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394章 天子说客

我父刘玄德 第394章 天子说客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94章天子说客(第1/2页)

满宠的猜疑还真就误打误撞对了。

刘封把交州让给曹操,其实还真就没安什么好心。

交州这个地方邪性的很,如果要从大汉里挑选一个最热爱和平的州郡,那非交州莫属。

交州从上到下都极其热爱和平,别说争霸天下了,就是捡漏都不肯。

交州几任刺史、州牧,都死在兴兵这件事情上了。

朱符是因为要举兵攻打杀死弟弟朱皓的笮融,结果被交州士族豪强给攻杀了。

张津是因为要举兵和刘表死磕,结果被麾下部将,也是交州士族豪强出身的区景给杀了。

日后的士燮干脆就是交州土著,按照三互法,他根本不能执掌交州。

可问题是,曹操也好,天子也好,需要士燮稳定交州,所以就卡了个小BUG,委任士燮为绥南中郎将,都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这等于是没有交州牧之名的交州牧,更夸张的是,此后士燮表举了自己三个弟弟出任三郡太守。

交州拢共九个郡,士燮一家子占了四个。

可以说交州就是个大坑,没有重兵,任谁去都会非常艰难。

交州本地的士族豪强简直是益州、荆州、扬州的加强版,完全没有半点扩张的想法,只想着守住自家一亩三分地。

曹操不论是派谁去都没用,只会被士燮和当地的士族豪强们架空。如果硬要在交州推进“北伐”,那么朱符、张津很快就能有伴了。

这一点哪怕曹操给那心腹配上数千人的精锐都没用,除非一口气给他配上万人以上的重兵,否则只会慢性失血,无济于事。

况且交州诸事,根本不是区区一个州牧名号所能解决的,反倒是下面的各地郡守颇具实力,尤其是士家。

说到底,哪怕是刘封得了交州的实权,那也得派重兵南下,大规模调换官吏,才能彻底掌握州权。

在这个过程之中,几乎必然会爆发反叛。

事实上原时空里孙权也是派了重兵入主交州,可后来依旧压不住交州的叛乱,险些丢了交州。

说来也是可悲,交州之所以没丢,是因为东吴亡了。

当时整个东吴只剩下了一个方面帅才,那就是陶璜。

可东吴却有两个战区缺少主帅,陶璜几乎无法分身。

众所周知,东吴拢共有三个战区,两个一线,是荆州战区和江东战区,一个大后方,却叛乱不断,那就是交州战区。

江东战区可以由东吴皇帝兼领,但荆州战区却一直都是需要方面帅才分领的。

东吴的荆州战区从周瑜到鲁肃,再到吕蒙,接着到陆逊,后面又有诸葛恪、吕岱、步骘主持大局,最终到了陆抗死后,人才凋零,只有陶璜能够胜任。

可偏偏此时交州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先顾荆州战区,那交州战区雪崩,失去交州的资源供给,东吴根本撑不下去。

陶璜分身乏术,孙皓只能玩时间差战术,先让他去平定交州,然后转战荆州。

结果西晋势如破竹,时间差战术失败,东吴OVER。

交州之所以叛乱频发,在刘封看来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自然是东吴抽血太狠了,压榨过苛,以至于交州士族豪强很容易就忽悠到百姓造反叛乱。

第二个原因也是交州本土的士族豪强势力太大,而东吴只知道屠杀,却不得人心,最终完全丧失了交州人心。

总的来说,刘封有信心能拿下交州,也有信心镇抚交州,但刘封自己预估需要投入不小的力量,虽然产出丰盈,以交州如今的人口规模,年出稻米百万石以资北,基本是不成问题的。

可代价却是两至三万兵马,大量的人才入交才行。

同样的资源,投入荆州会更为划算。

等到荆州入手,再考虑交州也不迟。

既然眼下性价比不高,那还真不如先扔给曹操,反正对方也没法消化。

如此一来,既能卖曹操一波好,又能还了表举自己为扬州牧的情分,还能挖坑埋一下对方,简直一箭三雕。

********

刘封当晚等在家中,午夜时分,一辆牛车悄悄驰入骠骑大将军府中,而牛车中坐着的正是有卧虎之称的司隶校尉钟繇。

对于钟繇的来意,刘封猜到了几分,怀疑其很可能是受天子的属意来找自己的。

本来此时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听天子报价了,况且这件事也是天子先对不起我刘封,又不是我刘封对不起他天子。

