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7章 孩子已经站起来了,大人们还跪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67章 孩子已经站起来了,大人们还跪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67章孩子已经站起来了,大人们还跪着(第1/2页)

由于是从半截看起的,张卫国不知道之前主持人问的两个问题是什么,但是大概也推断出是因为“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这事,不禁焦急道:“他不是说过不纠结这事儿了吗?他这一回应,就掉进陷阱了啊!”

张潮母亲拍了一下自己老公,道:“你先听儿子说什么。”

夫妻二人这才静下心来,认真看儿子讲了什么——

“孙云霄教授喜欢把‘素质教育’放在嘴边,尤其是喜欢把日本对儿童的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典范进行宣传。我倒觉得‘推广日式教育第一人’这个头衔更适合他。”

“来了来了……”坐在张潮对面的肖亚娟内心一阵兴奋,那个熟悉的张潮要来了,但是表面上她还是要维持一种公平的态度,所以还是很冷静地问道:“看来你并不同意把‘素质教育’和‘日式教育’划等号。”

张潮点点头道:“当然不能划等号,虽然孙教授一直想让两者划等号。我们从他的成名大作《夏令营里的较量》可以看到,他推崇的儿童的高级素质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吃苦’。

日本小孩能背20公斤的包,一天走50公里,甚至还放话要走100公里。病了也要走,累吐了也要走——主打一个人均阿童木,安上喷气筒就能飞那种。”

一番话说得现场的记者和工作人员都笑了,但张潮却无比认真,对着镜头继续问道:“今天我们看这些数字为什么觉得荒谬、觉得可笑?”

肖亚娟愣了一下,然后才道:“是因为它不符合常理是吗?”

张潮又追问道:“那为什么在1993年,这篇文章铺天盖地被报道、被转载的时候,很少有人觉得这是不合常理的?”

肖亚娟心想这谁采访谁啊,不过还是答道:“这个我还真没有研究过,你说这是为什么?”

张潮道:“两点原因——第一点,那时候我们处于改开初期,全民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今天的水准,特别在体育锻炼这方面比较欠缺,大家普遍对‘背着20公斤、步行50公里’缺乏具体的概念,只觉得很远、很难,但远到什么程度、难到什么程度,不了解。

所以孙云霄教授,是利用了这种信息差,故意用耸人听闻的数字,达到裹挟舆论的目的。对他来说很幸运,他成功饿了;对中国人,尤其是80后来说,很不幸,他成功了。”

肖亚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还真是。我上大学以后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远足,背着十几斤重的包,走20多公里体力就已经耗尽了。

一群11岁、12岁的小朋友,要是能背的比我重一倍,走的比我远一倍,那还真是小超人了。”

张潮道:“这十几年大家教育程度高了,有类似体验的人多了,自然就会对这些数字产生怀疑。——第二点,国人的思想上那时候处于迷茫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严重,所以虽然也有怀疑的人,但是也被当时的舆论风潮给堵了嘴。

一直到一年以后的1994年,才有《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对他的这篇《夏令营里的较量》进行公开质疑。但是他的态度是什么呢?回避了‘20公斤’‘50公里’‘席梦思床’等等关键内容是如何无中生有的,只在细枝末节上狡辩。

‘认错不完全,就是完全不认错’,何况还是避重就轻式的认错?所以这就暴露了孙教授的真实内心——他始终认为可以为了某种目的,编造事实。他是撒谎高手,九真一假,只在最关键的地方撒谎。

读者看了那真的九成,就会下意识地觉得那假的一成也是真的。”

肖亚娟疑惑地问道:“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出中国人的好强心理,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有‘血性’,让孩子更能‘吃苦’,更加坚韧呢?”

张潮思考了一下,道:“这是个好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件事往好了想,确实有点‘狼来了’的味道。有人也说‘狼来了’这个预言故事,倒霉的只有那个撒谎的孩子,村民们不过白跑了几趟,还提高了警惕性呢。”

肖亚娟道:“那真是这样吗?”

张潮笑道:“当然不是。这个逻辑的可笑之处就在于,‘狼’当然要防,而孙教授提出的办法是把自己也变成‘狼’!

