这种结局并非对道德沦丧的默许,而是对你认为的那个即将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价值虚无化的揭露。

当‘真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标准,当‘情感’可以被打赏的数据量化,传统的善恶界限就变得模糊。徐畅畅的‘成功’恰恰证明了社会的荒诞。

她的虚伪不是个人缺陷,而是整个时代运转的必然产物。所以让「徐畅畅」做个‘坏人’没有意义,应该谴责的是那个你设想中的时代。

哦对了,忘了自己介绍,我杨英,和你校友,比你大……20届。”

张潮连忙起来和杨英握了握手,道:“师姐好!不过你是哪个学校的来着……”

杨英一愣,这才想起来张潮在燕大、燕师大两个学校读过书,才微笑着道:“我是燕师大中文系。”

两人寒暄过后,又回到位置上。徐畅畅看张潮一脸笑而不语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紧张起来,于是问道:“您觉得……”

张潮这时候微微摆了下手道:“还是别叫‘您’了,怪别扭的,你也好,其他老师也好,其实比我大,用‘你’就行,要不就叫我‘小张’。”

徐畅畅又闹了个大红脸,不过她也听出张潮的语气里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嘲讽,所以没有往心里去。

张潮环视了一下众人,笑着道:“虽然老说「作者已死」,但是我既然掀开棺材盖板来了,那就不免要发发牢骚,希望大家能见谅。”

动真格了!?编辑们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仿佛眼前这个20来岁的年轻人变得高大了一截,说出口的话虽然是玩笑,但有金石之声,不由得让他们郑重起来。

张潮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道:“其实除了大家,我还把这部给其他人看过,虽然意见有些许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画皮》里的‘时代’或者‘社会’并不好,甚至有些恐怖。

但我真的想问,是真的不好吗?”

编辑们面面相觑,全都露出了困惑的神色——你写的这些,难道不是为了批判时代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