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05章 “ME TOO”运动先驱!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05章 “ME TOO”运动先驱!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05章“METOO”运动先驱!(第1/2页)

“张潮,是一个英雄!”FOX电视台《特别报道》当家主持人布雷特·拜尔一开口就定调了:“他在面对‘种族歧视’的严重指控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冷静和智慧。”(今年就是他把哈里斯问崩溃的)

“他明确表达了“使用母语写作”的理念,强调了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选择母语进行创作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这一立场不仅捍卫了非英语母语者在文学创作中的权利,也推动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伟大的美利坚是一个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每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时候电视台的嘉宾劳拉·英格拉汉姆也开始帮腔道:“在面对“种族歧视”指控时,张潮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揭示了媒体报道中的偏见与误解。他通过理性的辩论,强调了种族平等的重要性,并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优越感。

这种勇于直面种族议题的态度,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尊重,也为推动社会的种族包容性进步树立了榜样。”

布雷特·拜尔道:“是的,我们的政治人物或者明星在面临类似的指控时,永远只会否认和道歉。其实这很矛盾——如果你没做错,为什么还要道歉?

如果你做错了,为什么要否认?既否认又道歉,太讽刺、也太‘黑色幽默’了!”

劳拉·英格拉汉姆则道:“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新闻伦理出问题了!人们已经不再重视真相,而为了耸动耳目而播报。我们的新闻业完蛋了!

那些跟风的媒体,你们为什么不反思?”

布雷特·拜尔道:“这次去芝加哥联合车站采访张潮的媒体里,几乎都‘不怀好意’。但是张潮用他的智慧,用他的逻辑打败了这些闻着血腥味而来的‘鲨鱼’。

就像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他孤身奋战,从不畏惧!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英格拉汉姆笑着道:“不全是这样,他不是邀请了昆瑙·内亚?这位天才演员即将在最新的剧集里饰演一个印度裔科学家的常驻角色。

而这个角色,正是在张潮的提议下设计出来的。张潮通过实际行动,打破了文化隔阂,倡导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这远比那些整天把‘种族平等’挂在嘴边的人士,更加‘平等’!如果他真的是一个‘种族主义者’,那他应该提议设置一个华人角色才对。

华人科学家,这在美国的大学里不是很常见吗?”

布雷特·拜尔见气氛成熟,适时抛出了今天的核心议题:“所以,今天,在美国,有多少人像张潮这样,因为无心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被戴上了‘种族主义者’的标签?”

英格拉汉姆面色也凝重、严肃起来,说道:“我就曾经有这样的经验——真是不堪回首。虽然我们很快取得了彼此的谅解,也从来没有被报道过,未对我的名誉造成伤害,但确实让我痛苦了很久。

我想,这绝不是张潮一个人,或者少数美国人的经验。。”

布雷特·拜尔则道:“MeToo(我也是)!试想一个中国人都差点成为‘种族主义者’,那一个白人,一个友善的、从小在多种族街区长大的白人,有很多黑人、印第安人和亚洲人朋友……

他同样可能被戴上这样的标签。”

英格拉汉姆补充道:“我们的社会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种族禁忌,即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无法完全做到回避。

这是一种可悲的现实——就像张潮说的,为什么在提到有些‘词汇’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在贬低其中某一方呢?即使这个词汇在词典上是‘中性’的。”

布雷特·拜尔转头面向镜头,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道:“请问你们有这样的经验吗?如果有,请大胆地反驳,摘下这样的标签!

向张潮这个中国小伙子学习吧,他是个真正的英雄,他戳破了我们社会的假象、毒瘤!

这里是布雷特·拜尔为你带来的《特别报道》,我们来看下一则新闻……”

FOX电视台的新闻播出以后,当天晚上,就在全美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有许多人把这段新闻截取下来,放在了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

面对布雷特·拜尔的「最后一问」,最多的留言就是:“MeToo!”

口号比所有标语都更具有煽动性,就在张潮一行人在「湖滨特快号」上安睡的时候,“MeToo!”已开始如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

这和当时美国的社会大环境有关。

“911”事件以后,美国的社会氛围整体开始右转,以往流行的“种族歧视”指控逐渐开始被传统美国人所厌恶。没有人喜欢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就被认为是个种族主义者。

张潮对“种族歧视”指控的反击,无疑为这种思潮打开了一个宣泄的口子——他本人就是个完美的切入点,中国人,或者说亚裔,本身就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群之一,却也被另外的少数族裔扣上了“种族歧视”的帽子。

要是个白人,都没有这么方便用来借题发挥。

张潮,无意中又卷入了他未曾料想的风波当中。

「湖滨特快号」早已经离开了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和近旁的密歇根湖,在夜色中穿过了印第安纳州,进入了俄亥俄州的境内。

晨曦中,列车沿着五大湖之一「伊利湖」的湖岸线一路奔驰。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愈加明亮,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伊利湖的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看到张潮洗漱好,出现在过道上,大卫·米勒打完招呼以后,有些可惜地道:“经过克利夫兰的时候天刚刚亮,太早了,没办法让你看一眼骑士队的主场球馆。”

经过一晚的调整,张潮的态度倒也没有那么生硬了,不过仍然略诧异地道:“为什么特意要看骑士队的球馆?”