防狼最重要的,不是发挥自己作为‘人’的优势吗?我们要研究的不该是怎么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吗?怎么开始向‘狼’学习了呢?”

肖亚娟没想到张潮反驳的角度这么刁钻,完全超出了事先的彩排,,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只能顺着话头说道:“张潮同学,你能详细说说看吗?”

张潮道:“假设孙教授的文章全部为真,这些日本孩子能背负20公斤、日行50公里甚至100公里,肚子疼得躺地上哇哇叫,发了高烧,也要起来继续前进,并且说‘当逃兵是耻辱’——

能把孩子教出这种‘素质’的教育,历史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二战时日本实行过的军国主义教育。让儿童接受准军事训练,漠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比如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学校,就会让学生在冬天脱光衣服,用粗糙的毛巾摩擦身体发热,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强烈的疼痛感。

这种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称之为‘狼’,并不为过。但是这些‘狼’长大以后,干了什么呢?我相信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

漠视自己生命的人,肯定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请问大家,要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一匹这样的‘狼’吗?”

肖亚娟想不到张潮会发出这么严厉的指控,提问的声音都小了一点:“你是说,孙教授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

张潮点头道:“对,他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旧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一种简化版本,让儿童压抑自己的天性,甚至是最基本的趋利避害的本能。”

肖亚娟道:“那,那日本这样培养孩子,岂不是,岂不是……”

张潮笑道:“你想说,岂不是又要‘发动战争、侵略他国’?”

肖亚娟点点头,问道:“难道不是吗?”

张潮哈哈大笑道:“这篇《夏令营里的较量》最可笑、最吊诡、最荒谬的地方来了——日本在战后,就没有实行过这位孙教授心目中的这种‘素质教育’。

日本孩子确实在‘中日夏令营’中展现了一些较为优秀的素质,但那主要是两国教育差异造成的。比如日本比我们更重视体育课,学校课程里有家政课,垃圾分类实行得较早,还有更丰富的野外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通过正常的社会发展和校园课程改革,可以完成进步的。怎么能用一些浮夸的数字和描述,刻意在人格层面上贬低中国的孩子们呢?

我们去参加夏令营的也是好孩子,很多做不好的地方不是他们不愿意做,而是确实不会。但是看到别人做了以后,他们也会跟着学习、帮忙搭手,根本就不是文章里写的那么不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7章孩子已经站起来了,大人们还跪着(第2/2页)

肖亚娟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不禁有些呆了,问道:“日本真的没有实行那种‘吃苦’教育吗?”

张潮一摊手,道:“人家也不是疯子,人家也要过日子。把孩子培养成奥特曼,真准备以后打怪兽吗?”

一句话又惹得对面的肖亚娟笑了起来。

看到镜头切过来,肖亚娟忙止住笑声,接着道:“这,这确实太出乎意料了。”

张潮道:“我去过日本好几次,一次是去领了个文学奖,一次是去谈合作,还有一次是参加《你的名字》的首映礼。日本就是一个正常的发达国家,他们孩子也爱玩游戏、爱看动漫、爱追星……

很多层面上,和今天中国城市里的孩子并没有太大不同。当然,它的社会、它的教育也存在自己的问题,要不然日本也不会有那么多反映教育问题的文艺作品。

比如我就很爱看一部日本漫画《GTO》(《麻辣教师》)。这部漫画里日本教育简直像个全身长满了脓疮的怪物,结果需要一个流氓混混来拯救。

孙教授之所以会迷恋日本教育,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想象力将之扭曲成理想中的样子,实际上就是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作祟。

日本教育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吗?肯定有啊。人家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教育方面肯定是做对了很多事,才能在战后维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

但是借鉴要建立在‘内容真实’‘客观评价’‘平等看待’的基础上,不然你借鉴来的很有可能就是毒瘤。比如孙教授,明显就把日本教育里的军国主义残留,当成了宝贝。”

肖亚娟道:“那这样,不是影响很坏吗?”

张潮道:“影响最坏的,恐怕就是我们这帮被称为‘小皇帝’‘垮掉的一代’的80后了。从小就要背负着全社会的骂名长大,好像我们长大了,中国就到了垮掉的时候。

现在是2007年,‘80后’里一半的人都开始离开校园、踏入社会,还有工作了好几年的,大家觉得80后特别糟糕吗?