可刘封考虑再三,最终没有拒绝钟繇的请求,决定和对方见上一面。

钟繇进入书房,看见刘封等人后,先是恭敬问好道:“下官见过征南将军。”

征南将军位在九卿之下,但因为开府仪同三司的加持,反过来位列九卿之上了。

司隶校尉的地位则等同于九卿,故此刘封位在钟繇之上。

刘封点点头:“元常请起,还请入座详谈。”

书房中人还不少,除了侍奉于刘封身后的许褚外,诸葛兄弟和庞统也在席中,而凌统则指挥着侍女奉上茶汤。

钟繇入座之后,先是品了一下茶汤,悄咪咪的打量着刘封的脸色。

在确定刘封心情尚可时,他悠然叹息道:“天子知悔矣。”

天子乃是皇帝,自然是不可能有错的。

那么错的必然是臣子,而天子最多是后悔听错了谏言。

刘封心叫果然,这钟繇当真是来给刘协当说客的了。

看来刘协还没蠢到骨子里,知道形势很不对了,而且也找对了人。

“天子何以知悔?元常此言,实教封十分费解。”

刘封笑眯眯的回答道。

他现在对天子刘协可是不满的很,只是不轻易流露罢了。况且刘封心里也做过推演,如今天子对他已经成了阻碍,而非是牵制曹操的助力。若是曹操解决杨党,收拾了天子,对刘封反倒是一件好事情了。

因为统一的司隶反而有助于曹操力量的增长,从而更好的牵制即将消灭公孙瓒,饮马黄河,窥探河南的河北霸主袁本初。

不过,刘封虽然不满天子,更厌恶杨彪,但并不代表他要出卖天子,出卖杨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4章天子说客(第2/2页)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曹操自己出面解决杨彪,架空天子。

如果他拿出杨彪勾连袁术的书信,不论这封书信是真是假,到那时候,曹操必定会把刘封拉下水,哪怕刘封再怎么解释,那湿了的手也就再洗不干净了。

眼下局势就很棒,刘封站在岸上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看着曹操出马收拾了杨彪,管束了天子,自己由始至终都是天子的忠臣,这才是刘封最想要的结果。

钟繇被刘封噎了一句,只能叹息一声道:“天子其实一直记得子升不远数千里赶到河东护驾的恩情,这一次也只是希望将子升留在京中辅佐,实是青睐子升之举,只是为人所乘,这才出了误会。”

刘封笑而不语,只是盯着钟繇看。

钟繇纵然城府颇深,且底线相对比较灵活,也被刘封看的闹了个大脸红。

“哎,之前我也苦劝天子万不可打压子升,奈何天子不听。”

钟繇也不装了,直接叹息起来,话语中还包含着不少怨气。

看见钟繇摆明态度了,刘封也就不藏了,毕竟对于钟繇他还是很欣赏的,而且一直也在拉拢对方彻底站在自己这边。

这时候要是再演戏,那拉拢可就白费了。

“哼,我辛辛苦苦南下平叛,帮他寻回玉溪,生擒袁术,可他倒好,居然想要卸磨杀驴了。”

刘封冷哼道:“这麦子还有大半仓库,就这么着急杀驴吗?”

“天子大概是嫉妒了。”

钟繇又长叹了一声,这也不是为天子辩解,而是他真的这么认为的。

“子升你年不过十四,比天子还年轻了四岁,却出将入相,上马领军,下马安民,平定地方,恢复生产,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士族豪强,无不拜服。”

钟繇说着说着,自己心里都有些泛酸了,这刘子升也太让人艳羡了。

刘封不悦道:“我为朝廷尽心奉公,反倒成我的不是了?”

钟繇苦笑摇头:“这哪里是责怪你,是众人都对你又惊又怕罢了。”

刘封更加不愉了,面露不忿之色:“那袁术可是反贼,在淮北多设警跸銮舆,私用九锡规制,就差临朝称制了。这等逆臣贼子,我为国家,为朝廷,为天子除之,难道还做错了?”