大卫·米勒兴奋地道:“因为那里有「国王」勒布朗·詹姆斯!你不是喜欢篮球吗?他就是现在最强大的球员!骑士队已经以东部第二的成绩进入了季后赛。

今年,我们很有可能夺冠——哦,我是克利夫兰人,骑士就是我的主队——这将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第一座总冠军奖杯!”

张潮回忆了一下,忽然有些同情大卫·米勒,以安慰的口吻道:“希望是这样吧。不过,今年没有夺冠也没关系,未来是他的!”

大卫·米勒郑重其事地点点头:“那肯定啊!勒布朗是阿克伦之子,他是「国王」,球队是「骑士」,再没有比这更合适他的地方了!

「国王」带领「骑士」夺得总冠军、缔造王朝,这是注定要来的宿命”

美国人民对职业体育果然狂热,大卫·米勒这样的文化人也不例外。张潮轻轻“嘶”了一声,实在忍不住打趣道:“「国王」「王朝」?像「成吉思汗」那样?”

大卫·米勒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成吉思汗」?那是一位伟大的征服者。张,你也认为勒布朗能缔造那样伟大的王朝?

天啊,你太懂篮球了!回去以后,我会送你一件勒布朗签名的23号球衣!”

张潮:“……”无语了一阵后,连忙拒绝道:“太贵重了,你自己留着吧!”

两人就这样一边聊天,一边吃了早餐。

早上9点钟,列车在布法罗站缓缓停靠。布法罗又称为“水牛城”,是纽约州第二大城市,位于「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

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就位于布法罗的上游,距离30多公里,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只是这次行程比较紧凑,不能前往参观。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趟「东方列车谈话」旅程最后一个嘉宾,2006年布克奖得主,基兰·德赛将在本站上车,与张潮展开对话。

随着车厢门的开启,普通旅客上下车完毕后,张潮就见到了一袭黑色风衣、搭配白色衬衫的基兰·德赛。

这位印度裔的女作家现在也不过30多岁,一头长发,表情和蔼。虽然皮肤略黑,但是深邃的轮廓和高耸的鼻梁还是展现出了她的血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5章“METOO”运动先驱!(第2/2页)

张潮与她打了招呼,轻轻握了下了手,就邀请她进了车厢。

基兰·德赛与大卫·米勒一见面,就热情的轻轻拥抱了一下,两人显然十分熟悉。基兰·德赛就是大卫·米勒力主签下的,对于他负责的国际文学部门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毕竟「布克奖」的分量摆在那里。

略作寒暄之后,张潮、基兰·德赛、许蕊雅、苏珊坐在采访车厢里。

张潮作为“东道主”,先开了个玩笑道:“听说你喜欢在厨房里写作?那是否在这里摆上食物,会更让你觉得轻松一些呢?”

基兰·德赛写作时喜欢呆在厨房是她获奖以后接受采访说的,并不是什么秘密。

张潮一句话,就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基兰·德赛也大方地笑道:“在印度,厨房可能是唯一完全属于女人的地方。我从小就在厨房里听我的妈妈与阿姨们聊天。

她们会说许多平时不会在男人面前说的话,其中就有许多邻里和亲戚间的轶事,这是属于女人的‘秘密之地’。

所以在厨房时,我会进入一种特别的状态,仿佛许多女人,老的、少的,在我耳边喁喁细语……我不过就是把这些听到的故事,再写到纸上罢了。”

张潮笑道:“这是印度天才们的传统吗?拉马努·金说过,他那些奇妙的数学公式,都是娜玛卡尔女神在梦中告诉他的。”

基兰·德赛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道:“拉马努·金才是真正的天才。我不过是想写点故事的普通女人。但不得不承认,你的夸奖让我心花怒发。”

两人这时候才算是互相确认了彼此的善意,后面才可以真诚的交流。

张潮这时郑重地道:“德赛女士,希望之前小小的风波,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

基兰·德赛一笑,说道:“我和大卫说了,正因为这场风波,我才更愿意来与你进行对话。我想,作家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成见,更不需要媒体在我们当中制造隔阂。

昨晚我看了你的采访,更坚定了我的决心。”

张潮有些意外,直接了当地问道:“难道你不觉得我冒犯了你吗?”

基兰·德赛叹了一口气道:“当然不。你点出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虽然不够准确。”

张潮:“哦?”

基兰·德赛解释道:“‘母语创作’其实是每一个作家的本能。但是在印度,像我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英语,印地语,或者其他一种印度方言——到底哪个才是‘母语’?