杞人忧天嘛!美国也有‘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既是一个文学术语,也是一个社会学术语。他们这一代比我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就出现了,‘嬉皮士运动’嘛,懂的都懂。

当时经历过二战的老美国人也觉得这一代人不行。但是经过几十年,这些‘嬉皮士’不都成了社会的顶梁柱?我们今天喜欢追捧的很多美国社会精英——比尔·盖茨、乔布斯,不都是‘垮掉的一代’?

所以我们也无需夸大《夏令营里的较量》的影响。一代人走向什么方向、走到什么高度,儿童教育从来就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因为社会有强大的纠偏力量。

但是一个撒谎者跳出来自我标榜,甚至试图带歪方向,这就让人觉得居心叵测了。”

肖亚娟继续问道:“所以你是不是认为无论是‘素质教育的背叛者’,还是‘素质教育的投机者’,都是一种抹黑,或者污蔑。”

张潮道:“我谈谈我对‘素质教育’的看法吧。孙云霄教授十几年来接受了无数访谈、写了很多本书,本质都在谈一件事——孩子‘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一直有一个预设的框框,孩子要能‘吃苦’,孩子要能‘创新’,孩子要懂‘感恩’,孩子要学会‘爱’……这种提要求的教育,尽管看起来很美好,但和‘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他才会把日本军国主义教育那套当成宝啊。”

肖亚娟追问道:“那你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张潮对着镜头一字一顿地道:“我觉得,真要说‘素质教育’,那就是让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比如我被燕大、燕师大破格录取,他们是认为我‘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说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

那今天的张潮有没有让大家失望呢?

所以我既不是‘素质教育的叛徒’,也不是‘素质教育的投机者’,我就是‘素质教育’的一次实践。这次实践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是由你孙教授能判定的。”

张潮并没有过多地解释这些话的内涵,他并不想太深地介入到教育的争议中去。这些话说深了,说不定又把什么妖魔鬼怪给勾引出来了。

不过这也足以让现场的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思考一会儿了。张潮不解释,大家就只好自己琢磨——偏偏有些话,那是越琢磨,联想就越丰富。

肖亚娟识趣地问道:“那你还有没有要对孙云霄教授说的话?”

张潮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也不能说是只对孙云霄教授说的话吧,应该说是对很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说的话——从‘夏令营里的日本小学生’,到‘能喝的马桶水’,再到‘黄油纸包着的下水道零件’‘要洗七遍的盘子’……

我能理解你们在8、90年代刚看到发达国家时被摧毁了民族自信力,甚至个人的自尊心,这些近乎于‘谣言’的故事,宣泄的不仅是你们的自卑感,也是你们的恐慌。

所以你们也要理解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了你们那一层时代的滤镜,外国的月亮没有那么圆了。你们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其实真正垮掉的,是你们这些‘上一代’。

反正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至于你们要不要继续跪着,我们管不着,也不想管。只要你们别老想着拉我们一起跪就行。”

一番话说完,摄影棚里、电视机前,都是久久的沉默。

张卫国叹了口气道:“这孩子,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了。有震惊,有欣慰,也有一丝惘然。

而同样在看电视的,当然还有远在燕京的孙云霄,他可是时刻关注着张潮的回应。

在他看来,只要张潮回应了,他就胜利了,那么被骂成“汉奸”他都能接受——观念之争嘛,谁先骂人谁低级。到时候自己再骂两句回去,新闻效应不就有了?

他现在已经在考虑是骂回去,还是装着“大度”,表示不和张潮这个小年轻计较了。

最多自己到时候骂不过张潮,但是目的也达到了。这几年来下来,骂得过张潮的有几个?多自己一个不多。不丢人!

有些事情要做成,不在于口舌之争是不是赢了,而在于这件事有没有关注度、有没有曝光量。

只要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那么总能从中筛选出愿意相信自己,愿意掏钱买单的对象!

这是他十几年来混迹教育圈、媒体界,得出的宝贵经验。粉丝、拥趸不在多,而在精,要是能变成结晶就更好了!

可是张潮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如堕冰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