“当然不错!”

钟繇端正面容,大力称赞道:“子升之功德,士民咸知,无不拍手叫好。”

刘封没好气道:“我可没看出来。”

钟繇再次叹息道:“子升,你自然是没有错的,但若是强说你有错,你恐错在平袁太速也。”

刘封心中一沉,可脸上却是故做嗔色:“平叛这等大事,难道不是越快越好吗?”

钟繇没好气的瞪了刘封一眼,显然是看出刘封口不对心,可他口中却是解释道:“袁术乃是淮泗霸主,自入主江北以来,北侵豫州,东争徐州,南入江东,几无对手,其声势之煊,权倾南天。陶谦、刘繇、陆康、周氏兄弟尽数为其所败。”

“如此一个庞然巨物,你不过一季就破其都城,擒于殿外,随后又半年不到,扫平江东,活捉了孙策全族。”

钟繇看刘封的眼神也有些不对,像是在看一个怪物似的。

“虽淮阴用兵,也不过如此了吧。”

刘封先是一愣,随后仔细想了想,自己以父亲一郡半的基业起家,三年之内,席卷四州一十七郡。要虎口夺食,硬生生从袁谭口中夺下小半个青州,置藩属北海、东莱两郡。

嘶,要照这么看起来的话,似乎自己还真不比淮阴侯韩信的功绩来得差了啊。

毕竟韩信当年也就是得了并州三郡,冀州九个郡,青州六个郡,恰好十八个郡国。

这一对比,瞬间把刘封给逗乐了,没想到自己也有碰瓷兵仙的一天。更让刘封脸上有光的是,这对比还是汉魏名臣钟繇提出来的。

如此一想,刘封都觉得自己快被钟繇给说服了,天子限制自己还是正确的了。

不过可惜的是,仅仅只是快要,而不是彻底。

“都说元常口甜心甘,今日一听,果不其然。”

刘封笑着摇了摇头,随即笑意一收,话锋一转道:“元常,司隶校尉一职,你恐是无法继续胜任了。不过我欲表奏你为侍中,加尚书,你意下如何?”

东汉后期体制中,司隶校尉地位等同于九卿,可实际上却因为实权过大,而导致实际地位略高于九卿。

与之相比,侍中从西汉的一千石提升到了两千石,和九卿同秩,但地位却是要略低于九卿的。

至于尚书令,这个官职最为复杂,论地位,他不但低于九卿、侍中和司隶校尉,还低于中原大郡太守、国相。

可他在面子上却和司隶校尉同级别,东汉所谓三独坐,说的就是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以及尚书令。他们在朝堂之中有着自己专属的座位,而且恰好正对着三公,以示对他们权柄的尊重,所以号为三独坐。

而且尚书令总览尚书台,是名义上尚书台的常设总负责人。

之所以是名义上,是因为几乎大部分时间三公都会录尚书事,一旦录了尚书事,尚书令就要听从三公的管辖了。

因为,尚书令的地位是要略低于侍中的,相当于北方较大郡太守、国相,低于司隶校尉、侍中和河南尹。

如果刘封直接迁钟繇为侍中,那自然是妥妥的贬官。

侍中不论是地位,面子还是实权,都要逊色于司隶校尉,尤其是现在天子权威不振时,那更是连最大的隐形福利接近天子都给废了。

可刘封却在侍中之后,又给加了个尚书衔,那就完全不同了。

侍中不但可以合法的陪伴天子左右,尚书又能参与国事,这两者一相加,即便不能高过司隶校尉,但也不遑多让了。

可钟繇听了之后,脸色却是一暗。

刘封故意转移话题,对天子避而不谈,却是等于以行动告诉了钟繇自己的态度。

在这时候,把钟繇从司隶校尉的官职上迁走,那空出来的司隶校尉会给到谁,以钟繇的智慧不难确定。

曹操一旦同时掌握了司隶校尉和河南尹,杨彪就跟待宰羔羊没有区别了,而曹操也能合理合法的清洗朝中不听话的朝臣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