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25章 幕府人事

我父刘玄德 第525章 幕府人事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25章幕府人事(第1/2页)

寿光县位于昧水下游,剧县东北方五六十里处。

此地在承平时节也是下县,人口不多,青州黄巾乱起之后,这里又是平原,屡遭洗劫,城池都曾告破。

此时,城中仅仅只有二百守军,聊胜于无。

张飞很轻易的拿下了寿光县,迫使袁谭不得不请淳于琼领兵一万五千,移防益囯县,同张飞所部对峙,掩护屏蔽袁军主力侧翼。

紧接着,关羽再度派出关平领八千人,南下临朐,此地袁军根本就没驻军,只有当地士族豪强的数百私兵青壮守卫。

关平所部一到,立刻开城乞降。

袁谭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命麾下大将吕旷领兵一万五千,入驻广县对峙。

之所以关平所部八千人就能调动吕旷所部一万五千人,关键就在于地利。

吕旷所入驻的广县地形相当不好,昧水在这里呈现一个倒几字形,如此一来,关平所部如果强行突破过河的话,是能够得到关羽所部主力自东面的援护的。

如此一来,吕旷所部等于是受到了东、南两面刘备军的夹击。而袁谭想要支援,却要绕上一个大圈子,而且还会因为地势的关系难以展开军队。

故此,袁谭不得不直接加强吕旷所部,让其依托广县死守,只要能够遮蔽住袁谭军主力的侧翼即可。

如此一来,袁绍军与刘备军沿着昧水一线全面展开对峙,酝酿着下一波大战。

第二个捷报则是来自于赣郡的,诸葛亮以吕蒙为主将,凌统为副将,督傅彤、霍笃两将,领步舟一万两千人顺赣水南下,直趋赣县。

潘临自知不敌,不敢迎战,但又不甘心投降,于是龟缩于雩都(后世为于都)附近的潘临山上,依托险要的地形和营寨进行负隅顽抗。

只是这里的山势险要可是远远不及林历山,观察过地形之后,吕蒙等将拣选精锐,以凌统、傅彤、霍笃三将领八百精于山地作战的汉族、山越精锐,身披重甲,持强弓劲弩,前赴后继,硬生生突破了潘临据险而守的关卡。

潘临战败之后,逃回山中大营,惶惶不安。

等到汉军追兵赶至,潘临大开营门,卸甲弃械,裸身背荆,出营乞降。

至此,刘封管辖之内的荆、扬、交三州境内,超过千人以上规模的反叛被彻底平定。

七月中旬,士燮乘坐海船抵达长江口。

刘封亲自从吴县前往丹徒相迎。

时值夏日,江风浩荡,士燮立于船头,但见波涛接天,鸥鹭翔集,想到自己经营多年的交趾已为蒯越连根拔出,自家祖地苍梧又在刘封手中,自己如今说是礼送,实为押解,不禁叹曰:“昔高祖斩蛇起事,终有天下;今吾避乱归明,亦天数也!”

左右皆感其言。

船至丹徒,早有探马报知刘封。

刘封大喜,谓左右曰:“士威彦于我执礼甚恭,奉诏应命,多有礼敬,如今其人远来归顺,可见其心忠于朝廷,无有自立之意。我当亲自相迎,予以厚遇,切不可怠慢。”

身边诸人纷纷应是,跟着刘封前往码头。

及至江畔,但见士燮舟船靠岸,船队整肃,旌旗飘荡。

“此人必是士威彦。”

刘封遥指船头一老者,回头与陈群、顾雍、顾邵父子、杜袭、杜畿等人说道。

随后,其人整衣敛容,正冠纳履而前。

士燮见封身长近八尺,姿容雄伟,虎步龙行,心甚敬之,上岸之后便急趋前拜曰:“偏地之民,远涉波涛,闻左将军清名,特来相投,乞望不吝收录!”

