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36章 骗进来杀!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36章 骗进来杀!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36章骗进来杀!(第1/2页)

孙良一旁边坐着鲁院办公室副主任吴建伟,正笑眯眯地看着眼前气定神闲的男人。

孙良一本身既是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专栏作家,又是多所大学传媒学院、文学院的客座学者,同时还是几家文化传媒公司的创始人。

当然,也是出过几本不太知名的散文集、诗集和心灵鸡汤的“知名作家”,在某市作协还有一官半职。

这样复杂的身份也让他在文化圈里四处游走、如鱼得水,名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文坛上的各种局面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像这一次,他就是拿着几家媒体的采访证明上了鲁院的门,鲁院也不得不派出人员进行接待。

孙良一抽完一支烟,又看了看表,问吴建伟道:“吴主任,张潮还没有下课吗?”

吴建伟依旧是笑眯眯的表情,回答道:“是啊,他上的是第三节课,临时加的,要到下午4点半才下课呢,您再等等吧。”

孙良一眼珠子一转,从口袋里抽出一支烟递给吴建伟,也笑着道:“您看,我这里的采访任务很重,几家报纸都等着我的稿子,要不您让他早点下课……?”

吴建伟伸手轻轻一挡,婉拒了孙良一的要求:“不好意思,不会。鲁院是学校,学校里上课就是头等大事,迟到、早退都算教学事故的,所以您还是耐心等等吧,也没多久了。”

孙良一有些尴尬地收回了烟,旋即又给自己点上,深深吸了一口后缓缓吐出烟圈,闷坐在沙发上。

他是在一个饭局上,听到某位作协的“大人物”酒后说了一嘴作协正在组建「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的事,这本来是件平常事,作协类似的访问活动哪年不组织个几场。

有趣就有趣在桌上一位多问了一句:“青年作家代表团?团长是谁,该不会是那个张潮吧?”

谁想那位“大人物”手一摆否认了:“什么样?团长是谁虽然还没有定,但肯定不是他啊——他都不是代表团成员,怎么当团长?”

一句话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纷纷追问起来。

“大人物”这下也自知失言,不再多话,任凭大家怎么激将,都守口如瓶。

但是这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足以让孙良一脑筋直转了——作协组织一个「青年作家代表团」,然后团里没有张潮,这背后的潜台词可就太丰富、太值得让人揣测了。

饭局结束以后,孙良一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确认的消息属实——确有此「代表团」,张潮也确不在其中。

于是经过一夜奋战,一篇《作协或派「文学遣日使」访日,为中国文学带回宝贵经验》就出现在他的媒体专栏上,并且迅速被广泛传播,并引起了不少讨论。

记者们找上作协,作协态度暧昧,只说:“活动尚在筹备阶段,具体行程、参与人员均未最终确定,待时机合适会向社会公布。”

记者们找张潮,这家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电话基本不接、邮件基本不回,更不知道他的想法了。

于是一时间舆论四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猜测张潮和作协短暂的蜜月期结束了,双方恐怕为「茅盾文学新人奖」花落谁家闹掰了,毕竟「潮汐文化」就有多人提名,作协恐怕也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

有的人猜测张潮是出于骄傲拒绝入选「代表团」,毕竟他的成就、身份和国际文坛的影响力,是其他青年作家无法望其项背的,俗话说“猛兽独行、牛羊成群”,张潮之前去日本、去美国都是单枪匹马,这次也没必要带上几个“拖油瓶”。

还有的人猜测张潮无法接受这是一场“学习之旅”,毕竟出道以来,只有别人学他的份,哪有他学别人的时候。加上张潮的书在日本那么畅销,让他混在「代表团」里去日本“学习”,恐怕和他合作密切的角川社都不会答应。

加上前段时间张潮在「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赛场上留下的“绝唱”悬念也还没有解开,还风传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要在9月份“接见”他……