它们几乎同时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在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表达时,它们也是平行并进的关系。”

张潮一愣,他确实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基兰·德赛继续道:“所以当我开始创作时,我确实面临这样的选择——是使用印地语,还是使用英语?”

张潮问道:“那什么促使你选择英语?”

基兰·德赛露出回忆的神色,说道:“是因为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使用英语创作,我从小就读她的作品。所以即使我熟练掌握了印地语的一切秘密,但是对我来说,‘英语’作为‘的母语’,可能更为自然。”

这让张潮有些尴尬了,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想的有些简单了。基兰·德赛,不是自己的燕大师姐黎翊云。

张潮感叹道:“所以你来是正确的,同样也启发了我。这世界上的生活确实千姿百态……”

基兰·德赛连忙道:“但其实你说的没错,你与‘黎’关于‘母语创作’的探讨启发了我。让我意识到,为什么我在写作当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的问题。”

张潮想了想,问道:“是指那些用英语无法准确表达的‘移民’特有的感受吗?”

基兰·德赛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点头道:“是啊!张,你真是一个文学的奇才!你看过我的了?”

张潮指了指身边的许蕊雅道:“虽然你的作品还没有中译本,但是她是一名出色的译者,为我翻译了一部分章节——哦,我的英语只是对话还行,直接阅读你的原著,恐怕会错失比翻译更多的信息。”

基兰·德赛连忙伸手和许蕊雅的握了一下,道:“感谢你的工作。如果有可能,我想邀请你做我的的中文翻译。我相信张的眼光!”

许蕊雅又惊又喜,连忙答应下来。

张潮则微笑地看着两人。之前的两个嘉宾,斯蒂芬·金在国内有合作多年的伙伴,黎翊云不愿意被翻译。现在遇上基兰·德赛,机会不就来了

虽然上一世她在国内没有什么名气,即使有中译本,销量估计也很寥落。

但现在她和张潮“联袂”上演了一出“歧视-反歧视”的反转大戏,情况就不一样了。自己即使“离开”了潮汐文化,这样顺水推舟的事能做还是要尽量多做的。

和许蕊雅简单交流过后,基兰·德赛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张潮身上,她笑着问道:“你似乎对移民题材的,也有自己的看法?

你写过《消失的爱人》这样的‘美国作品’,但是却是站在司空见惯的中产白人家庭视角,去阐述婚姻的危机与阴谋,并不是‘外来者’视角。”

张潮沉吟了一下,说道:“我的下一部,可能会涉及到这方面,但不是全部。”

基兰·德赛道:“那你的构思非常宏大——我很好奇,华人是美国最大的移民族裔之一,你是怎么看待移民题材的作品呢?”

张潮坦诚地道:“我不是特别欣赏作家把创作精力聚焦在移民题材上的做法。我认为,在当今的欧美文坛,‘移民’已经被严重地‘景观化’了。

这里的评论家,总是希冀看到移民作家去展现自己特有的困境与焦虑——或者是在新国家遇到的,或者是在自己祖国遇到的。”

基兰·德赛没想到张潮会这么直接,但是仍然鼓足勇气问道:“你认为我们是在讨好吗?像我,像黎这样。”

张潮摇摇头,道:“我觉得‘讨好’这个词太主观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暗示’,如果更严重一点,也许可以用‘驯化’来形容。

通过奖项与赞美,让写作者潜移默化地认为‘应该这么写’或者‘应该写这些’。”

基兰·德赛陷入了沉默当中。

张潮顿了顿,继续道:“我总觉得他们希望自己文化圈以外的作家,去写一种「世界性的文学」。”

基兰·德赛问道:“「世界性的文学」?”

张潮梳理了一下思路,毕竟这也是他最近才琢磨出来的,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所以只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我倒不认为这是他们在主观上的一种诱导,而是几百年来强势的文化本能促使他们这么去做,属于一种‘集体无意识’。”

“「世界性的文学」让来自英美文化圈以外的异域作家想象中的读者,不再是那些去书店里买书看的普通人,而是各式各样的书评人与文学奖评委。”

“他们希望这些作家写出属于某个群体的集体困境,将之形成一种「文化景观」,用以反讽与审视英美文化。”

“所以他们希望在这些作品当中,看到一些很容易被标签化的「景观物」——比如移民……因为这些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

“但文学的根本是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中那些至为精微、复杂、幽暗的部分,他们并没有兴趣去理解。”

“使用英语可以很快融入,但是英语又怎么能去精确地描述非英语人群的状态和心理呢?”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喜欢移民题材,因为它被「景观化」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用母语来创作……”

……

列车在对话中缓缓行进,终于在下午4点50到达了纽约联合车站。

车厢门打开,只见张潮送着基兰·德赛下了车。这位女作家一脸的失魂落魄,连记者的采访都不回应,一头走进了通道当中。

只留下张潮一脸蒙圈地看着迎接他的人群里,高高挂起的“MeToo!”标语大旗。

——自己啥时候惹上性骚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