刘封上前两步,双手托住士燮胳膊,将其慢慢扶起,脸上挂着笑容道:“威彦先生乃当世名士,又为朝廷天子坐镇交趾多年,丹心贯日,毫无二意。今不惮危波恶涛,千里来归,实乃汉室之幸!封何德何能,敢受此礼?“

接下来,刘封握着士燮的手,一路同行,返回丹徒城内。

刘封早已经在城中县府正堂之中,为士燮以及其随行人员设下了宴席,专门为其接风洗尘。

酒至半酣,士燮见刘封谈吐不凡,论及天下大势,剖判如流,更兼待己至诚,毫无骄矜之色,乃暗自叹服。

席间,士燮举杯曰:“燮本南越鄙人,今见将军雄才大略,方知天外有天。若将军不嫌燮年老体衰,樗栎之才。燮愿效犬马之劳,共扶汉室!”

刘封心知肚明,这是士燮在向自己示好,并表示自己的乖顺之意。

事实上士燮做的也的确不错,毫无抵抗的交出交趾,之前还送来了丰厚的礼贡,于情于理,刘封也不能亏待了他。

于是,刘封亦举杯对曰:“封少不更事,正需威彦先生从旁辅助指点,查遗补缺。他日封若能扫清寰宇,重兴汉室,必当与公共享富贵!”

得到了刘封的认可和肯定,士燮及其子嗣俱是长松了口气。

先前在交趾,天高地远,他们尚敢嘴炮几句。

如今身在江东,卧于幼龙之侧,连嘴炮都已销声匿迹,再不敢有半点不尊之行。

是夜,主宾俱欢。

等到士燮醉倒后,刘封还特地将其送往客房安睡,尽显尊老崇贤之态。

等到刘封离开后,士燮又睁开了眼睛,脸上的愁容淡去了几分。

刘封这一番礼遇,也算是给士燮吃了一颗定心丸。

知道自己不会被过河拆桥了之后,士燮这才放松了下来,而且刘封的确有龙虎之象,麾下能臣猛将数不胜数,父子俩又掩有五州之地,已然一派光武之气。

要真是能有从龙之公,今日屈膝不但不是错,恐怕还是明智之举,当可助士家再上一层楼。

不多时,酒意上涌,士燮也不再去想这些,昏睡了过去。

次日,刘封启程,带着士燮及其左右南下返回吴县。

刘封在吴县之中,为士燮已经准备好了一处府邸,同时也有各种配套设施,包括霜糖、雪盐、香油、铁锅、厨师、医师等等。

士燮对此相当满意,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处理完士燮的事情之后,时间已经来七月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25章幕府人事(第2/2页)

自今年开春开始,整个左将军幕府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资源、人力投入到内政之中。

应付完士燮后,刘封在内政人事上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他将三年前于徐州彭城、下邳、广陵以及扬州九江、庐江五个郡中,一百三十多名毕业于刘儿营,如今资历最深,已在这些地方担任县主簿、功曹乃至于县丞、县尉的嫡系子弟提拔为了新设立郡县中的县令、县长。

同时,又抽调一批前两年毕业,已经工作了一两年的刘儿营子弟,再加上今年毕业的新人,凑出了为数八百人的规模,前往这些新设立的郡县中出任要职,作为这些县令、县长们的副手和骨干。

刘封是打定主意,要将这些新设立的郡县转化为自己最为嫡系的根本之地。

这些郡县合计有六七个郡国,三十多个县邑,几乎全部都是在原先政府管辖不到的地区新建立起来的郡县。

这里没有汉民的士族,而原来的统治者汉民豪强和山越酋长又被刘封利用军事力量一扫而空,难得的呈现出了权力真空。

等到拿下这些地区之后,刘封就有更大的本钱,更多的人手,也就可以继续扩大基本盘了。

刘封目前的计划是先吃真空,再吃薄弱,分化雄厚,暴解坚固。

第一批新建郡县,以及彻底横扫打击过的县邑,都是属于真空区。而镇压过叛乱,却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当地的士族豪强并没有全部参与叛乱,又或者是两极分化,有一批士族豪强干脆站在刘封这一边出钱出力,帮忙镇压叛乱的地区,则属于薄弱地区。

至于像荆北三郡,因为战略原因,刘封当时为了尽快拿下襄阳,进军南阳,不得不舍弃了暴力摧毁的方式,而是转为拉拢当地士族豪强。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除了少部分站队错误,负隅顽抗到底的家族外,荆州北部的士族豪强们的力量并没有减弱。