一时间积累在张潮身上的关注量实在太大了,所有业内的帮闲、媒体的记者,都像疯了一样通过各种关系想要约见张潮,但始终没有一个得到回应。

直到昨天晚上,孙良一得到“确切消息”,张潮今天下午会出现在鲁院,给第七届「高研班」上课。

孙良一连忙联系了和自己关系好的报纸、杂志,连夜要来了采访证明、给鲁院的“熟人”打了招呼,然后悄咪咪一个人来到鲁院,准备来个独家专访。

如果能成功,那自己的知名度可能随着张潮的名声“水涨船高”。

这也是孙良一选择在文章里小小地“挑衅”一下张潮的原因——反正吹捧他的人如过江之鲫,多自己一篇不多,还不如用“合适”的力道刺激一下他,说不定更能给人留下印象。

什么样的力道算“合适”?孙良一认为用“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协某匿名人士”的口吻说出批评之语就很合适,说明自己只是“如实转述”,不是个人对张潮有看法。

至于“知情人士透露”和“作协某匿名人士”是谁,出于记者的职业操守,当然是不能透漏啊!

……

想到这里,孙良一忽然问了吴建伟一句:“吴主任,这次的「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张潮确实不在其中吗?”

吴建伟闻言连连摆手道:“那是院长、副院长们负责的事情,我哪里知道哦。”

孙良一笑呵呵地拿起茶壶,反给接待他地吴建伟把茶杯沏满了,然后道:“您这话就谦虚了。办公室的工作,上传下达、左右沟通,院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经过办公室周转……

鲁院可是作协最重要的机构之一,您年纪轻轻就是鲁院的办公室主任……”

一通马屁拍下来,让吴建伟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他对孙良一道:“不瞒您说,这次代表团的一些文件工作,还真是我着手处理的……”

孙良一眼睛一亮,马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虔诚样子,吴建伟看了他一眼,继续道:“这次比较巧,我们第七届「高研班」以35岁以下青年作家为主,里面有十几个都获得了「茅盾文学新人奖」提名。

「代表团」又大部分是从「新人奖」提名者里选拔的,所以我们办公室负责了名单的汇总工作……”

孙良一惊喜地道:“哦?那张潮……?”

吴建伟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举起杯子喝了口茶,仿佛知道再说就失言了,沉默起来。

孙良一内心很着急,但还是耐着性子道:“吴主任,其实张潮不在代表团名单里外面都知道了,您这也不算泄密。再说了,会客室里就我和您……”

一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吴建伟才道:“我只能讲,现在汇总的名单里没有他。至于以后领导会不会把他加上去,我可不敢打包票……”

孙良一得到了一个确切答案,高兴极了,连声感谢。

这时候,会客室上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吴建伟一听就道:“哦,下课了。我去把张潮叫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6章骗进来杀!(第2/2页)

孙良一道:“好,有劳您了!”

然后起身把吴建伟送到会客室门口。

吴建伟一路朝教室走去,不一会儿迎面见到了和同学们有说有笑的张潮,连忙打招呼道:“诶,张潮,这边!”

张潮看到后和同学们道了别,来到吴建伟面前,问道:“吴主任,来了?是他?”

吴建伟点点头道:“来了!是他!”

张潮开心地笑了起来,和一边跟着吴建伟走一边问道:“和他说了名单的事了吗?”

吴建伟道:“说了。”

张潮又问道:“怎么说的?”

吴建伟咧嘴一笑,答道:“还能怎么说,照着实话说呗!”

张潮笑呵呵地道:“那就好!说实话好!”

说话间就来到了会客室门口,吴建伟引着张潮进了屋子,热情地介绍道:“张潮,这是孙良一先生,记者、作家,也是大学教授;孙先生,这就张潮。

张潮,孙先生有些问题想要采访一下你,找到咱们鲁院了,你就勉为其难,配合一下?”

张潮装着皱了皱眉头,道:“我时间不多……”

孙良一连忙道:“其实就几个问题,花不了太长时间。”

吴建伟也劝道:“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

张潮沉吟了一下,然后道:“既然吴主任都这么说了,那我聊一会儿?不过你得保证今天的采访内容得如实见报!”

孙良一连忙道:“保证,绝对保证。”

吴建伟道:“这样吧,我让干事小刘来一趟,做个记录,这个月我还愁简报内容不够呢!”