这种就属于是雄厚的地区。

至于坚固,那自然是中原、河北、蜀中这些地方的士族了,他们干脆就是拥立代理人出来和刘封进行对抗,可谓是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是适合用暴力摧毁解决了。

下达并落实这条命令的时候,刘封还有些担心士族的反弹。可实行的效果居然比他预想之中还要轻松顺利。

等到事情办完之后他才醒觉过来,实在是因为这些新建的郡县几乎清一色都建立在偏远地区,那些士族老爷们自然看不上这些地方,他们甚至还担心会被刘封派去这些地方任职。

因为刘封的威望太高,实力太强,如果当真这么安排的话,这些士族子弟恐怕就是连推脱都不敢,可没想到,刘封居然将这些黑锅转到了一些吏员的头上,这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也正是因此,这些人做起事来相当配合,而素质品德能力本来就相当优秀的士族官吏自然也就更不会扯后腿了。

这才是事情相当顺遂的根源。

意识到这一点后,刘封有些哭笑不得,甚至还产生了一点后悔的感觉。

要是早想起来这帮人的尿性,就应该将资历最老的那帮刘儿营嫡系去竞争一些“肥缺”,反正这些苦寒之地没人想去,自然可以提拔资历没那么老的刘儿营嫡系去填坑。

不过随即他又转念一想,要真这么干了的话,事情恐怕就又要复杂起来了,根本不会如现在这般顺利。

可谓是一饮一啄,自有因果。

随着新设郡县的推进,人员、物资的需求就跟个无底洞似的怎么填都填不满。

在这大半年中,左将军幕府拢共投入了两千余名大小官吏,三千四百多名老农,动用兵力四万余人,消耗了三百二十万石的各类粮食,五万多匹布帛,四千四百万钱,两千七百架曲辕犁,铁质农具十七万把,一千三百头耕牛,耧车、犁耙等农具三千余件,其他各类物资不计其数。

这才将百万山越降民安顿了下来,成功编户齐民,并指导他们成功春耕,夏收,夏耕,秋收。

收获的粮食、赋税立刻就填补上了左将军幕府投入的,料想后年就能全部回本。

之所以会有如此之高的效率,完全是因为没有中间商吃差价。

大量的粮食产出,因为左将军幕府的统购统销,使得粮价十分平稳,而山越百姓有了钱,也能够还上左将军幕府给他们的农具、布匹的贷款,甚至还有闲钱购买新的布帛。

这才有了当年产出,就填上了五分之一投入的奇迹。而明、后年的耕作、桑农也会变得更加娴熟,出产必然更为丰厚,情况也就更为乐观了。

当然了,若是按照东汉正常的国情和效率,这个时间维度本应该拉长到十年、二十年甚至遥遥无期才对,可见士族、豪强、酋长、大率等中间商在当中吃的有多开心了。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年末。

这一年里,刘封老老实实的,除了平叛,没有发动任何一场战事。

北方的战事也渐渐的平静了下来,袁、刘两军依旧在昧水一线对峙,面对袁军的死守不出,联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之前也尝试过过河进攻,虽然昧水既不深,也不阔,但水流却是颇为湍急,这使得浮桥的假设就有些麻烦。

同时,袁军在兵力上占优优势,又有坚固城池作为依托,最重要的是地形狭窄,这使得联军迟迟难以形成突破。

如此一来,青州的战事也就平缓了下来,虽然后勤粮草补给烧的双方都极为心疼,但彼此都没有后退的理由,也只能继续这么僵持了下去。

总体来说,袁绍军还是占了一丢丢的上风。

别看剧县之战袁军大败,损兵折将八千人,可最后还是稳住了阵脚,没让联军冲过昧水。

袁绍军作为守方,又是本土作战,在粮食这块上的消耗要明显少于进攻方。

僵持下来,就是袁军的优势,自然也算是占了上风。

好在前线占据了剧县、寿光、临朐三县之后,粮食有了前进基地,后期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民夫了。遣散了三万民夫之后,刘备这边的粮食开销也减少了一大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