张潮道:“行,那我们等小刘到了就开始。”

孙良一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可能是吴建伟离开时那副笑眯眯的表情,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按捺下这些许的不安,全心投入到这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采访中来。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干事小刘来了,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手上捧着个大本子,封面上夹着一支笔。

张潮和孙良一坐在沙发对面的位置,小刘坐在一旁,这场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孙良一看着眼前的张潮,年纪20出头,样貌看起来说是老成点的高中生也没有问题,轮廓棱角分明、皮肤略黑,一头精神的寸发,穿着休闲的七分裤和大T恤,看着不像刚讲完课,倒像是刚打完球回宿舍。

张潮也在打量眼前孙良一,典型的世纪初中年油腻男,看着大概40多,油头粉面,倒和最近刚成名的上海“海派清口”**有几分相似。

他又想起了一周前他和作协碰头的时候,对方表达了对「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定调、宣传等一系列问题的担忧以后,自己就问了一句: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么一种文坛混子——没有什么过硬的作品,日常就是混圈子、混关系,头衔特别多也特别空,喜欢说个大话,最好还和日本有点关系,比较喜欢吹捧日本特别好那种……”

……

“……你听说作协要组建「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了吗?”孙良一的问题把张潮从回忆拉回了现实。

代表团的事虽然内部已经很多人知道了,但毕竟没有经过官方证实,所以要先从“证实传闻”开始问。

张潮点点头道:“报纸和网络上都讨论得这么热闹了,我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这个回答是个软钉子,既不证实、也不证伪。

孙良一当然不会一个问题就气馁,而是追问道:“那你认为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张潮这次没有回避,而是很坦然地道:“不用认为,就是真的。作协确实在组建这么一个代表团,我知道这件事。”

孙良一兴奋起来,那个最想问的问题差点就脱口而出,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仍旧迂回了一下,问道:“那你认为这个代表团和以前的此类代表团有什么不同呢?

据我所知,作协决心要让代表团展现出中国文坛青年一代的风采,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潮手一摊:“这……你不是该去问作协的领导吗?问我有什么用?我能有什么看法?”

这是有怨气啊!孙良一内心欢呼起来,不过时机仍然未到,只有在张潮怨气最大的时候问出口,才能起到“引爆炸弹”的作用。

他耐着性子接着问道:“日本文学是亚洲之光,也是亚洲文学家争相学习的榜样,他们不仅有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且还涌现出了村上春树等一大批在艺术和市场都取得成功的作家。

「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如果能从日本取回‘真经’,那对中国文学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

张潮的回答仍然十分简短:“好事?哦,可能是一件好事吧。”

怨气不小啊!孙良一感到时机快要成熟了,于是又问道:“对于这件事,你的情绪似乎不是很高?”

张潮道:“去日本嘛,又不是什么稀罕事,有什么情绪高,情绪低的?平常心对待就好!”

呵呵,平常心,我看你已经快气疯了吧?

孙良一咧嘴一笑,终于把那个问题问出来了:“据说「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的名单中没有你,是真的吗?”

张潮“诧异”地看了孙良一一眼,道:“你怎么知道?”

孙良一依旧保持着一种矜持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追问道:“是真的吗?”

张潮点点头:“我确实不在代表团的名单里。”

孙良一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谁说张潮难搞来着,那是你们没做好准备工作,现在他不是任我拿捏?——马上抛出了这系列问题的最后一击:

“身为中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你没有在「代表团」名单当中,请问是什么原因?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说罢,眼睛死死盯着张潮。

张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容地答道:“我确实不在「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的名单当中,这是因为我受到日本年鉴学会饭塚容教授、角川书店和日本鲁迅研究会三家的邀请,将作为代表团此次行程中「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这一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研究对象之一,提前在日本等候「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的到来。

简单点说,我自己就是代表团的行程之一,怎么可能再参与到「访日青年作家代表团」中去呢?你说是吧,孙先生。”

孙良一脑子“轰”的一下炸响起来,喝醉酒的作协“大人物”、突然给他消息的“好朋友”、拍了几下马屁就抖落一切的吴建伟……

还有特地强调“保证今天的采访内容得如实见报”的张潮……

一个个人都在他脑海里旋转起来,变成了深不见底的漩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